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589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x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填空题:

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30_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行省,以北属__河南_行省。

4)康熙六(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和苏福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8)_郑和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苏常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淮河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陶器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

13)1863年,_李鸿章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2800年的周盐城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彭城”。

16)无锡_薛氏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17)东晋在南京始建太学,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18)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史学馆和文学馆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最早创办的_茅山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2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沛地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21)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越城_(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22苏州_草鞋山_遗址淮安_青莲岗_遗址高邮_龙虬庄_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址。

23)南北朝形成了江苏境内中古时代的两大语言板块:

_江淮_语区和吴语区。

24)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葛洪陆修静和陶弘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5)陆机《平复帖》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文章。

26)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诗品》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27)南唐后主_李煜_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28)黄河夺淮入海给苏北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北。

29)江苏境内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0)元朝重修大运河,奠定了江北运河沿线在全国的运输枢纽地位,使当时的南京、苏州、_扬州_列名世界十大城市。

31)金坛人_段玉裁_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历时30余年方成。

32)兴化人施耐庵的《水浒传》、淮安人__吴承恩_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33)南京鼓楼北阴阳营的原始村落遗址大约6000年前这带已原始居民耕作生息。

34)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置金陵邑今清凉山附近南京第一个行政地名。

35)南京明城墙以_花岗石_为墙基,全长35.267公里,总长度为世界第一。

36)三国时镇江称“京口”南朝宋代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

37)镇江方言属于__江淮_方言,但带有明显的向吴方言过渡的特征。

38)镇江“三山”指金山北固山、焦山,与长江、京杭大运河组成一幅山水长卷。

39)苏州城建规模大变迁小古城至今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40)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41)无锡深得长江、太湖、古运河的水运之便明清时期即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

42)阿炳共创演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43)蠡园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蠡湖因留恋此地美景不忍。

44)常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圩墩、三星村、新岗、寺墩等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45)苏轼,先后十一次旅居常州及常州府所属宜兴,最后病故于常州顾塘桥。

46)唐代的_扬州__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47)扬州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端,_邗沟_是古运河的最早一段。

48)扬州个园,以其雅健的独特风格享有盛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49)泰州素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_银杏之乡”“水产之乡”之称。

50)明代泰州人__王艮_创建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

51)黄桥烧饼,本为_泰兴__市黄桥一带挑夫的快餐,因《黄桥烧饼歌》而传名大江南北,并入选开国大典国宴。

52)帝尧封黄帝后裔篯铿于今徐州市区建大彭氏国因此徐州已5000多年文明史。

53)徐州的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_石雕,并称“江苏文物三宝”。

54)早在五六千年前淮安境内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青莲岗文化”遗址。

55)淮安茶馓制作始于唐成名于清,选用面粉、麻油、精盐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

56)公元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改__宿豫__县为宿迁县,沿用至今。

57)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后院有项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58)1905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南通博物苑是国人自创办第一座公共博物。

59)南通_狼山_火把节,每年元宵夜举行,是汉族唯一的火把节。

60)南通仿真绣,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_沈寿_。

61)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盐渎县,为盐城置县之始。

62)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丰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生态环。

63)民国时的江苏省于连云港埠设_连云_市,为建制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64)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石窟寺艺术雕刻。

名词解释:

1)吴文化答: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2)江苏地域文化答:

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有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3)金陵文化答:

以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4)苏东海洋文化答:

苏东海洋文化是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为文化中圈。

5)徐淮文化答:

指徐州、淮安、宿迁以及连云港、盐城地区西部,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汉朝的微微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

6)族塾答: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室所办书塾,塾中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7)门馆答:

又称私馆,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塾办学,招收学生。

8)吴中四才子答:

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

9)南京云锦答: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采用该技艺生产的提花锦缎,与蜀锦、宋锦并称三大名锦。

10)上党桃花答:

至今三百多年历史,先把白布或蓝布固定在竹架上在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纬线网格上,形成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的各种图案。

是当地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

11)桃花坞木刻年画答:

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

采用木版套印,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为红黄黑绿蓝五种颜色。

12)彭祖墩遗址答:

位于无锡鸿声镇伯渎港畔,三面环水,撞死一个大蘑菇。

距今约6000至7000年。

在这里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

表层为耕作层,下面为唐宋元明清层,接着是商朝中期的马桥文化层、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的马家洪文化层。

13)泰兴花鼓答:

流传在泰兴市一带。

用泰兴方言演唱,通俗易懂,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节奏明快,跳跃,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该舞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红灯内插上点燃的蜡烛,白天晚上都能演出所以又叫“夜火灯”。

14)项羽戏马台遗址答:

徐州最早的古迹,也是徐州胜迹之一,位于市中心区户部山巅。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15)镇淮楼答:

位于楚州区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鼓楼。

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

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16)明代酿酒作坊遗址答:

位于宿迁市区东大街汇金大厦,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除考古发现砖筑墙基外,还发现了酒坛、酒壶、酒槽等与酒有关的的器物,为研究宿迁历史,解读宿迁酒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简答题: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先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

其次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上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子啊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

再次是奇思,历史上 江苏出了许多有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富庶安定最易形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然而江苏人则不这样,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力、事尽其心、人尽其才。

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地尽其力:

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事尽其心:

江苏人做事维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明之道,而是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人尽其才:

康熙在《示江南大小诸吏》中评价江苏的地位是“东南财富地,江左人文薮”。

3)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江苏经济在发展中形成的经济特征,第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领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的恢复、发展起来。

第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4)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答:

散馆;族孰;家塾;门馆。

5)“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

答:

魁光阁五香豆、五香茶叶蛋、雨花茶;永和园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奇芳阁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六凤居豆腐涝、葱油酥烧饼;奇芳阁鸡丝面、什锦菜包;蒋有记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薄皮包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

