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181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docx

华为网优面试题目汇总WCDMA

华为网络优化面试题目汇总

(室内覆盖部分)

目录

一、技术部分3

(一)原理基础部分3

1.WCDMA单载频带宽及码片速率是多少?

3

2.WCDMA的工作频段?

3

3.SCANNER和UE的区别?

3

4.在WCDMA系统中,理论上,HSDPA的物理层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4.4Mbps3

5.在WCDMA的同频软切换中,由(1A)事件触发加入激活集,由1B事件触发删除激活集中的一条无线链路。

3

6.问:

请解释1A1B1C2D2F事件?

3

7.移动起始呼叫建立流程:

4

8.在信令中哪条信令可以看到切换的目标小区和导频强度:

4

9.HSDPA优化中CQI定义以及与EC/IO的对应关系:

4

10.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是什么功率,现网是多少?

4

11.语言和和H业务能同时进行测试吗?

4

12.如何理解上下行不平衡?

5

13.导频污染定义以及有什么影响?

5

14.NastarWCDMA后台软件中CHR文件可以看出几种掉话产生的原因?

如何处理?

5

15.切换三部曲;5

16.主叫流程5

17.WCDMA中掉话的原因有哪些?

6

18.某地区出现了干扰会有什么现象?

6

19.在测HSDPA或者HSUPA过程中主要关注那些参数?

6

20.哪个参数可以看出网络质量?

7

21.异系统切换流程?

7

22.WCDMAVP扩频因子是多少?

AMR扩频因子是多少?

7

23.WCDMA与GSM网络规划的差异:

7

24.3G往2G切换的基本信令流程8

25.GSM往WCDMA切换信令流程9

26.1A,1B,1C,1D事件的解释10

27.什么情况下起压模?

10

28.UE的状态有哪几种,之间的切换?

10

29.软切换的信令过程10

30.为什么异频切换一定是硬切换?

11

31.如何处理掉话11

32.如果一个地方出现2、3G乒乓切换,如何处理?

11

33.滤波参数的使用11

34.简述WCDMA与GSM规划和优化的异同点。

12

35.简述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为何要按照Cluster建设和优化。

12

36.对WCDMA网络无线扩容过程中的几种可选方案做简要分析:

12

 

一、技术部分

(一)原理基础部分

1.WCDMA单载频带宽及码片速率是多少?

WCDMA单载频带宽为(5MHz),码片速率(3.84Mbits);

2.WCDMA的工作频段?

上行:

(1920~1980MHz);下行:

(2110~2170MHz);

3.SCANNER和UE的区别?

SCANNER更能客观地反应网络中信号真实情况的分布,不受邻区列表的影响;而UE由于受到邻区列表的约束,不一定能够接收网络当中最好的信号

4.在WCDMA系统中,理论上,HSDPA的物理层最高速率可以达到14.4Mbps

5.在WCDMA的同频软切换中,由(1A)事件触发加入激活集,由1B事件触发删除激活集中的一条无线链路。

6.问:

请解释1A1B1C2D2F事件?

Ø1A:

一个主导频信道进入报告范围,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已经接近最好小区或者活动集质量,当UE的活动集满后,停止报告1A事件

Ø1B:

一个主导频信道离开报告范围,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比最好小区或活动集质量差得较多

Ø1C:

替换事件,一个非激活集的主导频信道好过一个激活集里的主导频信道

Ø2D:

当前使用频率质量低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启动压缩模式。

Ø2F:

当前使用频率质量高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停止压缩模式

7.移动起始呼叫建立流程:

主叫手机起呼时可以看到以下三条信令      UL:

CHANNELREQUEST

                        DL:

IMMEDIATEASSIGNMENT

                        UL:

CMSERVICEREQUEST(呼叫或者信息)

authenticationresponse认证响应

其中CHANNELREQUEST在RACH上传输,IMMEDIATEASSIGNMENT是对SDCCH的指配,那么是不是IMMEDIATEASSIGNMENT后的CMSERVICEREQUEST就是在SDCCH上传输的?

有些说法是CMSERVICEREQUEST是对SDCCH的请求,哪个说法对?

另外,如果CMSERVICEREQUEST之后直接转入IDLE模式,而且此时信号质量良好,那能说明SDCCH拥塞吗?

8.在信令中哪条信令可以看到切换的目标小区和导频强度:

HANDOVERCOMMAND这条信令

9.HSDPA优化中CQI定义以及与EC/IO的对应关系:

CQI表示信道质量指示,CQI数值范围在0~31,其CQI大概等于EC/IO+31。

10.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是什么功率,现网是多少?

