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02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4、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5、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16、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

(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18、对于学生的写作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19、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20、第一学段,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写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是第一学段写字的基本要求。

22、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5、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26、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27、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28、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2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0、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2、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33、对于学生的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4、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5、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6、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7、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8、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39、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0、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

41、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42、、在选择学生评价方式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43、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4、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4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6、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47、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48、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49、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0、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5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5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5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5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7、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58、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59、在评价工作中,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特点。

60、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二、选择题1、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2、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2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3、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A)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A、语文素养B、道德素养C、文化素养5、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A)。

A、多认少写B、少认多写C、多认多写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C)。

A、诵读和浏览B、精读和略读C、朗读和默读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A)个左右,其中(D)个左右会写。

A、1600B、2000C、2500D、8008、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C)个左右,其中(A)个左右会写。

A、1600B、2000C、2500D、8009、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要(BC)A.给予否定B.给予足够的重视C.给予恰当的评价D.给予灵活的应变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AD)A.探究精神B.参与意识C.过程及方法D.创新意识11、“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B)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2、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B)A自主与合作B过程与方法C合作与探究D成绩与考分13、“写作”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第三学段分别被称为()。

(C)A“说话”和“写话”B“写话”和“作文”C“写话”和“习作”D“说话”和“习作”1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15、(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16、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6条: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是(A)提出的。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7、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D)。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B)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A、地方B、地方、学校和教师C、学校D、教师1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

编写语言应(A)性。

A、准确、规范B、简洁、准确C、简洁、规范D、简洁、准确、规范20、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C)能力。

A主动识字B主动识字的愿望C独立识字D独立识字和主动识字21、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D)字。

A50B100C200D30022、5至6年级要求学生要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D)万字。

A5B30C50D10023、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D)个左右A1500B2000C2500D300024、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目标要求会写(C)字。

A1500B2000C2500D30002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B)篇(段)A50B60C70D8026、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A)A常见B个性C独特D精妙27、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D)A多做题,多读书B多做题,少读书C少做题,少读书D少做题,多读书2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A)A一B二C三29、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B)A故事和游戏B活动和游戏C故事和活动D表演和故事30、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

(B)A矫情做作的腔调B有感情地朗读C快速地默读D大声地朗读3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D)A管理者B评价者C督促者D引导者32、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B)A多读少写B多读多写C少读多写D少读少写33、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A)A10B15C20D303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C)A体验B模仿C欣赏D练习35、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

(C)A诵读、吟诵和朗读B朗读、吟诵和浏览C精读、略读和浏览D朗读、精读和略读36、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C)A日记B学话C写话D练笔37、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A说话B倾听C表演D展示3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A合作B探究C自主D实践39、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

(B)A平等B探究C展示D宽松4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A家长B作者C教材D教科书编者41、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ABC)方面的交融与整合。

A.知识与能力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与技能4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A)和(D)。

A.组织者B.设计者C.承担者D.引导者43、在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时,应注意将(ABC)相结合。

A.教师的评价B.学生的自我评价C.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D.师生的相互评价4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AD)A.探究精神B.参与意识C.过程及方法D.创新意识45、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关注(ABCD)A.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B.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C.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D.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46、实施评价时要(ABCD)A.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B.面向全体学生C.尊重个体差异D.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47、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ACD)的情况A.认清字形B.了解特点C.读准字音D.掌握汉字基本意义48、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ABCDE)这些方面的有机联系。

A.识字与写字B.阅读C.写作D.口语交际E.综合性学习49、阅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ABC)A.阅读兴趣B.阅读方法C.阅读习惯D.阅读过程50.朗读的总要求是(ABD)A.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B.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C.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D.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1.对学生古诗文的评价,重点考察(BC)A.对古诗文的背景了解B.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C.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D.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5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关注学生(ABCD)A.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B.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C.表达是否得体恰当D.是否有创意性的表达53.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BD)A.表达能力B.参与意识C.表达流畅度D.情意态度三、简答题1、谈谈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答:

语文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学好语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阅读教学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价?

答:

朗读、默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略读、浏览的评价;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古诗文阅读的评价.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8、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应注意什么?

答: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9、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答: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0、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答: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答: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答: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13、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14、谈谈你对写作的理解?

答: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15、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答: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16、写作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答: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17、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答: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18、如何指导学生识字教学?

答: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19、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答: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0、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1、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答: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2、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答: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3、写作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4、第三学段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

答: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⑥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5、第三学段对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答:

①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②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③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6、第三学段对学生习作的要求?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④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⑤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个学段习作教学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