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442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docx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64

编写依据:

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建筑工程设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设计院BIM建模标准

中南集团BIM课题组——协调建模工作标准

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

一、建模方法

1.建模总则

1.1.模型拆分原则

1.1.1.按建筑分区

1.2.1.按楼号

1.3.1.按施工缝

1.4.1.按单个楼层或一组楼层

1.5.1.按建筑构件,如外墙、屋顶、楼梯、楼板

1.2.文件命名规则

1.2.1.在服务器\\192.1.6.77中由管理员建立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依据计划表的子项目名称来建),设计人员在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中建立项目名称,若一个子项中含有多个分子项,可以在“建筑专业中心文件”夹中并列建立另一个分子项文件。

如\\192.1.6.77(服务器)重庆汇程铸锭铣床(子项名称文件夹)建筑专业中心文件锯切机铣床控制室/破碎机隔音罩(另一个分子项)。

1.2.2.原点文件夹与此命名相同。

1.2.3.存到本机上的文件命名规则是在分子项名称后加“本地”两字。

如锯切机铣床控制室(本地)

1.3.模型定位基点设置规则

以项目基点作为纵横轴的左下角交点,其目的便于各专业的链接时

自动原点对原点,及碰撞检查的需要,建立轴网后再隐藏项目基点。

1.4.轴网与标高定位基础规则

1.4.1.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

筑、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4.2.建筑专业建立原点文件(包含轴网和标高),上传到服务器。

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复制监视建筑原点文件,步骤如下:

第一步:

插入——链接REVIT——打开“服务器文件夹中的原点文件”定位选择“自动原点到原点”

第二步:

协作——复制/监视——复制——选择链接“多个——点击“完成”——再次点击“完成”

第三步:

插入——管理链接——卸载原点文件

1.5.工作集划分规则

1.5.1.利用协作——工作集工具,为项目新建工作集,命名为“混凝土构件(包含地下室墙、楼梯、防爆墙、楼板、地坪)”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2.系统默认的工作集1作为活动工作集,所建模型都在工作集1完成,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3.所有模型建成后,在链接结构模型前将材质是混凝土材质的构件划为“混凝土构件”工作集,便与其他专业对建筑模型的操作。

2.构件命名规则

2.1.编码说明

2.1.1.方框内的编码表示可以按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2.1.2.无方框的编码表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特定字符。

2.1.2.1.“F”为半角英文大写字母。

2.1.2.2.“_”为半角下划线符号(使用shift+_输入)

为更方便识别,请严格遵守大小写规则。

2.2.族的分类

2.2.1.根据建筑项目包含的各种构件类目,将族分类如下表(详见表1)

2.2.2.根据2.2.1条,为各族类目分配“族类目编码”如下表:

表1族分类及对应类目编码表

族分类

族类目编码

族分类

族类目编码

墙Q

内墙

NQ

天花板

TP

外墙

WQ

C

其它隔墙

GQ

M

Z

楼梯

T

楼面

LM

屋面

WM

地面

DM

2.2.3.构件编号和建筑图、建筑构造统一做法表、建筑构造选用表和门窗表应该相互对应。

2.3.墙的命名

以下以位于13层标高至14层标高之间,内墙在图纸中的编号为NQ1,厚度为200mm的填充墙内墙(名称:

13F_NQ_NQ1_200)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4.楼地面的命名

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楼4”的楼面(名称:

25F_LM_楼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5.楼梯的命名

以下以从18层至19层,图纸编号为LT3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四跑楼梯中的其中两跑(名称:

18F_T_LT3a)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6.天棚的命名

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棚4”的天棚(名称:

25F_TP_棚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7.屋面的命名

以下以建筑做法编号为“屋4”的屋面(名称:

WM_屋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8.门窗的命名

以下以门窗表中编号为“C-1”的窗(名称:

15F_C_C-1)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9.补充说明

2.9.1.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建模者应该随时对项目族类型名称记录进行更新,将新建的族类型添加入记录中,避免重复新建。

2.9.2.对于本规范未提及的族类目,或者族类目已经提及,但实例形态较特殊无法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命名的情况,建模者应该及时提出,可先采用临时名称命名,并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或补充建议。

【条文说明】:

建立各种建筑、结构、机电构件模型的命名规范。

这虽然会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但将对BIM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数据检索与传递带来极大的便刑,是BIM模型信息能够得到全过程高度重用的必要条件。

其命名可采用分类编码的方式,定制多个关键字段,以便后续的查询和统计。

例如,墙的命名规则中可包括类型名称、类别、材质、总厚度等字段,还可包括内外面层厚度、结构层厚度、描述等字段。

3.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

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为:

