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8895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docx

红松种子林丰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

 

《红松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

2017年月日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及任务来源

红松(PinusKoraiensisL.)是东北林区乡土珍贵树种,具有树干高大、常绿、寿命长、生长快,种子粒大、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泛等生态和经济特性兼优的特点,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红松种子的需求越来越大。

红松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沈阳农业大学分析中心测试,红松种子含蛋白质12.5%、脂肪60.45%、淀粉2.4%,并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等行业,因此发展红松种材兼用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引起了东北红松产区的政府和生产单位及林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与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和本溪县清河城红松无性系种子园是我省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红松种子园,其中:

1、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红松种子园概况

地理位置:

红松种子园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山城沟前沟和后沟,东经123°54',北纬40°53',海拔200-400m。

园地情况:

前茬为长白落叶松,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PH值5.5-6.2,有机质含量2.81%,全氮0.173%,水解氮0.0149%,全磷0.526%,速效磷2.58ppm,速效钾13.7ppm。

西北坡,坡度10-20°。

前沟园面积2.8hm2,后沟园面积3.7hm2。

种子园四周300m内无红松。

气象因子:

草河口为寒温带冷凉气候,年均气温6.1℃,最高温36.1℃,最低温-31.7℃,无霜期127.6d,年降水量926mm,相对湿度72%。

配置情况:

前沟园:

1968年春季选择5年生红松大秒定植于园内,初植密度为3m×3m、4m×4m和5m×5m三个密度。

每穴栽3株,呈三角形排列,株间距离15-20cm。

1969年春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全园共62个无性系,采用单行式排列。

面积2.8hm2。

后沟园:

1975年春季在苗圃5年生移植苗上嫁接,1977年将嫁接成活苗栽植到园内,初植密度为5m×5m,全园共24个无性系,采用顺序错位方式排列。

面积3.7hm2。

2、清河城红松种子园概况

地理位置:

红松种子园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北部清河城镇陈贾村的北大岭菜园沟,东经124°11',北纬41°29',海拔500-600m。

园地情况:

前茬为天然次生林,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质为沙壤土,PH值6.0-7.0。

种子园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坡度10°-25°。

全园面积71hm2,分两期建成,划分为11个大区,110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30-50个无性系,共收集816个无性系。

气象因子:

清河城年平均气温6℃,无霜期130d,年降水量800-1000mm,年积温3000℃,年日照时数2410h。

配置情况:

一期园:

1981-1987年部省联营共建,面积42.3hm2,共收集667个无性系。

无性系来源为辽宁省红松人工林优树、吉林省闹枝林场红松人工林优树。

二期园:

1989-1993年部省联营共建,面积28.7hm2,共收集315个无性系。

无性系来源为辽宁省红松人工林优树。

两个大区种子园初植密度为3m×3m、3m×5m、4m×4m、4m×5m和5m×5m,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法嫁接,采用随机排列为主,完全随机区组、平衡格子及顺序错位排列为辅的方式排列。

自2008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和参与制定了“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红松嫁接技术规程”、“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红松种子质量”等多项红松相关的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关于红松育苗、营建的体系,使红松的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经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由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起草了《红松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规程》。

2017年完成了《规程》草稿,在此期间征求了一些专家和生产单位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形成了本规程,期望对我省的红松种子园在经营管理方面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二、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工作基础

我所于1964年开始进行红松选择育种技术的研究。

由于此项研究国内过去很少进行,生产中也没有建园的成功先例,所以红松种子园营建的所有技术,都有研究的必要。

为此,我所先后开展了红松嫁接、选优、种子园营建和初期管理技术的研究。

通过多年试验,红松嫁接成活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到80%-90%;通过对红松人工林数量性状调查,使红松选优年龄由造林后30年以上降低到15年以上,为扩大红松人工林选优资源提供了依据,并为选优提出了技术方法和选优标准表;通过林木早晚期速生性状相关,为早期进行子代测定提供了依据;通过栽植密度和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可使单位面积种子产量提高1-2倍,通过花期观察,发现系内、系间雌雄花期均有同步期,为子代测定、种子园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红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建立技术、人工林选优技术、嫁接技术;80年代研制无性系结实丰产技术、人工林促进结实技术、果材林培育技术;90年代至今研制了结实高产无性系选择技术、红松芽接技术、无性系果林不同密度产量测试等。

