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080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docx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

经济与管理类

规定学时:

54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

二年级上学期

*******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

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平时成绩包括:

学习态度、课堂答问、笔记、小测验、作业等。

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题型主要分为:

名词解释、判断分析题、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简述题和论述题等。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高鸿业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黄亚钧,袁志刚主编《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

《宏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李翀: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周惠中:

《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Varian:

Intermediatemacroeconomics,w.w.Nortoncompany,fourthedition,2002

Pindyck:

Macroeconomics,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2000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核算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国民经济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关系;领会名义GDP与实际GDP

的含义及关系。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七节,四学时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学时)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4、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0.5学时)

1、GDP的含义

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对于核算GDP的意义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0.5学时)

1、用支出法核算GDP

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0.5学时)

1、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2、国民经济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0.5学时)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0.5学时)

1、名义GDP的概念

2、实际GDP的概念

3、GDP平减指数

第七节、结束语(0.5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国民经济的核算方法。

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恒等关系。

4、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适当介绍该学科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适当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SNA体系和MPS体系,讲解过分强调GDP的危害。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并采用对比和案例教学的分析方法。

每次课课前用5分钟提问,对提问内容精心设计。

讲授结束时用3分钟总结,包括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李翀《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2000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进程:

(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次课

章节

第十二章的第一、二、三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学时)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4、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0.5学时)

1、GDP的含义

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对于核算GDP的意义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0.5学时)

1、用支出法核算GDP

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3、GDP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2、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3、用收入法核算GDP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讨论与提问相结合

 

师生活动设计

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对学生提出上课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一次课是学生新学期的开始,所以本次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活动展开:

通过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引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过与微观经济学对比讲解弄清两者的异同;在讲GDP的含义时联系具体

实例并介绍我国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用具体数例或课后习题认识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在讲授中注意提问,与学生互动,可适当介绍该学科的一些热点问题。

作业布置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4、课后复习题第1、3、4题

后记

 

 

第二次课

章节

第十二章的第四、五、六、七节

教学内容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0.5学时)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0.5学时)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0.5学时)

1、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概念

2、GDP平减指数

第七节、结束语(0.5学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相关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关系

2、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恒等关系

教学难点

1、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

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理解及其关系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结合

 

师生活动设计

课前复习提问: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理解GDP的含义要注意哪些方面?

接着提问并讲解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相关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关系;从总产出等于总收入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推出二、三、四部门的恒等关系;讲解名义GDP与实际GDP时结合课后练习加深理解;结束语部分归纳总结后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SNA体系和MPS体系。

本次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本次课教师要对本章进行小结。

习题讲解时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第2、6、7、8题

后记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1.基本内容:

一、均衡的产出

1.几个假定

2.均衡产出的概念

(1)均衡产出

(2)图形

3均衡的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社会消费函数

三、其他消费函数

1.相对收入假说

2.生命周期理论

3.永久收入假说

四、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乘数及其理论

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

4.教学建议: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章(节)

第十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内容

均衡产出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均衡产出的条件,理解知道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函数理论。

教学内容

一、均衡的产出

1.几个假定

2.均衡产出的概念

(1)均衡产出

(2)图形

3.均衡的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社会消费函数

重点难点

重点

消费函数的形式

难点

均衡的条件

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

教具

一、提问复习:

第十二章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1、引导学生讨论消费由什么决定?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消费与绝对收入的关系。

四、2、讲清楚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函数的形式C=α+βY的意义

五、巩固复习:

教学后记

 

作业与思考题

课后习题的第1题和第2题。

章(节)

第十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内容

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以及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其他消费函数理论,理解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教学内容

一、其他消费函数

1.相对收入假说

2.生命周期理论

3.永久收入假说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的收入

重点难点

重点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收入

难点

相对收入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理论

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

黄亚钧,袁志刚主编,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

教具

六、提问复习第内容,导入新课:

七、1、总支出的含义

八、2、凯恩斯消费函数

九、讲授新课:

十、1、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2、图示结合代数形式理解均衡收入的决定;

巩固复习:

教学后记

作业与思考题

课后习题的第3题到第9题

章(节)

第十三章第五节到第八节

内容

乘数理论、各种乘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乘数的基本原理,理解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的意义及其计算。

