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221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docx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章有色金属行业概述

第一节行业界定与分类

有色金属行业是对有色金属(non-ferrousmetal)进行采选、冶炼、压延加工等一系列工作的生产部门的总称。

根据中国官方行业分类标准,有色金属行业分为有色金属采选和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两个部门。

有色金属采选业是指对常用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以与稀有稀土金属矿的开采、选矿活动;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包含有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三个部门。

有色金属冶炼业指通过熔炼、精炼、电解或其他方法从有色金属矿、废杂金属料等有色金属原料中提炼常用有色金属的生产活动;有色金属合金制作业指以有色金属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生产活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指对有色金属与合金的压延加工生产活动。

有色金属(non-ferrousmetal)指除铁、锰、铬与其合金以外的金属。

统计上,将有色金属行业产品分为有色纯金属、有色合金与有色材三个部分。

有色纯金属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半金属和稀有金属五类。

有色合金按合金系统分:

重有色金属合金、轻有色金属合金、贵金属合金、稀有金属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则可分:

变形(压力加工用合金)、铸造合金、轴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质合金、焊料、中间合金、金属粉未等。

有色材按化学成份分类:

铜和铜合金材、铝和铝合金材、铅和铅合金材、镍和镍合金材、钛和钛合金材。

按形状分类时,可分为:

板、条、带、箔、管、棒、线、型等品种。

第二节有色金属行业地位与作用分析

有色金属行业是传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是基础性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长一般来讲较为稳定和缓慢。

但有色金属与矿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看来,需求将会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有色金属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2003年1~11月份数据计算,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创造总产值(变价)占全国工业的2.9%。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大量和普遍地使用有色金属。

现在我国铜产品年消耗量超过300万吨,铝消耗量超过500万吨,在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有色金属产品,比例高达约91%。

其中101个物质生产部门中,有96个产业部门消耗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或压延产品,约95%,23个非物质生产部门,17个产业部门消耗有色金属冶炼或压延产品。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

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量和消费量与GDP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最大为1,)。

有色金属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图表铜、铝、铅、锌生产量和消耗量与GDP的线性相关系数表

生产量

0.968

0.980

0.948

0.981

消费量

0.921

0.933

-

0.967

第三节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技术特征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是我国较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

其发展受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行业性政策影响,同时,也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目前,国的有色金属市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对国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国有色金属期现货的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期现货的有色金属价格同步波动。

有色金属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规模效益显著。

企业规模大,就会在成本降低中获得好处。

目前国家对有色企业的政策取向是,扶持大企业,限制小企业。

在与国外大型企业竞争中,走规模化道路也是必然趋势。

有色金属行业的景气度集中反映为产品价格的走向,当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上升时,表示该行业景气度上升,企业业绩也会得到提高,当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时,表示该行业景气下降,企业业绩就会下降。

不过有色金属价格的走向最终还是由有色金属的市场供需情况决定的,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跌,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会上升。

一、经济特征分析

1、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2003年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的,国需求的贡献不大。

如上所述,2004年国家投资的重点已经转移,这意味着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量投资于基本建设。

而同时,我们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003年1-11月份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速37.1%,而上半年增速还在40.3%,增长水平已经回落了3.2个百分点。

在2004年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趋势还将可能持续。

另外,央行去年出台的121号文件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已经使房地产投资在11月份开始出现下降,信贷紧缩的压力已经显现。

据此预期,2004年投资的增速将下降。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贸易摩擦加剧,预计2004年出口不大可能取得与2003年一样的增速。

但西方经济的繁荣会增加中国的出口潜力。

2、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有色金属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

该行业一般在经济扩初期开始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当经济步入快速增长期时,产能一时难以满足需求,从而会拉动有色金属产品的价格,使得行业效益出现比较显著的增长。

行业的增长一般会延续至整个经济扩期的结束。

随着经济发展的减缓进入衰退时期。

3、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西方三大经济体的同步复,其中美国的经济复居功至伟,成为其它两大经济体得以复的必要前提。

全球的制造业因此而重新活跃。

美元对其它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持续贬值,对那些以美元标价的有色金属而言,具有重大的正面支持作用。

美元贬值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了金属价格的上涨。

4、价格不一定反应供求

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起伏变化是这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只能在符合这个规律的畴制定,才能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而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特别是一些小金属品种,如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钨、锡、锑、钼等,市场大起大落是正常的。

但这些金属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刚性强,弹性弱,市场的大起大落并不表明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是正常消费需求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所以不能因为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高,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往往会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所以应根据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规律,进行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才能化解风险。

二、技术特征

1、资金、劳动密集

有色行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而且全民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这构成了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之一。

