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391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docx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

软件项目质量计划书

篇一:

软件项目计划及质量管理

软件项目计划及质量管理

在可行性分析之后,项目计划与质量管理将贯穿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维护等软件工程环节。

项目计划是要提供一份合理的进程表,让所有开发人员任务明确、步调一致,最终共同准时地完成项目。

项目计划是要付诸实施的,不象用嘴巴喊政治口号,可以很夸张。

软件的项目计划重在“准确”而非“快速”。

提高质量是软件工程的主要目标。

但由于软件开发是一种智力创作活动,很难象传统工业那样通过执行严格的操作规范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世上最小心翼翼、最老实巴脚的程序员未必就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来。

程序员必须了解软件质量的方方面面(称为质量因素),如正确性、性能、易用性、灵活性、可复用性、可理解性等等,才能在进行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时将高质量内建其中。

软件的高质量并不是“管理”出来的,实质上是设计出来的,质量的管理只是一种预防和认证的手段而已。

1项目计划

做项目计划,如同给一个待出生的婴儿写传记那样困难。

如果允许项目结束后再写计划,那就轻松多了,并且可以100%地准确。

历史教训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一万年以后才会有一条阳光大道通向共产主义,那么现在就不要忙着砸锅炼钢赶英超美,免得在跑步奔向共产主义时把自己累死饿死。

在做软件的项目计划时,应屏弃一切浮夸作风。

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出合理的项目计划。

这里“知彼”是指要了解项目的规模、难度与时间限制。

“知已”是指要了解有多少可用资源,如可调用的程序员有几个?

他们的水平如何?

软硬件设施如何?

1.1知己知彼

首先要了解项目的规模、难度与时间限制,才可以确定应该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做这个项目。

在可行性分析阶段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但不幸的是,人们在陷入项目不能自拨之前总难以准确地估计项目的规模与难度。

这里经验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项目的时间限制有两类。

第一类,项目应该完成的日期写在合同中,如果延期了,则开发方要作出相应的赔偿。

第二类是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虽然只确定了该产品大致的发行日期并允许有延误,但如果拖延太久则会失去商机造成损失。

项目的资源分为三类:

“人”、“可复用的软构件”和“软硬件环境”

(1)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项目计划的制定者要确定开发人员的名单,要根据他们的专长进行分工。

(2)可复用的软构件是次有价值的资源。

1.2.1节论述了复用软构件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

软构件并非一定要用自己的,可以向专业的软件供应商购买。

(3)软硬件环境虽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却是必需的资源。

原则上软硬件环境只要符合项目的开发要求即可。

有些项目可能要用到特殊的设备,则要事先作好准备,以免用时找不到而担搁了进程。

1.2进度安排

有一位程序员忙着编写程序,经理问他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明天就可以完成。

”程序员立即回答。

“我想这是不切实际的,实话实说,到底还要多少时间?

”经理说。

“我还想加进一些新的功能,这需要花两个星期。

”程序员想了一会儿说。

“即使这样也期望过高了,只要你编完程序时告诉我一声,我也就满足了。

”经理说。

几年以后,经理要退休了。

在他去退休午餐会时,发现那位程序员正趴在机器旁睡觉:

可怜的家伙整个晚上都在忙于编写那个程序。

[James1999]

程序员也期望每天早晨能在7:

00准时起床,可老是一觉醒来就到中午了。

项目落后于进度表乃是家常便饭,不必大惊小怪。

以下一些事件经常会导致项目被延误:

(1)上级领导主管臆断,制定了不现实的期限。

项目经理与程序员们被迫按照不合理的进度表开展工作。

(2)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对进度表作出相应的修改。

(3)低估了项目的规模与难度,导致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足。

(4)并未预见到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

(5)并未预见到开发人员会发生问题,如生病,辞职等等。

(6)开发人员之间不能很好的交流、协作,导致各阶段任务难以如期完成。

所以写进程表不能象小学生写决心书那样充满幻想。

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

(1)制定进度表的人最好就是项目负责人,他最了解项目和开发人员。

进度表要经过开发小组的讨论,在得到大部数人的支持后才能实施。

避免出现一厢情愿的局面。

(2)进度安排并不见得一定要符合逻辑顺序。

应尽可能地先做技术难度高的事,后做难度低的事。

也就是辛苦在前,轻松在后。

小时候我对一位老先生吃饭很感兴趣:

他总是先把一大盒的米饭吃光了,然后再幸福地品尝一小盒菜。

父母告诉我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叫“先苦后甜”。

从此我铭记在心,按此道理去学习和工作。

可如今在饭店里,人们总是先把菜吃完了,最后才吃点米饭。

天哪,生活真是太复杂了,我究竟该“先吃饭”还是“先吃菜”?

