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221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 二十五项反措 第14部分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docx

09二十五项反措第14部分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试题库

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知识试题库

(36、《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16版)第14部分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2018年3月)

一、填空题

1、对于新建电厂及户外升压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热镀锌钢为宜。

2、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面积的75%。

3、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4、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5、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试验仪器每3年进行一次。

6、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试验仪器每3年进行一次。

7、应根据历次接地引下线的导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检查、处理。

8、输油区及油罐区必须有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

9、油罐接地线和电气设备接地线应分别设置。

10、输油管应有明显的接地点。

11、管道法兰应用金属导体跨接牢固。

12、防静电接地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30Ω,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20~25m应设防感应接地,每处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13、22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

14、线路杆塔地线宜同期加装接地引下线,并与变电站内地网可靠连接。

15、切合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时,应先将该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

16、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17、对于低压侧有空载运行或者带短母线运行可能的变压器,宜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

18、10kV及以下用户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应不直接接地。

19、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规定时,应及时装设消弧线圈。

20、对于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50A及以上的,也可以根据系统实际情况改变中性点接地方式或者在配电线路分散补偿。

21、对于装设手动消弧线圈的6~35kV非有效接地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3~5年进行一次调谐试验。

22、对于装设手动消弧线圈的6~35kV非有效接地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3~5年进行一次调谐试验。

23、不接地和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故障,降低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风险。

24、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投入运行后,应根据实际测量的系统电容电流对其自动调谐功能的准确性进行校核。

25、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必须坚持在运行中按规程要求进行带电试验。

26、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用带电测试替代定期停电试验。

27、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3~5年进行一次停电试验。

28、严格遵守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周期,雷雨季节前后各测量一次,测试数据应包括全电流及阻性电流。

29、严格遵守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周期,雷雨季节前后各测量一次,测试数据应包括全电流及阻性电流。

30、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应安装交流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表计。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新建电厂及户外升压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A)为宜。

A、热镀锌钢B、铜质材质

C、铜覆钢材质D、扁铁

2、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采用(A)。

A、放热焊接B、电焊接

C、螺栓联接D、压接

3、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面积的(C)。

A、35%B、55%

C、75%D、80%

4、变压器中性点应有(B)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A、一根B、两根

C、三根D、四根

5、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B)的试验仪器每3年进行一次。

A、2AB、5A

C、10AD、20A

6、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试验仪器每(C)进行一次。

A、1年B、2年

C、3年D、5年

7、防静电接地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C)

A、10ΩB、20Ω

C、30ΩD、50Ω

8、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C)应设防感应接地

A、10mB、20m

C、20~25mD、30~40m

9、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20~25m应设防感应接地,每处接地电阻不超过(A)。

A、10ΩB、20Ω

C、30ΩD、50Ω

10、(B)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11、(A)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12、切合(A)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时,应先将该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13、对于(A)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不大于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14、新建或改造敞开式变电站应选用(A)电压互感器。

A、电容式B、干式

C、电磁式D、电子式

15、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6~35kV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C)进行一次电容电流测试。

A、1~2年B、2~3年

C、3~5年D、6年

16、对于系统电容电流大于(C)及以上的,也可以根据系统实际情况改变中性点接地方式或者在配电线路分散补偿。

A、50AB、100A

C、150AD、200A

17、对于装设手动消弧线圈的6~35kV非有效接地系统,应根据电网发展每(C)进行一次调谐试验。

A、1~2年B、2~3年

C、3~5年D、6年

18、(A)及以上电压等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用带电测试替代定期停电试验。

A、35kVB、66kV

C、110kVD、220kV

19、(D)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3~5年进行一次停电试验。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20、(A)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应安装交流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表计。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21、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C)进行一次停电试验。

A、1~2年B、2~3年

C、3~5年D、6年

22、对已安装在线监测表计的避雷器,有人值班的变电站(B)至少巡视一次。

A、每班B、每天

C、每周D、每月

23、(B)及以下用户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应不直接接地。

A、6kVB、10kV

C、35kVD、66kV

24、对于低压侧有空载运行或者带短母线运行可能的变压器,宜在变压器(B)装设避雷器进行保护。

A、高压侧B、低压侧

C、线路侧D、接地侧

25、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C))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铜质材料接地体的接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

A、2年B、3年

C、5年D、6年

26、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B)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A、一根B、两根

C、三根D、四根

27、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D)应设防感应接地。

A、5~10mB、10~15m

C、15~20mD、20~25m

28、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C)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A、35kVB、35~66kV

C、110~220kVD、220~330kV

29、为防止(A)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断口均压电容与母线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发生谐振过电压,可通过改变运行和操作方式避免形成谐振过电压条件。

A、110kVB、220kV

C、330kVD、500kV

30、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措施仍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完善的(C)及隔离措施,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方可投入运行。

A、分流B、限流

C、均压D、限压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强碱性土壤地区或者其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地区,宜采用(B、C)或者其他具有防腐性能材质的接地网。

A、热镀锌钢

B、铜质

C、铜覆钢

D、扁铁

2、对于发电厂、变电站中的(A、B、C、D),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

A、不接地系统

B、经消弧线圈接地

C、经低阻接地系统

D、经高阻接地系统

3、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应按照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A、B、C、D)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

