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9930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docx

电力电气设备与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

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审核指导书

一、目的和范围

二、

为指导审核员了解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的工艺流程和主要风险,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工艺过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制造业OSH管理体系审核指导。

三、专业范畴和主要的工艺流程

四、

2.1专业范畴

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包括:

(1)发电设备的制造(如发电机等);

(2)输送电设备的制造(如变压器、供电线路、电杆和铁塔、绝缘装置等);

(3)起动设备的制造(包括:

配电盘、配电板、磁力起动器、起动开关等);

(4)用电设备的制造(包括:

电机、变压器、电热炉、开关、电动工具等);

(5)保护设备的制造(包括:

断电器、超压保护器、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

2.2专业特点

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有如下特点:

1)本专业的产品质量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强。

属国家进行强制安全管理的产品。

2)

3)本专业产品的制造工艺繁杂,各种不同的产品有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和要求。

4)

因而在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和危险都不一样,控制的要求、方法和程度各不相同。

5)本专业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

6)

7)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外包产品,对外包产品的

8)

质量控制是同样是保证本专业产品的重要关键,所以应重视供方的控制。

2.3工艺流程图

由于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的产品非常多,不可能一一列出其工艺流程,现将典型的产品工艺流程展示如下:

2.3.1电机制造工艺流程:

砂钢片

冲压

线圈

绕制

定型

绝缘

处理

固化

固化

碳制

压制

组装

试验

机加工

外壳

浇制

钢筋

下料

布钢筋

水泥

浇制

养护

修整

地基

准备

地基

浇制

衍架

下料

衍架

组装

模具

制作

注塑成形

(硅橡胶类)

钢化

处理

机加工

压制

成形

表面

处理

烧结

 

2.3.2电杆(铁塔)制作工艺流程:

普通水泥电杆的制作

 

铁塔的制作

2.3.3磁瓶制作工艺流程

 

2.4主要设备设施

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的产品较杂,在制造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和设施也较多。

一般主要包括:

厂房、压力机、冲床、锻床、车床、铣床、磨床、热处理设备、电镀设备、抛光设备、吊车、窖炉、注塑机、绕线机、电气焊设备、烘干固化装置、绞拌机、通风装置、警示装置、报警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等。

三、主要风险和控制方法

3.1根据电力电气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危害和影响以及控制方法有:

序号

主要风险和危害

控制方法

1

机械伤害

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

中毒

严格执行有关化学剂的使用规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妥善保管有关化学剂

3

触电

定期检查用电设备、设施、禁止私接用电器

4

灼伤、烫伤

按规程进行操作,配置适宜的劳保

5

高空坠落

按规程进行操作,配置适宜的劳保和安全用具

6

粉尘

强化通风,配置适宜的劳保,改进设备和装置

7

热辐射

配置适宜的劳保,改善劳动条件

8

物体打击

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9

交通、运输事故

强化交通安全教育,禁止超负荷运输

10

违章操作

持证上岗,进行操作培训

11

噪声伤害

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劳动条件

12

化学物伤害

按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执行有关化学物质的使用规定,妥善保管有关化学物质

13

食物中毒

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把好食品采购、制作、贮存关,注意饮水安全

14

传染病

提高员工防病意识,强化防疫宣传

15

废物伤害

新、改、扩建项目坚持按:

三同时“要求实施,对现有的废气、废物、废水排放进行治理,使之符合规定要求

16

职业病

提高员工防病意识,改善劳动条件。

3.2应急响应措施

3.2.1编制应急手册,并使每个员工都能掌握应急程序和方法。

3.2.2设置安全通道,并将安全通道的位置、路线明示。

3.2.3设置并经常性地保持消防设施完好,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3.2.4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经常性地进行应急演习。

3.2.5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用品,设立专用通讯设备,与当地急救系统、救灾系统、支援系统建立联系,一旦需要能提供充足的支持。

五、审核重点及审核方法

5.1审核重点

在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进行审核时,应重点审核的过程有:

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4.3.1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3.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4.4.1机构和职责;

4.4.3协商与交流;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预案与响应;

4.5.1绩效测量和监控;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4审核;

4.6管理评审。

5.2审核方法

为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章节号相符,以下审核方法和要点的章节号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章节号对应。

4.1总要求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在审核本要素时应审核:

1、在文件审核时审查企业是否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要求建

2、

立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否覆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所规定的全部要素。

3、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的依据是否包括风险评价(或预评价)的结果、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和有关的文件与要求。

