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533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登陆火星。

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

与日平均距离(

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

1

23时56分

365.2564天

火星

227.9

0.11

0.15

24时37分

686.98天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火星属于

A.类地行星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远日行星

2.与地球相比,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面温度高于地球        B.大气层厚于地球

C.自转的线速度快于地球      D.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3.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A.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C.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创造条件。

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读下图“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地月系 B.②一银河系 C.③一太阳系 D.④一河外星系

5.与图中①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6~7题。

6.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7.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8.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及其对应的太阳大气层连线不正确的一组是

A.黑子——光球          B.耀斑——色球

C.太阳风——日冕         D.日珥——光球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完成9~10题。

9.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10.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

B.太阳以热导传导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映

D.太阳辐射有50%的能量到达地面

11.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

B.七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C.地球公转的轨道为一个正圆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整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①、②两地的时差为

A.10小时   B.22小时   C.24小时   D.18小时

13.②地为6月21日9点,则①地为

A.6月22日7点  B.6月20日11点 C.6月20日9点 D.6月21日9点

14.右图为“某条大河河口示意图”,则该河位于哪个半球?

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A.北半球,甲岸 B.南半球,乙岸

C.北半球,乙岸 D.南半球,甲岸

 

15.地球自转360°的周期和时间为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16~17题。

16.该地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º~23.5ºN之间         D.0º~23.5ºS之间

17.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该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8~19题。

18.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19.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20.教师节来临时,地球位置可能是右图的:

A.1位置B.2位置

C.3位置D.4位置

2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B.内地核

C.软流层D.上地幔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回答22~23题。

2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

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图层的划分”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25.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26.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其中B类岩石形成于地下,C类岩石形成于地表。

读图回答27~28题。

27.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  B.C为侵入岩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28.下列表示图中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地质学家常常根据岩石矿物种类、矿物颗粒的大小、疏密程度、有无气孔等特征推测岩石的种类、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读下图回答29~30题。

29.甲图岩石为岩浆岩,其矿物颗粒物分布均匀、矿物颗粒物较大、表面无气孔、质地坚硬,据此推测

①此岩石为玄武岩②此岩石为花岗岩③此岩石形成于地下④此岩石形成于地表

⑤此岩石是由岩浆快速冷却形成⑥此岩石是由岩浆缓慢冷却形成

A.②③⑥B.①③⑥C.①④⑤D.①④⑥

30.乙图为著名的徽州“歙砚”,其质地细腻、岩性致密、呈板状,据此推测该岩石最可能是

A.玄武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

据此回答31题。

31.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桥”——风力

堆积作用而成  B.乙“桥”——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丙“桥”——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丁“桥”——干旱地区比较常见

3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什么作用形成的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3题。

33.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34~35题。

34.图中板块共有

A.4块     B.3块     C.2块     D.1块

35.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貌情形极为相似的是

A.安第斯山脉B.吐鲁番盆地C.冰岛D.日本列岛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30分)

36.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示是月日前后。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DB是(晨、昏)线。

(3)此E点的地方时为时,E点的线速度(>、<、

=)A点的线速度。

(4)这一天E点白昼长小时;该日过后,包头的昼长变化情况是。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37.下图为某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从岩层形态上看,丙处地质构造为;从地形上看,丙处为  ,

解释该地形的成因:

 

 

(2)甲处地质构造为;甲处左侧地层相对(填上升或下降)。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  处,理由

是  

(4)若要开凿一条公路隧道(方向与剖面方向垂直),考虑地质条件,宜选择在处。

北重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艺术班)

参考答案

【答案】

1.A2.D3.D4.C5.D6.B7.A8.D 9.B10.A

11.A 12.B13.A14.A15.C16.D  17.A18.A 19.B20.B

21.C22.C23.B24.D25.C26.B27.D28.A29.A30.B

31.D32.C33.D 34.B  35.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的分类。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公转速度快,离太阳近,彼此间距小,卫星数量少,有岩石表面,密度大等特征,水星、火星、金星、地球都属于类地行星。

故选A。

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故火星平均气温要比地球低,所以A错。

由于火星的体积质量小于地球,大气层厚度比地球薄,B错。

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钟且体积比地球小,自转速度比地球慢,故C错。

由表中公转周期来看,火星长于地球,D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都属于地球自身条件;与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属于外部条件,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四级层次。

图示天体系统层次中①为银河系、②河外星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

故选C。

5.本题主要考查与银河系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层次图中,①为银河系、②河外星系、③太阳系、④地月系。

①②​为同一级系统,故选D。

6.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黑子数多的年份树木年轮宽度大,黑子数少的年份树木年轮宽度小,说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故选B。

7.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树木的生长直接受地球气候影响,外界水热条件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水热条件差,树木生长慢,年轮窄。

所以该图反映了黑子数量的变化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故选A。

8.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黑子,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

所以连线不正确的是D,故选D。

9.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其组成。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从图上不难看出其能量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域。

