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03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产品开发层次不断提升,开始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全面上升的转折点。

(二)区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未来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质的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进了高科技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现代工业趋向文明生产,在现存的工业结构和技术条件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出现一些新的矛盾。

尤其是在加强环境保护和加快工业发展上,要做到两者的协调一致,就必须优化工业结构。

2、市、区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及“工业强市”战略思想,重庆市将集中力量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重点产业,鼓励都市发达经济圈各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率先将地区经济做大做强。

我区确定了全区未来努力打造“一区两高地”(即现代都市产业示范区、科教文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早日实现“一城三中心三基地”(即西部新城;

科教文卫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商贸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文化产业基地)阶段性建设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

区委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明确了“突出工业,统筹兼顾”的工作重心。

这是制定我区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3、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

一方面,紧缩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投资;

另一方面,鼓励发展高质、低耗、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

从今后较长时期看,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不可能维持前几年以粗放为特征的投资增长速度,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区工业化。

4、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改造、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建设将带来新的机遇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已享受到了实在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上实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工业支柱的沙坪坝区必将受益。

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西部的开发力度,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在此情形下,作为兼具有东北与西部双重特征的老工业基地重庆相关地区,将会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享受到更实质的优惠政策。

重庆提出了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

即三中心,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

两枢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

一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沙坪坝区除了分担着三中心、两枢纽的重要功能(是重庆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功能的主要承载者),也将是长江上游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为此,要求我区利用科教优势,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步伐,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5、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新的产业定位和工业空间布局调整,将使全市工业发展格局朝着有利于我区的方向变化

重庆新的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将西永组团列入全市“一城五片”范围内。

重庆市拟定了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确定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发展重点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楼宇工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区工业发展,要结合市对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定位范围,依托科技优势,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机械工业优势,发展汽摩及零配件工业,通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制造业。

6、国际国内产业和内地产业转移承接机遇增大

进入新世纪,国际产业、国际技术和国际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速度加快,其向中国转移的主要方式为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起重要作用的是跨国和跨区域公司。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谁能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谁就能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更主要源于此。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如下特点:

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由出口加工向占领我国当地市场转换,更加注重产业配套环境。

我区在工业基础设施、技术设备配套能力、产品研发和科教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完全可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抢抓更多更大机遇。

7、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赶超趋势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市区、县(市)特别是都市发达经济圈九区和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部分区、县(市),纷纷确立“工业强区(县、市)”的指导思想,在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进工业项目上纷纷迈出了大的步子,“十五”期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区域性竞争和你追我赶的态势。

进入“十一五”,区域之间的竞争和追赶将更加激烈,我区若稍有泄滞,必将落伍。

8、重庆打造中国汽车名城的强力带动

重庆是我国重要汽车工业基地之一,但汽车零部件发展相对不足。

在全部汽车摩托车工业产值中的比重,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全国为%,重庆仅为%,而浙江高达%。

从现实看,汽车零配件附加值率高于整车,如2003年,重庆汽车零配件增加值率为%,远高于%的整车增加值率。

重庆将在近几年全力打造中国汽车名城,零配件产业大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我区可以根据这种形势,利用自己的机械加工能力及在光机电一体化上的研发优势,积极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的新规模。

我区经济发展在跨入“十一五”之际面临着新的抉择。

依据上述分析,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正确的选择是,发挥我区科技、教育、文化优势的带动作用,将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规避“长线”,拓展“短线”,并不断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和对传统工业的大改造,增加技术含量,提升竞争力。

在面对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之际,我区将按照党的十六大指明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和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工业化进程中作出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发展步伐,闯出新的广阔天地,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二、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及到2015年期间,我区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直辖市先进水平为努力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稳妥推进”原则,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区两高地”的发展方向和“一城三中心三基地”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突出工业,统筹兼顾,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思想,确立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立足基础、创新科技、调整结构、增大投入、面向市场、依靠企业、以质取胜。

走环境保护和布局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路子,逐步形成循环经济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工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早日建成重庆现代都市产业示范区,提前实现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在全市区县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区域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未来区域工业发展的进程中,要牢固确立“一个思想”、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坚持贯彻“三项原则”。

牢固确立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的思想。

在“十一五”期间要贯彻“工业强区”的战略思想,发挥工业化中期加速优势和新型工业化带动能量,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正确处理先进科技教育文化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巩固、发展区域科技教育文化优势和特色,将科技开发、人才支撑、教育氛围优势转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力量源泉,使强大工业成为支撑建设科教文化名区的物质基础;

正确处理加快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重视改造老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园区,始终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的基础和前提。

坚持贯彻高起点新路子发展工业的原则,要瞄准世界工业领域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方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行与采用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及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改造传统工业,逐步拓展新兴产业,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以质取胜、效益为先的新路子;