6)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

答:

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系,主要特点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

7)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1)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

(2)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3)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4)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5)文化产业较为发达;(6)自然生态、润朗灵动的湖河文化与新兴独特的经济形态展示出独特文化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7)语言构成为中原官话方言和江淮官话;(8)市树为杨树、槐树;市花为桂花、紫薇花。

8)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4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5南通的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菊花。

论述题:

《1》、试论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答:

三方面,首先价值多元化,其次富于交融性,再次社会和谐。

答:

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而当代学者有海洋文化圈和大陆文化圈之说,而从根本上看基本一致,既有两个大的文化内容,这两大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包容特征。

首先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其次,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答交汇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再次,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是江苏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也有被动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可能,这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和谐之风自古有之。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气生财”不仅是商业法则,也是本地民风的表现,和睦相处成为本地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答: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2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3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4“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5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朱门豪宅的土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2》、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答:

南京文化特征:

南京文化南北杂糅,东西并存,多元多姿。

南京又是十朝都会,具有大都市的大气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分。

学者认为,南京文化特征: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金陵、秣陵、建业、健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等几十个名称,在中外历史中是极为少见的。

(2)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

作为十朝都会得南京、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员,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

(3)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在南京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很繁荣。

(4)”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录。

(5)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城市经济的兴盛,形成了城市工商业农户、士子、官宦、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另:

南京话属于江淮方言。

南京市树是雪松,市花是梅花。

《3》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答:

江苏老字号的文化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

江南自古多才子,他们将儒家中庸的思想带入行商中,多以和气生财,和谐共进为追求,知书达理,不以巧取豪夺图爆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

江苏老字号就充分体现出儒商特点,儒商的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的以传统道德创业、兴业、守业。

老字号的百年不衰,就是因为苏商才子底蕴使他们在价值追求上将经商的智慧与守德画上等号。

(2)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

江苏人在经商的同时,始终有热爱家乡为祖国分忧的情怀,有以富民强国为己任的自觉性,这样的传统代代相传。

(3)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

老字号的创办者往往都是社会中有号召力之人,他们的经济活动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巨大影响。

(4)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

江苏老字号中多是百年老店,这些店历经沧桑,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记载这行业的兴衰和环境变迁,是名副其实的活字典。

(5)近现代发展的借鉴意义。

江苏老字号中,百年老店比比皆是,这百年光阴,正是我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时期,民族实业从国难中成长,壮大,走向现代经济社会,其中创业的守成的经验,不仅对认识历史有意义,对建设祖国现代文化无疑也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6)文化大省的一个窗口,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一方面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属于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了,我们更因该振兴与保护、重视老子号的发展。

《4》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答:

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

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一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奠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

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顶尖,半圆形广场是钟的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第一陵”

《5》试述泰州文化的特征。

答: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水、城一体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鲜明;盐文化源远流长,盐业经济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运系统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军事文化突出;远古氏族遗址文化、古海陵麋鹿、红粟文化、水乡湿地文化及戏曲文化、宗教文化、明代服饰文化、里下河民俗文化、海陵盆景文化、饮食文化也是文化泰州的组成部分;泰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东西部差异较大;泰州市树是银杏,市花是梅花

《6》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答:

1以徐文化为远源。

徐夷文化,是江苏地域文化的初始阶段与古文明代表。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徐州地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典雅质重、粗犷豪迈的北方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2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特点。

因北接齐鲁,西联中原,南襟吴越,徐州文化带有明显的齐鲁文化色彩,同时又吸纳中原、吴越等优秀文化精神,构成兼融南北的徐文化形态;3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

地域广阔的楚汉文化带蕴含着极为繁富的物质、精神文化形态。

汉兴,徐夷文化强势西上融合了中原文化,升格发展为国家文化主体形态,成为封建社会典范文化—汉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4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

徐州地区走出多位开国立邦、政绩卓著的君主,促进江苏文化的大发展。

《7》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答:

1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

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以“盐”名城,盐文化发达。

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充分展示竟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2红色军事文化突出。

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纪念建筑有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抗大五分校等,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铁军文化及其文化内容之一,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

3湿地水绿文化。

这是以地域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

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有“湿地之都”、“百河之城”的美誉。

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旨在“传承海盐文化,打造绿水盐城”,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4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

盐城为淮剧发源地与杂技之乡。

淮剧与杂技是盐城市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代表的有“十八团”杂技、登技等。

《8》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答: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2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

连云港有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及藤花落遗址等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因《西游记》、《镜花缘》等享有文学名著故乡的盛名,以及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城市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3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

连云港有“港城”之称,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要,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凸显海纳百川、兼融并包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4山海文化特色鲜明。

连云港作为全省唯一、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具有神、奇、古、幽的鲜明文化内涵;5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

随着长三角滨海城市经济带、陆桥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圈的建设发展,连云港的经济文化、城市文化集历史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于一体,路桥文化、滨海文化与淮海文化特色鲜明;

《9》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答:

1运河经济是扬州经济发展的基础;2自然资源优势是扬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休闲经济突出;4经济转型成功。

扬州文化的特征:

扬州有2500年的尘世发展历史,曾拥有汉代,唐代、清代的辉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扬州文化具有:

(1)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

扬州近江邻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路交通枢纽,远从唐代开始,就由大批外籍人士到此经商,传教,定居,从政,因而南北文化在次兼容,扬州古典园林即擅长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既是江明。

(2)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此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扬州也成为富庶都邑。

扬州即成为江淮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

各种文化在此雅俗共赏。

(3)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

扬州请曲就是最好的证明,唱腔刚柔相济,平和雅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