所在层+结构层材质+结构厚度+功能。

3.1.墙

3.1.1.基本墙:

✧压型钢板墙1F_压型钢板_250mm_外墙(内墙),

若为内墙,修改“功能”值为“内部”。

✧砖墙1F_砖_240mm_外墙(内墙)2-5F_砖_240mm_外墙(内墙)

✧混凝土墙1F_混凝土_300mm_外墙

✧夹芯板墙1F_夹芯板_80mm_外墙(内墙)

3.1.2.叠层墙:

1F_压型钢板+砖_250mm_外墙

1F_夹芯板+混凝土_80mm_外墙

3.2.楼板

1F_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

3.3.屋面

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

混凝土板_100mm_屋面

夹芯板_80mm_屋面

3.4.门

1F_彩钢夹芯板_1000(宽度)X2100(高度)_门

3.5.窗

1F_塑钢_窗

1F_铝合金_窗

3.6.楼梯

1-2F_混凝土_楼梯

 

【条文说明】:

约定不同建筑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

参数类别及名称设置的规范,不仅会影响到构件自身的外观、统计等,还会影响到构件间的关联关系及软件系统的自动识别能力与处理效果。

4.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规则

建筑专业链接结构模型后,平面上墙不在柱间打断,剖面上墙的顶部也不在梁底或板底打断。

如果考虑后续这些构件工程量的精确统计,可以用乘以系数的方式解决。

【条文说明】:

约定不同建筑构件间的模型空间关系及连接要求等。

除上述构件命名、参数设置外,构件间的空间关系也将影响构件的外观、数据统计等。

5.材料统计规则

视图-----明细表-----材质提取,如下图:

6.门窗统计规则

7.面积统计规则

8.专业间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

结构专业可以复用建筑专业的楼梯,电气专业可以复用水暖专业带电的阀门和设备。

【条文说明】:

设定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重用率,保证模型信息的一致性,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二、模型内容与深度

1.前期与策划阶段建筑模型:

以建筑外轮廓形状为主,主要用于规划分析。

2.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模型:

应该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

可以用于可视化表达、建筑热环境、结构、绿色节能、消防安全等模拟和计算,还可用于初步的碰撞检查。

3.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

应达到国家规范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主要用于指导施工。

在建模过程中对BIM模型包含的构件及其建模详细程度标准的制定,是BIM模型数据信息达到良好完整性、规范性,减少冗余的必要保障。

对于建模过程中所遵循的建模深度标准一般应与模型交付深度要求一致,才能达到最终的交付要求

4.建模深度要求详见《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摘录如下:

5.2.模型精细度

5.2.1.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应由信息粒度和建模精度组成。

5.2.2.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分为五个等级,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等级

英文名

简称

1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100

LOD100

2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200

LOD200

3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300

LOD300

4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400

LOD400

5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500

LOD500

【条文说明】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详细程度进行了分级。

其中美国的分

级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使国际间交流更加顺畅,本标准等同采用了美国建筑科学院

(NIBS)主编的《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

在日常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拟定模型精细度。

一些常规的建筑工程阶段和使用需求,其对应的模型精细度建议如下:

阶段

英文

阶段代码

建模精细度

阶段用途

勘察/概念化设计

Servey/ConcepturalDesign

SC

LOD100

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用地许可

方案设计

SchematicDesign

SD

LOD200

项目规划评审报批

建筑方案评审报批

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施工

图设计

DesignDevelopment/

ConstructionDocuments

DD/CD

LOD300

专项评审报批

节能初步评估

建筑造价估算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施工准备

施工招投标计划

施工图招标控制价

虚拟建造/产品

预制/采购/验收/交付

VirtualConstruction/

Pre-Fabrication/

ProductBidding/As-Built

VC

LOD400

施工预演

产品选用

集中采购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

As-Built

AB

LOD500

施工结算

5.4.建模精度

5.4.1.LOD1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1的规定。

表5.4.1

需要输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精度要求

现状场地

等高距宜为5m。

设计场地

等高距宜为5m,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

现状建筑

宜以体量化图元表示,建模几何精度宜为10m。

新(改)建建筑

宜以体量化图元表示,建模几何精度宜为3m。

其他

可以二维图形表达。

5.4.2.LOD2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

需要录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精度要求

现状场地

等高距宜为1m。

若项目周边现状场地中有地铁车站、变电站、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时,宜采用简单几何形体表达,且宜输入设施使用性质、性能、污染等级、噪声等级等对于项目设计产生的影响、周边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利用等非几何信息。