4、

5、监督审核时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改进。

6、

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审核可在审核其他要素时综合审核是否达到了本

要素的内容。

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1、通过管理手册或企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查企业是否有形成文件的职业安全健

2、

康方针,该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并发布。

3、通过对方针的审核,查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是否体现了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目

4、

标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承诺,是否与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特点相一致,是否符合企业初始评价的结果,是否体现了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事故、保护员工健康的承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5、通过查方针策划的资料,查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是否企业总的方针相

6、

一致。

是否反映了员工、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员工和相关方是否能在需要时及时获取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企业建立的其他体系是否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7、通过与最高管理者和领导层座谈,了解最高管理者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认

8、

识和管理意识,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自己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9、通过与相关员工交谈,了解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是否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并能

10、

为实现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而努力。

11、查管理评审记录和报告,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是否能定期得到评审。

12、

4.3策划

4.3.1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通过文件审核,企业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的程序,其规定的辩识和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时间是否与企业的范围、性质相适应。

所规定实施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是否是主动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通过查企业的危害、危险点源图或表,企业是否识别了本企业的危害与

3、

危险,是否识别了主要危害、危险场所。

所进行的识别是否符合企业的规模和实际。

3、通过现场察看和交谈,查对所进行的危害、危险辩识是否充分,危害、

危险的辩识是否包括:

(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2)宝库进入活动场所的所有人员的活动;(3)活动场所内所有的设备和设施。

4、查企业是否根据危害和危险辩识的结果,对活动场所进行了风险评价,

其风险评价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评价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充分,评价的组织和采用的方法是否与辩识

(2)

的危害相适应,是否符合企业性质和规定要求;

(3)是否确定了风险级别;

(4)

(5)评价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

(7)所提出的风险削减措施是否与企业、运行经验相适应;

(8)

(9)评价结果是否为确定设备需求、培训需求、运行控制、监视和测量

(10)

提供了相应信息,是否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的相应的信息;

(11)风险削减措施是否能得到有效实施。

(12)

5、风险评价的结果是否形成了文件。

查风险评价报告,包括报告的审批、分发和控制。

6、查是否定期评审和更新了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4.3.2法律及法规要求

1、企业是否收集了必要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

所保存的法律、法规及行

2、

业规定是否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3、是否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和其他要求的程序,获取渠

4、

道是否畅通。

5、通过询问,企业的员工及相关方是否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要求。

6、

7、查是否能定期更新及评审有关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有效性,并将评审后的

8、

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或相关方。

4.3.3目标

1、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目标分解是否做到了

2、

横到边,竖到底。

3、所制定的目标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是否体现了员工和

4、

相关方的要求,是否符合已识别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危险的特点。

5、目标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要求,是否是可测量的,是否定期进行

6、

检查和考核。

7、目标的重点是否放在改进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措施上,是否体现持续

8、

改进的承诺,是否体现达到最佳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4.3.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企业是否为达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而制定并保持了有关的管理方案,查管

2、

理方案编制的策划、审批。

3、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清单抽查所编制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否

4、

明确了相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职责、权限。

是否明确了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所需的方法、资源和时间安排。

5、是否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开展了工作,其实施进度是否符合策划的要

6、

求,是否定期对实施情况、实施结果进行评审。

7、是否根据企业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8、

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修订后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否进行再评审。

4.4实施和运行

4.4.1机构和职责

1、查组织结构图和OSH职能分配表,职能分配是否明确,是否包括了全部

2、

OSE职能。

3、是否规定了所有与OSH管理、执行和监测活动有关的单位、部门、人员的

4、

职责(责任、权限),所规定的职责是否与体系文件赋予的职责一致。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其职责是否体现了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5、查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是否规定了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是否体

6、

现了在安全健康活动中起领导作用。

通过与最高管理者、领导层的交谈,查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是否能充分发挥其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对本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了评审,重点查管理评审报告,提出的资源配置是否符合企业OSE的实际情况。

7、通过对各部门的审核,检查在体系运行中各职能部门是否履行各自的职责。

8、

重点关注危害和风险的识别和评价、管理方案和应急计划中职责落实情况。

9、通过询问,查各级人员是否明确本岗位的职责、权限,并能有效地履行其

10、

职责。

11、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否明确。

12、

查职责落实程度。

13、查资源配置计划和计划编制的依据。

通过年度计划,资金配置计划、基建

14、

投资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科技改造计划查资源配置的策划、审批和实施情况。

15、是否对资源分配和落实情况进行了定期检查。

变更后的资源配置是否同样

16、

经过审批。

17、如企业设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查企业通过什么方式保证员工及其代表

18、

全面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的工作。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1、是否建立了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价的程序文件。