以电解铝为例,生产成本中,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有发达国家的1/6左右,实际低10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有色金属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作为基础行业,企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很大。

扩大企业规模,完善产业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但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平均资产水平、人均资产水平相对较为低下。

部分地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罔顾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小矿山、小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样造成了产品初级化,缺乏深加工产品,企业在低层次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图表我国各行业间企业平均资产水平比较单位:

千元

企业名称

企业平均资产水平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536450

烟草制品业

124814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536267.7

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

299018.5

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

281276.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27047.4

通信设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98307.9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66160.3

化学纤维制造业

160655.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8224.6

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

121423.3

医药制造业

103272.6

饮料制造业

98314.7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8579.26

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

75450.87

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

68146.97

橡胶制品业

6785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61901.33

仪器仪表与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9725.07

造纸与纸制品业

58658.13

通用设备制造业

49021.9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8923.51

纺织业

47969.29

食品制造业

47871.9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6635.6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4648.97

非金属矿采选业

39889.11

农副食品加工业

35560.84

塑料制品业

33804.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32995.29

金属制品业

31183.56

皮革、毛皮、羽毛(绒)与其制品业

28941.51

家具制造业

28185.65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7177.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23642.77

木材加工与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3053.1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2954.46

工艺品与其他制造业

19918.39

其他采矿业

17098.33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2003年底数据

2、与环切相关

党的十六大指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要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有色金属工业属于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

在矿业问题上的乱采滥挖;冶炼中的“三废”超标排放都直接破坏生态,污染着环境。

目前落后的自焙铝电解槽仍占总产能的1/4,先进的铅冶炼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铜锌冶炼中低浓度SO2利用率与先进国家比还存在差距。

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容。

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环保治理中工作的作用,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对工业用水综合集成最优化技术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低浓度二氧化硫综合利用和治理技术研究;强化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资源产业化进程;对已开发的矿山进行生态治理,恢复生态环境,要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和尾矿,开展综合利用研究。

3、技术研究投入巨大

有色金属关键技术的研究,投入要比一般行业大,需要大量的人员、资金配合完成,这就造成了许多技术研究实际上只有大型、超大型企业才有可能去完成。

从而也就形成了一个行业准入的天然壁垒。

第四节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一、全球经济复

由于低利率和布什政府的三次减税行动,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从而推动了美国经济在2003年夏季开始快速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10月30日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在2003年第三季度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2%,大大高于第一、第二季度的1.4%和3.3%,也超过了华尔街此前6%的预期,而且也是自1984年第一季度增长9.0%以来最快的一个季度。

与此同时,美国的其他经济数据也都表现良好:

12月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从上半年的50以下一路增长至66.2;美国经济咨商会公布的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上升至91.3;失业人数自10月份降至40万以下,预示着经济的好转。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经济确实已处于复进程之中。

除了美国以外,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也出现好转。

连续多年低迷不振的日本经济最近也显示出了好转的迹象。

2003年第二、三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分别达到3.9%、2.2%。

预计2003、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1.4%,高于2001年的0.4%和2002年的0.2%。

在发达国家中,欧元区经济处境最为艰难,2003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了0.1%的负增长。

不过,最近欧洲央行将200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从此前的0.4%上调至0.7%,2004年可望达到1.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表示,2003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步伐明显加快,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幅可望达到4.1%。

图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GDP增长(%)与预测

国家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世界总计

3.6

4.7

2.4

3.0

3.2

4.1

发达国家

3.3

3.8

1.0

1.8

1.8

2.9

美国

4.1

3.8

0.3

2.4

2.6

3.9

日本

0.7

2.4

0.4

0.2

2.0

1.4

德国

1.8

2.9

0.8

0.2

-

1.5

意大利

1.6

2.9

1.8

0.4

0.4

1.7

法国

3.0

4.2

2.1

1.2

0.5

2.0

英国

2.1

3.1

2.1

1.9

1.7

3.0

加拿大

5.1

4.5

1.9

3.3

1.9

3.0

发展中国家

3.9

5.7

4.1

4.6

5.0

5.6

非洲

2.5

3.0

3.7

3.1

3.7

5.0

亚洲

6.2

6.7

5.8

6.4

6.4

6.5

转轨中国家

3.6

6.6

5.1

4.2

4.9

4.7

中东欧

2.0

3.8

3.1

3.0

3.4

4.1

俄罗斯

5.4

9.0

5.0

4.3

6.0

5.0

资料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9月《WorldEconomicOutlook》

二、国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强劲增长,引发了中国对几乎所有的能源与原材料的渴求,而中国有色金属消费量的巨大增长,又造成了全球多数有色金属市场由供过于求转为轻微短缺。