教学内容

一.乘数及其理论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四.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重点难点

重点

乘数及其理论

难点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的意义及其计算

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

教具

提问复习:

第十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乘数理论(过程要讲清,结合存款货币的创造)

2、三部门收入的决定(定量税和比例税)

3、各种乘数(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平衡预算乘数)

讲4、四部门经济中的决定

巩固复习:

……

教学后记

 

作业与思考题

课后习题的第10题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基本内容:

一、投资的决定

1.实际利率与投资2.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4.预期收益、风险与投资

6.托宾的“q”说

二、IS曲线

1.IS曲线及其推导2.IS曲线的斜率

3.IS曲线的移动

三、利率的决定

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3.流动偏好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

5.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四、LM曲线

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

3.LM曲线的移动

五、IS-LM分析

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2.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投资函数与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货币的需求函数与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理解IS-LM模型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IS曲线、LM曲线和IS-LM模型分析是教学的重点,资本的边际效率概念的理解、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以及LM曲线的三个区域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建议: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要求学生课后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做好课后习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章(节)

第十四章第一节

内容

投资的决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投资函数、掌握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理解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教学内容

一、投资的决定

1.实际利率与投资

2.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4.预期收益与投资

5.风险与投资

6.托宾的“q”说

重点难点

重点

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难点

资本边际效率概念的理解

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

教具

十一、提问复习:

第十三章的内容,导入新课。

十二、讲授新课:

十三、1、引导学生思考投资由什么决定,影响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提出投资函数的概念,强调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十四、2、由投资需求曲线概念引导出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重点讲授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及意义。

十五、3、由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推导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4、预期收益与投资、风险与投资要求学生自学,简单介绍托宾的“q”说

十六、巩固复习:

小结本次课主要内容。

教学后记

作业与思考题

资本边际效率对投资决策的意义?

课后习题2-3题

章(节)

第十四章第二节

内容

IS曲线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IS曲线的斜率及IS曲线的移动。

教学内容

二、IS曲线

1.IS曲线及其推导

2.IS曲线的斜率

3.IS曲线的移动

重点难点

重点

IS曲线方程及其推导

难点

影响IS曲线斜率因素的分析

本章参考书目与资料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

教具

提问复习:

十七、简单回顾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十八、讲授新课:

十九、1、IS曲线的含义,强调IS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二十、2、从与利率相关的投资函数、与收入相关的储蓄函数(由消费函数推导)、及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I=S的均衡条件推导IS曲线方程并举例描述曲线形状。

结合教材中四象限图加深理解。

3、分析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重点强调d和β对曲线斜率的影响。

4、简单讲授IS曲线的移动。

巩固复习:

小结本次课重点内容。

教学后记

 

作业与思考题

课后习题的第1题、第4-5题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

课时安排:

2小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当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学会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

教学重点:

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财政政策产生不同效果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挤出效应。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参考书目:

1、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亚钧.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2、简述影响IS曲线、LM曲线的因素。

导入:

在上一章中我们分析了IS和LM曲线。

由于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来自需求方面,所以IS-LM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所以西方学者认为,这两大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可以通过IS-LM模型得到清楚的说明。

本章在上一章说明IS-LM模型的基础上,阐述西方学者是如何运用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的。

第二步,讲授新课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二、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对利率、消费、投资和GDP的影响

政策种类

对利率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

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

(减少所得税)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货币政策

(投资津贴)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货币政策

(扩大货币供给)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的概念

2.挤出效应的产生原因

3.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三步,归纳总结

将本节知识厘清思路,明确重点、难点。

思考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教学后记: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课时安排:

2小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其原因;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

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货币政策产生不同效果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参考书目:

1、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杨长江、石洪波.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分别处于怎样的情况下时,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

当IS曲线的斜率给定不变时,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时对利率的影响越大,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也就是说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LM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时将导致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变动,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我们本节课接着学习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货币政策产生不同效果及其原因。

第二步,讲授新课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IS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含义

2.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原因

3.货币政策的完全有效性的原因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第三步,归纳总结

将本节知识厘清思路,明确重点、难点。

思考题:

1、运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

教学后记: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内容: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课时安排:

2小节

教学目的:

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