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070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docx

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题

2015年高明区中考调研测试

语文科试卷

说明: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3分)

一、基础知识题(共1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纰漏(pī)       濒临(pín)      未雨绸缪(móu)

B.墓碣(yè)  殷(yān)红  龙盘虎踞(jù)

C.悚然(sǒng)      拮据(jié)箪(dān)食瓢饮

D.掣肘(zhì)       倾心(qīng)     功亏一篑(gu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A.今年,我也如法泡制,泡了八宝酒。

B.江水是不变的,人生是变化着的。

以易变易逝之年华,临永恒如斯之江水,怎不令人生起无限愁怅?

C.骄傲自满是前进路上的拌脚石。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项()(2分)

①针对食人鱼非法进入我国,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呼吁,应尽快从法律层面建立、完善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安全机制,________我国的生态安全。

②入世一年来,我国面对的包括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形势,影响了我国约16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

③高原冻土是青藏铁路施工必须_______的难题,其特殊性和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A.保护   严峻   攻取      B.维护   严峻   攻克

C.保护   严厉   攻克      D.维护   严厉   攻取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

B.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C.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

D.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5.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2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

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10题。

A文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B文段

孔子谓颜回①曰:

“回,来!

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

“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

“善哉,回之意!

丘闻之: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

①颜回:

孔子的学生。

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胡不仕乎(对、正确)B.孔子愀然变容(……的样子)

C.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D..鼓琴足以自娱(弹,拨动)

7.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知足者(……的人)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顺承关系,就)

C.今于回而后见之(到)D.是丘之得也(的)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

B.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

C.孔子谓颜回曰:

“回,来!

(孔子对颜回说:

“回来!

”)

D.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

9.选出对“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跪着送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一顾。

B.捧着给别人吃,乞求别人不要不吃。

C.踢给你,再去送给别人,乞求别人也不吃。

D.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0.选出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A文段强调做人要不为名利所动,坚守本心,B文段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B.B文段写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后非常生气,变了脸色,是因为颜回的话有违礼法。

C.A、B文段都善用排比,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D.A文段是典范的议论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作者的观点,B文段则以记叙为主,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塑造人物性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7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17分)

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每小题2分,共12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设想来日重逢谈心情景的句子是:

“,。

12.名著积累。

(5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作品中说到小人国里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国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2分)

(2)在“名著中的凡人”读书会上,同学们就名作中的平凡人物展开讨论,认为他们身处社会底层,身份卑微,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请你也参与这次讨论,在下面的备选人物里任选一位,向大家介绍其相关事例。

(3分)

备选人物:

《朝花夕拾》里的阿长《骆驼祥子》里的祥子

我心目中的“凡人”是:

(1分)我的介绍: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13至21题。

(一)油饼翻身(13分)

周海亮

⑴每次回家,母亲都会为他烙几张油饼。

烙油饼需要不停地翻动——翻一个身,轻轻拍打,再翻一个身,再轻轻拍打,油饼就松了,散了,软了,又不失劲道。

油饼们不大,白里透黄,一层层紧挨着,沾了翠绿的葱花。

不仅油饼,还得配一碗荠菜汤。

乡野的荠菜,干净,鲜美,最适做汤。

水开了,鸡蛋搅得膨松,倒进去,勺子慢慢地转,慢慢地转,又拉细成丝,盛进碗里,蛋花且金且银,荠菜绿得如翠,再点一滴圆润如琥珀的香油,闻之即醉。

 ⑵油饼配荠菜汤,小时候的最爱。

现在他长大了,城市里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回家的次数变得极少。

偶尔回家,必是事业遭遇不顺,回到家,垂头丧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可是不管如何,母亲一定要给他烙几张油饼,烧一碗荠菜汤。

⑶油饼仍然是儿时的滋味,香,散,软,韧,仿佛那香可以渗透全身,舒筋活血,再喝口热汤,通体舒泰,心情便好了很多。

 ⑷那次回家,母亲却病倒了。

多年积劳成疾,母亲的病,绝非来自一朝一夕。

见他回来,母亲吃力地爬起,说,给你烙几张油饼吧?

他说,不用了。

母亲说,知道你爱吃。

他说,那也不用了,您躺下休息。

他陪母亲坐了一会儿,出门,找他儿时的伙伴聊天诉苦。

他不想将他工作的难处告诉母亲,更不想让他的坏心情影响到母亲。

村子里,他只信任他那位儿时的伙伴。

 ⑸傍晚回来,却见母亲已经烙好了油饼,旁边,一大碗飘着香气的荠菜鸡蛋汤。

看母亲,满头是汗,气喘吁吁,一手撑着椅背,一手扶住腰,却笑着,花白的头发沾在脸颊。

他有些心痛,说,妈,不是说等我回来做饭吗?