坚持贯彻发展工业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统筹区域工业发展,形成中央、市属、民营企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共同加快区域工业发展速度和提升发展水平的局面;

坚持贯彻以工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推动第三产业,用工业化带动一、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的高效化、现代化。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未来区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优化升级的传统产业为基础,现代新兴产业为重点,都市型工业为新的增长点,按照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大集中布局与小集中聚集结合、工业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合的要求,确立科学发展准则,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增大投入,规划和培育大园区、引进和扶持大项目、鼓励发展大企业。

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重视调整提升东部地区工业,依托西部新城发展,着力规划拓展西部地区工业,逐步把发展工业重点放到西部地区,走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子,形成镇域工业为基础,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格局,全面推进区域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中长期工业发展定性目标即阶段性基本目标:

通过五年和更长时间的努力,使我区工业处于全市区县领先地位、都市圈的示范地位。

2007年奠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大大增强,技术改造收到成效,一批新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或有更高增长。

2010年初具规模,产业及产品全面升级,老工业企业改造基本完成,迈入新型工业化阶段特征开始显现,工业规模和水平全面指标再上大台阶,在全市区县领先。

2015年实现既定目标,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形成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新型工业基地,成为现代都市产业示范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十一五”工业发展定量目标即预期主要指标:

—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50亿元。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稳定在50%至55%。

—工业企业职工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2010年达到13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逐年降低,2010年达到(吨标煤/万元)。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分别达到100%、100%、96%。

—区域工业企业获得中国名牌5项,中国驰名商标10个。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70%以上。

—工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2010年达到3%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区域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2010年达到33%;

区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不断增大,2010年达到25%。

—工业产品开发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达到80%,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达到70%。

—建成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0家以上。

—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达到30%以上。

—工业新增就业岗位不断扩大,5年预期新增吸纳就业人员5万人次以上。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工业企业职工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2010年,区域工业税收达到25亿元以上,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以上。

三、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区“十一五”发展工业的主要任务是:

调整结构、突出创新、优化布局、全面推进、不断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涌现一批大产业、大园区、大企业、大项目;

将工业增长切实转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努力实现高技术、高节能、高增长、高效益。

(一)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协同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结合全市“5444”工业发展总体思路,以装备制造业优质产业资源为基础,扩张工业总量;

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化为重心,带动工业结构整体提升;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催化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引进、培育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巨头,形成巨型企业与产业集群的高效耦合,构筑我区工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以调整、完善城市功能为依托,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

1、调整工业结构的原则

(1)坚持以信息化为先导。

(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3)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4)坚持以科学质量管理为保障。

(5)坚持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支撑。

(6)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7)坚持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结构整体提升

抓住“811”芯片项目重大机遇,加快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

以台湾茂德公司芯片产品为基础形成更长产业链,鼓励北大征,美国惠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IT企业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发展重庆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城。

依托区内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重庆通讯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与科研成果,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和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

建立畅通的高校科技资源产业化渠道与孵化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试验,鼓励科研人员自行创业,并提供政策扶持与融资支持。

孵化与引进并举,大力拓展对于重庆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市场需求领域的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并对电子、交通、通讯、数控机床四大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重点扶持,促进我区工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并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在摩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器、内燃机和煤矿安全装备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业领域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业资源与产品结构的优化配置。

促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与制造业的结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机电一体化、汽摩设计制造、生物制药、环保设备制造、信息通讯设备、数控机床制造六大领域实施重点开发,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资源间相互高效促进,带动工业结构整体提升。

3、依托现有支柱产业,拓展新兴产业

目前,我区工业基本形成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高低压开关柜为主的电器业,以中低档坯布为主的纺织业和医药制造业四大产业。

下一步要协同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集中力量继续发展壮大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重心的装备制造业,并以产业配套为目的,以确立规范的标准化为方向,推动大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及与国际市场接轨,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合力,做强做精摩托车产业,择优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培育电器、内燃机和煤矿安全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区域工业支柱性产业。

拓展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其配件、信息产业、光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环保动力设备、金属模具、生物工程等六大重点产品链,促进工业总量增长方式从横向扩张向纵深推进的转化,为不断巩固、培育、拓展区域支柱产业,扩张工业总量提供坚实的支撑。

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雄厚的产业资本与厚实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嘉陵集团、力帆集团、渝安集团、长江轴承等企业加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投入,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企业品牌,构筑与提升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依托“811”芯片工程等大项目拓展高科技产业链,实现全区制造业以科技为先导的跨越式发展。

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加快发展基础

立足优化资源配置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深化我区纺织行业国有企业与其他尚未完成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实施产权主体人格化的改组、改造、改革,构建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夯实我区产业发展潜力与发展基础。

以企业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产权优化配置为导向,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区属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产权经营以及国有资产营运的三个层次的产权制度体系。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将企业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进行,重点着眼盘活国有企业的技术与设备优势,以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国有纺织企业的人才储备、设备储备、产品结构与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流动资金、销售渠道通过企业改制、改组的方式实现有机结合。