除非可视化需要,场地及其周边的水体、绿地等景观可以二维区域表达。

水文地质条件等非几何信息

设计场地

等高距宜为1m。

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

道路

道路定位、标高、横坡、纵坡、横断面设计相关内容,可以二维区域表达。

墙体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外墙和内墙。

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

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中心线重合。

如外墙跨越多个自然层,宜按单个墙体建模。

除了竖向交通围合墙体,内墙不宜穿越楼板建模。

外墙外表皮应被赋予正确的材质

幕墙系统

支撑体系和安装构件可不表达,应对嵌板体系建模,并按照设计意图分划。

楼板

除非设计要求,无坡度楼板顶面与设计标高应重合。

有坡度楼板根据设计意图建模

屋面

平屋面建模可不考虑屋面坡度,且结构构造层顶面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

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

地面

当以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时,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地

面”。

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

门窗

门窗可使用精细度较高的模型。

无特定需求,窗可用幕墙系统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窗”。

柱子

非承重柱子应归类于“建筑柱”,承重柱子应归类于“结构柱”,应该“类型”属性中注明。

除非有特定要求,柱子不宜按照施工工法分层建模。

柱子截面应为柱子外廓尺寸,建模几何精度可为100mm。

楼梯

楼梯栏杆扶手可简化表达。

垂直交通设备

如无可视化需求,可以二维表达,但应输入足够的非几何信息。

坡道

宜简化表达,当以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时,但应在“类型”属

性中注明“坡道”。

栏杆或栏板

可简化表达。

空间或房间

空间或房间的高度的设定应遵守现行法规和规范。

空间或房间的宜标注为建筑面积,当确有需要标注为使用面积时,

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使用面积”。

空间或房间的面积,应为模型信息提取值,不得人工更改。

可以二维方式表达。

家具

如无可视化需求,可以二维表达,但应输入足够的非几何信息。

其他

其他建筑构配件可按照需求建模,建模几何精度可为100mm。

建筑设备可以简单几何形体替代,但应表示出最大占位尺寸。

5.4.3.LOD3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3的规定。

1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

2信息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5.4.3

需要录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精度要求

现状场地

等高距应为1m。

若项目周边现状场地中有铁路、地铁、变电站、水处理厂等基础设

施时,宜采用简单几何形体表达,但应输入设施使用性质、性能、污染

等级、噪声等级等对于项目设计产生影响的非几何信息。

除非可视化需要,场地及其周边的水体、绿地等景观可以二维区域表达。

设计场地

等高距应为1m。

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

项目设计的水体、绿化等景观设施应建模,建模几何精度应为300mm。

道路及市政

建模道路及路缘石。

建模现状必要的市政工程管线,建模几何精度应为100mm。

墙体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外墙和内墙。

墙体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墙体类型分别建模。

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

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

表面重合。

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中心线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

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

在属性中区分“承重墙”、“非承重墙”、“剪力墙”等功能,承

重墙和剪力墙应归类于结构构件。

属性信息应区分剪力墙、框架填充墙、管道井壁等。

如外墙跨越多个自然层,墙体核心层应分层建模,饰面层可跨层建模。

除剪力墙外,内墙不应穿越楼板建模,核心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

等构件的核心层相衔接,饰面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等构件的饰面层对

应衔接。

应输入墙体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3mm时,应按照实

际厚度建模。

必要的非几何信息,如防火、隔声性能、面层材质做法等。

幕墙系统

幕墙系统应按照最大轮廓建模为单一幕墙,不应在标高,房间分隔

等处断开。

幕墙系统嵌板分隔应符合设计意图。

内嵌的门窗应明确表示,并输入相应的非几何信息。

幕墙竖挺和横撑断面建模几何精度应为5mm。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如各构造层、规格、材质、物理性能参数等。

楼板

应输入楼板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5mm时,应按照实

际厚度建模。

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

主要的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如特定区域的防水、防火等性能。

屋面

应输入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3mm时,应按照实

际厚度建模。

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

平屋面建模应考虑屋面坡度。

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

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如防水保温性能等。

地面

地面可用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

“地面”。

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如特定区域的防水、防火等性能。

门窗

门窗建模几何精度应为5mm。

门窗可使用精细度较高的模型。

应输入外门、外窗、内门、内窗、天窗、各级防火门、各级防火窗、

百叶门窗等非几何信息。

柱子

非承重柱子应归类于“建筑柱”,承重柱子应归类于“结构柱”,

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

柱子宜按照施工工法分层建模。

柱子截面应为柱子外廓尺寸,建模几何精度宜为10mm。

外露钢结构柱的防火防腐等性能

楼梯或坡道

楼梯或坡道应建模,并应输入构造层次信息。

平台板可用楼板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楼梯平台板”。

垂直交通设备

建模几何精度为50mm。

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但不应指定生产商。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包括梯速,扶梯角度,电梯轿厢规格、特

