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407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docx

几个污水处理新技术资料

火山岩生物滤料

     火山岩滤料的矿藏,经过选矿、破碎、筛分、研磨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粒状滤料,其主要成份为硅、铝、钙、钠、镁、钛、锰、铁、镍、钴和钼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表观为不规则颗粒,颜色为红黑褐色,多孔质轻,颗粒粒径可根据不同要求生产。

 

二、物理结构特点 

     火山岩生物滤料在物理微观结构方面表现为:

表面粗糙多微孔,这些特点特别适合于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

火山岩滤料使曝气生物滤池不仅能处理市政污水,以及可生化的有机工业废水、生活排水、微污染水源水等,也可在给水处理中取代石英砂、活性炭、无烟煤等用作过滤介质,同时还可对已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后的尾水做深度处理,其处理出水达回用水标准后可作中水回用。

 

三、化学结构特点 

     火山岩生物滤料在化学微观结构方面表现为:

1、微生物化学稳定性:

火山岩生物滤料抗腐蚀,具有惰性,在环境中不参与生物膜的生物化学反应。

 

2、表面电性与亲水性:

火山岩生物滤料表面带有正电荷,有利于微生物固着生长,亲水性强,附着的生物膜量多且速度快。

 

3、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面:

作为生物膜载体,火山岩生物滤料对所固定的微生物无害、无抑制性作用,实践证明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四、水力学方面特点 

     火山岩生物滤料在水力学方面表现为:

 

1、空隙率:

内外平均孔隙率在40%左右,对水的阻力小,同时与同类滤料相比,所需滤料量少,同样能达到预期过滤目标。

 

2、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大、开孔率高且惰性,有利于微生物的接触挂膜和生长,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有利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与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生的废物的传质过程。

 

3、滤料形状与水的流态:

由于火山岩生物滤料是无尖粒状,且孔径大多数比陶粒要大,所以在使用时对水流的阻力小,节省能耗。

五、火山岩生物滤料各项物理性能测试平均参数如下:

性能指标

单位

检测结果

性能指标

单位

检测结果

容重

Kg/m3

740

比表面积

m2/g

13.6-25.5

比重

 

1:

1.29

抗压强度

Mpa

5.78

含水率

%

0.9-1.0

抗剪切强度

Mpa

3.98

孔隙率

%

73-82

磨擦损耗率

%

<1

去除有机物

%

80以上

开始挂膜时间

小时

27

COD去除率

%

85以上

盐酸可溶率

%

<1.0

BOD去除率

%

75-93

溶出物

微含有益的矿物与微量成份

除氨、氮

%

85以上

外观

饱满颗粒,类似球状

六、火山岩生物滤料主要化学成份:

化学成分

SiO2

CaO

MgO

Fe2O3

Al2O3

含量%

43.27

9.86

1.49

11.86

14.71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来源:

《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参考手册》    作者:

    时间:

2012-05-17

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人工湿地实质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主要应用生态系统中各个共生物种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再生作用,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生产潜力,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防止污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技术原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建造和控制来运行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湿地上,使污水在湿地土壤缝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氧化还原、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其他作用等。

  (三)系统分类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等。

  系统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P、SS、有机物、病原体等。

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SS小于20mg/L。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有机体、CO2和H2O。

  (四)技术特点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同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五)适用范围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较低,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选用该技术时,要选取合适的植物,并且要充分考虑项目地植物过冬问题。

  2.该处理技术适用于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根据各地土地充裕情况、居住方式和经济状况而定。

对于居住较为分散、土地宽裕的村庄,可选用分散式处理方式,以户为单位,充分利用农村零星空地,建设小规模湿地处理系统,可同时满足净化污水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集中式处理系统,更适宜于居住集中、土地有限的农村,尤其是撤村并镇和新建的农村社区,各户将污水通过管网或沟渠排入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3.该技术对于项目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为宽松,设计时可因地制宜。

  (六)注意事项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必须做好防渗系统,对于农村地区湿地防渗可采用土工膜或三灰土夯实等简易实用的方法。

  2.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取。

湿地植物是湿地处理系统最明显的生物特征,它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选取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植物的以下特征:

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要尽量选择当地的土著种。

目前,常用的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风车草、彩虹鸟、水竹、水葱、大米草、鸢尾、蕨草、灯芯草等。

  3.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

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

如果不是在春季栽种而在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

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以确保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4.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5.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其他杂草滋生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腐烂污染。

  6.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

技术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人工湿地实质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主要应用生态系统中各个共生物种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再生作用,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生产潜力,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防止污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技术原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建造和控制来运行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湿地上,使污水在湿地土壤缝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氧化还原、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其他作用等。

  (三)系统分类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等。

  系统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P、SS、有机物、病原体等。

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SS小于20mg/L。

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有机体、CO2和H2O。

  (四)技术特点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同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五)适用范围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较低,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选用该技术时,要选取合适的植物,并且要充分考虑项目地植物过冬问题。

  2.该处理技术适用于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根据各地土地充裕情况、居住方式和经济状况而定。

