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64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下品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品社教案.docx

《四下品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品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品社教案.docx

四下品社教案

品德与社会第八册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在公共汽车上》第一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

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1、各自思考自己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的事情。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回忆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发生的小故事,直指主题。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

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

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

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6、过渡:

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7、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8、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

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为什么?

 

4、交流: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

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5、演一演。

 

4、观察插图,自主选择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做?

 

5、演一演自己看到的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

 

听故事,明事理。

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实话实说,检测学生是否能将遵守社会公德内化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在公共汽车上》第二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

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

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1、交流: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2.小组交流:

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

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

什么?

板书:

自觉遵守

(2)师:

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通过交流,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

 

认识并理解“公共规则”。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小组讨论: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读懂故事,明白不遵守公共规则,会有哪些危害。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

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

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

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

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

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

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夸夸身边的好榜样。

读故事,明白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

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交流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第一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图片、谈感受,唤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

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全班交流)  

4、小结:

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

1、指名扮演

2、学生交流

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3、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进一步感受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上的痛苦,明白我们应时时、处处为残疾人着想,每个人都应该向残疾人献出自己的一点爱。

三、学文明理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小结:

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

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

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

3、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

谈感受。

4、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

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1、全班交流。

2.师书述:

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

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

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师述: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进一步感受残疾人的学习、生活,懂得他们的生活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四、总结

小结:

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想想他们的难处》第二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

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2.总结:

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

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1、自由发言交流。

 

 

通过复习,知道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二、激情明理

1、出示P11图画

 提问:

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P11《小辞典》

3、出示P12《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

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4:

小结:

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1、同桌讨论。

(1)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2)师:

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

让学生在情景模仿中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进行考虑,换位思考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种种不便,让他们从心底明白,残疾人真的非常需要他们的帮助,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讲霍金的故事。

3、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4、师:

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1.阅读P13上的《改变世界的老师》

2.说一说:

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3.全班交流

4、夸夸身边的好榜样。

课堂上相机补充霍金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应抓住时机对平时学习缺乏自觉性的孩子交流,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关心爱护身边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2、小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做?

教育学生能设身处地为身边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的人着想,从而能尊重他们,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伸出我的手》第一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明确主题

二、激情明理

一、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

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

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

我在网上查到的        (    )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学一学《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

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三、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1、边听边想。

 

2.学生交流(全班)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3、讨论:

哪些人需要我们付出爱,去关心帮助他们?

 

1.小组交流: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讨论:

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创设情境,感受爱.

 

通过讨论,了解如何帮助他人.

三、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

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学校

西夏墅中心小学

班级

(2)班

学科

品德与社会

课题

《伸出我的手》第二课时

总教时

二课时

执教者

杨芸佼

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师: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1、全班交流。

你知道有哪些富有爱心的人?

二、激情明理

一、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二、读一读

1、阅读P19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

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

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三、说一说

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1、阅读P19小资料

2.学生交流(全班)

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3、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

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时自己的心情。

 

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朗读小黑板上的内容

3、小组交流收集的类似名言

4、全班交流收集的类似名言

 

优化组合教学资源,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爱的感受.

三、总结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

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学、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

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活动形式:

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1.师生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2、组织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