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199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小说知识点.docx

高考小说知识点

小说情节结构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考试说明》对小说结构(情节)有何要求?

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分析作品结构: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结构”,就小说而言,主要指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它要求考生能概括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2.高考小说情节题命题有何特点?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小说阅读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是高考小说命题的重要内容,其命题特点主要有:

(1)命题角度有二:

一是立足于情节本身,如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及情节构筑特点和技巧;二是着眼于情节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如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等。

(2)切口小:

不大选择全篇情节考查,大都选择关键处的一句(或一段)文字,要求联系上下文,对情节作综合或单独分析。

(3)也可以把情节安排的作用和合理性作为探究题的探究点。

二、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具体有三种:

①基本模式: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②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

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三、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

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三、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

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

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②写景式。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从以下三点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暗示或突出了主题(某种社会现象)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关系——变现了人物精神、性格等。

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

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中的环境作用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高考对小说环境考点有何要求?

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高考小说环境描写题命题特点是什么?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哪些?

高考小说环境描写命题特点有:

(1)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的环境中,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2)命题特点选材的切入口有两种方式:

一是切入口较小,一般为一小段景物描写文字;二是对散见于文中的景物描写文字作综合性考查。

(3)环境描写题型具有综合性,即把景物特点、描写手法和描写作用放在一起考查(俗称“一景三考”),重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此类题目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①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要在文中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

考生要明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或增添、烘托某种气氛;

中间,起着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作用,

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结尾,一般起着揭示主旨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

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提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四、如何分析环境描写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

“三考”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1.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2.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3.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

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

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简言之,①指向环境:

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

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作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

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

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2)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在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

在结尾,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4、答题提示与模式

1.审题

(1)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2)审清问法:

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

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

2.答题

(1)既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更要依据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

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

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另外有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③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④如果景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小说的景物描写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所给的景物描写文字一般是集中的、具体的,对于那些散见的景物描写在答题前一定要找足找全,不得遗漏。

(3)掌握答题模式。

①环境(景物)的特点

常见的答题模式:

a.描写了……景象,b.渲染了……气氛,c.呈现出……格调。

②环境描写的手法

常见的答题模式:

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的答题模式:

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c.引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形象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高考对小说环境考点有何要求?

感受形象,欣赏形象(“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以及相互间的关联;要从细节、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

文学是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2.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命题特点是什么?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哪些?

(1)整体与局部。

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

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有时可以是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分析,如分析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特征。

(2)直接与间接。

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3)全方位和有重点。

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

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

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作全面考查。

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作重点考查。

二、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

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二)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

1、直接刻画(正面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

2、间接刻画(侧面描写或烘托)更多地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其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有:

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b.、揭示或凸显主旨;

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小说中特殊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

暗示环境特征。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三)分析情节是把握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变化主要通过小说的情节来承载和展现

三、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四、答题提示和模式

1.审题

审题要审清三点:

(1)是整体把握还是局部分析

整体把握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他是什么样的人?

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性格特点。

局部分析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②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3)是性格还是形象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2.答题

(1)整体把握题

①只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②整体分析,可有两种思路:

a.概括→分析:

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逐点分析→概括:

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2)局部分析题

先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

再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

再结合情节推进、故事相关背景,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或性格。

(3)学会用术语答题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

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

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

 

小说的艺术手法

一、考纲和命题解读

1.高考对赏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何要求?

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赏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

《考试说明》对此分别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中作了说明: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

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

2.高考小说艺术手法题的命题有什么特点?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也可分为两个角度:

一是整体上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就现已考查的情况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或描写,或修辞,或分析其作用,或赏析其效果,考生比较容易把握。

二、小说艺术手法作用一览表(与散文相似)

人物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

②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主要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赏析小说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

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重点——言外之意,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思想感情)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

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

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同鉴赏散文语言艺术一样,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

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

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示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

四,赏析小说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

“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题是以作品中某一处或几处语句为对象,以赏析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题。

它是在《考试说明》这样一个考点要求关照下产生的一种题型: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种题型有这样两个特点:

①所选择的句子从内容上有两类,一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句子,二是小说中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

②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

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

做这种题型,关键有二:

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二是掌握答题要求:

语句赏析=表达技巧+具体内容+作用。

答题首要的关键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

散文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修辞手法,而小说中首先要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

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

如2011年安徽卷第13题第

(1)小题要求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就是这样的。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

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

确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是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

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当然,描写技巧的综合运用,作用分析兼顾情节、主题在做题中也不容忽视。

五、常见题型及答题提示

1.常见题型

(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3)赏析画线句子。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2.答题要点

(1)步骤和模式:

①步骤:

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

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

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