A、重要程度

B、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强度

C、地形地貌

D、线路结构

4、新建和运行的重要线路,应综合采取(A、B、C)等措施降低线路雷害风险。

A、减小地线保护角

B、改善接地装置

C、适当加强绝缘

D、降低杆塔高度

5、严禁利用避雷针、变电站构架和带避雷线的杆塔作为(A、B、C、D)的支柱。

A、低压线

B、通信线

C、广播线

D、电视天线

6、严禁利用(A、B、C)作为低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电视天线的支柱。

A、避雷针

B、变电站构架

C、带避雷线的杆塔

D、金属支架

7、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段的杆塔,可采用(A、B、C、D)等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

A、增加垂直接地体

B、加长接地带

C、改变接地形式

D、换土或采用接地模块

8、(B、C)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A、变压器中性点

B、重要设备

C、设备架构

D、升压站围栏

10、隐蔽工程必须经(C、D)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11、对弱电设备应有完善的(A、D)措施,防止接地故障时地电位的升高造成设备损坏。

A、隔离

B、限流

C、均压

D、限压

12、若接地网(A、B、C)测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怀疑接地网被严重腐蚀时,应进行开挖检查。

A、接地阻抗

B、接触电压

C、跨步电压

D、接地环流

13、输油区及油罐区必须有(B、D)。

A、自动装置

B、连锁装置

C、避雷装置

D、接地装置

14、对符合以下(A、B、C、D)条件之一的敞开式变电站应在110~220kV进出线间隔入口处加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A、发电厂、变电站所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不小于50日或者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不小于3.5次/(km2.年)

B、变电站110~220kV进出线路走廊在距变电站15km范围内穿越雷电活动频繁(平均雷暴日数不小于40日或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大于等于2.8次/(km2.年)的丘陵或山区

C、变电站已发生过雷电波侵入造成断路器等设备损坏

D、经常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线路

15、重点加强重要线路以及(C、D)内杆塔和线路的防雷保护。

A、多雨区

B、多雾区

C、多雷区

D、强雷区

16、针对雷害风险较高的(A、B)宜采用线路避雷器保护。

A、杆塔

B、线段

C、电机

D、主变

17、为防止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断口均压电容与母线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发生谐振过电压,可通过改变(C、D)方式避免形成谐振过电压条件。

A、保护

B、检修

C、运行

D、操作

18、为防止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饱和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可采取以下(A、B、C)措施

A、选用励磁特性饱和点较高的,在1.9Um/√3电压下,铁芯磁通不饱和的电压互感器。

B、在电压互感器(包括系统中的用户站)一次绕组中性点对地间串接线性或非线性消谐电阻、加零序电压互感器或在开口三角绕组加阻尼或其他专门消除此类谐振的装置。

C、10kV及以下用户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应不直接接地。

D、改变保护方式

19、(B、D)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故障,降低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风险。

A、直接接地

B、不接地

C、低阻接地

D、谐振接地

20、严格遵守避雷器交流泄漏电流测试周期,雷雨季节前后各测量一次,测试数据应包括(C、D)。

A、直流电阻

B、交流耐压

C、全电流

D、阻性电流

四、判断题

1、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采用放热焊接,不得采用电弧焊接或压接。

(√)

2、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校验接地引下线热稳定所用电流应不大于远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值。

(×)

3、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面积的75%。

(√)

4、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

(√)

5、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

(√)

6、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

(×)

7、接地装置引下线的导通检测工作应使用试验电流大于5A的试验仪器每5年进行一次。

(×)

8、各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单点连接。

(×)

9、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用压接。

(×)

10、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或者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母或防松垫片。

(√)

11、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措施仍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方可投入运行。

(√)

12、对弱电设备应有完善的隔离或限压措施,防止接地故障时地电位的升高造成设备损坏。

(√)

13、对于保护系统,应独立敷设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二次等电位接地网。

(√)

14、应根据历次接地引下线的导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开挖检查、处理。

(√)

15、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2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

(×)

16、铜质材料接地体的接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

(√)

17、输油区及油罐区必须有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

(√)

18、油罐接地线和电气设备接地线应分别设置。

(√)

19、输油管应有明显的接地点,管道法兰应用金属导体跨接牢固。

(√)

20、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20~25m应设防感应接地,每处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

21、22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

(√)

22、线路杆塔地线宜同期加装接地引下线,并与变电站内地网可靠连接。

(√)

23、可以利用避雷针、变电站构架和带避雷线的杆塔作为低压线、通信线、广播线、电视天线的支柱。

(×)

24、切合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时,应先将该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

(√)

25、新建或改造敞开式变电站应选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26、10kV及以下用户电压互感器一次中性点直接接地。

(×)

27、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必须坚持在运行中按规程要求进行带电试验。

(√)

28、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应安装交流泄漏电流在线监测表计。

(√)

29、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用带电测试替代定期停电试验。

(×)

30、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故障,降低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风险。

(×)

五、简答题

1、接地装置的连接要求

答: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

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用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或者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母或防松垫片。

2、如何检查接地网腐蚀情况?

答:

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铜质材料接地体的接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

若接地网接地阻抗或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测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怀疑接地网被严重腐蚀时,应进行开挖检查。

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

3、关于接地引下线是如何要求的?

答: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重要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4、如何进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试验?

答:

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必须坚持在运行中按规程要求进行带电试验。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用带电测试替代定期停电试验,但对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3~5年进行一次停电试验。

5、输油管及油罐区接地网的要求。

答:

输油区及油罐区必须有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

油罐接地线和电气设备接地线应分别设置。

输油管应有明显的接地点。

管道法兰应用金属导体跨接牢固。

每年雷雨季节前必须认真检查,并测量接地电阻。

防静电接地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30Ω,露天敷设的管道每隔20~25m应设防感应接地,每处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