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9769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中考真题》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鄂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学校: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三大题25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诡谲(jué)拾级(shè)瞭望(liáo)重峦迭嶂(zhànɡ)

B.涟漪(yī)汲取(xī)譬喻(pì)首当其充(chōnɡ)

C.襁褓(qiǎnɡ)拘泥(nì)亘古(ɡèn)气冲斗牛(dǒu)

D.贮藏(chú)褴褛(lǚ)宽宥(yòu)贪脏枉法(zānɡ)

【答案】C

【解析】

【详解】C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

A瞭望(liào),重峦叠嶂。

B汲取(jí),首当其冲。

D贮藏(zhù),贪赃枉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领域如此奥妙,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大家相敬如宾,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C.《中国诗词大会》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理喻的作用。

D.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异想天开:

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科学领域的神秘现象。

B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用错了对象。

C不可理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用错了语境,应改为“不可或缺”。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状语“强烈”与中心语“证明”搭配不当,可把“强烈”改为“有力”。

B逻辑错误。

把“不再”改为“再次”。

C成分残缺。

“成为”前加“这些公园”。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C.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

看来,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

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

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A把“容易幸福”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C选择问句中不能使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D句末的括号属于句外括号。

把括号后的句号移至“有教养的人”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人。

C“变成沙僧的样子”错。

原著是牛魔王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吃元宵的习俗一般出现在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被称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另一个节日——元宵节。

吃元宵是这一天最重要的内容。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②这里的灵魂,不是指迷信者认为的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而是指人精神层面的内心。

③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④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灵魂无烦恼。

⑤所以《金刚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⑥拥有健康的心境,是灵魂快乐的根本。

A.④②①③⑥⑤B.⑥②④③⑤①C.⑥④②①③⑤D.④③①②⑥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④总起,提出观点“幸福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灵魂无烦恼”;②承接上文,解释“灵魂”的含义,即“指人精神层面的内心”;①承接上文进一步指出“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③引证,并提出“心态的健康”对人生的影响;⑥承接上文继续论述“健康的心境”的意义;⑤引用《金刚经》的话作为结论。

因此选A。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

(韩愈《晚春》)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惟解漫天作雪飞

(2).

(2)芳草萋萋鹦鹉洲(3).(3)少年不识愁滋味(4).(4)逝者如斯夫(5).不舍昼夜(6).(5)可怜身上衣正单(7).心忧炭贱愿天寒(8).(6)以中有足乐者(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惟”“萋”“鹦鹉”“愿”等字词的书写。

8.综合性学习。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12月2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

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

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

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

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该赛事吸引包括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手11000多人参加,更有4名肯尼亚选手不远万里前来参赛。

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

来自河北承德的小伙子杜士洋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

(1)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3字)

(2)赛事活动方案经媒体发布后,在荆楚网鄂州论坛上博得一片叫好声。

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三条即可)

(3)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要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你怎样说?

【答案】

(1)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

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等)

(2)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3)示例一:

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

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

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解析】

【详解】

(1)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

一种传统题型。

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如可提取导语“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句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题干要求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此题的答案虽然比较开放,但从新闻的相关信息中也可分析出一定的答案内容。

如通过“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等句,即可推断出这次比赛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

再如通过“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等句,即可说明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同时举办比赛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

(3)要求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

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构思内容组织语言时,要考虑到“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这一要求。

所表达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

称呼(注意题干“比赛冠军杜士洋”),描写夺冠的风采,赞美之语,祝福之词。

语言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特点,热情洋溢,真诚文明。

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答案】9.示例:

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如:

莽莽大漠,一片苍茫,遥远无际。

数行归雁北翔,似乎连心都跟着远去了。

极目远眺,平静的像是已经静止了的远方,那古旧的烽火台上的狼烟十分显眼醒目,如此浩瀚无边的边疆大漠上,这本是庄严肃穆的烽火,此时看来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

黄河静静的流淌着,仿佛一带而过,长河尽头,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却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

至塞上,方知天地宽广,至塞上,方知生命无际。

【10题详解】

赏析诗句。

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比喻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

“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官又辩曰:

“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

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

指去世的人。

②植:

树立。

③举:

上报(朝廷)。

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咨诹善道()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4)锋棱顿减()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1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1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2.

(1).

(1)怠慢

(2).

(2)询问(3).(3)只(4).(4)立刻(或忽然)

13.

(1)(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2)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14.B

1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

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译为:

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12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慢”:

怠慢。

“但”:

只。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效”:

效果,成功。

“告”:

祭告。

“植”:

立。

“并”:

连……都。

“胜”:

胜过,超过。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4题详解】

B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也”之意。

A前者介词“把”,后者目的连词“来”。

C前者“的”,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

D前者“言论”,后者“说话”。

【15题详解】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分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

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等句,即可分析出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二)译文: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

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

阎王微笑着说:

“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

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

”这官听了又辩解道:

“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

”阎王又说:

“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

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

(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

无功就是罪啊!

”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顾明

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何谓名、字、号

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

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

⑫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⑬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

比如屈平,字原。

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

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⑭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

比如陆机,字士衡。

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⑮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

朱熹,字元晦。

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⑯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比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

“云从龙,风从虎。

”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⑰引申式。

如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⑱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

“表字如何?

”黛玉答曰:

“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别号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