是否杂分析不同

2、

层次人员不同的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编制了培训和评价的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工作。

3、是否定期对全体员工根据其教育、工作经验、培训和经历进行能力评价或

4、

鉴定。

评价湖鉴定记录是否妥善保存。

5、通过培训计划和记录查培训内容是否能达到以下目的:

6、

a)使员工自觉遵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工作;

b)

c)使员工明白自己岗位的危害与风险,以及改进个人行为所带来的职业

d)

安全健康效益;

e)使员工明白岗位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和应急时的作用和职责;

f)

g)使员工认识到违反运行程序可能产生的后果。

h)

7、是否制定了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能力要求,并按能力要求定期对员工进行了

8、

能力评价。

对评价不合格的员工是否制定了培训计划。

9、查电工、锅炉工、焊工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鉴定与评价

10、

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1、查对新进入企业的人员,岗位变动人员的培训和上岗前的评价。

12、

13、查对培训计划、培训效果和培训适宜性是否进行了定期评审,对发现的问

14、

题是否能及时纠正或改进查女工、未成年工的工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4.3协商与交流

1、企业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协商和交流的程序,建立了信息交流的机制,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对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

2、

3、是否编制了员工及其代表的参与和协商计划,按计划查实施情况。

4、

5、查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程序制定过程中员工或其代表的参与。

员工是否参与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健康状况的讨论,在安全健康事务的参与程度及对组织内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机构、职责方面的了解。

6、

7、是否建立了重要的信息交流的接收、答复、处理和归档的记录。

查信息交流的效果和渠道是否畅通。

8、

9、是否建立了鼓励员工提出OSE建议和积极采纳OSE建议的机制。

10、

11、查HSE委员会会议、安全例会、班前会等有关安全、健康的会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其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12、

13、查员工体检与能力的关系,体检结果是否作为员工能力评价的一部分。

14、

15、查外部职业安全健康信息是否对员工进行传达,以此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的认识。

外部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包括:

其他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事故、事件及其教训;国家、地方对职业安全健康的规定和要求;流行病、地方病、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情况与防治措施;气象、自然灾害的信息等。

16、

17、查内部职业安全健康信息交流是否充分,是否体现了员工参与的权利。

18、

4.4.4文件化

1、是否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层次,文件形式、文件数量进行了策

2、

划,查策划的实施证据。

3、查OSH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对体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描述,是否明确了各

4、

文件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联系。

5、文件查询途径是否明确。

6、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1、企业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和资料控制的程序。

2、

3、查所采取的文件控制方法是否能确保受控文件的有效控制。

通过查体系文

4、

件和技术文件的控制清单,所控制的文件是否是现行有效版本。

5、抽查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清单中的文件,发布前是否经授权人审批,是否

6、

对文件定期进行评审,是否及时进行修改。

7、控制文件的发放是否有记录,发放范围是否符合批准的范围,更改的文件

8、

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发放,使应得到文件的部门和人员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版本的文件。

9、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存期限,查失败的文件是否能及时回收,失效文件的

10、

回收是否有记录,失效文件的销毁是否得到批准。

11、现场查使用的文件是否是现行、有效的文件,是否有失效的文件。

12、

13、受控文件是否易于识别,是否有明显的清晰的受控标志。

14、

15、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保存信息的需要,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是否

16、

予以适当标识和保存。

17、使用电子媒体的文件和资料是否予以适当标识和保存,控制方法是否妥当,

18、

属保密的文件和资料是否按保密要求予以控制。

19、查职业安全健康文件目录,所建立和收集的文件是否能满足组织职业安

20、

全健康体系运行的要求。

21、查提供文件查询的途径是否有效、方便和及时。

22、

4.4.6运行控制

1、是否根据危害和危险的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对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了

2、

识别,并对策划的依据、方法和有效性。

3、是否对由于缺乏程序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活动进行了

4、

识别,并对此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程序。

查程序建立的策划和程序的审批、发放。

(此程序可能是程序文件,也可能是管理方案或其他形式的文件)。

5、是否针对已识别的危害和影响建立并保持了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控制

6、

和管理的程序的范围应包括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构、运行程序和作业组织设计、人力配置等。

