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22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docx

届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doc

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历史)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012.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婆罗多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这部史诗是

A.《罗摩衍那》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

2.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里程碑之一。

这一时间也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3.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

罗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罗马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4.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

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

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

A.四世纪的埃及B.七世纪的希腊

C.十三世纪法兰西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

5.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说明英法等国

A封建制度产生B等级君主制初步产生

C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D君主专制逐渐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6.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用于装饰D贝用于交换

7.《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8.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粟和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9.王国维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10.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数量不尽相同。

下列这一图片反映的是

A.史料整理B.历史结论C.一手史料D.历史解释

11.“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

”上述材料反映出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B.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D.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12.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13.法国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不同的选择对中国产生造成的后果是

A.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B.被动挨打,主权沦丧

C.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统治者积极进取,对外开放

14.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政治行为B.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思想侵略

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较完美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

15.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转变。

其中政治方面转变的主流是指

A.由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制B.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共和制

C.由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制D.由君主专制转向资产阶级帝制

16.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的权力来源发生了变化。

其变化是

A.由议会变为内阁B.由上帝变为内阁

C.由上帝变为国民D.由上帝变为辉格党

17.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8.罗斯福说: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19.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的《史学原论》(1897年出版)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指碑碣及其上面的文字),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0.如下图所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

其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处于动荡不安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D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

 

90

70

 

41

29

3

0

E

D

C

B

A

年份

1980

1950

1800

21.下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漫画《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它的寓意是

 

A.血口喷人的伎俩B.多彩世界的改换

C.招摇撞骗的花招D.灭绝人性的行径

2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

还记载:

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很难占有优势

24.一位住在上海的西方传教士写信給教廷,报告在华工作內容。

他提到:

最近中国与日本发生冲突,战事发生之前,上海的外文报纸都认为中国一定能够打败日本,沒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这场战争是

A.甲午战争B.沈阳事变C.淞沪会战D.七七事变

25.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

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右图)。

对该

漫画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紧密联系共同抗日

26.“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这首描述北京近代社会的竹枝词,反映了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B.皇族内阁建立

C.民初政局的混乱D.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27.“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

A中共建党初期B国共合作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8.“中央政府第一次把数亿农民有效地组织在自己的——而不是借助于农村富裕阶层和宗族势力网络的系统之中,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大改组、大变革。

”这里描述的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9.“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是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

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词义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A.  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而出现  

B.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C.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的规范学习 

D.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品

以下每小题3分,共12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0.在历史中当某件事实在一连串事实中缺失了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借助推理来拓展我们的知识,然而缺乏史料的推理结果总是或然的,只能求知于证据。

以下历史推理与该观点吻合的是

A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地点和年代与文献中的夏王朝基本一致,以此资料来复原夏王朝的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B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形成证据链,可以还原商朝历史

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法律,据此可完全窥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

D考古发现的大量商代青铜酒具证明商人酗酒

31.韦尔斯指出.: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32.“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33.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

“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

”罗斯福说:

“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美英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B.美国野心最大

C.苏联与美英间的矛盾D.大国争霸意图显现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34.时代、人物与儒学(8分)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35.西方崛起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问题:

(12分)

根据材料评论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6.中西文化论战

十九世纪科学勃兴,物质主义大炽,达尔文之生存竞争说,叔本华之意志论,推而演之,变成强权主义。

其尤甚者,则有托拉邱克及般哈提之战争万能论。

不仅宗教本位之希伯来思想被其破坏,即理性本位之希腊思想亦蔑弃无遗。

现在道德观念,竞以权力或意志为本位,而判定是否道德,则在力不在理。

战争责任不归咎于强国之凭陵,而委罪于弱国之存在,于是弱者劣者为人类罪恶之魁。

——杜亚泉

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

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

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

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

——梁漱溟

问题:

(12分)

(1)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历程中的重要章节,《新青年》中“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之固有文化。

”中“外来之西洋文化”与“中国之固有文化”分别指什么?

(2分)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一下两位先生观点。

(10分)

37.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作大臣的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

俾斯麦对议会——资产阶级的强硬行动,一方面是打击资产阶级的统治欲望,另一方面也是策略,为了使资产阶级屈服……他明白他手中握有最大的王牌……王牌不仅使他同资产阶级的纠纷烟消云散,不仅普鲁士的资产阶级会径直拜倒在他的膝下,德意志各邦的资产阶级也会趋之若骛。

——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材料三:

“大势趋变、变而不同、殊途同归”下图是某位历史爱好者将法国宪法规定的权力运行方式用图表达。

(1)宪法

共和政体

行政权

立法权

内阁

总统

议会

众议院

参议院

有权否定经其同意

问题:

(11分)

(1)《德意志之歌》和《马赛曲》的歌词反映出德法两国人民的什么政治理想?

德法两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提出不同的诉求,请阐述两国所处的共同时代背景?

(4分)

(2)“我们作大臣的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这句话表明了俾斯麦的什么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说出你对“王牌”的理解?

(3分)

(3)补充

(1)的内容,并说出你对法国宪法权力的理解?