(3)开发一个大的软件项目,应该将进度表分为若干个里程碑。

一个里程碑之内的多个任务可以同步进行。

程序员极容易沉迷于技术,要么乐不思蜀,要么焦头烂额。

里程碑就象心灵的灯塔,使忙碌的人群不混乱,不迷失方向。

(4)进度表中必须留有缓冲时间,并将缓冲时间用到不确定的事情上。

因为人们对即将要做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要留一些时间以防不测。

microsoft公司的一些开发小组甚至制定了“50%缓冲规

则”[cusumano1996]。

对许多项目经理而言,容忍进度表中存在缓冲时间,不啻为观念上的一个飞跃。

(5)如果发现项目应交付的期限非常不合理,就要跟领导或跟客户据理力争,请求放宽期限、调整进度。

当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就要对进度表作出相应的修正。

不要觉得修改进度表很困难很麻烦,不修改才会产生真真的麻烦。

很多人认为戒烟很困难,但马克·吐温曾说:

“戒烟很容易,我一年就戒几十次。

2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观念

“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观念来源于一些国际上著名的硬件生产厂商。

尽管软件的开发与硬件生产有极大的差别,但我们仍可以从“零缺陷”质量管理中得到启迪。

“零缺陷”质量管理至少有两个核心内容:

一是高目标,二是可执行的规范。

2.1高目标

人在做一件事情时,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般不可能100%地达到目标。

假设平常人做事能完成目标的80%。

如果某个人的目标是100分,那么他最终成绩可达80分。

如果某个人的目标只是60分,那么他最终成绩只有48分。

我们在考场上身经百战,很清楚那些只想混及格的学生通常都不会及格,那些想得高分的学生也常为自己的失误而捶胸顿足。

做一个项目通常需要多个人的协作。

假设项目的总质量(最高为1)是十个开发人员的工作质量之积。

如果每个人的质量目标是0.95,那么十个人的累积质量不会超过0.19。

如果每个人的质量目标是0.9分,那么十个人的累积质量不会超过0.03。

只有每个人都做到1,项目总质量才会是1。

如果没有高目标,人的堕落就很快。

如果没有“零缺陷”的质量目标,也许缺陷就会成堆。

2.2可执行的规范

实现100分显然比实现80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零缺陷”质量目标不是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做得到才有意义。

实现高目标需要一套可执行的规范来保证。

50年代末,全国掀起了“浮夸风”。

为了实现亩产数万斤推广各种方法,害得全国闹饥荒。

想不到有数千年种粮经验的几亿中国农民就这么整齐地栽倒了。

好规范必须是本企业有能力执行的。

一个普通企业照搬一流企业的规范未必行得通。

软件工程的规范很容易从书籍中找到,但有了这些规范并不表明就能把软件做好。

国内很多软件公司根本没有条件去执行业界推荐的软件工程规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苗”的确有不同的培育方式。

软件是如此的灵活,如果没有规范来制约,就容易因无序的喜好而导致混沌;但规范如果太严密了,就会扼杀程序员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制定软件规范是进退两难的事。

程序员必须深入了解软件多方面的质量因素,把那些能提高软件质量因素的各种规范植入脑中,才能在各个实践环节自然而然地把高质量设计到软件中。

篇二:

项目管理-软件质量计划书_模板及实例实战

XX系统

质量计划书

拟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20XX/5/10

1.介绍

1.1.文档目的

为了健全和完善XXX系统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规范化,以确保所交付的XXX系统能够满足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1.2.文档范围

本质量管理计划涵盖所有与XXX系统设计开发有关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措施,

涉及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工程实施阶段。

本质量管理计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介绍:

即本章节,概要介绍文档目的、范围、缩略词、参考资料。

项目概述:

开发系统概述、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交付物。

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质量检查点:

列出各阶段的质量检查计划表,包括责任人、检查时间、检查任务。

质量检查和确认技术:

描述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用的特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及质量问题的级别和处理流程等。

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量化质量目标。

1.3缩写

Pm–项目经理

Qa–质量保证

Sa–系统分析工程师

a&d–系统设计员

Ra–需求分析员

Pc–流程审核员

Scm–软件配置管理员

2.项目概述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综合管理是否先进是直接通过其信息化水平来体现的,“XXX系统”是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住院登记、病房护士站、医生站、价格管理、成本核算、药库管理等40多个子系统,可以满足各个部门的业务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

“XXX系统”还可开发制作触摸屏,以供患者了解医院信息,查找专家资料,方便查询各种费用收取情况。

该系统还能为住院病人提供每日住院清单,使患者明白、放心治疗。

2.1.项目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开发小组将划分为技术队伍和Qa队伍。

项目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检查,技术经理对技术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

技术队伍又划分为:

需求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美工设计人员、配置管理员、产品包装人员。

Qa队伍对整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负责,直接向质量保证经理汇报。

Qa队伍划分为:

流程检查人员和测试人员

2.2.质量管理

2.2.1.质量管理的角色和职责

质量控制是XXX系统组每个成员的职责;

质量保证经理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全权负责,并签字确认;

项目经理负责任务的分配和监督项目进度,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联系客户;

