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348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题.docx

《初三语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题.docx

初三语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共6分)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

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

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

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

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

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

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

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

“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

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

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

“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

”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

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

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

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

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

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

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

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

“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

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

”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

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

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

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2012年2月24日《京郊时报》)

10.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11.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12.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选择题。

(共6分)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下列句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请广于君(扩大)

B.岂直五百里哉(价值)

C.长跪而谢之(道歉)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吉祥)

14.下列句子加粗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

B.辍耕之垄上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名微而众寡佣者笑而应曰

D.守丞死,乃入据陈凡三往,乃见

15.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向高潮部分发展的过程。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有力地衬托出秦王的蛮横。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四、默写题。

(10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

(2)鸡声茅店月,。

(3),叶底黄鹂一两声。

(4)《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胜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的句子是。

(5)俱往矣,,。

(6)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劳作者辛勤劳苦的句子是,。

(7)请你写出一组写“雪”的句子:

,。

五、阅读理解。

(3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7.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3分)

18.“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前面文言文以及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

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

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

就是衣裳的袖子。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0.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2分)

21.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6分)

一双皮鞋的秘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我对妈妈说了。

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

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

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

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

我又点了点头。

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

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

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

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

我还是不说话。

爸爸就不问了。

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

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

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

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

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

我说,肯下力气。

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

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

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

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

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

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

我咬了咬牙,说,能。

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

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

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

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

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

我说,邹县可真远。

爸爸说,不近。

我说,咱歇一会儿吧。

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

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

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

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

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

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

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

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

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

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

我不信。

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

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

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

我说,我得省着穿。

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

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

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

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

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

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

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

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陪爸妈吃饭。

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

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

妈妈说,可你没说啊。

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

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

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

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

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佚名文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2.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个情节不超过四个字(4分)

23.阅读选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

(4分)

24.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3分)

25.结合全文,分析“我”心目中的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