母亲笑笑,说,知道你只有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才回家。

你工作不顺,妈一定得给你烙油饼啊。

 ⑹为什么一定要烙油饼?

 ⑺油饼翻身啊!

母亲说,吃了翻身的油饼,你就会翻个身,回城,工作就会好起来了。

 ⑻呵,油饼翻身。

以前他听母亲这样说,以为不过是烙油饼的方法,充其量,不过是烙油饼的技巧。

他真的不知道,原来,自他进城以后,每次回家,母亲给他烙的油饼里,还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

 ⑼所以,即使母亲拖着病体,也要为他烙“翻身”的油饼。

这不是迷信,这就是——母爱吧?

 ⑽可是,您怎么知道我工作不顺心?

 ⑾如果你工作得顺心,又怎么有时间回来看妈呢?

母亲笑着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⑿他坐下来,吃母亲为他烙得油饼,喝母亲为他烧的荠菜汤。

饼香软,汤鲜美,他知道,很多时,母亲想他,却并不希望他回来。

他回来,必是不顺心的。

母亲希望他在城市里的事业,一帆风顺。

 ⒀常回家,这样简单的道理,他懂,却做不到;常回家,这么简单的事情,他可以,却同样做不到。

只因为,很多时候,他如太多轻狂的年轻人一样,有自以为是的事业。

 ⒁油饼翻身。

现在他确信,待他老了,也会为他的儿子烙油饼,也会将“翻身”的美好寓意,烙进每一张油饼里。

(选自《今日文摘》2014年11月下)

13.作者以“油饼翻身”为题有什么含义?

(3分)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他”对母亲的心理情感变化历程。

(4分)

15.第(3)段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3分)

16.请赏析第(5)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二)佛山秋色欢乐节(8分)

⑴佛山秋色欢乐节,历史悠久,是承载着广东佛山民间智慧的欢乐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

⑵佛山秋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西晋时代,在秋熟时节,人们用野生茭笋壳扎成小龙给孩童们耍以庆祝丰收,称之为“孩童耍乐”,是佛山秋色最早期的形式。

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相传黄萧养起义攻佛山,时值中秋,各乡里杂扮故事,彻夜金鼓震天,来犯者以为有备不敢攻,后传为美事,从此定名为“秋色”,相沿成俗。

明清时代,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都十分繁荣,有“商务为天下最”、“全国四大聚”的美誉。

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美术工艺于一体的佛山秋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有广泛的群众性的汉族民间娱乐习俗。

⑶佛山秋色项目丰富,多彩多姿。

秋色艺术含秋色工艺品和秋色表演艺术两大类,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分为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景色等七色;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秋色又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

以剔透玲珑的各种秋色灯出现于赛会的,称之为“灯色”;观之为花车彩架,以男扮女装表演故事人物者称之为“车色”;表演者以骏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人物者称之为“马色”;表演以水的意境的各种舞蹈或故事,如舞龙、彩莲船、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紫洞花艇等谓之“水色”;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的谓之“飘色”(佛山秋色时用长竹竿挑起色梗巡游,故又称为“挑”色);以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报剧者称之为“地色”;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秋色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盆景、器皿古玩、石山、人物等像生艺术品谓之“景色”。

丰富的佛山秋色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丰富,清代已发展至成熟阶段,是佛山独具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欢庆丰收的节令文化娱乐习俗活动。

⑷秋色艺术材质随意,通过随手可得的材料,直率地表达了乡情的美意。

秋色艺术制作精巧,以假乱真,绝不妖媚,粗不劣陋,土不平庸,其风淳厚,其艺高超,其情真切,其景热烈,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充分表现秋色艺术平民情趣的乡情美,反朴归真的自然美,形神兼备的装饰美,随意材质的朴素美,演游结合的动态美的艺术特色。

⑸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情的佛山秋色,是佛山经济、文化、民俗活动的艺术化展示,也是历史上作为手工业名镇和现代崛起的明星城市特有的乡情的物化和形象化,是劳动者的赞歌、时代的镜面,折射出佛山人对生活的感受。

在缤纷的秋色中,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开发的历史,一个工商名镇崛起的轨迹,可以领略到佛山人的气质和佛山特有的风貌。

⑹近两年来,佛山秋色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市民期待的民俗狂欢节。

(选自网络资料)

17.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佛山秋色文化的特点?