调整的是导频功率,现网是33

11.语言和和H业务能同时进行测试吗?

12.如何理解上下行不平衡?

上下行不平衡一般指目标覆盖区域内,上下行对称业务出现下行覆盖良好而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UE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BLER要求)。

或下行覆盖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下行BLER要求)的情况。

上下行不平衡的覆盖问题比较容易导致掉话,常见的原因是上行覆盖受限,可以通过监控基站的RTWP的告警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干扰。

13.导频污染定义以及有什么影响?

导频污染一般指在某一点接收到太多的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其满足条件是导频个数大于3个且导频强度小于5dB。

出现了导频污染,就会因多个强导频的存在而对有用信号构成干扰,导致Io升高,Ec/Io降低,BLER升高,易形成乒乓切换,导致掉话,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由于干扰增大,使系统的容量降低。

14.NastarWCDMA后台软件中CHR文件可以看出几种掉话产生的原因?

如何处理?

ØSHOWAITASUCMPTIMEOUT;切换等待超时;

ØIUBRLFAILUREIND;IUB无线链路失效;

ØRBWAITUERBCFGTIMEOUT;

ØRELOCPSOUTIURELCMDTIMEOUT;

ØRLCFAILURESRBRESET;

ØUESECUMODETIMEOUT;

15.切换三部曲;

测量,判决,执行

16.主叫流程

ØRRC连接建立流程

Ø信令建立流程(主叫)

Ø鉴权和安全模式流程

Ø呼叫建立流程(主叫)

ØRAB建立流程

Ø呼叫释放流程(主叫)。

ØRRC连接释放流程

17.WCDMA中掉话的原因有哪些?

Ø邻区漏配

Ø导频污染

Ø越区覆盖

Ø覆盖差

Ø基站退服

Ø外界干扰

18.某地区出现了干扰会有什么现象?

答:

容易掉话,信号不好。

或是有噪声,单通。

19.在测HSDPA或者HSUPA过程中主要关注那些参数?

20.哪个参数可以看出网络质量?

CQI

21.异系统切换流程?

根据前面的切换判决后,RNC将向CN下发迁移请求:

1)其中包括SourceID(在异系统切换是就是SAI),TargetID(在异系统切换时就是2G的全局小区ID),还包括MSClassmark(就是3G中的UE能力)

2)然后CN将该请求转发给2GMSC,直到BSC,该流程是为了告诉2G“要开始切换了”,要求2G为UE的切换分配好所有需要的资源;

3)然后2G将为UE分配好2G小区资源(频点、时隙)及加密算法,并将信息通过CN发回给RNC,这就是Relocationcommand中的l3信息;

4)RNC再把这些信息通过切换指令消息发给UE,UE收到后将按照这条消息中的内容进行资源的重配及无线信号收发;

5)UE将本身无线资源切换到2G后,2G侧BSC将能够收到UE的信号,从而上报handoverdetect给MSC;

6)然后UE紧接着在2G网络上报切换完成消息到2G;

7)MSC收到切换完成消息后就给3G核心网发送消息请求结束3G中的业务;

8)3G核心网于是发送IU释放,释放所有相关资源,并给MSC回响应,此时整个CS切换流程就结束了。

22.WCDMAVP扩频因子是多少?

AMR扩频因子是多少?

VP扩频因子是SP64,AMR扩频因子是SP128。

23.WCDMA与GSM网络规划的差异:

ØGSM系统通过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保证同频干扰、邻频干扰满足通话质量要求;

Ø在保证干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GSM能够支持的用户数可以由载频数和时隙数推算得到;

ØGSM系统覆盖能力由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和收信机的解调性能决定;

ØGSM提供单一话音业务,GoS指标确定,设计目标相对单一;

ØWCDMA系统由于采用扩频技术,可以实现1×1的频率复用,无需频率规划;

ØWCDMA每载波的容量与所处环境,邻区干扰等因素有关,具有“软”特性;

ØWCDMA系统覆盖能力与系统负载状况相关,系统负载增加会导致覆盖范围的缩小。

ØWCDMA系统支持包括话音业务在内的多种不同速率、不同QoS的业务,它们的覆盖容量各不相同。

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

24.3G往2G切换的基本信令流程

CS域切换

25.GSM往WCDMA切换信令流程

26.1A,1B,1C,1D事件的解释

1)1A:

一个主导频信道进入报告范围,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已经接近最好小区或者活动集质量,当UE的活动集满后,停止报告1A事件

2)1B:

一个主导频信道离开报告范围,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比最好小区或活动集质量差得较多

3)1C:

替换事件,一个非激活集的主导频信道好过一个激活集里的主导频信道

4)1D:

最好小区变化事件

5)1F:

对活动集小区的测量结果低于绝对门限事件

27.什么情况下起压模?

