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0925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爱莲说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试题.docx

《爱莲说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莲说试题.docx

爱莲说试题

爱莲说试题

 

 

————————————————————————————————作者:

————————————————————————————————日期: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0分)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

竹本②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

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

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

贤者。

②本:

根。

③善建不拔:

意志坚定不移。

④直以立身:

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⑤中立不倚:

处事正直,不偏不倚。

⑥体:

体悟。

⑦虚受:

虚心接受。

⑧贞:

坚贞。

⑨之:

代词,指竹子。

⑩实:

充实。

小题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⑴亵:

   ⑵濯: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

(4分)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竹似贤,何哉?

小题3:

【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2分)

小题4:

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2分)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小题1:

⑴亲近而不庄重   ⑵洗涤

小题2:

⑴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娇媚。

⑵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

(什么原因呢?

)(每小题各2分)

小题3:

【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乙】心空 

小题4:

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    (每空1分)

【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

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子的秉性直,

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

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

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

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

正因为如此,

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小题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

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亵”的含义,亲近而不庄重。

小题2: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

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1句中“濯”。

2句中“贤”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指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外形,

香远益清,指香气。

小题4:

试题分析:

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等,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等,相同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议论的表达方式。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①郑向任,为分宁主簿②。

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④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⑤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板⑥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龙图阁学士:

宋代官名。

②分宁:

地名,今江西修水县。

主簿:

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③狱:

案子,案件。

④部使者:

官名。

⑤转运使:

官名。

⑥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一处)

(1)可爱者甚蕃

(2)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

(3)一讯立辨_____________  (4)乃委手板归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作者把菊、牡丹与莲花放在一起来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段主要写了周敦颐的两个小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说说周敦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

(1)可爱者/甚蕃 

(2)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

(1)多 

(2)少 (3)辨别,清楚 (4)丢弃、扔掉。

  3.

(1)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惟有周敦颐一个人敢和他争辩。

  4.以菊正衬莲,以牡丹反衬莲,二者都是为了突出莲花高洁不俗,不与俗世同流合污。

  5.

(1)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

 

(2)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囚犯。

  6.周敦颐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秉公判案;洁身自好,品德高尚。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

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了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

“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司理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惟有周敦颐一个人敢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

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⑴不蔓不枝(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陶后鲜有闻(⑵少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⑶停止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⑷合宜,适合)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3分)

甲文:

甲文: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

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四、(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①树立             ②陶后鲜有闻  ②少            

③而名之不可③说出          ④莫能肖也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B(2分) )。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A(2分)    )。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2分) )。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香远益清;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的品性。

 

五、【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

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

①楚之逐臣:

即屈原。

②薄丛:

贫瘠的丛林。

③不见:

不被人知道。

④含章以时发者:

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

长枝节

B.亭亭净植植:

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

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

相同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6分)

(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观:

观赏,1

分;亵玩:

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

(为:

因为,1分;芳:

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六、【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并用该词构成成语,要求成语中该字的意思与句中的相同。

(4分) 

(1)陶后鲜.有闻     鲜:

                成语:

                  

 

(2)香远益.清       益:

                成语: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

                            

(2)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译:

                      

3、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湖 中 荷 花 尽 作 飘 摇 之 态 

4、结合上文和你的阅读积累,写出“莲”的两个别称,并默写出所给文段之外的一句关于“莲”的诗句。

 (3分) 

                                                                                 

5、甲乙两文都写了“莲”,但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将“莲”比作            ,乙文重在描摹姿态,将其喻为          。

 (2分)

 

6.

(1)少    鲜为人知         

(2)更加    精益求精   (共4分) 7. 

(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2)面临(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每句1分,共2分) 8. 湖 中 荷 花/ 尽 作 /飘 摇 之 态(2分) 

9. 荷花、芙蓉、菡萏、芙蕖„„(每个别称1分,共2分) 

   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江南可采莲„„(只要有“莲”字即可)(1分) 10.君子 (1分) 仙子(1分)

七、(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2分)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2分) 

9.

(1)沾染;污染

(2)我(3)听说(4)命名

10、

(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4)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1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

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3.(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八、[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