对于居住较为分散、土地宽裕的村庄,可选用分散式处理方式,以户为单位,充分利用农村零星空地,建设小规模湿地处理系统,可同时满足净化污水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集中式处理系统,更适宜于居住集中、土地有限的农村,尤其是撤村并镇和新建的农村社区,各户将污水通过管网或沟渠排入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3.该技术对于项目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为宽松,设计时可因地制宜。

300元以下918%  (六)注意事项

据调查,大学生对此类消费的态度是:

手工艺制品消费比“负债”消费更得人心。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必须做好防渗系统,对于农村地区湿地防渗可采用土工膜或三灰土夯实等简易实用的方法。

  2.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取。

湿地植物是湿地处理系统最明显的生物特征,它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选取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植物的以下特征:

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要尽量选择当地的土著种。

目前,常用的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风车草、彩虹鸟、水竹、水葱、大米草、鸢尾、蕨草、灯芯草等。

  3.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

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

如果不是在春季栽种而在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

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以确保栽种植物的成活率。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4.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Beadwrks公司还组织各国的“芝自制饰品店”定期进行作品交流,体现东方女性聪慧的作品曾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同样,自各国作品也曾无数次启发过中国姑娘们的灵感,这里更是创作的源泉。

  5.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其他杂草滋生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腐烂污染。

  6.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

(2)缺乏经营经验

1、现代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

动漫书籍□化妆品□其他□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

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内的饰珠有威尼斯印第安的玻璃珠、秘鲁的陶珠、奥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的仿金片、日本的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流光异彩。

按照饰珠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质、角质、陶制、水晶、仿金、木制等种类,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珠型、圆柱型、动物造型、多边形、图腾形象等,美不胜收。

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

“碧芝”提倡自己制作:

端个特制的盘子到柜台前,按自己的构思选取喜爱的饰珠和配件,再把它们串成成品。

这里的饰珠和配件的价格随质地而各有同,所用的线绳价格从几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如果让店员帮忙串制,还要收取10%~20%的手工费。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适用范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一、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水生植物共同组成的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①湿地填料的选择

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填料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

常用到的填料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

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填料选择。

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填料。

对脱N除P要求高的,可以选择对这两者有较强去除能力的填料进行优化组合。

如采用沸石和石灰石的结合既考虑了沸石对NH4+-N的吸附、活化土壤中难溶性P及进行生物再生作用又利用了石灰石对P的高吸附特性,达到同时脱N除P的目的。

现在填料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填料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②水生植物的选择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

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可用于组合式湿地的植物有:

芦苇、香蒲、灯心草、风车草、水葱、香根草、浮萍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芦苇。

植物的选择最好是取当地的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以保证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

植物的栽种方式有播种法和移栽插种法。

移栽插种比较经济快捷。

 二、人工湿地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

沉水植物(如狐尾藻、金鱼藻)系统主要应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浮水植物(如浮萍、凤眼莲)主要用于N、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

 

 

  目前所指的人工湿地一般都是挺水植物系统。

挺水植物系统根据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三种类型:

地表流湿地(SFW,SurfaceFlowWetland)、潜流湿地(SSFW,SubsurfaceFlowWetland)和垂直流湿地(VFW,VerticalFlowWetland)。

OBAO组合式湿地处理系统即是挺水植物系统,根据以上三种类型湿地的优缺点,结合不同景观水域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机组合。

①地表流湿地系统

地表流湿地系统也称水面湿地系统,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但它是受人工设计和监督管理的影响,其去污效果又要优于自然湿地系统。

污染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9m之间。

通过生长在植物水下部分的茎、竿上的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氧的来源主要靠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

这种类型的湿地系统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面积大,负荷小,处理效果较差,易受气候影响大,卫生条件差。

处理效果易受到植物覆盖度的影响,与潜流湿地相比,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达到稳定运行。

②潜流湿地系统

潜流湿地系统也称渗滤湿地系统。

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水位较深。

它是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的作用来净化污水。

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

与水面流湿地相比,潜流湿地的水力负荷大和污染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不需适应期,占地小,但投资要比水面湿地高,控制相对复杂,脱N除P的效果不如垂直流湿地。

③垂直流湿地系统

垂直流湿地的水流情况综合了地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特性,水流在填料床中基本上呈由上向下的垂直流,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流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潜流湿地,落干/淹水时间较长,控制相对复杂,基建要求较高,夏季有孳生蚊蝇的现象。

 三、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系统的流态主要有四种:

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和综合式。

阶梯进水式可以避免填料床前部的堵塞问题,有利于床后部的硝化脱氮作用的发生;回流式可以对进水中的BOD5和SS进行稀释,增加进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并减少处理出水中可能出现的臭味问题,出水回流同样还可以促进填料床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作用;综合式则一方面设置了出水回流,另一方面还将进水分布到填料床的中部以减轻填料床前端的负荷。

 

 

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方式可根据其处理规模的大小及处理目的不同,对地表流、潜流、垂直流三种湿地类型进行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一般有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和综合式四种。