并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依法进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界定,依法将改制后的企业资产所有权具体落实到国家、企业法人、自然人和有关经济组织。

建立衔接区内,面向西部乃至全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与产权交易管理体系,制定产权交易政策,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促进我区企业产权交易的市场化、效率化、规范化和扩张化。

把握国家政策与重庆市相关规定,对企业产权交易、产权交易行政管理、产权交易主体资格、产权交易中介机构、产权交易程序等实施依法监督管理,使企业产权交易行为有章可循,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市场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积极稳妥地处理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

以技能培训与再就业为基本导向,在企业改制中优先保障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5、利用城区空间,发展都市型工业

近几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东部地区一批重污染企业将迁出原址,从而腾出一定空间,加之旧城改造也能够挤出一定空间,为发展都市型工业创造了基本条件。

我区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将把发展都市型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重视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立足现代都市生产生活需求,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都市型工业,增加城区就业,提高人民收入;

同时针对都市高消费群体需求,适度发展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附加值的都市型工业,在产业导向上,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服装服饰、广告印刷与包装加工、钻石珠宝加工、旅游纪念品制造、食品饮料加工,以及与我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配套的设计、研发产业。

从而形成就业吸纳量大,产品供给丰富,高中低档消费层次多样的市场格局。

(2)合理选址,推进都市型工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统筹考虑我区中央商圈布局、三大经济带与工业园区布局、以及城市功能的协调,合理选址。

重点发展以物理性加工为特征的无污染、高就业的都市型工业,并适度发展适应都市高消费需求的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

依托马家岩建材市场大力推进周边石碾盘、天星桥、覃家岗等区域重点发展以建材加工、家具制造为主体的都市建材家具加工业;

依托沙坪坝中央商圈、以及井口工业园区的现代都市服务需求,在杨公桥、童家桥、瓷器口、双碑、天星桥、石碾盘等区域重点发展服装鞋帽制造、玩具制造、生活日杂用品制造、金银珠宝及玉器加工制造、钟表制造维修等消费性产业;

依托重庆货运东站与上桥西物市场,在上桥、新桥、覃家岗等地重点发展仓储、运输、日杂五金小商品加工业;

依托瓷器口与歌乐山旅游资源在周边的童家桥、双碑、杨公桥等地重点发展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食品加工业;

依托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三军医大等高校的消费需求,在沙正街、渝碚路、高滩岩、杨公桥、童家桥等地重点发展印刷、眼镜制造维修、文具制造、教具制造等产业。

(3)重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推进都市型工业。

在面向市场,依托企业发展都市型工业中,要重视发挥街道的纽带作用,社区的组织作用,并由此强化增加城镇居民就业与发展都市型工业的连结。

“十一五”期间,逐步发展一大批都市工业园或楼宇,着力做大做强市级上桥、凰佳、梨树湾都市工业园和欣阳、立海科技工业楼宇。

6、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业规模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年]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3]21号)及有关政策和规划部署,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理顺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

引导民营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汽车、摩托车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房地产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优,扶持一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大学毕业生、待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创业之路,创办科技工业型企业、都市工业型企业,从而进一步壮大区域工业规模。

7、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宽工业发展市场

鼓励发展外向型工业企业。

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对外承包工业领域的工程和劳务合作。

不断优化扩大工业产品出口,特别是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外资、合资企业要努力面向国外市场。

重视择优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活动。

8、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服务业

我区区位良好,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优势突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工业中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服务业,为地区工业服务,为全市做出示范。

工业生产服务业上游主要发展可行性研究、厂房与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行业,中游主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律师事务所、保险企业等行业,下游主要发展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等行业。

通过上述服务,提高工业运行效率,促进工业更加有效发展。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区域工业布局

现代工业园区是工业项目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业聚集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井口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区域工业园区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重庆都市区建设,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西部新城道路及管网建设,轻轨1号线及延伸工程,长江调水工程(本区西部段),输变电设备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业项目建设需求;

提升建设档次水平,增强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拓展都市工业楼宇建设,不断培育工业增长点。

2、工业园区及工业经济带布局

从优化我区工业总体布局出发,统筹规划全区东中西地区工业布点,统一规划重点工业园区,结合嘉陵等大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拓展新区”,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带。

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井口工业园、青凤机械加工区、回龙坝纺织工业园和重大科技园为载体,以回龙坝、青凤、覃家岗的优质产业资源集群为依托,构筑三大工业经济带,即:

以微电子工业园为主要部分的虎溪——西永科技产业经济带,以井口工业园为核心增长极的井口——覃家岗现代都市型工业与机电制造业有机结合的工业经济带;

以回龙坝纺织工业园为重要支撑的回龙坝——青凤纺织业与加工制造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