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58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9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docx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

植物提取工艺公开

6688001-毛花洋地黄叶提取强心甙:

毛花洋地黄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均有人工栽培,叶子含有毛花洋地黄甙甲、毛花洋地黄甙乙、毛花洋地黄甙丙,是一种强心剂。

主要用作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使收缩期的血液输出量大为增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另外对心脏性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

6688002-毛冬青片的制取:

毛冬青又称乌尾丁、细叶冬青、山熊胆、酸味木、喉毒茶、茶叶冬青或毛披树等,药用部分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的根或叶子毛冬青。

为常绿灌木,高约3米,生于山坡、山脚、丘陵地或山野间的灌木丛林中,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区。

毛冬青味苦,药性平。

根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甙和鞣质,叶含齐墩酸和乌索酸。

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

6688003-长春花提取长春碱:

长春花又称日日新或雁来红,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的全株。

为常绿亚灌木,高约80厘米,生于林边、路旁、海滩及园地草丛中,长江以南各地多有栽种。

长春花可以分离出70多种生物碱,其中经医学证明有6种具有抗癌功能。

各部位含总生物碱量:

叶0.37%-1.16%、茎0.46%、根0.7%-2.4%、花0.14%-0.84%、果皮1.14%及种子0.18%。

长春碱为针状结晶,熔点211-216℃。

溶于醇、丙酮、醋酸乙酯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

长春碱(C46H58N400)具有良好的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6688004-四季青叶提取原儿茶酸:

四季青又称红冬青,油叶树,树顶子或大叶冬青,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

常绿乔木,高4-13米,生于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或山顶密林中,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

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能。

从四季青树叶提取的原儿茶酸(C7H6O4)具有平喘和抗菌的作用,本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98-200℃。

可溶于50倍水中,易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苯,不溶于石油醚。

6688005-叶底珠叶提取一叶蔌碱:

叶底珠又称一叶蔌、狗杏条、花帚条、白杭条、山扫条、老米饮或假金柑藤,药用部分为大戟科叶底珠属植物叶底珠的叶及花。

灌木,高1-3米,生于山坡或路旁。

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山东、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

叶底珠味甘、苦,性平。

具有祛风活血、补肾强筋之功能。

叶底珠所含一叶蔌碱(分子式C13H1502N)因产地而异,江西产含1%,北方种植的含0.11%-0.12%。

一叶蔌碱能明显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中脑也有明显兴奋作用,临床用于小儿麻痹及面神经瘫痪。

6688006-冬凌草素的提取:

冬凌草又称冰凌花、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镜草、彩花草、山香草或雪花草,药用部分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的全株。

为小灌木,高30-100厘米,生于山坡、谷地、沟旁、灌丛或林地等处。

分布于甘肃、山西、河北、安徽、浙江、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

味苦、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

冬凌草素(C20H2806)对人体食管鳞癌细胞CaES-17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6688007-肉桂提取桂皮醛:

肉桂又称玉桂、牡桂、菌桂、筒桂或桂树,药用部分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树皮。

为常绿乔木,高达10-15米,喜生于温暖和无霜环境,多为栽培。

肉桂含有1%-2%的桂皮油,桂皮油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肉桂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功能,常用于治疗胃腹冷痛、虚寒泄泻、肾阳不足、寒痹腰痛及肺寒喘咳等。

6688008-竹叶提取叶绿素:

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叶中的绿色素,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

广泛用作肥皂、油脂、油蜡、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用的无毒着色剂。

6688009-竹叶提取叶绿酸钾:

幼竹中所含的药效成分,对痔疮、高血压及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些药效成分非常稳定,即使在构成竹细胞的多糖、蛋白质及脂肪等成分被分解的情况下,分解物中依然保留有药效成分。

幼竹糖化液(提取液)除用于医药方面外,还可用于调制保健饮料(如药酒等)和调味料、食品色素及脱臭剂,如用于牙膏、冷食、饮料、琼脂、糖果及冰淇淋等。

6688010-连翘叶提取连翘甙:

连翘又称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或落翘,落叶灌木,高2-3米。

野生于低山灌丛或林缘中,多为栽培,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多以果实入药,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急性肾炎、肾结核、斑疹、丹毒、痈疖肿毒。

6688011-杜鹃黄酮的提取:

杜鹃又称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的红、艳山花或清明花,药用部分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的根、叶、花。

系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1-3米。

生于林中或岩畔腐殖土中。

在春末采花、夏季采叶、秋冬季采根。

杜鹃根味酸、涩,性温,有毒,具有祛风湿、活血去瘀、止血之功能。

叶、花味甘、酸,性平,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之功能。

杜鹃黄酮(C15H2oO)为无色油状液体,主治支气管炎和荨麻疹等症。

6688012-杜鹃素的提取:

杜鹃素(C17H1605)可溶于甲醇、*和稀碱液,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

杜鹃素是杜鹃治疗气管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微克/毫升。

6688013-两面针生物碱的提取:

两面针又称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勒、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勒、上山虎、下山虎或山椒。

药用部分为芸香科花椒属两面针的根、根皮、茎皮。

常绿木质藤本,长3-5米,生于山野坡地灌木丛中。

分布于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两面针味辛、苦,性平,有小毒!