(4分)

38.历史真相的探究

引子: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0日下午。

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赶赴斯摩棱斯克,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

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机场坠毁。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运送波兰总统遗体回国仪式上默哀。

回望一:

1943年4月,德国人在前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修筑工事时,挖出8个大墓坑,数千具波兰军官的尸体,一个由波兰红十字会派出的五人调查团应德国要求调查认定屠杀系苏联人所为。

德国公布消息,举世震惊。

1943年9月苏联人收复斯摩棱斯克,邀请了数十名西方记者参观卡廷的万人冢,西方记者对其中的一件事印象深刻,所有被害者头盖骨底部都有一个弹孔,进行科学鉴定,并且发现了标有日期的信件,认定屠杀系德国人所为。

回望二:

1952年,卡廷在波兰是一个高度禁忌的话题,美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调查卡廷事件特别委员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物证与线索。

回望三:

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1940年斯大林签署的处决卡廷波兰军官的档案材料移交波兰当局。

问题:

(10分)

(1)1943年,德国为什么会出现在该地区?

(1分)

(2)你如何评价苏德双方在调查卡廷事件过程中运用的调查手段的?

(4分)

(3)你认为当时的国际社会(英、法、美)倾向哪方?

为什么?

(2分)

(4)诸多“历史之谜”、“历史空白点”存在,阐述是什么掩埋了历史真相?

(3分)

39.统一与分裂

材料一:

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

第一标准统一时间

第二标准统一时间

传统标准

年代起讫

1759AD——1840AD(清)

221BC——209BC

(1)

108BC——22AD(西汉)

50AD——184AD(东汉)

280AD——301AD(西晋)

589AD——616AD(隋)

630AD——755AD

(2)

1279AD——1351AD(元)

1382AD——(3)(明)

1683AD——1850AD(4)

221BC-220AD

589AD-906AD

1279AD-1911AD

 

合计

81年

950年

1389年

材料二:

清王朝中国终于形成了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材料三:

统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我们所要讨论的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材料四:

在中国漫长的专制社会中,皇帝或政权的首领集中了最高权力,有权支配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所以统一的范围越广,能够集中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越多。

相比之下,分裂或分治政权可以支配的人力和物力要小得多……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活跃、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大小政权并存竞雄。

一次是在本世纪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名义上存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北京的政府政令所及不过数省,其余则由各种势力控制或占据,还有国中之国的列强租借和势力范围。

——摘自《统一与分裂》葛剑雄

问题:

(27分)

(1)将材料一表格的

(1)

(2)(3)(4)填写完整(4分)

(2)材料一中计算出的统一时间比传统说法短得多,根据材料说明作者的划分分裂与统一的第一、第二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4分)

(3)你能从材料四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与分裂的看法。

(15分)

虹口历史试题答案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1-29题,每题2分;30-33题,每题3分,共70分)

1、B2、C3、D4、C5、C6、D7、A8、B9、B

10、B11、C12、C13、B14、D15、A16、B17、B18、D

19、A20、C21、D22、C23、B24、A25、A26、C27、C

28、B29、C

3分1分1分0分

30、ACDB

31BADC

32CADB

33DBCA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80分)

34、(8分)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焚书坑儒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

儒学发展为理学,世人认为自然世界与人伦社会的内在规律

35、(12分)

学生需要运用史学理论结合史实的方法辨析题中的两种观点,是对别人的“评价”的再评价,涉及对史实的深入认识,还包括了对史论和方法论的再认识。

史观:

(4分)

第一种观点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在欧洲国家内部寻找其兴起的原因。

(2分)

第二观点是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

认为“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强调各社会之间发展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将每个地区的发展都视为更为宏大的自然与社会结构运动的一部分。

(2分)

史实:

(8分)

1、西方崛起于欧洲,的确如此。

从公元前6世纪初到前5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确立了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希腊人创立了“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史学、文学、戏剧,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罗马说创造的罗马法律,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走向强大

2、西方的崛起与其他文明成就之间的确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把西方崛起的主因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显然犯外因绝对论的错误。

11~12世纪的西欧,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复兴,15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

西欧相继爆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欧社会发生的上述连锁反应,确立了西方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绝对优势,并最终形成西方对全球的支配局面。

这时的西欧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自然经济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国家或地区相比,西欧已经崛起了。

把1500年前后西方在经济、科技、航海、贸易等方面落后于东方的史实,作为西方崛起较晚的理由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的错误观点。

事实上,西方迈入工业社会的门槛就已经宣告了西方的崛起。

36、

(1)外来之西洋文化——民主与科学思想1分

中国之固有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1分

(2)杜亚泉先生指出了西方近代文明中强权(强力)原则的趋向,点出了西方近代化过程中的缺失(2分);而梁漱溟先生则从文化本身特质上强调中国当代文化需要有自身特点或特长,(2分)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教束缚人性发展的缺点。

(2分)两位先生的观点从历史事实出发具有合理性(1分),特别是从材料中可以发现梁漱溟先生评述比较全面(或辩证),(1分)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切莫因为强调西方文明的缺陷或强调自身文明的特色而在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趋于保守与停滞,注意文明发展的时代性。

(2分)

37、

(1)德国:

“德意志至高无上”“统一”;法国:

推翻专制暴政(2分)

共同的时代背景:

18-19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已先后影响欧洲大陆,启蒙运动大大提高了人民的觉悟,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2分)

(2)表明俾斯麦不希望普鲁士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

(1分)

“王牌”发动王朝战争完成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