Qa队伍负责制订、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项目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评审总结报告、项目周报等形式向各项目组成员汇报质量活动的结果;

项目功能小组各组长在每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阶段结束后,总结本模块的软件质量状况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以确保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

对质量目标应定期进行考核,以追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流程检查人员负责通过检查文档审核开发各阶段是否可以通过;

测试人员负责对软件的质量和对需求实现的程度进行把关,并定期整理测试情况分析报告交项目经理、系统分析人员;

配置管理员负责有关软件配置项及项目各生命周期交付文档管理和变更控制工作;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反映质量要求,参与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并监督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2.2.质量管理流程

2.2.2.1.交付文档质量监控流程

项目经理和Qa在项目初期对项目交付文档的模板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项目交付品的架构和内容

大纲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Qa、项目经理及各项目功能小组组长会分别对交付品进度

和质量进行监控,确保在最后的项目完成阶段,医院对提交的交付文档能有满意的反馈。

2.2.2.2.上线系统质量监控流程

对于上线系统的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软件配置管理和系统测试工作两方面。

为了保证本项目的整体

实施同业务和技术明细相一致,这方面的工作包含如下几个任务:

明确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异,以及测试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

通过测试,寻找系统功能性的不足。

在测试结束之后判断软件死机带来的风险。

在测试汇报中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总结。

测试应该针对容易出错的流程和应用组件进行。

测试结果应该进行文档记录,描述软件运作的各种情况。

具体工作如下:

制定软件配置管理(Scm)策略和流程–根据最佳实践来制定Scm策略和流程,包括源代码管理流程,开发管理流程和生产周转流程。

制定测试策略和方法–根据医院的需求制定测

试方法:

明确测试阶段和环境需求

确定各个测试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准则

制定故障跟踪流程的测试标准

确定测试工具和配置管理程序

确定需要其他工作的支持

准备测试计划和测试案例–对测试进行计划和准备:

分析业务需求和技术明细

确定典型的逻辑场景

明确系统容量和压力点

编制测试脚本和环境

编制测试数据集

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下列工作以保证满足功能和技术需求:

测试环境就绪确认

执行测试脚本

分析测试结果,制定错误跟踪报告

2.2.3.项目质量评审

XXX系统质量监控将采用日常质量监控流程与定期质量评审制度。

日常质量监控程序通过制定XXX系统开发的统一的规范、流程、指南、模板等指导项目的开发过程,并监控这些流程和规范的执行情况,以确保所有交付品的质量。

定期质量评审由质量保证经理发起,项目组相关负责人配合,对项目前一阶段的工作质量进行总结与评审,并将生成项目质量评审报告。

项目质量评审报告将根据各阶段质量检查点所应检查的内容作出质量上的评审。

对在质量评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将根据其性质、范围划分级别。

相关人员以此为依据来确定缺陷修复的优先级,缺陷严重程度高的修复优先级也高。

项目质量评审报告将交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讨论,质量保证经理与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对项目质量评审报告中需要明显改善的质量问题作出具体地改进方案,以及时间上和人员上的安排。

项目质量评审报告的内容如下,其中问题列表的序号编码方式为XX-YYY。

XX表示项目质量评审阶段,YYY代表问题序号。

3.各阶段质量检查点

3.1.参与人员要求

质量检查行动由质量管理组发起,依据各个阶段检查内容的不同由相关负责人配合、组织,视情况邀请项目组相关人员和医院管理系统人员参加。

3.1.1.项目计划阶段检查清单

篇三:

软件项目计划书模板2

XXX系统

软件项目计划书

20XX-10-1210:

10

1引言.......................................................................................................................................................................1

1.1背景............................................................................................................................................................1

1.3定义............................................................................................................................................................2

1.4参考资料....................................................................................................................................................2

1.5标准、条约和约定....................................................................................................................................2

2项目概述...............................................................................................................................................................2

2.1项目目标....................................................................................................................................................2

2.2产品目标与范围........................................................................................................................................3

2.3假设与约束................................................................................................................................................3

2.4项目工作范围............................................................................................................................................3

2.5应交付成果................................................................................................................................................3

2.5.1需完成的软件.................................................................................................................................3

2.5.2需提交用户的文档.........................................................................................................................3

2.5.3须提交内部的文档.........................................................................................................................3

2.5.4应当提供的服务.............................................................................................................................4

2.6项目开发环境............................................................................................................................................4

2.7项目验收方式与依据................................................................................................................................4

3项目团队组织.......................................................................................................................................................4

3.1组织结构....................................................................................................................................................4

3.2人员分工....................................................................................................................................................4

3.3协作与沟通................................................................................................................................................5

3.3.1项目团队内部协作.........................................................................................................................5

3.3.2项目接口人员.................................................................................................................................5

3.3.3项目团队外部沟通与协作模式......................................................................................................54实施计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风险评估及对策......................................................................................................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工作流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总体进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