具有祛风活血、麻醉止痛等功能。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腰肌劳损、牙痛、胃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两面针碱(C21H18N04)为亮黄色针状结晶,遇碱转变成双氢两面针碱和氧化两面针碱。

6688014-芫花酯甲的提取:

芫花又称头痛花、闷头花、瘌头花、南芫花、莞花、药鱼草、金腰带、浮胀草或老鼠花等,是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花。

落叶灌木,高1-1.5米,生于路旁或坡上。

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

芫花根皮味辛、苦,性平,有毒!

具有消肿解毒、活血止痛之功能。

芫花味辛,性温,有毒!

具有泻水逐饮、解毒杀虫之功能。

从芫花根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称为芫花酯甲(C37H44O10),其商品名为芫花萜。

6688015-吴萸次碱的提取: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植物的果实,落叶灌木或小乔高3-10米。

生于温暖地带的山地、疏林下或林缘空旷地,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

果实主要含有吴萸碱(C19H17ON3)、吴萸次碱(C18Hl30N3)、吴茱萸碱C13H1302N)、羟基吴茱萸碱及安伏卡A、B、C,此外还含有0.4%以上的挥发油。

吴茱萸有小毒!

具散寒、止呕、止痛之功效。

6688016-苦参碱的提取:

苦参又称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或山槐子,为豆科槐屑植物苦参的根。

灌木,高1-3米,生于山坡、灌丛及河岸沙地等处,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苦参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杀虫之功能。

苦参碱(C15H24N20)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癌、胃癌、肝癌等,也用于急慢性肾炎及各种水肿、荨麻疹。

6688017-枣树皮提取消炎物:

红枣又称大枣、枣子,全国均有栽培。

枣树皮味苦、涩,性温。

具有消炎、止血、止泻的功效。

枣树皮消炎片用于治疗老年性气管炎。

口服每次1-2片,每日2次。

6688018-松萝酸钠的提取:

松萝又称树挂、云雾草或海风藤等,生于高山区松树或其他树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

性甘、平,有小毒!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主治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松萝酸钠(C18Hl5O7Na·2H20),淡黄色丝状针晶,易溶于乙醇和水,有抗菌作用,用1%-2%松萝酸钠溶液冲洗或制成纱条供换药用,可治疗各种炎症。

松萝酸(C18Hl6O7)为黄色斜方形片状结晶,熔点204℃。

极难溶于水,在100毫升25℃水中仅溶解0.01克;丙酮0.07克/100毫升;醋酸乙酯0.88克/100毫升;乙醇0.02克/100毫升。

6688019-金刚刺酿酒:

金刚刺又称爻刺、考刺、山羌,为百合科落叶攀援灌木。

多生于较潮湿的山坡林下,株高达0.5-2米,根状茎富含淀粉,每100千克可酿造40度白酒35-40千克。

6688020-金樱子制糖及酿酒:

金樱子又称草鞋锉、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或黄茶瓶,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常绿攀援灌木。

生于山崖石隙及丘陵地带灌木丛中,株高达5米,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陕西等地。

果实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淀粉,是制糖和酿酒的良好原料,每100千克金樱子可制糖约20千克,每100千克金樱子可制白酒20-25千克。

果味甘、酸,药性平,具有补肾固精之功能,金樱子酒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脾虚泄泻、慢性肾炎及遗精等症有一定疗效。

6688021-金鸡纳树皮提取奎宁:

金鸡纳树又称奎宁树,药用部分为茜草科金鸡纳属金鸡纳树的树皮(包括茎皮、根皮)。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喜欢在温暖和雨量充沛且无霜的地区生长。

在广东、海南及云南等省均有栽培。

金鸡纳树皮含奎宁4%-11%,奎宁能消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但不能消灭红细胞外型及前型疟原虫。

6688022-柳树叶提取邻苯二酚:

用柳树叶提取的邻苯二酚,俗称儿茶酚或焦儿茶酚,观为白色晶体,有毒!