 四、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系统对景观水体的净化机理十分复杂,但一般认为,净化过程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物理作用,主要是对可沉固体、BOD5、氮、磷、难溶有机物等的沉淀作用,填料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是指人工湿地系统中由于植物、填料、微生物及酶的多样性而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生物作用则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同化、异化作用)、细菌的硝化与反硝化、植物的代谢与吸收等作用,达到对污染物的去除。

最后通过对湿地填料的定期更换或对栽种植物的收割,而使污染物质最终从系统中去除。

下面分别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氧的变化特性,有机物的去除,氮的去除及磷的去除加以阐述。

①组合式湿地中氧的变化特性

湿地中各种物质传递和转化因含氧差异而有所不同。

湿地中氧的来源主要是植物根毛的释放、来水及水面更新溶氧。

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部分通过输运组织和根毛输送释放到湿地环境中,并在根毛周围形成了一个好氧区域,而离根毛较远的区域呈现缺氧状态,更远的区域则完全处于厌氧状态,这样就形成了连续的好氧、缺氧及厌氧环境。

这些溶解氧(DO)含量不同的区域分别有利于废水中不同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及去除。

在芦苇湿地处理污水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及光照时间的延长,芦苇根区的氧化还原势(Eh)逐渐升高,夜间,由于缺乏光照,Eh逐渐降低。

这说明芦苇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是通过芦苇的茎和根输送到了根区,同时不断向水体扩散,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

DO在水体中具有累积效应,到天黑时累积量达到最大值。

夜间,由于芦苇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床内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得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

根据一天内湿地床中溶解氧的累积量可以计算出芦苇向水体的供氧能力。

一般水生植物根区水DO浓度常保持在1.53~1.95mg/l之间。

②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有机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水体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而出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因此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是物理的截留沉淀和生物的吸收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最终是被异氧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和H2O,通过对填料床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系统中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虽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但是随着处理的运行会出现有机物的积累现象,影响了湿地对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效果。

研究表明,水体在植物床填料内流动时,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COD的降解速率呈现减慢的趋势。

关于有机物在湿地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③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作用包括填料的吸附、过滤、沉淀以及氨的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氮在湿地系统中呈现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它包括了七种价态的多种转换。

水体中的氮通常是以有机氮和氨的形式存在。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有机氮首先被截留或沉淀,然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由于土壤颗粒带有负电荷,氨离子很容易被吸附,土壤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氨离子转化为NO3-,土壤又可恢复对氨离子的吸附功能。

同时水中的无机氮可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直接被植物摄取,并合成植物蛋白质等有机氮,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废水和湿地系统中去除。

但氮的去除主要还是通过湿地中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研究表明,微生物的反硝化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总氮量仅占入水量的15%左右。

如果通过选择有效的植物组合,能够对脱氮起到良好效果。

如研究报道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菱白具有较强的吸收氮、磷的能力,将两种植物混种对TN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0.6%和80.9%。

另外,湿地中的填料也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等去除一部分污水中的氮。

据报道沸石对NH4+-N具有较高的吸附功能,并且大多都用此填料来处理含氮废水的试验。

还有研究表明,蛭石对氨氮的去除要好过沸石,其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氨氮,物理吸附作用相对很少,并且阳离子交换反应速度快,饱和吸附量可达20.83mg/l。

因此,强化湿地内部填料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

在潜流式湿地中,硝化能力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主要为前部高后部低,这主要是与潜流湿地内的氮转化细菌分布有关。

张甲耀等对潜流湿地内的氮转化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氨化细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高于硝化细菌,亚硝化菌又高于硝化菌,亚硝化菌数量前部高于后部,硝化菌数量中后部高于前部,这样反硝化作用受到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使得硝化能力随水流方向减小。

可以通过改进布水方式如分段进水,多点布水来提高系统的整体硝化能力。

污水中所含重金属离子也影响到硝化能力,当污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多时,处理水中的NH4+-N非减反增,影响湿地处理效果。

④组合式湿地对磷的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对磷的去除是由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及填料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完成的。

如同无机氮一样,废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变成植物的有机成分(如ATP,DNA,RNA等),通过植物的收割而得以去除。

填料的物理化学作用主要是填料对磷的吸收、过滤和与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反应,因填料不同而存在差异。

填料中含有较多的Fe、Al及Ca的离子时能有利于对磷的去除。

研究报道,以花岗石和粘性土壤为主要介质的湿地能高效去除水中的磷物质,就是因为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铁、铝离子而花岗石含钙离子较多能与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固定下来。

但填料对磷的这种吸附和沉淀作用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部分可逆的。

实验表明,土壤对磷的吸附过程存在着积累现象,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会降低对磷的去除率。

当污水中磷的浓度过低时,填料中会有部分被吸附的磷重新回到水中。

吴振斌等的研究表明,在系统运行初期,进水无机磷含量较低的情况下(0~0.05mg/l之间),填料向系统中释放了磷酸盐,致使出水无机磷浓度升高。

而且还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去除效果的好坏,在春季和夏季,植物生长迅速,生物量增加,对磷的吸收加快,出水中磷含量减少,而在秋季植物枯萎后,吸收速度放慢,冬季死亡的植株会释放磷到湿地中,致使出水磷含量上升,无机磷含量甚至高于进水。

因此,对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