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42297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共6页)3900字.docx

关于某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xx市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xx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最近,我们对xx##市**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xx市**区建设情况

  

(一)##市情,确立建设重点。

##市情,xx确立了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

一是工矿所在地**区建设。

分煤矿所在地和**区内两种类型。

煤矿所在地**区建设侧重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企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

**区内的**区建设,则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的理念,与**区统筹规划、共同建设。

目前,7个煤矿**区基本建成(有两个煤矿所在地不**区)。

二是**区居民安置地**区建设。

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xx沉陷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有9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因采煤沉陷。

搞好**区搬迁安置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xx最大的民生问题。

该类**区建设侧重于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

现已建成形成规**区**区6个,处在起步建设中的7个。

三是旅游景点所在地**区建设。

结合旅游开发,将景点所在村与景点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实现新农村与旅游景点相协调、相配套、相融合、相促进。

4个旅**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乡镇政府驻地**区建设。

围绕宜商、宜业、宜居的目标,**乡镇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将周边**区规划,**乡镇政府驻地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网络。

xx市酂城、李寨、陈集、王集、高庄、太丘、黄口、顺和、卧龙等一批现代化**区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五是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一般性村庄整合并点,建成一个个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推**区化、城乡一体化。

**乡**区、太丘**区、****区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后春笋般纷纷拔起。

  

(二)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

一是科学编制**区布局规划。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情,xx市委托中国对外建设##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区布局规划,##市现有XXXX年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区(中心村)。

其中,工矿**区20个,采煤沉**区18个,旅游景点**区4个(分别与所在政**区或中心村共同建设),乡镇政**区23个,一般中心村79个。

二是科学编制**区建设规划。

公开招标了4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确定的**区实施高标准规划。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已完成**区规划79个,9月底所有**区规划全部完成。

  (三)创新机制,搞活建设方式。

xx市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在建设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在建设方式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

主要有工农共建、部门帮建、民企助建、村民联建、市场促建等五种类型。

一是工农共建。

工矿所在地和**区居民安置地的新农村建设与煤矿企业紧密相联,xx市“五个重点”新农村建设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两大集团的关注,他们认为该思路可以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地方群众沟通难、**区居民搬迁难等长期不解的难题。

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上形成了“乡村1/3,市1/3,工矿企业1/3”的“工农共建”共识。

二是部门帮建。

##市直部门联系面广、门路多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帮扶工作。

xx市向新农村社##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发挥了很好的帮扶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xx市通过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超过XXXX年0万元。

三是民企助建。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目前已有6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区建设。

如,华星集团投资50万元支持了李寨镇政**区道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为十八里镇李窑村安装了高杆路灯100套;小龙人教育集团投资16万元为芒山镇陈楼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业公司帮助酂城**区实施了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是村民联建。

由村民民主选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工程预算、组织招标、资金筹集、质量监管等,所有程序公开透明,村民明明白白。

如,****区,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公开招标施工企业、监督进料、监督质量等,农民按成本价住房,大家十分满意;酂城镇政**区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旧村拆**区建设十分顺利。

****区、太丘**区、****区等,都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村民联建的好典型。

##市场促建。

##市场化运作建设新农村。

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开发商有利润、社区有形象”的原则,##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市的办法,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参与,将**区##市场,调动各种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四)尊重民意,制定扶持政策。

为强力推进**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土地、税费、金融、待遇等方面。

一是财政政策。

市本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市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XXXX年万元,较上年增长20%。

二是税费政策。

**区建设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专项拨付的形**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建设相关的质检费、实验费、避雷检测费、主体结构检测费、屋面防水检测费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免收,并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到**区建房或购房的农户,旧宅基拆除复垦成耕地后,市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免费为其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

三是土地政策。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在拆旧建新中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保障**区建设用地外,富余指标转让后收益全部用于整治村**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户的拆迁补偿等。

三是信贷政策。

在新农村建设中符合贷款条件的,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小额贷款支持。

今年以来,已发放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XXXX年多万元。

四是待遇政策。

入住**区的农民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实行双重户口(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政策。

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在养老保险、子女入学、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市居民待遇等。

  (五)培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xx市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作为培植经济产业、促进生产发展的切入点。

已建设现**区23个,标准**区36个,发展各类专业村261个,发展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

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如薛湖镇聂寨村的食用菌、**乡西董楼村的多种经营、顺和镇高平房村的板材加工、陈集镇代井村的实木家具、**乡蔡各村的手工饰品、**乡李各村的铜件加工、太丘镇黄桥村的玩具加工、**乡胡庄村的畜禽屠宰与羽毛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经济支撑。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xx市**区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农户之间的现有经济基础差别影响**区建设进程。

除急需建房户外,由于户与户间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富裕的农户搬入**区热情很高,较穷的农户短期内**区集中。

  

(二)现有的大量新建楼房影响**区建设进度。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积极性很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新建房屋秩序十分混乱,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沿路建房、村外建房现象,##**乡镇,这种现象占到50%以上,这些农户让他们搬**区建房难度很大。

  (三)有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限制了**区的快速发展。

上级每年下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限,很难满足**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区建设的制约瓶颈。

**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市财政每年预算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十分有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五)各部门支农项目投入机制不协调。

近年来,国家、省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这些投入是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下达的,由于没有一个正式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安排,存在各自为战、效率偏低现象。

尽管xx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好项目整合工作,由于部门利益十分严重,整合效果很不理想。

  三、意见和建议

  

(一)树立“短期造局,长期建设”的思想。

短期内,**区要规划好,启动好,着力**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做好打长远丈、打攻艰战的思想准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户率先搬进**区,不搞一刀切,走典型带动、循序渐进的路子,逐步把xx市**区建设引向深入。

  

(二)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建设**区,将多个行政村整合集聚到一起,用地问题是最大的瓶颈难题。

要将**区建设与“占一补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为**区建设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

  (三)创新**区建设投融资机制。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农户拆迁、宅基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户搬迁形成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收益必须在转让后才能得到,市财政、乡镇、村集体都无力提前预付。

建议依托金融部门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心,让投资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由投资中心借付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转让收益给拆旧建新村集体组织用于农户拆迁补偿、宅基地复垦、**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待节余指标转让后利用收益还贷投资中心,保障拆旧建新和**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大支农项目整合力度。

##市发改委、财政局、新农村办公室等牵头成立支农项目整合机构,把各部门涉农项目有效整合,统筹管理,科学安排,按照**区建设年度计划,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着力打造典型,以点带面,推进xx市**区建设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