熔点105℃,沸点240℃,能升华,能与蒸气一同挥发,是一种强还原剂。

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微溶于苯,用作收敛剂,并用于制取药物。

0.25%的邻苯二酚水溶液,能抑制滴虫的生长和杀死滴虫;1%的水溶液对肺炎球菌、甲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宋氏痢疾杆菌等均显较强的抑制效果。

此外,还可用作染料等。

6688023-桂花酒的配制:

桂花属常绿小乔木,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清香幽远,沁人心脾,香味浓郁。

用桂花配制的桂花酒,可根据桂花汁浓度、酒度和人们的饮用习惯配制,味道可口鲜美,香溢四座。

6688024--桦树皮提取混合氨基酸:

桦树皮和白桦茎划破后流出的汁液,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如长白山区的桦树皮鲜汁中含量最多的谷氨酸达10.59%,冬氨酸含1.52%,还有其他15种氨基酸含量为0.11%-0.77%。

6688025-桉树叶配制硫磺桉苦合剂:

硫磺桉苦合剂是一种土制农药,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制作简便。

可用于防治汉棉蚜、棉红蜘蛛、菜青虫等。

使用农药时,每1千克药剂对水10-11升喷雾。

6688026-烈香杜鹃提取液的制备:

烈香杜鹃又称小叶枇杷、黄花杜鹃。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烈香杜鹃的叶子(约含2.5%挥发油)。

常绿小灌木,高约1.2米,生于高山灌木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及四川北部。

味苦,性寒,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烈香杜鹃提取液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饭后服,每次25毫升,每日2次。

10天为1个疗程。

6688027-秦皮提取七叶素:

秦皮又称秽皮,为木犀科秽属植物尖叶椤、大叶楞的树皮。

尖叶楞(也称尖尾椤、尾叶栲、尖叶白蜡树)为落叶小乔木,高3-8米,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各省区。

大叶秽(也称花曲柳、苦枥、苦枥白蜡树、大叶白蜡树)也是落叶乔木,高达15米,生于山坡、山沟和丛林中,城市中常栽培为行道树,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江西、河南等地。

秦皮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燥湿、止痢、明目之功能。

主治肠炎、痢疾、白带、慢性气管炎、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牛皮癣。

6688028-氧化苦参碱的提取:

苦参又称野槐,好汉枝,苦骨,地槐或山槐,为豆科属植物苦参的根。

灌木,高1-3米,生于山坡,灌丛及河岸沙地等处,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杀虫之功效。

提取的氧化苦参碱是抗心律不齐及广谱抗菌素,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尿路感染、牛皮癣及皮肤湿疹等症。

6688029-黄杨木生物碱的提取:

黄杨又称小叶黄杨、瓜子黄杨、千年矮、乌龙木、豆瓣黄杨、野黄杨或万年青,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之功能。

主治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疝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黄杨木生物碱

(C26H46N20)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

6688030-黄栌提取漆黄素:

黄栌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的根、枝及叶,是一种小乔木,高达8米。

生于向阳山坡上或栽培。

分布于华北、浙江及西南地区。

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茂密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能,用于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等症。

从黄栌提取的漆黄素,外观为黄色针状结晶,熔点348-350℃。

不溶于水,可溶于热甲醛、热乙醇、*及乙酸乙酯,易溶于碱溶液。

漆黄素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黄疽型病毒性肝炎之作用。

6688031-黄柏配制生发剂:

黄柏又称关柏、柏皮、川柏、黄孽、黄皮树、华黄柏、灰皮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和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落叶乔木,高10-15米,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功能。

用黄柏提取液制成的防脱发及生发剂,具有抗菌、杀菌、消炎作用,起到防脱发及生发的功效。

6688032-黄花夹竹桃提取强心灵:

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含有高达8%左右的强心甙。

强心灵主要为单乙酰黄夹次甙乙、黄夹次甙乙及黄夹次甙甲等的混合物,是果仁原有多糖甙经酶解后生成的次生甙,其强心作用比原来的多糖甙提高了5倍。

6688033-黄芫花酮的提取:

黄芫花又称北芫花、芫蒿、药鱼梢、黄闷头花、叩皮花、野雁皮、羊冤冤、痒眼花和黄雁雁,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河朔荛花的花蕾、叶子。

落叶小灌木,高约50厘米,生于山坡、路旁、沟边和草丛中。

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等省区。

黄芫花味辛,性温,有小毒,具有泻下逐水、通便之功能。

叶子含有黄芫花酮,由此制成的黄芫酮片具有泻下清热之功能,主治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6688034-萝芙木提取利血平:

