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60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外能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文档格式.docx

钮时由于被电磁铁吸住而不髓转动,镜头对

焦在近距离。

反之,当被摄物较远时,接收

到的信号较弱.控制电路输出状态&

#8943;

0.电

磁铁不吸合,摄影镜头在手按快门按钮时在

弹簧力作用下跟着转动,镜头便向底片面收

缩,对焦在这距离。

这两种状态分别保证了

两段摄影范围获得清晰照片,实现自动对焦

3.控制电路分析

自动对焦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k、k,

c和红外led组成了红外发射电路。

k和

k为联动开关,在准备状态时k闭合,k断

开,电原e对主电容c充电。

当按下照相机

快门按钮时,k断开、k闭合、电容c快速

向红外发光二极管led放电,led即发射出

红外脉冲。

红外脉冲经发射透镜照射到被摄

物上·

经技摄物漫反射后,被装在接收透镜

后的红外光敏三极管接收,产生光电流。

披摄物离相机较近时,红外光敏三极管产生

白争光电流较大,rt上压降v的交流成份较

1

大,经隔直、放大后的v:

值将超过闷值电平

vt。

比较器a输出低电平。

晶体管bg导遥·

电磁铁mg吸合.使快门按钮按下时摄影物

镜不能转动。

定焦在近对焦点.图中反馈二

k总

极管d在这里起了保持作用,以保证在信号

结柬后仍能使v保持高电平.确保电磁铁吸

合.

田1自动对蔫系缱组成部分

田2控埘电路原理田

当被撮物离相机较远时,光敏三极管接

收到的光信号较小,经光电转挽、隔直放大

后的vt值很小.比较器az继续输出高电平t

b0截止,电磁铁mi;

不吸合.在快门按钮按

下时摄影镜头转动,定焦在远对焦点.

在完成一次摄影操作,或需重新对焦时,

放开快门按钮、k重新合上、k断开、红外

发射主电容c-再次充电,为下次发射贮备能

量.接收电路中由于晶体管bg-发射极断电

而无榘电极电流,电磁铁复位。

圈3为控制电路各主要工作点在被摄物

2

远和近两种状态下的典型波形。

4.对焦系统设计计算

4.1选定反转点位置时的对焦点和清晰范

如图4所示.镜头焦距为f,光圈值为f

在反转点时弥散园。

即最大允许弥赦园为6o,

反转点lln已确定.由高斯公式

l粤仲一j

(1)

并由几何关系.得远对焦点a与反转点t口

的像方距离

霉皋

一筹·

oa’一

(2)

由于摄影铴距总是远大于镜头焦距,即1》

f,则

“一f一。

代入

(2)式得

a’t。

一鲁·

,一如·

再由几何关系

“fm—ar=fj一f

由高斯公式可得远对焦点位置

l:

=:

£:

(。

t”一f—l

式中1可由式

(1)求得.

状态被摄物较近时被摄物较远时

v】i八f~。

v0i}==一:

==一‘t

v,

vi

f,

kkulf

.t

镜头对焦近远

田3拉脚电路备主薹工作点典型波形

田4物像关幕示意田

同样可得远清晰点物距n。

近对焦点m和近清晰点物距12

3

‘一‘rj

.(+如f)·

“=了

(4)关键点也以f一4,f蝎和o·

为倒.,

衰2不商远清晰距鼻时的对焦点

(5)反转点和近清晰点(单位m)

