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两则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抄写《论语》一则,知大意。

2.了解孔子及其生平,知道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

知道能学习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学重点】

熟读知大意。

【教学难点】

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只做过几任小官,却比帝王还要名垂千古;有一个人,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却被尊为万世师表;有这样一个人突破官府的垄断,兴办了私学,让平民子弟第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指名回答:

孔子

二、走进作者:

简介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

在教育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他的思想对后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尊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选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它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

三、整体感知句子:

第一课时《论语》---学而时习之……

一读:

读选篇

1、教师范读。

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

指名读

二解:

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对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不太理解,这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

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

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四、课堂小结:

追求真理,并能在事件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是令人开心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令人开心的。

因为真理是不分地域的;当没人理解你的时候,不怨恨不愤怒也是君子所为。

【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

强调学生的书写。

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二课时《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一读:

读选篇

1、教师范读。

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

指名读

二解:

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说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

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

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

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

勤学好思。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

【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

强调学生的书写。

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三课时《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一读:

读选篇

1、教师范读。

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

指名读

二解:

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最早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出“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论语》书中也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

【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

强调学生的书写。

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四课满江红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吟诵《满江红》。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师:

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

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

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

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走进作者:

师: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

岳飞是南宋人。

生:

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

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

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读: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经典诵读书,翻开第4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

要求:

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

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

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二解:

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

“等闲”—轻易,随便。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三悟:

1、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

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2、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

四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五品:

1.掌握朗诵的节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读出深厚的感情。

3.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

4.放优美的音乐,师生动情地泛读。

通过音乐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

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

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

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

精忠报国

下阕:

还我河山

【布置作业】: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必做题)

2、从《满江红》这首词你能感受到岳飞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选做题)

第五课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介绍背景。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二、解释题目: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师:

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二解: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诗句一: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2、学习诗句二: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悟析品:

1、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3、故事续编。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

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回乡偶书》中的两首古诗。

第六课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

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

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二、简介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三)赏析秦观词《鹊桥仙》——旧题材新情趣

1、集体读;

2、分组读;

3、个人读;

4、听读;诵读。

  板书: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二解:

漠漠:

弥漫、轻淡。

无赖:

无可奈何、令人讨厌。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的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的好像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三悟:

(2)议一议(问题赏析):

  问题一:

意象(云、星、银汉、风、露等)的修饰语有何作用

  问题二:

数字“一”和“无”有何妙用

  问题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有何修辞手法

  问题四: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四析:

   这首词被认为是秦观小令中的压卷之作,宛转曲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二句,历来备受赞赏,被誉为“奇语”。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品:

《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3、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板书设计】

浣溪沙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

【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这首诗。

2、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第七课《秋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

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

那你们想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七夕节又称为乞讨节、秋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杜牧的《秋夕》。

板书课题:

秋夕

二、看图识文: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解:

1.指名读文,齐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悟析品:

1、诗中的“冷画屏”什么含义“冷”是什么意思抓住“冷”字讲解—深宫的冷清)

秋天来了扇子本来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古人说腐墓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象到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和织女星。

(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古代宫女的生活。

(在古代宫延中,除清朝曾部分地实行过宫女的退休制度外,其他历代王朝的宫女都是终身制。

宫女们在十五六的花季年华被选入宫,面对的是繁琐的礼节、森严的规矩、不是的凌辱与无尽的寂寞。

她们不能嫁人、不能成家,唯有执役终身,然后老死宫中。

2、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色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意,很耐人寻味。

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板书设计】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秋夕》

第八课《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吗——《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

如《最后一课》中的哈默尔先生、贪玩的小弗朗茨,当面对国家被外族侵略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

2、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感受诗人的崇高气节和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敌帅张弘范称其为“好人!

好诗!

”(之后二十多天,只有八岁的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由大臣陆秀夫背负跳海殉国,誓死不险。

一读: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5、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二解、悟、析:

1、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

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

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

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三品:

1、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3、让同学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教师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

(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

【课后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的诗词名句。

第九课金缕衣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