2003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连续多年的“七上八下”的徘徊局面,前三个季度累计国生产总值增长8.5%,虽然全年的最终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国家统计局在11月份的经济统计月报中已经明确表示,全年GDP增长8.5%应无太大悬念。

这个速度是在2季度经历了SARS严重的冲击之后取得的,显示我国经济的强劲势头已足够抵挡较大规模的灾害破坏,经济增长的生力量正在成为主导趋势。

与2002年一样,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消费的增长不尽如人意,对经济的贡献比较有限,但具体到某些行业如汽车业,消费的增长还是非常强劲的,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总体而言,投资与出口的高速增长,直接刺激了包括有色金属在的重要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导致生产资料的价格在200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年1--11月份,国有与其他经济类型累计完成投资34618亿元,同比增长29.6%。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7.2%,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5%。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投资前11个月的增速比上半年的增速回落了1.5个百分点,央行121号文件的调控作用开始显现。

2003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7609.3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5.8%,其中出口总值39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了11.3个百分点。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促使2003年最后两个月的出口速度加快。

从生产方面看,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成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为36694亿元,同比增长16.8%。

从下半年起,工业生产的增速明显加快,差不多是以每个月增加0.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分项统计显示,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以与冶金四大行业是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3年消费的增长比较平稳,从短期因素看,SARS疫情爆发对2季度国消费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人均收入增长有限与大量的失业人员存在等结构性因素,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能力的增加。

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06亿元,同比仅上升了8.9%,远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速。

第二章有色金属关联行业影响分析

第一节电力行业

一、2004年电力供给形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显示,2004年全国供需形势仍然紧,总体缺额同2003年大体相当。

如果考虑到受干旱、高温、电煤供应不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供需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根据调查资料整理,预计2004年全国装机和电网建设投产规模将均为历年最高。

其中新增发电装机3500万千瓦,年底总装机达到42000万千瓦,同比增长9%。

全国投产330千伏与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约10000公里、变电容量约4500万千伏安。

中电联预计,今年,国家已对投资出现过热的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同时,规和清理各地自行出台的违规优惠电价、恢复征收“2分钱”农网还贷基金等措施,也会对高耗能行业的用电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落实,预计2004年钢铁行业用电量的增长可能回落到14%左右,有色金属行业的用电量增速将回落到10%左右,化工等行业的用电量增长也都在10%左右。

但综合诸多因素考虑,预计2004年全国用电增长速度仍将达到12%左右,用电量增长仍高于装机增长3个百分点。

按地区分析,电力供需形势严峻的电网主要有华东(除、外)、南方(除外)。

华东电网的、、仍然是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紧的地区。

预计两省一市总体电力缺额仍将超过700万千瓦。

南方电网各省(区),除了基本平衡,其他四省(区)的电力供需形势都比较严峻,总体电力缺额大致为420万千瓦。

电力供需形势紧的电网主要有华北(除外)、西北(除外)、华中(除、、外)。

华北电网各省(市、自治区)(除外)在夏季高峰负荷段均存在电力缺额。

南部、、蒙西电网均需要拉闸限电。

如果夏季持续高温,京津唐电网也可能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西北电网各省(区)(除外)主要问题是缺少电量。

存在同西北主网联系薄弱的问题,在负荷高峰期缺少一部分电力。

华中电网的、、供需形势比较紧,全网总体电力缺额大约在100万—200万千瓦左右。

电力供需形势较好的地区主要有东北、、、、、、、、。

二、电力行业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

2003年以来,全球不同程度出现电力短缺的局面,电解铝厂减产消息频传。

我国国由于经济持续升温,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电力供需矛盾与日俱增。

为此,国家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将工业用电每千瓦时上调0.8分钱,一些地区相继实施用电高峰“拉闸限电”,致使电解铝工业受到直接影响。

根据国际原铝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电解铝行业能源结构中,水电占49%,火力发电占36%,天然气占到9%,核能占5%,燃油占1%。

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国家主要使用水电,亚洲国家主要使用火力发电。

由于干旱少雨致使电力供应紧,殃与电解铝厂生产。

这种情况各国屡见不鲜。

2000年6月份,美国西北部电价由正常的25.3美元/MWH到12月份最高上涨到570.33/MWH,该地区密集的电解铝厂遭受“灭顶之灾”,纷纷宣布减产或者停产,累计减少产能达到170多万吨/年。