定使用功能(消防、无障碍、客货用等)、联控方式、面板安装、设备

安装等方式等。

栏杆或栏板

应建模并输入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建模几何精度宜为20mm。

空间或房间

空间或房间的高度的设定应遵守现行法规和规范。

空间或房间的宜标注为建筑面积,当确有需要标注为使用面积时,

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使用面积”。

空间或房间的面积,应为模型信息提取值,不得人工更改。

应按照需求输入梁系统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建模几何精度宜

为50mm。

外露钢结构梁的防火防腐等性能

给排水系统

应按照专业需求输入全部设备(如水泵、水箱等)的外形控制尺寸

和安装控制间距等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输入给排水管道的空间占位

控制尺寸和主要空间分布。

影响结构的各种竖向管井的占位尺寸

影响结构的各种孔洞、集水坑位置和尺寸

强电系统

设备、金属槽盒等应具有空间占位尺寸、定位等几何信息。

设计阶

段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应为通用型产品尺寸)。

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或钢筋配置的管线、孔洞等应具有位置、尺寸

等几何信息。

设备、金属槽盒等还应具有规格、型号、材质、安装或敷设方式等

非几何信息;大型设备还应具有相应的荷载信息。

智能化弱电系统

设备、金属槽盒等应具有空间占位尺寸、定位等几何信息。

设计阶

段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应为通用型产品尺寸)。

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或钢筋配置的管线、孔洞等应具有位置、尺寸

等几何信息。

设备、金属槽盒等应具有规格、型号、材质、安装或敷设方式等非

几何信息;大型设备还应具有相应的荷载信息。

暖通空调系统

应按照专业需求输入全部设备(如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等)

的外形控制尺寸和安装控制间距等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输入全部管

线的空间占位控制尺寸和主要空间分布。

影响结构的各种竖向管井的占位尺寸

影响结构的各种孔洞位置和尺寸

家具

如无可视化需求,可以二维表达,但应输入足够的非几何信息。

其他

其他建筑构配件可按照需求建模,建模几何精度可为100mm。

建筑设备可以简单几何形体替代,但应表示出最大占位尺寸。

5.4.4.LOD4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4的规定。

1应满足LOD300建模精细度的要求基础之上进行深化。

2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

3数据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5.4.4

需要录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精度要求

现状场地

等高距应为0.1m。

设计场地

等高距应为0.1m。

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

道路及市政

建模道路及路缘石。

建模现状必要的市政工程管线,建模几何精度应为100mm。

墙体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外墙和内墙。

墙体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墙体类型分别建模。

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

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

表面重合。

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中心线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

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

在属性中区分“承重墙”、“非承重墙”、“剪力墙”等功能,承

重墙和剪力墙应归类于结构构件。

如外墙跨越多个自然层,墙体核心层应分层建模,饰面层可跨层建模。

内墙不应穿越楼板建模,核心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等构件的核心

层相衔接,饰面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等构件的饰面层对应衔接。

应输入墙体各构造层的信息,包括定位、材料和工程量

构造层厚度不小于1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

幕墙系统

幕墙系统应按照最大轮廓建模为单一幕墙,不应在标高,房间分隔

等处断开。

幕墙系统嵌板分隔应符合设计意图。

内嵌的门窗应明确表示,并输入相应的非几何信息。

幕墙竖挺和横撑断面建模几何精度应为3mm。

楼板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建筑楼板和结构楼板

应输入楼板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3mm时,应按照实

际厚度建模。

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

无坡度楼板建筑完成面应与标高线重合

屋面

应输入屋面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3mm时,应按照实

际厚度建模。

楼板的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楼板类型分别建模。

平屋面建模应考虑屋面坡度。

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

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

地面

地面可用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

“地面”。

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

门窗

门窗建模几何精度应为3mm。

门窗可使用精细度较高的模型。

应输入外门、外窗、内门、内窗、天窗、各级防火门、各级防火窗、

百叶门窗等非几何信息。

柱子

非承重柱子应归类于“建筑柱”,承重柱子应归类于“结构柱”,

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

柱子宜按照施工工法分层建模。

柱子截面应为柱子外廓尺寸,建模几何精度宜为3mm。

楼梯或坡道

楼梯或坡道应建模,并应输入构造层次信息。

平台板可用楼板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楼梯平台板”。

垂直交通设备

建模几何精度为20mm。

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但不应指定生产商。

栏杆或栏板

应建模并输入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建模几何精度宜为10mm。

空间或房间

空间或房间的高度的设定应遵守现行法规和规范。

空间或房间的宜标注为建筑面积,当确有需要标注为使用面积时,

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使用面积”。

空间或房间的面积,应为模型信息提取值,不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