为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萝芙木的根,常绿灌木,高1-2米,生于溪边、林边、坡地、旷野潮湿处及山坡阴湿林下或灌木丛中。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亦有分布。

药味苦,性寒,有小毒,有镇静、降压、活血止痛及清热解毒的功能。

主治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利血平(分子式C33H40N209)主要用作降压药和安定药,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用。

6688035-梧桐叶提取总黄酮甙:

梧桐又称国桐、中国梧桐等,叶、花、根、茎皮及种子都可入药,全国广为栽培。

其叶含黄酮甙、香豆素等,药性甘,平,具有镇静、降压、祛风、解毒之功效。

梧桐叶提取物配制的注射液,每天注射1次(含有20毫克总黄酮甙)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6688036-越橘酿酒:

越橘又称熊果、红豆或牙疙疸,为杜鹃花科乌饭树植物越橘的果子。

常绿矮小半灌木,高10-12厘米,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山林地带的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湖北、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

果实含糖8%-12%,另含有乌索酸、熊果甙、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成分。

果皮薄,味酸、甘,性平,具有治肠炎、止痢的作用。

6688037-常山生物碱的提取:

常山又称鸡骨风、大金刀、黄常山、白常山、风骨木或蜀漆(叶)等,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根。

落叶灌木,高约1米,生于山谷、溪边及林下。

分布于广东、广西、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亦有人工栽培。

常山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截疟、解热之功能。

有效成分是常山碱或异常山碱,异常山碱毒性较大,常转成前者应用。

6688038-猪苓多糖的提取:

猪苓又称豕苓、粉猪苓或猪伏苓,生于阔叶林及针叶林中的树根旁地上或腐木桩旁。

地上部分实体叫猪苓花,可食用,地下部分即系药用猪苓。

主产于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猪苓含有7.89%的粗蛋白质、0.24%的醚溶性浸出物、46.6%粗纤维、0.5%可溶性糖及6.64%灰分等成分。

猪苓多糖提取物呈白色无晶形粉末,遇湿或露置空气中易氧化,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癌和白血病等症。

6688039-银杏叶提取黄酮:

银杏又称白果(种子)、白果树或公孙树等,落叶高大乔木,高达30-40米。

喜生于肥沃沙质土壤和向阳地方,为我国特产,一般均为人工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杏仁叶含白果内酯和银杏新内酯黄酮化合物,以银杏叶提取液制取的舒血宁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6688040-粗糠柴果上腺提取咖马啉:

粗糠柴又称香桂树、香檀、痢灵树或吕宋楸荚粉(腺体粉末),为大戟科野桐属粗糠柴果实表面的粉毛茸。

常绿小乔木,高8-10米,生于山坡丛林中或村落附近丛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贵州及云南等省。

主要含有一种具驱虫作用的咖马啉(又称粗糠柴素,C30H2808),含量高达10%-12%,另含有22%的含纤维性物质。

民间常以水煎物祛风湿、治烂疮。

咖马啉为亮黄色棱柱状晶体,几乎不溶于水,略溶于*、氯仿、乙醇、苯和醋酸乙酯。

除了用于制取驱虫药外,在化妆品行业还用作天然发用染料,添加0.01%-1%到护肤品中可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6688041-麻黄提取盐酸麻黄碱:

麻黄又称色道麻或结力根,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和木贼麻黄的绿色茎枝。

草麻黄(川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高20-40厘米,生于干燥地带,常见于干山坡、山岗及于枯河床内,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等省区均有分布。

木贼麻黄(山麻黄)高30-肋厘米,生于干燥山地,多在悬岩峭壁之外,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等省区。

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药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尿等功能,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等疾病。

6688042-喜树碱的提取:

喜树又称千张树、木桐树或旱莲木,是落叶乔木,高达20-25米。

生于山地疏林或作行道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

喜树碱(C20H1604N2)为白色氨酸-萜烯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清热杀虫之功能。

6688043-棕树籽油制取甘露糖:

棕树一般不超过1米,生于向阳山坡及林间,常栽培于村边或庭院中。

甘露聚糖是一种单糖,外观为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味甜而带苦。

相对密度1.539,熔点132度(同时分解)。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

有还原性和变旋光性,用于生物化学研究等。

6688044-紫胶制取虫胶片:

紫胶是紫胶虫的分泌物,亦称虫胶,主要成分是光桐酸(9,10,16-三羟基软脂酸)的脂类,具有优良的防潮、防腐、绝缘、粘着的特性,常用作电气、塑料、涂料、防锈漆等原料。

本品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碱性溶液,微溶于酯类和烃类,受热能软化,在较高温度时会分解。

6688045-紫金牛素的提取:

紫金牛又称矮地茶、老勿大、不出杯、叶底红、矮茶风、野枇杷叶、地茶、地橘子或单地木,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紫金牛的全株。

常绿小灌木,高20-30厘米,生于阴湿山坡灌木丛与林下的深厚和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味辛,性平,具有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紫金牛素制成的注射液用于治疗肺结核。

6688046-紫杜鹃花提取黄酮:

紫杜鹃花又称岭南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异叶杜鹃。

常绿灌木,高1-3米,生于林中,分布于广东、江西、湖南等省。

紫杜鹃味苦,性平,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功能。

从紫杜鹃花中提取的黄酮(杜鹃素甲、杜鹃素乙、杜鹃素丙),是一种可组成黄酮化合物的酮,为无色晶状化合物,作为粉末存在于樱草植物的表面上。

黄酮系生化药物,在医药上具有止咳作用。

6688047-紫珠有效物的提取:

紫珠又称紫珠草或止血草,药用部分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白棠子树的叶、茎、根。

杜虹花为落叶灌木,高1-3米,生于山坡、路旁、向阳山地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

白棠子树为灌木,高约1米,生于林边、溪边疏林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紫珠味苦、涩,药性平,具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能。

树叶含有一种称之为黄酮类缩合鞣质的止血成分,所以具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效。

用紫珠草提取物配制而成的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外科手术时切口出血及手术后出血。

6688048-槐花籽提取路丁:

槐花籽又称槐蕊、槐花米、槐尘米,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约含有14%路丁(即芸香甙C27H30016)。

槐为落叶乔木,高达10-25米,多生于山坡原野。

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北京等地。

路丁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可以改善血管的脆性。

6688049-槐木提取齐墩果酸:

槐木又称刺龙包、雀不宿或刺老包,为五加科槐木属植物槐木,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8米。

生于山坡林缘、溪边或向阳山坡,分布于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各省区。

树皮主要含有皂甙、齐墩果酸和原儿茶酸等化合物,根皮及茎皮还含有鞣质、胆碱和挥发油等。

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除湿、利尿消肿和活血止痛之功能。

6688050-雷公藤配制杀虫剂:

雷公藤又称黄藤、菜虫药、红药或水莽草,是落叶蔓性灌木,高达3米,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地区。

用雷公藤等植物配制的杀虫剂又称706粉剂,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土制农药,可用于防治螟虫、浮尘子、稻飞虱、卷叶虫等。

每667平方米使用2.5-3千克,其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6688051-雷丸素的提取:

雷丸又称竹苓、雷实或竹铃芝,为多孔菌科卷边菇属雷丸的菌核。

多腐生于竹林下,分布于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雷丸药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杀虫功能。

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

6688052-滇杠柳甙元的提取:

滇杠柳又称柳叶过山龙、青蛇胆、习仙藤、黑骨藤、柳叶夹或小黑牛,为常绿木质细弱藤本,长达10余米。

生于阴湿的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贵州、云南等省。

滇杠柳味苦、辛,性温,有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乳腺炎、闭经、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

6688053-樟木提取桉油精:

樟木又称香樟、乌樟、油樟、香通或芳樟,为樟科樟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30余米。

野生于丘陵、山区及山谷溪边,我国长江中下游至南部各省区均有分布。

樟树含有3%-6%的挥发油,油中除了含有樟脑外,还含有桉油精等成分。

桉油精(C1oHl80)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樟脑的气味。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冰醋酸及油类可混溶。

用于配制止咳剂、漱口水、除虫剂,也用作牙膏、牙粉及糖果等的香精。

6688054-槲寄生提取齐墩果酸:

槲寄生又称北寄生、冬青、冻青、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或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罔植物槲寄生,以茎oI。

入药。

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厘米,寄生于榆树、桦树、槲树、柳树、桐树、桑树、柿树、梨树或麻栎等树上。

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内蒙古、陕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

槲寄生味甘、苦,性平,具有祛风除湿、强筋骨、养血安胎和止咳作用。

主治风湿关:

古痛、腰背酸痛、原发性高血压、胎动不安、咳嗽、冻伤。

6688055-藜豆提取左旋多巴:

藜豆是牛马藤(又称老雅藤、老雅枕头、藜豆藤、过山龙、乌通或常春油麻藤)的种子,常绿缠绕粗大木质藤本,长达10米。

生于阔叶林内阴湿处,缠绕于大树或灌木丛上。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

藜豆含有0.9%以上的左旋多巴(分子式C9H11N04),进入中枢后形成多巴胺,可用于治疗震颤性麻痹症,对锰、钴中毒所引起的类似症状亦有效。

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