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90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邹城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

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2.(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3.(2013·潍坊期末)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

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4.(2013·潍坊高二检测)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5.(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0)“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反映了奴隶的政治诉求                        D.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

6.(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

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

此规定的实质是

A.协调公民关系                                        B.维护奴隶主利益

C.维护正常的奴隶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需要

7.(2013·潍坊期末)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8.(2012·青岛期末)伏尔泰曾说:

“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伏尔泰

A.对宗教蒙昧进行了深刻揭露

B.其理论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最重要理论武器

C.宣扬天赋人权精神

D.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9.(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3)“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10.(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5)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

“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建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一年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通过这次战争决定的是

A.主教                    B.议会                     C.内阁                    D.国王

11.(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6)“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就美国而言,其政治制度改变的特点是

A.和平为主、渐进发展                            B.政局动荡、进程艰难

C.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D.制定宪法、政党选举

12.(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7)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他称赞的是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

13.(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0)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栏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

1870年

1911年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临时大总统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确立了总统制与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体现主权在民、责任内阁的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第一部资产阶级临时宪法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14.(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6)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下列哪个口号可能是1917年一场著名革命中出现的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限制王权,议会至上

C.和平、土地、面包                                D.内惩国贼,外争主权

15.(2013·淄博期末)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

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①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8)下图《义和团的头颅在墙壁上》是刊载在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上的一幅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事件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此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事件期间,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D.列强此后采取扶植代理人方式,以华治华

17.(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1)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18.(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

“体制内的修补”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2013·临沂高二检测)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20.(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3)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                                B.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

21.(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4)它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它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中的“它”指

A.非洲联盟            B.第三世界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共体

22.(2013·德州高二检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

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

A.20世纪4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3.(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五大”                                    B.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24.(2014·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5)下表是建国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情况调查表,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主要留学国家

留学人数

1950—1965年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6万人

1972—1978年

共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1977人

1978—2009

西方国家

162万人

A.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多少主要反映了国内教育体制的变化

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情况反映了我国“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1972—1978年主要留学国家增加了西方国家源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D.新时期的留学生的激增反映了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25.(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5)“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

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

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阅读

26.(2014·山东潍坊诸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6)(13分)妥协,指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

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

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

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4分)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是西周时期,故体现西周时期的制度特征的内容即正确答案,A项体现的是就是西周宗法制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表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西周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的基础上的奴隶主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西周制度带有“家天下”的特征,但没有实现集权体制,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西周的都城建设有严格的规制,反映了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与各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西周权利分散,没有建立集权机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都城的规模,与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无关,故D项错误。

_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本质上都是对儒学的发展,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B项是双方的不同点,C.D两项是相同点。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整体上对明清初进步思想家共同思想主张的把握。

四个选项中,A.C两项不是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B项则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只有D项符合题意。

5.【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控制司法进行斗争的胜利结果,从材料“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可知A项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无法从题干得出,故B项错误;古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奴隶不受法律保护,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不符”,故D项错误。

_

6.【答案】C【解析】A项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体现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上市的奴隶”和“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可知此规定是为了促进奴隶买卖,故C项正确;D项不是题干的重点,故D项错误。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A项所说的是孟德斯鸠。

B项所说的是卢梭,D项所说的是狄德罗。

从他的碑文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8.【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伏尔泰尽管在代表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材料中的这句话也揭示了其阶级的局限性,将自己放在了庶民的对立面。

9.【答案】C【解析】A项不能体现反革命的含义,故A项错误;B项题干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对“革命的反革命”解释可知反革命是指“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即阻止了暴力革命的发生,故C项正确;D项描述的应是光荣革命中革命的一面,与反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B【解析】主教在英国是宗教领袖,无实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英国的政治体制中具有发动战争权的是议会,故B项正确;内阁具有行政权,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利,故C项错误;国王可对外宣战,但无决定战争的权利,故D项错误。

_

11.【答案】D【解析】A项是英国政体建立特点,故A项错误;B项是法国政治制度改变特点,故B项错误;C项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故C项错误;D项是对美国政治制度改变特点的描述,故D项正确。

12.【答案】B【解析】三权分立题干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和“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可知称赞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融合的联邦制,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与“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不符,故C项错误;两党制也无法从题干得出,故D项错误。

13.【答案】C【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5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颁布时间是1912年春,故A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机构是制宪会议,《中华民国临时宪法》制定机构是南京临时政府,故B项错误;C项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材料表述不准确,故D项错误。

_

14.【答案】C【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故A项错误;“限制王权,议会至上”是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故B项错误;“和平、土地、面包”反映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口号,故C项正确;“内惩国贼,外争主权”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故D项错误;

15.【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从反对进化论和支持进化论的角度分析,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论”、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

①②正确;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掌握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与这一点没有必然联系;宗教改革发生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之前,故排除③④。

16.【答案】D【解析】从题干可知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A项是在义和团运动前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的,与图片不符,故A项错误;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屈膝卖国,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导致列强采取扶植清政府的政策,故D项正确。

17.【答案】D【解析】A项与图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B.C项与表格的朝鲜与东学党起义无关,故B.C项错误;从表格所给信息可知,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及其影响,故D项正确。

18.【答案】A【解析】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可知“体制内的修补”应该是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B.C项都是对原有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改造,是制度变革,故B.C项错误;D项是思想领域内变革,与题干中“体制内的修补”不符,故D项错误。

19.【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辛亥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则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主要是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D。

20.【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因此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的标准就是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1.【答案】B【解析】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非洲联盟和欧共体不符合题意,故A.D项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不发达国家组成,在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联合起来,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更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原则,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符合第三世界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22.【答案】D【解析】注意与计算机出现的时间不要混淆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而计算机网络则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23.【答案】D【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界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24.【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多少主要反映国家的外交状况,与国内的教育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留学生主要去往苏联和东欧国家,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1972—1978年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带动了中西建交高潮,留学生也大量去往西方国家,故C项正确;新时期留学生的激增反映了对外交往的频繁,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故D项错误。

_

25.【答案】D【解析】A.B项表述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_

26.【答案】

(1)古希腊:

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4分,希腊与罗马各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2分,如果列举具体史实,给1分,如写希腊的民主具体内容。

(2)妥协:

光荣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4分)

(3)观点一:

“大妥协”是消极的。

理由:

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复辟埋下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

理由:

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5分)

【解析】

(1)概括材料一,可知伊壁鸠鲁的主张是“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围绕此观点结合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2)材料二提及了光荣革命——“此政变”和《权利法案》——1689年下院的决议,故结合这两个事件的相关史实解答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即可。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评价,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选择任一观点论述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