(4分)

18.第

(2)段采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请你也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

(2)段中画线句子中的“最”字进行简要分析。

(4分)

(三)“全民阅读”需要阅读时尚化(9分)

⑴在今年两会,“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热词,不少委员代表的提案中,都出现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闭幕式上,不仅分享了自己个人的读书感受,还提议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政府层面,对阅读如此重视,这是往年所未见的。

⑵民众要多读书,读好书,政府开始操心,说明咱们国家的阅读现状确实堪忧。

但读书这档子事,不像别的事情那样,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来完成,得靠人们的阅读自觉。

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外国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投入读书的图片新闻,同时也会匹配一张中国人看手机的图片,这样的对比,除了引来一阵喟叹外,并无实际意义。

⑶政府可以为“全民阅读”做一些事,比如提高作家版税的征收起点,鼓励作家创作更能吸引读者的作品;降低出版业的税费,尤其是纸质图书行业,急需政策鼓励与扶持;在内容审查方面,制定的标准宽松一些,激发创作者的潜在表达欲望……

⑷但如果没有个体的响应,“全民阅读”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与表面。

如何让民众重拾阅读传统?

目前一个可行的做法是,让阅读变得时尚化。

阅读与时尚并不冲突,三联韬奋书店成为北京第一家24小时书店之后,午夜前来读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书店成为恋爱约会或者干脆只是“我想静静”的人的理想去处,现在北京的第二家24小时书店“博书屋”将要开业,试想一下,如果北京这座城市,每个城区都能找到24小时书店,将会给这个城市增加多少魅力。

⑸歌手李建在参加《我是歌手》节目录制时,带了一本书上台,演唱时放在座位上,演唱结束后又随手带走,他带的那本书是莱昂纳德科恩所著《渴望之书》,旋即这位“男神”爱看的书被网友进行搜索,甚至连他以前的书单也被罗列出来。

李健这次无意识的行为,不但为自己积累了人气,还为不少品质之书作了一次大规模推广,这个实例,可以当作阅读与流行时尚的一次捆绑,欢迎更多明星利用自己的人气,加入到图书推广的行列。

⑹对于“书香社会”和“全民阅读”,还要以更开阔的眼光去看待,一位委员在两会提案中,提出要拒绝电子阅读,或许在这位委员看来,只有那些纸张印刷的书才会有书香,电子图书自然是闻不到味道的。

但现在是电子时代,我们不应该把那些通过PAD、手机阅读的读者排斥在“全民阅读”之外,他们的阅读或许暂时地倾向于碎片化,但经典阅读必将跟随人们的精神需求,渗透到电子阅读主流中,把更多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图书电子化,让人们通过新媒体介质更方便地读到优秀作品,是“全民阅读”的大趋势。

顺便建议一下数据统计机构,在统计国民阅读率时,把电子阅读也加进去。

⑺以拥有奢侈的东西为时尚,如果我们理解的时尚包括这点的话,那么阅读恰好符合这个特征,没时间读书,读一本好书觉得很奢侈,这不就是促进阅读时尚化的最好理由吗?

阅读时尚化,不是阅读浅薄、流行的作品,而是真正把阅读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并且深切地意识到:

我们阅读,不是为了读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找到宁静和平和,收获充实和快乐,增强力量和信心。

(选自《人民网》2015年3月17日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0.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析其作用。

(3分)

21.你认同“我们阅读,不是为了读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找到宁静和平和,收获充实和快乐,增强力量和信心”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路遥《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人,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奋斗者都是最幸福的。

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奋斗演绎出辉煌和创造有个性的自我,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但许多人往往在奋斗过程中会感叹自己的渺小,羡慕别人的优秀与成功,但如果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只羡慕别人,赞美别人,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点个赞!

请以“我也为自己点赞”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附加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6分)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①迥:

远;②傍:

靠近;③发:

开放;④销:

通“消”,融化。

1.这诗写出了早梅的什么品格?

(2分)

2.有人认为诗最后一句中的“疑”极为传神,请作简析。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数据表,完成第3题。

初中学生作文书写情况统计表

年级

优美

规范

潦草

七年级

13.5%

75.3%

11.2%

八年级

14%

67.7%

18.3%

九年级

13.4%

67.9%

18.6%

合计

13.7%

70.9%

15.4%

3.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你的分析结论。

(要求语言简洁,不要出现数字,不超过80字)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