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8637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原理要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分析

1、支出法计算GDP

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

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壹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壹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

GDP=C+I+G+(X-M)

2、GDP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支出法

收入法

生产法

分析角度

使用角度

分配角度

生产角度

指标实质

经济主体支出总额

要素所有者报酬总和

壹、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

要素构成

C、I、G

X-M

工资、利息、利润、地租、折旧间接税净额

各部门的增加值

目的

分析总量变化和使用比例

分析总量变化和分配比例

分析总量变化和生产比例

3、用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壹致吗?

如果不壹致,应该怎么办?

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三种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壹致的。

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

如果其余俩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和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壹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4、实际GDP和名义GDP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壹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引起名义GDP变化的有俩个因素:

(1)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

(2)市场价格的变化。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为了分析比较生产水平的实际增长幅度,往往需要把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GDP调整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

调整方法是:

把某年选定为基年,那么该年的价格水平即基年价格为不变价格。

比如,如果把2001年作为基年,那么2002年的实际GDP都是按2001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

5、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壹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以领土即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都应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6、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壹般把消费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从长期见,应该如此,但从短期见,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

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

C=C0+bY,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制约的消费。

表明,从短期见,如果Y=0,则C=C0。

壹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

S=f(Y)也可写成S=sY

和消费函数壹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

短期储蓄函数式为:

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

7、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消费函数可知,影响消费的关键是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此外,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消费者预期、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政策和环境等均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但实际上后边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收入和消费倾向从而间接影响消费。

8、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

9、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APS==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S)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式:

MPS=△S/△Y

10、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法

总供给:

Y=C+S+T+M

总需求:

Y=C+I+G+X

均衡条件:

S+T+M=I+G+X(四部门经济或开放经济)

S+T=I+G(三部门经济或封闭经济)

S=I(俩部门经济)

1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和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是壹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壹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壹般用MEC来表示。

13、为什么在物品市场上利率和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在物品市场上,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息率和投资成反方向变动。

壹方面,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投资者壹般要用贷款来投资,而贷款必须要付出利息,所以,利润最大化实际是偿仍利息后纯利润的最大化。

这样,投资就要取决于利润率和利息率。

如果利润率既定,投资就取决于利息率。

利息率越低,纯利润就越大,从而投资就越多;利息率越高,纯利润就越小,从而投资就越小。

因此,投资和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

另壹方面,投资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增减会引起总需求的同方向增减,而总需求又和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因此,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14、为什么利率和国民收入在货币市场上成同方向变动?

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能够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

根据这壹理论,货币需求(L)由L1和L2组成。

L1代表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L2代表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利息率,和利息率反方向变动。

货币的供给(M)是指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决定。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

M=L=L1(Y)+L2(i)。

当货币供给既定时,如果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L1)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则货币的投机需求(L2)必然减少。

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是利息率上升的结果。

因此,在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15、总需求

是指全社会在壹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如前所述,俩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需求公式分别为:

Y=C+I;Y=C+I+G;Y=C+I+G+X。

从上式可见出,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全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总支出。

社会总需求除受价格水平影响外,仍受收入水平、对未来的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16、什么是总供给曲线?

它有哪三种不同的情况?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它反映了在每壹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在不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即总供给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能够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也不会增加。

17、总供给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特征

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壹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壹条垂直的直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呈现此种形状的原因是短期生产要素价格不变造成的。

由于在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价格提高使得产量以较大幅度增加,但当经济接近于生产能力时,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很小。

因而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总供给曲线呈现先缓慢上升,后逐渐陡峭而至垂直的特点。

18、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供给。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不同,认为客观上存在失业,所以提出这条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

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

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

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

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壹种长期趋势。

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9、理性预期的条件

理性预期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对某壹经济变量的估计必须是根据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计算的。

这壹条件保证了就长期平均而言,最准确的预期是理性预期。

(2)计算这壹期望值所依据的数据必须是有效地利用壹切可能得到的信息,也就是人们应该将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和数据估计的效率包括在数据估计过程之中。

这壹条件表明有效地利用壹切信息而进行的预期是理性预期。

(3)进行预期所需的信息应该包括信息估计者认为壹切有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

它的意思是预期的结果和预期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壹致的预期才是理性预期。

20、什么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时仍有失业吗?

为什么?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壹定的失业。

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劳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

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仍是必要的。

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能作为壹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

各种福利支出(失业补助、贫困补助等)的存在,也使得这壹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是社会能够接受的。

21、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和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22、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的上升。

注意壹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价格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壹般价格总水平在壹定时期(通常是壹年)内的上涨率。

通货膨胀率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的指标。

23、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

24、菲利普斯曲线

价格调整曲线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它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

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来的,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壹个国家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基本上和通货膨胀率具有相同的变动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线被改造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且用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说明价格调整过程,故又名价格调整曲线。

25、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26、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壹个存量指标,它表明壹个国家或地区在某壹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而壹个国家或地区在壹定时间内的货币流通总量是流量指标,它是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这是广义的含义;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壹个国家或地区在某壹时点上厂商和居民所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额。

公式:

M1=M0+Dd

27、派生存款和货币乘数

在银行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功能。

这种存款的创造有俩种方式:

壹是银行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二是银行向企业或个人买进债券。

把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引起的存款增加额S,称为派生存款,用D表示。

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称为存款乘数。

28、简述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答: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和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壹种货币,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

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壹般且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

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且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29、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第一,厂商及个人的现金和存款比例

第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

第三,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

30、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壹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壹定要选择准确。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壹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货币政策的选择就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达到政策目标。

3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和其他政策工具等,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最终影响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32、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且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

33、汇率制度

汇率是指用壹种货币表示的另壹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俩大类。

34、外贸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和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和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

35、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把经济波动,即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壹。

类型:

基钦周期。

由美国经济学家J.基钦于1923年提出的。

认为经济波动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之分,小周期平均长度为40个月,壹个大周期通常由俩三个小周期构成,这种约40个月左右的周期被称为基钦周期或短周期。

朱格拉周期。

由法国经济学家C.朱格拉于1860年提出的。

它由繁荣、危机和清偿三个阶段组成。

平均长度约为9-10年,也被称作中周期。

康德拉捷夫周期。

这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于1925年提出的。

认为经济中存在壹种较长周期的经济波动,其平均长度为50年左右。

康德拉捷夫认为从18世纪末开始,约有三个经济周期存在,这种约5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也被称作长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平均长度为20年的经济周期。

它的周期变化和房屋建筑、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以及消费对收入的比率等有密切关系。

这种经济周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相当的重视。

36、经济周期的成因

消费不足理论、心理因素理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策循环理论、创新理论。

37、什么是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这种理论且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且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且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

因此,每壹次繁荣都为下壹次萧条创造了条件。

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波动。

38、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和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39、乘数

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和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40、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库兹涅茨总结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

第壹,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均衡的。

41、奥肯定律

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反映失业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42、自动稳定器

指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人们把这些财政政策称为内在稳定器,也叫做自动稳定器。

43、溢出效应

是指壹国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会通过进口的增加而影响该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和该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的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44、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

资本能够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其中,物质资本又称为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

人力资本又称为无形资本,指体当下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

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

劳动力的增加能够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能够有三个来源,壹是人口的增加,二是人口中就业率的增加,三是劳动时间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发展。

资源配置的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新工艺的发明和采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