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305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docx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

一、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设计及手工制作相结合。

二、教学目的:

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形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扎染的制作基本技法,了解扎染的历史及其发展动向;掌握扎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

扎染设计制作工艺步骤。

四、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五、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或白丝绸、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六、课时分配

单元

课题

课时分配

扎染的概述与欣赏和

4

扎染的设计与制作技法

4

扎染的扎制

12

染料煮染及后期处理

8

七、教学步骤

第一章扎染的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教学要点:

(1)扎染的发展历史

(2)扎染的现状

(3)扎染的特色与成品欣赏

(4)扎染传承意义

学习方法:

以理论讲授为主。

并贯穿扎染艺术的成品欣赏。

第一节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简介: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

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该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中原扎染工艺一度失传。

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

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

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缬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缬技术。

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

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1959年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了公元384年的扎染实物;1969年又在这里出土了公元683年的扎染实物,并且在这件扎染实物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缝制方法。

而这件实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扎染实物。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最古老的扎染技艺发源国。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

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

他们在旧有的绞缬工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古老的扎染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3、扎染的现状

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自然清新的风格。

作为一种对现代化的逆反心态,也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上反映出来。

扎染这种古老的方式和纹样,作为一种时尚,又开始翻新流行。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间特色开始退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营滋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植物染料板兰根供不应求。

在此情势下,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实验项目】

去博物馆考察或民俗馆参观,对扎染工艺的历史和相关文物进行分析。

【实验要求】

1.了解扎染学习的目。

2.了解扎染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3.分析扎染的现状。

 

第二节扎染的艺术特色与成品欣赏

一、扎染的艺术特色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

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做扎染最大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形状、图案、颜色、干湿、浓淡全凭个人喜好,制作者可按作品的用途,匠心独运,出奇制胜,保证你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会难看且能别具天地、各有韵味。

1、扎染与印花的区别:

 扎染是采用针、线等工具将织物根据自己的喜好扎紧,然后染色。

由于扎紧处染料无法渗透,所以拆线后便形成了各式图案。

它与印花不同,印花一般可以看作局部染色,要实现印花,必须先依据设计人员设计的花型制作成筛网(或滚筒),在需要的地方印上颜色,不需要的地方则不上色,所需工艺较为复杂,印出的花型也是完全一致的。

扎染用染色方法达到了印花的效果,而且由于手工扎法无重现性,所以世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扎染饰品,可以说每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扎染的独特魅力。

2、扎染和蜡染的区别:

 蜡染和扎染都是在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蜡染就像照相术一样,照相术是利用光化学原理,首先对负片(底片)进行光化学反应,按照光的强度,反应程度就不一样,最后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体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在暗室中冲洗胶片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影象转过来,就是我们看见的黑白相片。

蜡染的原理比较接近,首先用蜡附着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将其放入染料中,没有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没有,仍然保持原来面料的颜色,在蜡附着的边缘,由于蜡的渗透,被染的颜色也形成了渗透的样子,并且颜色有从无到有的过渡效果。

 扎染与蜡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样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容易染上色,其他部分一样就形成了与染料一致的颜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颜色的过渡。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论花色,扎染更自然一些;论图案,应该是蜡染图案更加丰富、具象。

二、扎染成品应用与欣赏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和室内装饰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丝巾以及服饰上面;还可以制作一些纯艺术品。

  扎染壁挂是扎染产品中提炼出的较高的一种工艺,它溶合了设计师与扎染之间的伟大创造,将所有的技巧与精华表现出来,产生现代艺术——染缬壁挂。

  丝巾是现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

起到美化生活、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台布则是家居装饰的一个品种,丝巾、台布种类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艳丽,古朴。

新颖,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扎染服饰可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全棉汗衫,连衣裙,半裙,上装,裤子,袜子等。

花形有自然花纹与定位花形,穿上此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扎染可用在真丝、全棉、化纤、皮革、麻、毛等面料上。

面料的长度不限,匹料生产不开剪,不破损,使客户任意使用裁剪。

三、扎染传承的意义

扎染布是一种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

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

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

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扎染是集欣赏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艺术。

【实验项目】

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扎染的资料。

【实验要求】

1.了解扎染特色。

2.了解扎染与印花、蜡染的区别。

3.明确扎染传承的意义。

第二章扎染的扎制程序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扎染图案的设计要求与变形方以及工具与材料的准备,使学生对扎染工艺的设计和扎制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要求学生正确地运用扎染的基本方法,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图案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要点:

(1)扎染的图案设计

(2)扎染的扎染的工具与材料准备

(3)扎染的扎制工艺流程

(4)扎结的技法

学习方法: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逐一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与修改。

2、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扎染的图案设计与工具的准备

一、扎染图案的设计

扎染是一件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在制作之前必须有一个预先的构思和设计。

首先要考虑使用者的爱好和要求,然后根据面料的质地和大小,再设计花纹的样式和在面料上的布局安排。

扎染从纹样形式上分为几何纹样(如散点、圆形、菱形、环形等)、异形纹样(如叶纹、花纹、波浪纹等)和具象花纹等。

扎染花纹取材广泛,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可千姿百态。

但因为扎染工艺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纹样的选择不宜太具象和精细。

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二、扎染的工具与材料准备

1、染织物:

