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376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docx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现状研究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00001

学生姓名888

指导教师詹副教授

 

二〇一四年五月

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之后的又一实践革新,是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建立相关的农业经营组织,协调农户和企业间的生产和分配关系,实现农户的个体经营模式向合作式经营以及集体化经营模式转变,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也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更是实现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途径。

本文首先通过简短的阐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背景和意义,介绍国内外的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文献研究概况,并作出简短的评述。

进而阐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其次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综合阐述了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素。

并根据各地应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总结了可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成因;对策

ABSTRACT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isapracticeofinnovationaftertherestablishmentofthehouse-holecontractresponsibilitysystemandtheruraljoint-stocksystem,whichisalsoamajormeasurefordeepeningthereformofruraleconomicsystemandainevitableproductofruraleconomicdevelopmenttoaduelevel.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isessentiallytoestablishrelatedagric-ulturaloperationorganizationstocoordin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farmersandcompaniesandrealisethechangeofthemanagingmodefromtheindividualtocollaborationorthewholeclasstoformanewagriculturalmanagingmodeofsupplyingandsalingtogether.Promotingthe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isnotonlythechangeofproductionmodeofmanage,butalsothefurtherdevelopmentofruralrelationsofproduction,evenisthesurestwaytorealizethesuc-cessoftransferingtraditionalagriculturetomordernagriculture.

Thisarticlefirtlyintroducesthebackgroundrelatedandsignificanceofthe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thentalkingaboutsomethingoftheresearch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andpointsoutthecorrespondingrevelation,andclarifingthecurrentdevelopmentandsomeproblemsofour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Secondly,thepaperistoresearchthereasonswhyour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developsslowlyandshowthevariousfactorswhichcanaffactthedevelopment.Lastbutnotleast,accorrdingtothesolutionsofsomepalcesinagricultualindustrialization,thepaperalsosummarizessomeworthyadvicetoeffectonourruralplaces.

Keywords: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analysisofthesituation;clauses;suggestion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

第1章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1

1.2.1国外文献综述1

1.2.2国内文献综述2

1.2.3简要评述2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3

第2章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5

2.1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概况和特点5

2.2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第3章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问题的成因分析9

3.1市场环境9

3.2政策环境9

3.3科技和人才因素10

3.4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11

第4章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13

4.1结合本地的优劣势制定经营策略13

4.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3

4.3完善科技体制13

4.4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14

4.5健全社会市场机制14

第5章结论与展望17

5.1结论17

5.2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1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进入21世纪,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我国的各项事业也迈向更加卓越的提升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实现。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发展全面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更是摆在突出的位置,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离不开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提出至今,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

一般我们认为其是把握住国内外市场的动向,继而建立“龙头企业”等主要经营模式,联合基本单位—农户,通过提供系统化服务,即将农业再生产中的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纳入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之中,从而引导农户的小生产方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组织形式。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已经历经二十多年,其由最初的探索发展阶段逐步迈向更加成熟的初步发展阶段。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局限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如农业人口基数大,农村覆盖范围广,各地发展不平衡等,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不少问题。

比如一些地方的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如何划分利益往往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企业生产没有计划,总是跟风生产,容易出现同区域内许多类似产品恶性竞争的状况。

为了支持和引导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地发展,本文将重点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并探究其发展中问题的成因,从而最终提出可实行的对策,这在当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如火如荼的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当前深化经济改革发展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成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是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指明更加明确的方向,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协调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统一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斯和戈尔德伯格(1957)提出了“农业综合经营”的概念,所谓农业综合经营即在农业发展中将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的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构建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多年来,学者们坚持不懈的探索,赋予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多的内容。

西方学者还探究了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各项因素,其中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

Scott(1999)认为在农业科技研发等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少国内市场对农业发展限制等有利于创造更便利的环境。

鉴于制定相关的政策还可以避免引进外资对本国的农业产业安全造成威胁,Chaddad(2006)3在探讨巴西农业开放的同时,提出要注意解决巴西在日益依赖出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影响因素探究的同时,西方学者们还将目光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

SharonPhillip&ColinHunter(2010)4认为现阶段发展休闲农业是合乎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而在定义休闲农业时要注意其是否基于运营农场、旅游项目与农业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

Bellemare(2012)5则认为发展合同式农业,会给农户带来更多的福利,坚持耕种就有可能收获。

1.2.2国内文献综述

鉴于西方国家的理论文献探究,国内学者也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

肖艳、苏维词(2009)6在农业产业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亲临实地的考察,综合各种研究分析法,总结出我国西南山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采取的的模式:

主导产业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农业基地带动型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等。

张松杰(2010)7等认为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的,在龙头企业通过中介组织与农户展开交流与合作构成利益联结机制的前提下,具体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也是更加丰富多样的,各个地方都需要结合自己地方的特点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

除了产业化模式的探讨,学者们更是将目光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卢勇(2011)8就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设计与管理作出了一番研究,其认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加强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更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心。

吴妤(2012)9主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产业化模式,采取何种规避机制来降低风险,怎样使农民增产增收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其还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究了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得出了可以应用实践的可靠理论。

1.2.3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至今,中外的学者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发展模式、经营的策略等基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实践作出了相关的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的深层含义、经营的理论、实践的模式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他们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意义、发展现状、成因分析以及对策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总体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国内的大多数学者侧重探究的依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背后的经济学理论,一味地强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的着重分析,并结合具体实情提出真正可施行的经营策略。

基于国内已有的研究的前提下,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是对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指出其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综合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问题的成因,最后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鉴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是符合未来的研究方向的。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经营对策。

