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369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

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

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怎么办?

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

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

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

……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

“平娃娘,平娃娘!

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

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

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

“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

”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伎重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3.文中的“我”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请用事例简要说明。

(至少三个)

(1)

(2)

(3)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

毕加索在希特勒德国军队进入巴黎之后,没有受到这些侵略者的扰害,这真使他和他的朋友惊异。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德国宣传部想把这件事作为在国外大吹大擂的资本。

后来希特勒德国军官和大兵不时造访毕加索的工作室。

毕加索一语不发地接待这些不速之客,一语不发地领着他们东看西看,临走的时候送给他们一张复印的纳粹飞机炸毁巴斯克人的奎尔尼加市名画,然后他只说了一个词,而且总说这一个词:

“纪念!

有一天,一个德国秘密警察的警官去看毕加索,他把这样一张复印的画儿给毕加索看,问道:

“这是您作的吗?

“不是。

”他摇着头,同时反驳说,“这是你们作的。

这个特务完全听懂了;也许没有听懂毕加索的回答;也许毕加索的勇敢吓住了他;也许他认为这是疯子的说法——这都由他去吧。

他走了,毕加索再也没有听到什么下文。

这是1944年的事情。

正如赫伯尔在《莱茵老朋友的小珠宝箱》里所说的,这件事是值得再三念诵的。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中“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

2.“这是你们作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毕加索否认这幅画儿是他画的

B.毕加索隐晦地告诉德国特务,是他们炸毁了巴斯克人的奎尔尼加市,这幅画儿的内容是他们造成的

C.毕加索说这幅画儿是假的

D.这幅画儿是德国人集体绘画创作的

3.毕加索送画时,为什么总说一个词“纪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毕加索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沥青湖的诱惑

①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

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

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

②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

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

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③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

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

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

④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

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

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

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

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

⑤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

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

1.用“”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

2.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A.前后呼应B.概括说明C.承上启下D.总结全文。

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カ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晴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选文中的“_______、____”都表示时间极短,我还能写出几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写了_____的景象,第(②段写了________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3.按太阳颜色、亮光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语句:

(____)→(_____)→(____)。

A.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B.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C.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4.第②段开头的“果然”和上文中的“________”相呼应。

5.选文中画“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负着重荷”“慢慢地努力”等词语写出了太阳跃出海面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五、开心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艳掌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脸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猎狗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

3.老麻雀“挓挲全身的羽毛”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_______________,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___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变粗,_____________。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将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

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

(2)________: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3.由“从远处传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观察浪潮的;由“往东望去”可以看出,大潮是从_____________(方向)来的,由“闷雷滚动”和“一条白线”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的。

4.理解下面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突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的气势。

5.读了文段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心灵创可贴

佚名

离吃晚饭还有很长时间,可是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开了,苏茜奇怪地问:

“妈妈,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帮邻居史密斯太太烤蛋糕。

”妈妈回答。

“为什么呢?

”①“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

我们应该(关照___1___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

”②妈妈蹲下身,拉着苏茜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柔声说:

“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甚至没法做饭。

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或者愉快地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事情了。

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③我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点力呢?

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了门,跟她打招呼:

“嗨,苏茜。

”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diàotiáo)不如从前和别人打招呼时那么委婉动听了。

(因为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而且)④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

”史密斯太太问。

“妈妈说您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

”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您受伤的心准备的。

”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

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声音有点颤抖地说:

“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买了个带玻璃框的小钥匙环,把苏茜给的创可贴和一张家人的照片一起放进镜框,以便每次看到时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

那片创可贴已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象征,尽管她不会忘记曾与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1.选择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或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在括号里写出反义词。

__________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密斯太太听了苏茜的话后非常感动,感动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可贴”本来是指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茜听了妈妈的话后,为史密斯太太做了什么事?

()

A.送去了创可贴B.送去了镜框C.送去了钥匙环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填序号)

外貌描写:

______语言描写:

______动作描写:

______心理描写:

______

6.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

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

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

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

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

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

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

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倦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

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_______)

(2)不嫌麻烦。

(_______)

(3)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_______)

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过草后的“翻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

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

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

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

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按 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    )和飘动的(    );他发出的(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    ),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照样子改写选段中画“——”的句子。

例: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汗水变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

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

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

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

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

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

“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

“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法呢?

”父亲又问。

我说:

“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

”父亲接着说:

“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

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

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

“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

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 品格 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

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

2.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

香子兰是一种豆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

成熟的香子兰果实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

由于产量低,香子兰的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

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

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贵,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

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

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出了问题:

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生活,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的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

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将全部凋谢却结不出一颗果实。

人们(),却只能眼看着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的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没想到这一捻竟捻出了奇迹:

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

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它授粉。

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世界。

如今,每当香子兰开花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根长长的针,刺一下花蕊,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香子兰的故事告诉我们:

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消极等待而与其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出现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心有不甘无动于衷心急如焚

2.按短文内容填空。

(1)香子兰香料特别珍贵是因为_________,而且最初只生长在____________。

(2)留尼汪岛上的香子兰将无法结出果实是因为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尼汪人用手捻出奇迹是因为香子兰是_____________的植物,________也可以为它授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香子兰的果实成熟后就是一种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

B.香子兰香料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只用于食品调味

C.香子兰在留尼汪岛上结不出果实是因为引进的长鼻蜂都死去了,岛上再也没有蜜蜂了

D.人工授粉的方法让香子兰在墨西哥以外的地方也结出果实

4.画“”部分中的“动了一下手指”在文中指_______,“奇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从前,大海里长着一棵树,名字叫扶桑,这棵扶桑又高又粗,是太阳的家。

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住在这棵扶桑树上。

这十个太阳是十兄弟,他们轮着到天上去,一天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