—等呵㈣

表1列出了应用公式

(1)和(3)一

(6)的例子,设f一4,ff一35ram一

0.08ram。

4.2选定远清晰距离时的对焦点,反转点4

和近清晰距离

当远清晰距离1

设计各关键点,必要时可反复计算,适当修

改,以使各个数据都较合理。

量重叠设计法

量t被摄物漫反射率变化引入的误差

在艟量法二点式自动对焦系统中被摄物

攫反射草变化电源电压变化、被摄静偏离

中心镜头定位不准等均将使对焦引起误差。

为筒单起见,本文仅就最大的一顶.即第一

习f作一次讨论其它各项从略。

在竣系统中,控错屯路是根据所接收到

盼红外辐舯衡量大小来决定被摄物的远近

的。

显然,当被摄物漫反射率e不同于设计定

标甩的定幅板反射率e。

时,测距将带入误

差t郎反转点发生飘移.从而使反转点附近

摄影时像的弥戴屠增大,分辨率卞降。

从光学原理可知,若梭摄物体足够大.对

焦系统发射出的红外辐射能全部落在被摄物

上,即射到被摄物上的红外辐射能e与摄影

距离无关,或etocl。

e。

,式中eo为发射系统

的发射能量,而对焦接收系统接牧到的被摄

物漫反射后的能量与摄影距离平方成反出,

与被摄物漫反射率成正比。

即有。

clp

∞l-eb.即

=kel一

式中k为常数,而控制电路的反转阚值能量

er在定标时已固定.令e—er,则得反转点

1t所满足的关系式:

ei=er=常数(17)

当被摄物体比对焦红外光斑小时,则由

光度学知,射到被摄物上的红外辐射能按l

衰减即e。

cle。

、e—k·

e1~,反转点i所

j菏足的关系式变成

·

1一常数(18)

我取上述二种情况的中间值。

即反转

点lt2菏足(19)式为我们计算的依据:

i=常数(19)

它适合于被摄物大小适中,或长方形时的情

形反映极大多数摄影场合。

显然,装摄物淹反射率e的变化将使电

路决定的反转距离发生变化:

=(’(2o)

式中为设计的反转点.%为定标时用的被

摄物攫反射率。

参看图5,实际反转点像距为

措一篙

田5反转点飘移光学原理图

5

而该像点离远对焦点像点的距离为

=一+o(22)

式中为设计的反转点像距.可由高斯公式

求出

函了

==+(

而at即为·

f,将它们代入(22)式得

=一+

所以,以递对焦点对焦时,1t点的弥散团为

(如o)”0fmr(e/eo)“一,一](23)

同样.以近对焦点对焦时,点的弥散园可由下式表示:

(推导从略)

=南+[一],

因此.漫反射率为e时的反转点可能存的最大弥散团为

=酬郇如+】黟一惫哥

最小分辨率为一1()

以设计反转点=2来为倒-各种漫反

射率时反转点附近可能存在的最大弥散团

和最小分辨率q列.于表4中.设6。

0’o8mm、f=4、f~35mm、定标板漫反射率

eo一24%

表4不同漫反射率时的最大弥散园和最小分辨率

e(蛳7248362418128。

6(mm)0.130.110.090.080.100.1215

(=蕞lfnm)7.88910.610.410.48.26.6

由表4示例可见这种设计方法由于被

摄物体漫反射率e的变化会带入较大的对焦

弥散团,有时弥散固会超出人们可接受的范

围,因此我们引入下面的重叠设计法。

5.2重叠设计法

重叠设计法以常用的漫反射率为基础.

在反转点上有重叠区域.在比原先缩小的整

个区域内满足反射率变化的需要,使对焦弥

散园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设被摄物体平均漫反射率为eo,而e一

6

为通常的坡摄物漫反射率范围,且e。

&

lt;

eo

e.由式(20)推导出被摄物漫反射率为et

时的反转点物距和像距为:

f,j(el),f

一(eteo)·

面面(27)

因et~~o.所以er·

en1tt即为反转点飘移范

围最近点。

为使该反转点摄影时弥散固不超

过允许值,系绕的远对焦点必须前移。

远对

焦点像距应为:

=

1—6

对应的物距t

“==可‘㈣28)

远清晰点像距和物距为:

fi一一2f

一=丽=(㈣0,)

同理.反转点飘移范围最远点即为涟反射

率为ez时的反转点.