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内容:

(1)通过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和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指出本文的立意。

(2)详细的描述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和发展进程,指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并找到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症结所在。

(3)通过一定的机理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同时找到当下能够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4)结合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从它们的成功发展经验中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5)综合性的概括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可采取的对策后,做一个结论,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第2章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

2.1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1993年我国首次提出“农业产业化”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入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具体表现如下:

(1)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行,使得地方的资源优势能够更多的被利用,同时通过建立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快速的提高,费用减少,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不断的增长。

图2-12005~2012年我国的农产品人均产量变化图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3

由图2-1所示,从2005~2012年,人均棉花产量基本持衡,波动幅度小;猪牛羊肉及油料产量在2006、2007年出现下降但随后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而粮食、水产品和牛奶则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人均产量在统计年份内呈现增长的趋势。

分析认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的总值增长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有效的的刺激了农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2)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

龙头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在以企业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带动农户发展为基础农业产业化格局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迅速增长,形式更加多样,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中比重最大,达到44.6%。

表2-1201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分布

类型

个数

比例(%)

龙头企业带动型

4.2万个

44.6

中介组织带动型

3.3万个

34

专业市场带动型

9163个

9.7

其他

1.1万个

11.7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13

龙头企业大多是以本地的优势资源为导向而发展相关的产业,龙头企业能够依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人员等优势创造出更好的企业效益.随着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增多,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不断的扩大,龙头企业在各地区的带动能力也得到不断的增强。

(3)利益联结机制更加成熟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介机制主要分为合同式、合作式和股份合作式三种模式。

由这些形式有力的将企业与分散的农户联结,无形之中使农户与企业形成产品的产供销的利益纽带,即使他们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都能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农户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双方达到共赢的状态。

(4)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业的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其出口外汇总额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简而言之,在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农产品的高质与高量增强了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更使之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5)政策环境改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和农户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离不开有力的政策环境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引导。

其中如何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国家大力支助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行的政策下,各地区的龙头企业能申请到的贷款越来越多,银行对农村企业的贷款条件也逐步放宽,这为农业产业化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力的资金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其在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显著的中国式特点。

首先,农业组织形式多样化日益明显,主要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范围也日益的扩大,由原来只涉足部分的领域到涵盖各种产品和服务。

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域也呈不断的扩展之势,由点到片再到面,全国基本上开始走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最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条也是不断的健全,由最先的单一生产到现在的一条龙式的生产流水线,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长,从而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效益。

2.2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依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始终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阶段主要呈现出以下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的地区虽然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但缺乏更多的创新能力,导致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相近地区出现类似产品,同时产品单一,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差。

(2)科技体制不完善

由于从事农业的人员普遍素质偏低,一些科学技术在当地推广有困难.同时更没有相关的组织机构支持技术的革新,导致企业的发展容易固守原有的操作模式,发展陷入僵局。

(3)社会服务水平低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设施和服务政策等的支持,缺乏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如中介机构,企业和农户之间就难以构建稳定良好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彼此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将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开展。

(4)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缺乏有效保护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影响下波动大,作为分散的农户没有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一旦价格波动大以致农民的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必将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远发展。

(5)缺乏规范化的市场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受到诸如政策环境类的诸多制约。

如农业发展市场中缺乏组织程度较高的社会型服务组织,缺少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成立专门的市场风险抵御机制和法律保护机构等,这些问题会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中得不到外部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履维艰。

(6)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偏低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其中产业贡献率是指各产业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图2-22005~2012年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化图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3

由图2-2所示,2005~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最高出现在2008年和2012年,但仅为5.7%,最低的甚至降至3.0%(2007年)。

分析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是很低,农业产业化依然处于缓慢的初步发展阶段.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依然漫长,但其上升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

 

第3章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3.1市场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把农业发展由过去局限在农民个体的经营转变为走向市场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这就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离不开市场这一至关重要的外部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农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生产规模和结构,同时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来及时的调整农业生产的布局,另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各项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强势推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但仍然不健全。

具体来看,城乡经济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这导致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存在一定的困难,资源配置不合理。

表3-1我国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年份

“三农”支出情况

农业支出占

财政支出的

比重(%)

总支出(亿元)

支持农业

生产支出(亿元)

粮食、农资、

良种、农机具

四项补贴(亿元)

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支出(亿元)

2007

4318.3

1801.7

513.6

1415.8

8.7

2008

5955.5

2260.1

1030.4

2072.8

9.5

2009

7253.1

2679.2

1274.5

2723.2

9.5

2010

8579.7

3427.3

1225.9

3350.3

9.5

2011

10497.7

4089.7

1406.0

4381.5

9.6

2012

12387.6

4785.1

1643.0

5339.1

9.8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13

如表3-1所示,我国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从2007年到2012年不断增加,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超过10%。

可见我国的农业发展资金匮乏,这将导致农业的生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生产必备的要素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难以顺利地开展,农业产业化走向更专业、规模更大、集约化程度更高之路也受到阻碍。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市场条件,通过健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如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合乎市场规律和现实状况的发展机制以及发挥法律对社会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出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3.2政策环境

农村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行,其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农产品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型的公共产品,由于其具备了公共物品的属性,政府应当介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中,通过合理的履行其职能,制定相关的正确的政策来帮助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政府能否提供良好的政策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

我国早年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业改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但随着国情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新时期下发展三农的相关政策。

如加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障制度,构建现代的农村金融体制,健全农村的民主管理制度的等。

这些政策能够针对性的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真正的改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环境,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3.3科技和人才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中同样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