答案:

2D事件

28.UE的状态有哪几种,之间的切换?

29.软切换的信令过程

Ø上报测量报告(MesurementReport)

Ø根据上报的事件下发激活集更新(ActiveSetUpdata)

Ø激活集更新完成(ActiveSetUpdataComplete)

30.为什么异频切换一定是硬切换?

由于UE只有一套Rake收发机进行收发,因此异频切换停止目前频率的工作,再转到新频率上进行测量,这跟GSM是同一个原理的。

31.如何处理掉话

Ø邻区漏配

Ø导频污染

Ø覆盖差

Ø切换问题(切换不及时:

针尖效应,拐角效应;乒乓切换:

主导小区变化快,无主导小区)

Ø干扰

Ø流程交互问题

Ø异常掉话

32.如果一个地方出现2、3G乒乓切换,如何处理?

答:

一般的定位步骤为:

Ø检查2G邻区是否配置正确;

Ø减小TimeToTrigForVerify(TimeToTrigForNonVerify不用修改,现在新协议规定UE不上报NonVerify的测量报告),使得UE更快切换到2G;

Ø增大GSMCIO,增加切换到2G概率,但是会增加2G的覆盖,减少了3G的覆盖,需要作权衡;

Ø增大GSM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切换门限,但是会增加2G的覆盖,减少了3G的覆盖,需要作权衡;

Ø为更早启动压缩模式,可以增大压缩模式2D/2F门限。

33.滤波参数的使用

答:

层3滤波英文名(FilterCoef)应尽量滤除随机冲击的能力,使得滤波后的测量值反映实际测量的基本变化趋势。

由于输入层3滤波器的测量值已经经过层1滤波,基本消除了快衰落的影响,因此层3应对阴影衰落和少量快衰落毛刺进行平滑滤波,以为事件判决提供更优的测量数据。

滤波系数越大,对毛刺的平滑能力越强,但对信号的跟踪能力减弱,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在现场处理需要给合不同的无线网网络环境,调整不同的值,可依据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a)若切换区信号变化较慢,同频滤波系数可设为7;

b)若切换去信号变化速度中等,同频滤波系数设为6;

c)若切换区信号变化较快,同频滤波系数设为3。

34.简述WCDMA与GSM规划和优化的异同点。

相同点:

Ø规划阶段对站点的布局和站高都有一定的要求;

ØRF优化的主要目标也是解决越区覆盖、弱覆盖等问题;

不同点:

ØWCDMA干扰控制与网络覆盖、容量、质量均相关,是网络优化的核心问题

ØWCDMA没有频率规划,高度依赖RF优化实现干扰控制(如合理规划站点布局,天线方位角、下倾角)

ØWCDMA很多网络问题要到网络负荷上升以后才会暴露出来,持续监控优化、及时扩容十分重要

35.简述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为何要按照Cluster建设和优化。

Ø按照Cluster建站,可以避免插花式建站,减少系统间切换和重选的次数,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避免了后期的加站对周边站点的干扰影响。

Ø按照Cluster建站,可以有效增加Cluster的优化时间和效率,有利于网络质量的较大提升。

Ø后期插话加站会频繁修改邻区等网优数据,带来优化难度加大,增加网优成本。

36.对WCDMA网络无线扩容过程中的几种可选方案做简要分析:

ØAd方案一:

大规模的小区分裂,即在建网初期主要着眼点在于解决覆盖,为了降低初期投资站间距较大,后期随着用户密度的增加,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例如六角形边中心分裂)实现站址加密,将原来的小区分裂成更多的覆盖面积更小的小区。

此方案的局限性在于:

(1)需要对前期基站的覆盖做大规模的收缩调整,甚至包括天线高度的调整;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2)需要为大量新增站找到合适的站址,可能有相当大的困难:

与GSM网络相比,WCDMA网络容量对蜂窝结构的规整性更为敏感,对站址位置和天线高度等要求更为严格;ds不21fd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3)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网络重新优化过程等。

mvckjlurewK:

JFD()$#_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Ø方案二:

大量引入微蜂窝,部署分层网(HCS):

将宏蜂窝和微蜂窝设置成不同层级,采用特定的小区重选或切换算法(例如基于终端移动速度),将处于空闲或连接模式下用户分配到宏蜂窝或微蜂窝层,两层采用不同的载波。

此方式的局限性在于:

?

