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39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

附表: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专题分布表——必修三》

专题

题量

必修三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

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1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9

专题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

专题5、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2

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4

专题7、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4

专题8、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4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福建高考14题)《春秋繁露》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2.(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答案】C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3.(2013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D

【考查点】程朱理学

4.(2013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答案】D

【考查点】陆王心学

5.(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考查点】程朱理学

6.(2013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考查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考查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8.(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4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考查点】陆王心学

二、非选择题

9.(2013年江苏高考21题)(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分)

 

【答案】

(1)根本:

孝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

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

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

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

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考查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重庆高考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答案】C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

2.(2013年北京高考16题)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答案】C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市”的形成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3.(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5题)《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C

【考查点】明清小说

4.(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7题)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考查点】明清小说

5.(2013年江苏高考2题)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D

【考查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6.(2013年四川高考1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BCD

【答案】D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7.(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8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B

【考查点】京剧的产生

8.(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19题)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    B.采矿   C.铸造   D.炼丹

【答案】D

【考查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

9.(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2题)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答案】C

【考查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0.(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18题)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

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

ABCD

【答案】C

【考查点】中国的古代艺术

11.(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17题)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答案】A

【考查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答案】B

【考查点】魏源与《海国图志》

2.(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A

【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

3.(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D

【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

4.(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考查点】程朱理学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

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答案】D

6.(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答案】A

【考查点】顺乎世界之潮流

7.(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考查点】顺乎世界之潮流

8.(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9题)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B

【考查点】顺乎世界之潮流

9.(2013年江苏高考7题)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D

【考查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

10.(2013年安徽高考37题)(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

“歙欲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

……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

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

“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

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

响。

(9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5分)

 

【答案】

(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6分)

(2)“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9分)

(3)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受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15分)

11.(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37题)(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

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

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

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

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

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

“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

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12分)

 

【答案】

(1)孟: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广泛的调查与比较研究,英国经验的参照,有政治法律实践经验。

(11分)

严:

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

(9分)

(2)相同:

将君主置法律之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启民智。

(9分)

差异:

认为当时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

(3分)

【考查点】

12.(2013年广东高考39题)(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分)

 

【答案】

(1)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3)“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分)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13.(2013年山东高考28题)(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答案】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

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4.(2013年天津高考13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4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