一(罟)

in”=(e/eo)丽’/lit~~f,(3o)

系统的近对焦点和最近摄影距离亦可求得:

=+f

=-f260f

(31)

f!

i:

曹千瓦可(32)

式(27)一式(32)为重叠设计法在反转点

优先确定时各关键点的计算公式.当然.也

可以先确定对焦点或者最远摄影距离或最近

摄影距离,然后确定其它工作点。

计算公式

也可类似推导出。

这里不再累述.最后我们

给出应用式(27)一式(32)计算的重叠设

计法实例。

以1to=2.00m.6。

=0.08ram.f=

{,fj一35ram,e。

一24计算.结果列于表5

中.最后一栏还给出了使用f|光圈时实际能

保证摄影清晰范围.以结果可见.无论依据

e一18—32另计算。

还是按12一‘8计算.其

结果均是比较合理拍.景探范围仍然较大.

衰5t叠设计法计算实例

f8时

ibflfi

18—321.822.203-371.4225.91.05co-0.84

12—481.592.522.651.548.251.12∞一0.88

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问题的调研对策

征地难、进场难是**市近年来面临的重大难题。

20xx年**市已有多个经合法批准的建设项目采用司法强制或行政强制的方式进场,既激化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如何推进合法征地、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场是我市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建设项目进场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举步维艰,被征地农民拒绝领取征地补偿款,组织群体性越级上访,阻挠建设项目进场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被征地农民之所以会如此抗拒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和建设项目依法进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最大化,是造成“征地难、进场难”的直接原因。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与农民期望的最大利益差距较大,表现在:

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与土地出让价格相差悬殊。

我市自20xx年至今,因种种原因考虑,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难做较大调整,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出让价格不断飙升,其与征地补偿标准之间的巨大差额造成了被征地农民的心理状况严重失衡;

有的认为政府低价征地,高价拍卖,老板得大利,利益分配不公,掠夺了被征地农民应得利益。

二是物价上涨,被征地农民对土地收益期望值大大提高。

20xx年底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20xx年上涨了10.5%,尤其20xx年,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全市cpi指数高达4.8%,给中低收入被征地农民家庭带来的压力尤其明显;

城乡房价成倍攀升,在高地价、高房价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老百姓对土地征用补偿的预期收益也越来越大,“惜售”心理强烈。

三是集体土地非法买卖现象严重。

一些村级组织和个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非法买卖、转让和以租代征农村集体土地,据调查,目前部分镇村集体土地非法买卖的价格高达20万元/亩,远远高于我市征地补偿标准3万元/亩,私下非法买卖土地对政府以统一价格开展征地造成极大影响。

四是部分用地单位为了顺利进场,采用其他名义对被征地农民暗底下再进行补偿,补偿额每亩2—3万元的比比皆是。

对于这种现象,多数镇(街道)出于无奈,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这种私下补偿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公信度,让老百姓产生了“越闹越得益”的歪曲心理,同时也带来同地不同价、区域间、项目间征地补偿不平衡状况,直接导致公益性项目征地难,也使得以后征地工作越来越难。

(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有欠完善之处,农民后顾之忧解决尚不到位。

务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是土地,土地被征用了,就意味着即将丧失一条谋生的路子,必然要以保障其今后基本生存为前提;

那些转产从事二三产的农民,虽不再耕作土地,但也早已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金娃娃”怀抱,说到底,农民还是希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其自身效益的带动,但要求必须以足够多的经济补偿作为其放弃土地的代价。

当前我市主要采用两种优惠政策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利益,一种是安置补助费分年支付政策,另一种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规定两种政策只能任选其一。

这两个政策自20xx年实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被征地的农民欢迎,但实施至今未作调整,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解决农民征地后顾之忧作用偏弱。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月享受额200—300元,与周边县市相比明显偏低,与被征地农民日常基本生活开支有较大差距;

二是征地后可享受养老保障年龄限制在男55岁、女50岁以上,未达到法定享受年限的不能享受养老金,失去日常生活保障;

三是自负缴费标准偏高,部分被征地农民无力支付。

安置补助费分年支付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加比例不高,全市仅10848户;

