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129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x

学年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阶段检测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2.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3.《汉书·地理志下》:

“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主要说明(  )

A.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D.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

4.《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6.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难以做出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的主张出自(  )

A.儒家B.墨家

C.法家D.道家

8.“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B.万物的本原是道

C.“天人感应”思想D.“君权神授”理论

9.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将儒、佛、道思想糅合

11.下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  )

 

①           ②

 

③           ④

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黄宗羲

1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

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

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

1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这一思想主要针对的是(  )

A.重农抑商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D.海禁政策

16.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探讨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D.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17.智者学派三个代表人物的观点:

普罗泰格拉提出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希庇阿认为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特拉西马库指出所谓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

这反映出他们思想的共性是认为(  )

A.道德和法律均是人为产物

B.道德和法律来自于自然天性

C.社会上的人都应具备美德

D.需要冲破旧的道德法律观念

18.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B.提出“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体现了“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19.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20.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21.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开始于(  )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法国

22.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23.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

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追求个人独立自由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24.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5.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提倡人性解放B.冲击宗教神权束缚

C.主张信仰得救D.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27题各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整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

“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7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7分)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

依据材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6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

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

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分)

(3)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6分)

(4)材料三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

(6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D [根据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董仲舒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D项符合题意。

]

2.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B [“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

3.《汉书·地理志下》:

“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主要说明(  )

A.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D.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

C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选C项;材料没有齐鲁重视教育的具体信息,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排除B项。

由材料“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说明西汉统治者吸纳人才具有地域性,排除D项。

]

4.《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C [“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斗战胜佛”是佛家思想的体现,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潮,故C项正确。

]

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A [“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

]

6.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难以做出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D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上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可以作出判断,故C项错误;该图主要是为了歌颂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所以加入了“纸张”“线装书”等不属于孔子时代的因素,故D项正确。

]

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的主张出自(  )

A.儒家B.墨家

C.法家D.道家

B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俭”的是墨家学派,因此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

8.“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B.万物的本原是道

C.“天人感应”思想D.“君权神授”理论

C [“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可知其认为天与人有相通之处,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C项。

]

9.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D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领域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D项正确。

]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将儒、佛、道思想糅合

B [由“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可知,单纯是指理学与之前的儒学立场一致,即维护封建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

]

11.下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  )

 

①           ②

 

③           ④

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D [由“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知该思想理论强调善性是人心中固有的,人应该祛恶扬善,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

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黄宗羲

D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此思想家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重视,即农工商皆重,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与材料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

]

1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

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

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

A [由对材料解读可以看出顾炎武对于学习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的学习传统儒学内容,还包括广泛的家国大事,进而推导出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

]

1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C [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项正确;D项材料无从体现。

]

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这一思想主要针对的是(  )

A.重农抑商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D.海禁政策

B [根据题干信息“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可知王夫之认为天下为公,这一思想反对的是君主专制思想,因此B项正确。

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是对外贸易政策,题干未涉及,可排除C、D两项。

]

16.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探讨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D.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A [根据题干材料,“朦胧稚嫩时期”应是人文精神的起源、萌芽时期。

]

17.智者学派三个代表人物的观点:

普罗泰格拉提出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希庇阿认为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特拉西马库指出所谓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

这反映出他们思想的共性是认为(  )

A.道德和法律均是人为产物

B.道德和法律来自于自然天性

C.社会上的人都应具备美德

D.需要冲破旧的道德法律观念

D [由“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所谓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可知,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们都对现有的道德和法律观念提出了质疑,说明他们认为需要冲破旧的法律、道德传统和观念,D项正确;道德和法律均是人为产物只在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中体现出来,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错误;社会上的人都应具备美德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项错误。

]

18.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B.提出“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C.把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体现了“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D [A、B、C三项说明苏格拉底把哲学对自然的思考转向对“人”的思考,实现了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

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

19.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历史时期

A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B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C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D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没有取消宗教仪式,只是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信仰得救,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突出人文主义色彩。

]

20.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B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

21.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开始于(  )

A.德国B.英国

C.美国D.法国

A [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故选A项。

]

22.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

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B [从材料“神赋予的自由”可以看出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故B项正确。

]

23.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

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追求个人独立自由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D [根据材料“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和“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说明启蒙运动的特征是注重将核心思想和理念进行制度化实现,故D项正确。

]

24.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