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55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 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2回延安》公开课教案2

《回延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陕北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本诗中大量口语和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形式。

2.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真挚炽热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设想一下:

假如你们离开家乡到外面求学10年后才可以返回家乡,那么当你终于踏上故土时,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我们的诗人贺敬之阔别十年后看到延安也是无比的兴奋、激动,他采用民歌的形式书写了这样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回延安》,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认识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

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三、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四、写作背景介绍

诗人说: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

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五、走进课文,学习新课

(一)补充:

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

1、《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写的

章法上:

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

本节押韵,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

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

艺术上:

多用“比兴”手法。

2、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3、信天游歌曲欣赏(播放信天游歌曲、视频,让学生了解)

(二)预习检测

1、生字词听写注音。

羊肚(dǔ)登(dēng)时羊羔(gāo)糜(méi)子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灯盏(zhǎn)

2、学生初步朗读诗歌

(三)分组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

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2、教师纠正朗读(朗读指导)

①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②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注意朗读时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③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3、分组朗读

(1)学生在听读之后进行朗读,全班分为4个小组朗读;

(2)评选出朗读最好的一个小组

(四)整体阅读,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概括出每一节诗歌所表述的内容

具体如下:

第一小节:

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第二小节:

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第三小节:

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第四小节:

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五小节:

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

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

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1)回延安(思念)

(2)忆延安(感激)

(3)话延安(欢喜)

(4)赞延安(惊喜)

(5)展延安(自豪)

(五)把握情感

1、全班齐读,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全诗基调: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第一部分:

跳荡、激烈。

第二部分:

深厚。

第三部分:

真挚、亲切。

第四部分:

热情、明快。

第五部分:

激越、昂扬。

2、各抒己见,表达情意

贺敬之是我国有严谨创作态度的诗人。

《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混灭的真情。

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今天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朗读诗歌,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特色。

一、合作交流,朗读探究

1、朗读第一小节,思考:

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明确: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这些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2、朗读第二小节,思考:

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

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

延安的“小米

饭”,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

大成人,因此,作者像吃奶的羊羔“眼望着妈”一样,对于延

安,感激不尽;就像树梢树枝树根根,紧连一起一样,延安

与作者,同样是血肉相连,那里是“亲山亲水有亲人”!

诗不宜直说。

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

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

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3、朗读第三小节,思考:

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

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什么画面?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明确:

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

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

表现方法如下:

(1)环境的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娃娃三代人,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丰富异常。

4、朗读第四部分,思考:

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

(1)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2)在具体描写延安变化时,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用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便跃然眼前。

5、朗读第五部分,思考:

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

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这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

这样,既突出了延安鲜明的地方色彩即“个性”,又能进一步表达作者热爱延安的原因。

二、诗歌艺术特色

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

例如:

(1)比喻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2)拟人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3)排比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4)夸张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5)渲染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三、诗歌主旨归纳

本诗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回忆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及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展望了延安的未来,表现了诗人热爱延安母亲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课外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