二是年支付标准偏低,不足以满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开支;

三是三十年支付期满后,被征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

四是该政策虽由被征地农民自愿选择,但分年支付的办法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容易产生误解,引发不必要的信访;

五是操作程序复杂,影响征地补偿工作进度。

(三)由于土地指标控紧,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用房得不到满足,农民借征地之机与政府进行谈判。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市用地指标日益紧张。

工业用地、交通水利等公益性项目占用了大量的用地指标,导致个人建房用地指标稀缺。

很多农村居民因“有土地没指标,有指标没空间”等原因无法建房。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改善居住环境,部分被征地农民只能利用征地的机会要求解决个人建房问题,和政府讨价还价,甚至有个别人把征地视为沾公家光、发建设财的机会,试图借机大捞一把。

另外,我市个私企业发达,家庭作坊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外拓展。

虽然近年来我市兴建了不少标准厂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部分个体企业老板往往也会利用征地的机会要求解决企业用地,有的甚至非法买卖、私自抬高土地补偿价格,造成扰乱土地市场。

(四)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

一些农村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征地工作,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有个别干部囿于自身利益考虑,工作敷衍塞责,蜻蜓点水,责任心不强,缺乏一抓到底的工作干劲,导致土地征用工作久拖不决。

同时,由于各自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不一致,农村一些地方还有派别之间、干群之间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相互猜疑的现象存在。

而土地征用资金量大、涉及家家户户,自然成为农村派性斗争和干群矛盾的焦点。

“征地难、进场难”问题大部分不是一般群众不配合,而是新老班子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借机挑拨事端。

有的村级干部办事不公正,群众威信不高,甚至个别带头违法用地,给征地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五)一些地方征地操作不规范,征地程序不到位,群众难以接受。

当前征地报批和补偿安置工作流程多,操作要求高,但各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征地程序不合法,操作不规范等实际情况。

许多被征地农户反映有的单位在征用土地前后工作的透明度还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一些镇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前宣传力度不够,征地公告内容不全,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真正向农民征求意见,导致被征地农户对征地工作不清楚,包括目标规划、工作程序、征地用途等等,对现行的征地政策也不明确。

如:

土地性质有国有性质和集体性质之分,从而适用的补偿政策也不一样,但群众一般只关心自己能获得多少补偿,关注同他人之间的差别如何,往往忽略获得补偿的政策依据是否一样。

这些情况必须要通过正当途径向农民解释、说明,如果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群众不满,使群众产生抵触情绪,被征地农民往往以此为由拒绝征地,并向上级部门进行举报。

二、推进合法建设项目顺利进场的对策措施

解决“征地难、进场难”问题,首要的是制订完善统一合理的补偿政策和标准,努力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以依法规范的方式征地,而且要一碗水端平,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擅开口子、自搞一套。

同时,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把合法征地工作的阻力降到最低。

1、制定完善征地补偿政策。

慈政办发[20xx]64号文件公布以来,我市的征地补偿标准一直未做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方面形势的变化,原有的征地补偿标准已明显偏低,社会各界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反应相当强烈。

近年来我市强制进场用地项目逐渐增多,其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标准上。

因此建议一是适度提高全市征地补偿标准;

二是规范区片综合价,合理划分区片,统一区片内的价格,缩小各区片之间的价格差距;

三是小幅快调征地补偿标准,即每年按照物价上涨指数等因素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

建议开展政策调研,制定完善征地政策的工作方案,为征地政策的调整做好前期工作。

2、优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我市养老保障月享受额分别是a档200、b档250、c档300元,与周边县市相比明显偏低,同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相适应。

宁波市养老保障月享受额分别是a档320、b档370、c档420元,为了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生活压力,我们建议适度调高养老保障月享受额,至少要和宁波市的标准一致。

3、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制度。

我市已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不到享受年龄的这部分被征地农民却缺少基本生活的保障,因此建议建立相应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制度。