直到现在,该地区仍不断有减产消息传出。

世界最大的美国铝业公司近期表示,计划大幅减产19万吨/年。

2001年6月份,南美巴西原铝产量由2000年的128万吨下降到了112.9万吨,同比下降11.8%。

2002夏天,北欧挪威电价由14美元/MWH急剧攀升到90美元/MWH,海德鲁铝公司被迫减少其在Sunndal铝厂的产量。

2003年初,凯撒公司在加纳年产20万吨的Valco铝厂,陆续关闭了所有的产能。

3月份,新西兰TiwaiPoint铝厂宣布减产3.3万吨/年。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21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现象。

随着冬季的到来,居民取暖需求增加,煤炭供应紧,部分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全国有13个电网出现拉阐限电,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局面。

作为耗能大户,电解铝厂首当其冲,生产受到威胁。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03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12138.5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58%;而在电力供给方面,2003年前10个月,全国总发电量才12121.27亿千瓦时,7月~8月两个月全国各地区累计拉闸限电超过14万条次,全国累计限电量达19亿千瓦时。

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等地电力供给的缺口最大。

有色金属工业每年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5%以上,其中电解铝工业就占了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63%。

截止到2003年底,国原铝企业已经达到了133个,总产量超过530万吨,同比增长20.5%。

中国铝产能已经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8%以上,成为推动电力消费的"排头兵"。

国电力供应趋紧,对电解铝行业造成明显压力。

一些地区不得不在用电高峰,对高能耗企业规定用电上限。

近期国家再次上调电价,对于多数电解铝厂来说,在忍受原料紧缺的同时,还要面临电力供应的威胁。

西南、华中、华北和西北一些地区的电解铝厂开始停产限产,一些计划年底投产的新建铝厂,也纷纷推迟投产日期。

相对于国际上一些电解铝厂来说,我国电解铝厂更多地依靠火力发电,国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8%,而国外平均水平为15%左右。

近几年,、等地出现一些煤电铝一体化企业,其自身煤炭资源丰富、电价成本低廉的优势,使这些铝厂电力成本较一般电解铝厂低50%左右。

但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如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届时,电解铝面临的最大考验,除了成本竞争之外,另一个核心问题将是环境保护。

由于能源制约,环境成本偏高,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电解铝行业均逐渐淡出本土,转向非洲、南美洲这样一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现象已形成了一种趋势。

可以预见,未来,那些依靠外购火力发电进行生产的铝厂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是不可避免。

附近水力资源丰富、供电充足的一些电解铝厂将成为后起之秀;而那些原料匮乏、没有能源优势、环境污染严重的电解铝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势必被淘汰出局。

在电价定价机制方面,尽管国电力管理公司推行竞价上网,但是电力仍没有摆脱国家垄断的局面。

西方发达国家电力管理公司一般实行两种定价机制——长期合同和零售价格。

长期合同是基于电力成本与市场供需,电力管理公司同下游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电力供应合同,价格较为低廉;而零售电价则利用期货市场,随行就市。

目前,国虽然也有一些能源充足的省份对高能耗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但是电价仍然偏高,电解铝厂缺乏定价自主权。

因此,国电力管理公司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定价机制,建立电力期货、期权金融市场,实现市场主体参与的竞争格局。

近期,国家电监会下发的《关于建立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机制的构思。

可以预见,随着电力市场的成熟,国电解铝厂在电力采购方面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解铝属于一个高耗能行业,连续几年,之所以国电解铝产能快速膨胀、企业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价的优惠。

前几年由于电力供应相对过剩,许多地方为鼓励用电各自出台了一些用电优惠政策,每度电从2分钱到7分钱不等的优惠促进了电解铝的快速发展。

而现在随着国家要求取消对部分电解铝企业用电优惠政策的出台,当年保障电解铝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立时变成了制约甚至影响企业生存的突出难题。

以电解铝第一大省为例,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要取消电解铝企业每度用电5分2的优惠,一方面全省即将对大型工业用电每度增加2分钱,这即意味着电解铝每吨成本上升1080元。

按这一标准计算,2004年预计电解铝企业使用网电量为80亿度,电解铝企业因电价政策变化将增加成本1.6亿元。

由于全省电解铝企业大部分有自备电厂,这1.6亿元的新增成本将增加到2家企业身上,分别是产能近10万吨的天元铝业和产能近7万吨的铝厂,如果不在电力方面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单就这块成本足可以让这2家企业关门。

由于较早推行的铝电联营的模式,这一轮电力政策变化对多数企业影响不大;但在全国围,将有一半企业受到影响。

目前南方已有8家企业暂停生产。

铝电联营,是国外电解铝企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在这一轮的电力政策调整中,这一模式再次显现出了其抗风险的低成本优势。

在省,90%左右的电解铝企业都采用了铝电联营模式,除个别企业外,这些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一直是氧化铝供应问题而非电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