7、在所建立的控制和管理程序中是否规定了运行标准(或操作规程、作业指

8、

导书、工作指南等)。

所制定的运行标准应是可操作的、现实的、可实现的和可验证的。

9、是否重视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本质安全设计。

从设计开始对职

10、

业安全健康进行有效的控制。

新、改、扩建项目是否按国家规定要求实施“三同时“审批,确保新、改、扩建项目符合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

11、查对施工设备、安全设备、健康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是否适宜。

12、

场安全、警戒、指示标志是否齐全、适宜。

操作人员是否能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询问员工是否清楚工作场所和进行操作所存在的危害和影响。

是否清楚作

14、

业场所和所进行操作的在程序中规定的运行标准。

是否清楚作业场所和所进行操作的操作规程或操作指南。

是否清楚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方法和实施要求。

15、现场查安全、健康设施的完整性。

16、

17、查使用的物资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使用的供方、施工配合人员

18、

是否明确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要求,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10、现场查报警、保护、安全装置的可靠性,通讯设施的可靠性。

11、现场查操作人员的资质。

12、现场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

13、查对职工的健康教育记录和健康方案实施情况。

4.4.7应急预案与响应

1、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

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

2、

定了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

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是否与企业的规模和活动相适应,是否定期评审和修订。

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中是否有下列内容:

组织结构和责任、权利,应急程序,主管部门、相关部门与其他相关方的联系,提供人员避护、撤离、急救和医疗的安排,预防、削减、监测应急的影响的安排,动用第三方应急外援的安排,应急培训、演习和测试应急系统的安排等。

3、通过询问和查阅证实性材料,是否将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传达到有关部门

4、

和人员。

有关的人员是否充分理解和实施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

5、查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是否落实,应急人员是否进行能力评价和培训,应

6、

急准备是否充分。

7、是否规定了评价应急预案的响应计划实际效果的方法,是否按规定的方法

8、

(训练、演习等)以检查应急反应的效果。

根据培训、训练和演习记录,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文件修订。

9、现场查应急装置的可靠性。

10、

11、现场查应急标识的完整。

12、

13、现场查应急措施的落实,应急物质的储备,应急人员职责的落实与应急演

14、

习的实施。

15、查危险品、爆炸品的管理。

16、

4.5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测

1、企业是否建立和保持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的程序。

程序

2、

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

3、所规定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是否符合企业的特点,

4、

所实施的测量是否是定性和定量的。

测量的内容是否与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相一致。

5、对主动的绩效测量是否编制了测量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查年度监测计划

6、

和监测报告。

7、被动的绩效测量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是否根据监测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

8、

针对测量结果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

查监测记录和监测结果的分析。

9、测量数据和资料是否妥善保存。

10、

11、对监测仪器、仪表、设备是否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查测量设备台帐、校

12、

准证书、校准标识。

13、绩效测量的方法包括:

工作场所安全检查,日常安全巡视,设备、设施的

14、

安全检查,工作环境监测,安全行为、操作技能的监测,管理水平、管理效果的监测,健康检查,传染病监测,职业病监测,事故、事件的统计分析等等。

15、查对职业病、工作场所、污染源、重要危害部位、健康监测的监测实施情

16、

况。

17、抽查安全装置、报警装置、保护装置、控制装置的可靠及完好情况。

18、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企业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并

2、

明确了有关的职责和权限。

3、查事故、事件的台帐,根据台帐抽查各类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是否能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对发生的事故是否总结了事故教训,做到了“四不放过”,是否及时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

4、

5、查事故、事件调查报告及评审记录,是否明确了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分清了责任,是否采取措施减少事故、事件产生的影响。

是否对事故、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纠正预防措施,并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该向政府或上级部门上报的事故、事件是否如实进行了上报,符合国家、地方及上报部门的饿有关规定。

6、

7、查事故、事件监测的有关记录,是否与事故性质相符合,能否满足事故、十调查处理工作的要求哦。

8、

9、查日常检查记录或不符合(事故隐患)清单,从中抽查:

10、

1)是否规定了调查和实施纠正措施的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

2)

3)是否分析并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

4)

5)是否针对原因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

6)

7)是否制定了实施计划或方案并有责任主管人员组织实施和监督;

8)

9)是否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10)

11)是否将验证有效的措施纳入体系控制,以改善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

12)

11、查因纠正预防不符合引起的文件修改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审批,涉及相关方的文件修改是否通知了相关方,并留有记录。

12、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记录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是OSH活动的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