这些成熟的技术经多年在辽宁东部地区推广应用得到了生产单位的认可和检验,对本项标准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河城红松良种基地作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在基地建设及发展都走在我省前列,该基地拥有我省面积最大的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在种子园区划、无性系数量及配置、经营管理、子代测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样为本相标准的制定提供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2、当前现状

林木种子园是由优良遗传特性的林木组成的人工林,其目的是生产大量优质的种子。

建立种子园是林木遗传育种的首要发展目标,但是不科学的经营措施,会降低种子园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我省红松种子园的发展缓慢,除我所和清河城外,其余单位面积较小,经营管理措施落后,仍然采用常规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和品质,应掌握种子园花粉传播规律和各无性系开花结实习性,尤其要注意无性系间雌雄开花的同步性、配子平衡性和自交率等问题。

种子园可通过控制密度、整形修剪、施肥灌溉、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可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标准起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基于我省红松种子园发展现状,以满足我省对红松良种的需求和服务于林农为出发点,以全面推进现代化林业建设为目标,按照健全体系、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先进、科学、实用的红松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体系与管理规范,为实现我省红松种子园又好又快、科学健康发展提供规范与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遵循易掌握、易操作得原则;

(3)对提高红松种子园种子产量有利;

(4)对提高红松种子园种子质量有利;

(5)对促进红松良种化有利;

(6)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

(7)与有关标准相协调。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标准主要内容

全文由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栽培区域、营建质量、主要营建技术、主要经营管理技术八部分组成。

2.主要引用标准与规范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DB21/T1690─2008

红松嫁接技术规程DB21/T1570—2007

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1691—2008

林木良种基地档案管理规范DB21/T2260—2014

(三)标准编写格式与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依据

1.编写格式依据

编写格式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

本标准中主要内容确定技术依据是以多年的研究成果、观察试验记录及生产单位应用效果,同时参考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编制说明

(一)标准名称和范围

本标准定名为《红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标准包含了术语和定义、栽培区域、营建质量、主要营建技术、主要经营管理技术。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DB21/T1690─2008

红松嫁接技术规程DB21/T1570—2007

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DB21/T1691—2008

林木良种基地档案管理规范DB21/T2260—2014

(三)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定义了“红松无性系种子园”、“优树”等术语。

(四)栽培区域

本标准中的红松种子园栽培区域包括西丰、抚顺、清源、新宾、本溪、宽甸、桓仁、岫岩、风城、抚顺市郊区、本溪市郊区、丹东市郊区、沈阳市(东陵区、苏家屯区、新城子区东部)、铁岭(红旗、鸡冠山、模道河)、开原(新边、李家台、黄旗寨、八棵树、上肥地、下肥地)、东港北部(黑沟、龙王庙、合隆、新农、长安)、庄河(横道河子、蓉花山、步云山、三架山)、普兰店(同益、俭汤、安波)、盖州(矿洞沟、太平庄、卧龙泉、旺兴仁、万福)、营口(吕王、建一、黄土岭)、海城(什司县、马风、接文、孤山)、鞍山市郊区(千山、孤山、唐家房)、辽阳(孤家子、甜水、水泉、吉洞峪、塔子岭)、灯塔(鸡冠山)。

(五)营建质量

本标准规定利用嫁接苗造林当年成活率98%,第3年保存率95%。

利用实生苗山上定植砧木当年成活率98%,保存率95%,定植2年~5年后开始嫁接,2年后接穗保存率达到90%以上。

(六)主要营建技术

制定了红松种子园营建的优树选择、嫁接苗培育、种子园营建等技术。

(七)主要经营管理技术

制定了补接、修剪、抚育、扩穴、间作、修枝、疏枝、截顶、施肥、密度控制、去劣疏伐、结实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园管护、花粉管理、种子采集和调制、档案管理等技术。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编写的过程中尚无重大的意见分歧。

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将《红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技术》标准上报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请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同时作为创新性技术成果进行成果登记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