fkj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1)当运营商只有2个或3个载波(即10或15MHz)时,在尚未充分发挥宏蜂窝基站的容量效益的前提下,就占用专门的载波部署微蜂窝层,从投资分析的角度看得不偿失;理论分析和实际经验都已经证明,在没有足够隔离的条件下,微蜂窝层和宏蜂窝层是不能共用同一载波的。

(哦*&#%kc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2)如果不能较好地实现微蜂窝层的连续覆盖,压缩模式的频繁启用将引起系统容量的浪费并降低上行链路覆盖;如果频间测量进行得不够及时充分,还可能因硬切换失败而增大掉话概率。

*&#%kcv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Ø方案三:

将原基站扩展为多载波,其前提是运营商拥有多个载波,此方案优势在于:

(1)扩容成本最低:

与前两种方式相比,无需新建基站,不需要增加成本相对较高的功率放大器(PA),因为从网络部署的第一天起,很多厂家NodeB中的PA就已经能够支持多载波;只需在原NodeB中根据容量需要增加基带信道单元模块和收发调制模块,而基带信道单元模块可以在多个载波间共享,提高了其使用效率,变相地降低了每载波所需的信道单元数。

dsfds1fads不K:

JFD()$#_*(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2)扩容效果明显:

在基站功率储备足够大的情况下,无线容量随着基站载波数的增加成倍增长,详见后文;当引入多载波业务分配(MCTA)功能后,整个系统的无线容量还能获得额外的复用增益;

(3)扩容工程量最小:

对原有的基站布局和天馈线系统(包括天线角度、高度等)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保持原有的网络结构也有助于保证已运营网络的性能的稳定,大大减少优化的工作量;s1fads不K:

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4)载波间的切换问题更容易解决:

多载波仍然沿用原有的天线系统配置,如果PA功率在多个载波间平均分配,则各载波的覆盖范围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当需要进行载波间硬切换时,由于目标小区比较明确,几乎可以不进行异频测量就能顺利实现硬切换(称为数据库辅助的盲切换),从而避免启动压缩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具有很高的硬切换成功率,这一点在长期的CDMA网络商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37.HSDPA关键技术

Ø快速调度(2ms短帧与调度):

快速调度Schedule能够有效分配小区功率、码资源,提高小区吞吐量。

ØAMC(支持QPSK和16QAM)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能够提高空口带宽,适应高速无线传输。

Ø混合重传HARQ

混合重传HARQ能够减少重传时间,提高小区吞吐量。

38.2G/3G互操作主要参数

查询面向RNC基于覆盖的系统间切换测量算法参数

-------------------------------------------

异系统测量报告方式=周期上报

1)2D/2F测量层三滤波系数=D3

2)3A测量量=

3)异系统测量层三滤波系数=D3

4)使用频率加权因子=0

5)异系统测量周期报告间隔[ms]=D1000

6)2D迟滞[0.5dB]=4

7)2F迟滞[0.5dB]=4

8)3A事件迟滞[0.5dB]=

9)周期上报异系统切换迟滞[0.5dB]=0

10)2D事件延迟触发时间[ms]=D320

11)2F事件延迟触发时间[ms]=D1280

12)3A事件延迟触发时间[ms]=

13)非确认延迟触发时间[ms]=0

14)确认延迟触发时间[ms]=0

15)BSIC确认选择开关=确认模式

16)CS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启动门限[dB]=-14

17)CS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停止门限[dB]=-12

18)PS非H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启动门限[dB]=-15

19)H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启动门限[dB]=-24

20)PS非H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停止门限[dB]=-13

21)H业务异系统测量Ec/No停止门限[dB]=-22

22)CS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启动门限[dBm]=-100

23)CS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停止门限[dBm]=-97

24)PS非H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启动门限[dBm]=-110

25)H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启动门限[dBm]=-110

26)PS非H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停止门限[dBm]=-107

27)H业务异系统测量RSCP停止门限[dBm]=-107

28)CS业务异系统切换判决门限[dBm]=16

29)PS非H业务异系统切换PS判决门限[dBm]=16

30)H业务异系统切换PS判决门限[dBm]=16

31)CS业务使用频率Ec/No质量门限[dB]=

32)PS非H业务使用频率Ec/No质量门限[dB]=

33)H业务使用频率Ec/No质量门限[dB]=

34)CS业务使用频率RSCP质量门限[dBm]=

35)PS非H业务使用频率RSCP质量门限[dBm]=

36)H业务使用频率RSCP质量门限[dBm]=

37)异系统测量定时器时长[s]=60

38)防止3G2G乒乓切换惩罚时长[s]=0

39)防止3G2G乒乓切换惩罚迟滞[0.5dB]=0

40)3A事件重试周期[500ms]=

41)3A事件重试最大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