属于短波辐射,其波长在0.15

-4.0um。

根据波长可分为三段:

0.15-0.4um是紫外线;0.4-0.76um是可见光;0.76-4.0um是红处线。

故图中的ABC三段分别对应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概念、组成及能量来源。

由图可知,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A正确。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B错误。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C错误。

50%的太阳辐射能集中在可见

光区,并不是50%的能量到达地面的,D错误。

故选A。

1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

熟练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故A对;七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一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故B错;地球公转的轨道为一个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

的一个焦点上,故C错;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故D错。

A正确,故选A。

1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时差的计算。

读图,按地球自转方向,图中180°西边的165°为东经度,其东边的165°为西经度,故①所在时区为东十一区,②所在时区为西十一区,根据“同加异减”,取两时区序号之和可得①、②两地的时差为22小时。

故选B。

13.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区时的计算。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在东十一区,

②在西十一区,两地相差22小时,且①地时间早于②地,根据东加西减,①地时间为:

6月21日9点+22小时=6月21日31点=6月22日7点,A对,BCD错。

故选A。

14.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根据“北纬向北(向上)增大,南纬向南(向下)增大”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会向右偏转,泥沙沉积在左岸,所以小岛最终和甲岸相连,A正确。

故选A。

15.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360°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

①③正确,故选C。

16.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正午太阳

高度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BC错;南北回归线之间一

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热带,A错;确定该地位于0º~23.5ºS之间,D对。

故选D。

17.本题考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正确,CD错误;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B错误。

故选A。

18.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及读图分析能力。

只有在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D错误;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度数与当地纬度一致。

据图可知,图中北极星的视角较低,可推知该摄影师拍摄地点应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A正确,BC错误。

故选A。

19.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小及读图分析能力。

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约24小时,即15°/1小时。

据题干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则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B正确。

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根据图像可知,1位置在近日点(1月初)附近,附近黑点表示冬至日,3位置在远日点(7月初)附近,附近黑点表示夏至日。

根据公转方向可知,2位置附近是秋分日(9月23日左右)。

4位置附近是春分日(3月21日)。

教师节是9月10号,地球公转位置应该在秋分日之前,为2位置。

故选B。

21.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软流层,C对,AB错;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小部分,D错。

故选C。

 

22.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图示中能看到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个圈层,河流水体运动在水圈的范围,位于大气圈底部,河流在岩石圈上流动,河流中有生物又属于生物圈。

故选C。

23.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中只有水圈的分布是连续而不规则的,所以A是错的;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

说明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所以B是对的;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所以C

是错误的;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所以D是错的。

故选B。

24.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特点。

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大洋地壳中缺失硅铝层,所以A错误。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B错误。

②是硅镁层,C错误。

①层是硅铝层②层是硅镁层,都属于地壳,D正确。

本题选D。

25.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C是莫霍界面,D是古登堡界面。

通过读图可知,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都位于D的上部,所以本题选C。

26.本题考查岩石的分类和代表性岩石。

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

故选B。

27.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从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以看出,沉积物经固结成岩④形成沉积岩D,经地壳抬升②、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③形成沉积物,沉积岩D经变质作用⑥形成变质岩E,岩石经重熔再生⑤形成岩浆A,岩浆经冷却凝固①形成岩浆岩BC,其中其中B类岩石形成于地下,C类岩石形成于地表,所以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8.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冷却凝固;③④为外力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9.本题主要考查岩浆岩的类型及其特征。

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喷出岩喷出地表,与大气所接触,含有气孔,物质疏松,结合题干材料“矿物颗粒物分布均匀、矿物颗粒物较大,表面无气孔,质地坚硬”可以判断此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到地下缓慢冷却而形成,属侵入岩。

故选A。

30.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与沉积岩都形成于地表,岩性疏松,不会致密,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颗粒物质较大,很少呈板状,从题干的描述“质地细腻、岩性致密,呈板状”可以推测制作“歙砚”的岩石最可能是变质岩。

故选B。

31.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由海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如我国云贵一带;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

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

故选D。

3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黄土疏松,且植被覆盖少,而在暴雨冲刷下形成,故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故选C。

33.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

由图可知,曲流处凹岸流速快,凸岸流速慢,甲为凹岸,乙为凸岸,A、B两项错误;乙岸流速慢,多泥沙堆积,不适宜建港,C项错误;甲岸流速快,侵蚀强烈,应建设防洪设施,D项正确。

故选D。

34.图示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图示中的大洋中脊,推动着两个大洋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图示共有3个板块,即一个大陆板块,两个大洋板块。

选B正确。

35.图中虚线圈内所示是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属板块的消亡边界;在大陆沿海地带形成岛弧带,即一系列的岛屿。

选D正确。

36.(14分每空2分)

(1)6月22日   

(2)晨 

(3)10>

(4)4昼越来越短

(5)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7.(16分每空2分)

(1)向斜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下降

(3)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4)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