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1459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docx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备战期末

初中语文八、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 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真正,确实

今义:

诚实

(2)父命之

古义:

教导,训诲

今义:

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义:

成年男子;

今义:

女子的配偶

【一词多义】

(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词类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使动用法;苦:

使……痛苦;劳:

使……劳累;饿:

使……饥饿;空乏:

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

大丈夫的做法: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

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这;

今义:

判断动词

(2)富贵不能淫

古义;使……惑乱、迷惑;

今义:

淫乱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狱官;

今义:

军人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征验,表现;

今义:

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

了解,明白;

今义:

比方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痛苦)

劳其筋骨(劳:

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

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

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忍:

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乱:

使……受到阻扰)

(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

在国外)

(3)名作动:

 

人恒过(过:

犯错误)

【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

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

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

介词,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

(4)士

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

征验

5.而后喻 

喻:

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

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7.国恒亡 

恒:

3.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4.

重点内容

一、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全文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

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二、具体问题:

1.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愚公移山》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

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

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

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

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

纷纷

许:

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

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

君: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

连……都……

损:

削减

丘:

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

连词,况且

焉:

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

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夫:

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

敲,凿

(15)始龀

龀:

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

交换

节:

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

思想

固:

顽固

彻:

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

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

3.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4.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古义:

黄河 

今义:

泛指一般河流

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

太阳 

(2)达于汉阴 

古义:

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

阴天 

(3)指通豫南 

古义:

今义:

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

连…都…

今义:

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

之于 

今义:

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

今义:

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

草木 

今义:

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

叹气

今义:

休息 

(9)虽我之死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古义:

今义:

已经 

(11)无陇断焉

古义:

山冈阻隔

今义:

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古义:

愁,担心

今义:

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5.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

名作动,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形作动,用尽

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6.一词多义 

方:

(1)方七百里(面积)

(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3)方欲行(将要)

固: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4)固若金汤(坚固) 

穷: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许:

(1)杂然相许(赞同)

(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

通:

(1)指通豫南(通向)

(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5)通计一舟(全,整个) 

7.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8.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

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9.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③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④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

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周亚夫军细柳》

1.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鲁迅赞《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3.重点字词

棘门(jí)彀弓弩(gòu)弩(nǔ) 

按辔(pèi)胄(zhòu) 嗟(jiē)

曩者(nǎng)被甲(pī)车骑(jì) 

作揖(yī)

【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

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

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词类活用】

军霸上

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

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

【一词多义】

(1)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动词,派遣)

(2)军

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3)诏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

(4)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

(5)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去)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6)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把)

以备胡(介词,用来、来)

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

【古今异义】

(1)将军亚夫持兵揖

(古)兵器;

(今)士兵

(2)将军约

(古)规定;

(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

(3)军中闻将军令

(古)听从;

(今)用鼻子嗅

(4)使人称谢

(古)告知;

(今)感谢

(5)其将固可袭而虏

(古)必定;

(今)坚固,顽固

4.重点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

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文: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

“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译文:

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

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

”(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5.重点内容

(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答:

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

(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

正面描写: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侧面描写:

“将军令曰”“将军约”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对比一:

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

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军纪松弛。

对比三:

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

诗词五首

1.思想主旨

《饮酒》: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

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重点问题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2)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3)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

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

诗人从反面设想入手,化实为虚,评析历史,突出中心,讽喻统治者。

(5)赏析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环境描写。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趱zǎn行虞yú候尴尬gāngà这厮sī

朴pō刀恁nèn地省xǐng得崎岖qíqū

兀的wùdì怄òu剜wān唣zào忒tuī

面面厮觑qù聒guō噪阮ruǎn嗔chē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

这里有“赶”的意思。

(2)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

责任。

(3)且睡了,却理会却:

且。

(4)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

尚且,还。

(5)你好不知疼痒!

只顾逞辩!

逞辩:

卖弄口舌。

(6)也合依我劝一劝:

合:

应该。

(7)早是我不卖与你吃早是:

“幸亏”的意思。

(8)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

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

被。

(10)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

计策。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知道被差出来。

心里都知道被派遣出来(是苦差使)。

2.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你们不要怨恨,赶到东京时,我亲自赏你。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你反正打算到村里去卖,一起付给你钱,就卖些给我们,有什么要紧。

4.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你这客人好不规矩,体面人也这样找麻烦。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

智多星杨志:

青面兽白胜:

白日鼠

《范进中举》吴敬梓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二、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吴敬梓少年时热衷科举,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

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后,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寻常变化后,看穿了世态炎凉,写出《儒林外史》。

三、生词识记

星宿(xiù)斋(zhāi)公醉醺(xūn)阎(yán)王

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着啐(cuì)

嗑(hé)兀自(wù)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

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四、整体感知

1.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答: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1段):

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来源:

Z,xx,k.Com]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