根据《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草案)》的规定,被征地农民女性45周岁以下、男性50周岁以下,经就业培训后仍未能就业,生活确有困难的,应当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发放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被征地农民女性满45周岁、男性满50周岁,经就业培训后未就业的,应当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至按规定领取养老保障金为止。

另外,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鼓励老年农民、转岗农民放弃承包土地、以承包地换保障等配套改革办法。

4、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拆迁)生活、生产发展用地。

在国土和规划管理方面,政府要多关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发展用地。

在用地指标上要向解决被征地农民住房用地进行倾斜,改革农村居民建房方式,改善农村居民环境。

另外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个体企业生产发展用地,提高标准出租厂房的供地比例。

5、调整政府、用地单位、村集体的利益分配。

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我市也以慈党办[20xx]72号文件规定要认真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

确保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可以考虑将出让金的一部分返还给村集体组织作为创业基金,这样既利于征地工作,又能直接确保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合理合法地、更多地留在农村,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需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建议按照属地原则,适当返还新开征的土地使用税。

6、试行被征地农民参股建设项目办法。

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让被征地农民参股建设项目,特别是在以村集体为投资主体开发建设的项目。

让村民参与股份合作,一可以满足了农户对土地增值、项目收效的预期期望,被征地农民容易接受,从而使征地顺利进行,项目得以落地;

二可以调整征地利益分配格局,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过去简单的货币补偿转化为稳固增长的股份分红,死钱变活钱,增加农民收入;

三可以解决建设项目融资问题,减轻贷款的压力。

我市宗汉街道新塘村在外口公寓建设过程中,吸收33户被征地农民参股,30%投资比例由村民负担,06、07两年共分房租利润44万元,实现了征地推进、项目落地、农民增收、农民保障多样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赢。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被征地农户从抵制征地变为配合村级征地。

今后,可否在一些类似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作进一步探索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此类做法加以规范引导,逐步扩大。

7、依法行政,规范操作。

建议建立严格的统一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我市统一征地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市国土资源局为全市统一征地管理主体,各镇(街道)为统一征地实施主体的管理体制。

各镇(街道)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并确定专人负责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召开村民听征会,宣传征地相关政策,传达建设发展规划,了解村民对征地的想法,做到程序合法,操作规范,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做到征地补偿工作公开、透明。

同时要加大违法用地整治力度,依法整肃土地违法买卖行为,依法拆除违章建筑。

8、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力量。

政策措施、工作程序到位的情况下,征地的具体工作还要靠基层组织。

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素质,认真抓好换届后村三套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的专题教育。

要学习借鉴兄弟地区成功经验,积极倡导真情感动、认亲帮征、骨干带头、一户一档、领导包干等办法,开展“和谐征地”,着力在方式方法创新上下功夫。

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统一村干部思想认识,镇村联动,化解矛盾,以尊重民意的、积极的工作态度,以更富真情的操作、更为细致的工作,消除了村民对征地工作的抵触情绪,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市地处浙东沿海,在百强市中名列前茅,然而,**认为,**有87万农村人口,占户籍人口的85%,65万亩耕地中54万亩是农户承包耕地,发展现代农业功在千秋,土地流转工作则是基础工程,要抓早抓好。

建立中介组织全市20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89个有承包土地的村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自下而上、覆盖全市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以规划引领流转,以流转促进布局,使土地流转真正做到有目标流转、分阶段推进、按规划实施,确保了作物功能区块的实现,特别是确保了粮食功能区的稳定。

二是确保了农民利益,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

对流出土地的农户,都要求签订流转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大大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

2002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因中介委托流转引起的土地流转纠纷案件,农民都能按合同的规定按时拿到土地流转费。

三是统一流转期限和价格。

中介组织对统一区块土地流转时间、期限保持基本一致,流转价格相对稳定,从而加大农业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四是打破行政地域限制。

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打破队界、村界甚至镇界,形成规模基地,发包给大户,发展规模经营。

实施项目带动一是把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土地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