主要有棉布、丝绸以及毛、麻等天然织物。

较薄的织物易于染色,染出的图案较细腻、清晰。

2、针和线:

针用普通的缝衣针即可。

线是捆绑织物的防染材料,所以要求结实不易拉断,可以是棉纱线、涤纶线、橡皮筋等。

3、染料:

主要是直接染料,既方便又经济。

在市场的化工商店一般有售。

4、染色用具:

染锅、加热炉、搅拌棍、水捅、胶手套、剪刀等。

第二节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扎染扎制的技法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捆扎,缝绞和夹扎三大类,其中每大类在又有不同的变化,此外还有三种扎法的综合应用及一些自由的扎法。

一、扎染前期的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

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

染前处理有:

1、退浆:

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

用量:

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2、精炼:

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右用烧碱加水沸煮。

用量:

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3、漂白:

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加水沸煮。

用量:

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另外,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煮精炼。

4、熨平待用:

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图案及捆扎用。

二、扎结的技法

(1)捆扎法

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

圆形扎法:

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

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可制作窗帘或裙料。

(2)、折叠扎法:

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

(3)、平针缝绞法

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与可制作花形、叶形。

用大针穿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

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

(4)、卷针缝绞法

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

 

(5)、打结扎法:

打结扎法是将织物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产生阻断染液渗入的作用。

打结的方式有:

四角打结,斜打结,任意部位打结等。

(6)、夹扎法

夹扎法是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7)、折叠夹扎法:

用屏风式折叠法折叠织物,用条状木板夹住织物的两面,木条两头用线扎紧,可做成连续图案。

 

(8)包豆子花:

将扎染面料中包入豆子、硬币或小石子等不会被染也不会被破坏的小物体,,再如同自由塔形一样把其扎紧。

(9)、卷扎法:

准备粗笔杆、筷子、不锈钢管等光滑圆棍,将织物卷在圆棍上,注意不要太厚。

然后将织物用力向之间挤压,用线扎紧,可染出漂亮的微波纹。

(10)、综合扎法:

将捆扎,打结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巧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11)、任意皱折法:

任意皱持法又称大理石花纹的制作,是将织物做任意皱折后捆紧,染色;再捆扎一次再染色(或做由浅至深的多次捆扎染色),即可产生似大理石纹理般的效果。

三、多色扎染

在单色扎染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次以上的套染。

具体的方法是以浅色作为第一次单色浸染,染后取出,在清水中洗去浮色,在不拆开原扎结部位的情况下,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和色彩的分布,可用线绳重新扩大扎结,也可以用塑料袋等防染材料,将有关部分进行包封扎结,再作第二次浸染较深色。

也可以拆去原部分扎结,进行第二次浸染。

如需要染第三种色,可按上述方法重复进行。

但由于受工艺所限,染色时间不易过长,套色不易过多,多色扎染由于色彩交错晕化,变化微妙,两三种颜色可以套染出多种色彩。

如:

染完了黄色再染蓝色,黄与蓝之间就会出现绿色,成为绚丽多彩的扎染制品。

【实验项目】

1、扎染的图案设计训练。

2、扎染的不同技法练习。

【实验要求】

1、了解扎染图案的设计要求,并能设计适合扎染的美观纹样。

2、了解扎染的工具与材料的使用,熟悉它们的特性。

3、熟练掌握扎染的扎结的技法。

 

第三章扎染的煮染及后期处理

教学目的:

本单元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扎染的染色方法,掌握扎染工艺的后期处理技巧。

教学要点:

(1)扎染的浸染法

(2)扎染的煮染法

(3)扎染的蒸染法

学习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节扎染的浸染法

一、扎染的浸染法介绍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染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染完后用清水冲洗,解结,熨平。

常用纳夫托染料和活性染料。

纳夫托染料及使用方法

工艺程序:

溶解色酚-->织物打底-->晾水备用-->配显色剂-->放入织物-->显色-->配碱液-->碱洗-->冲洗晾干

二、使用方法

(1)、配制色酚打底液

打底液处方:

色酚AS

10-15克

太古油

15毫升

36Be烧碱

15-18毫升

加水合成

1升

将色酚、太古油混合搅拌成浆状,再倒入烧碱搅拌;加入沸水调整到规定液量,液体呈无混浊的酱油色为宜。

(2)、打底:

将布料放入打底液中浸泡15分钟,取出晾至避光处不滴水后待用

(3)、显色剂的配制:

取色盐VB蓝10克,加入40-50温水800毫升搅匀,待用

(4)、染色:

将打过底的织物浸入显色剂中翻动使其均匀着色,约15分钟后取出

(5)、碱洗:

将染过色的布料浸入碱液中翻动约2分钟后用热水冲洗,再用冷水冲洗,晾干完成。

碱洗的目的是洗去打底液在织物上留下的黄色,使留白处洁净。

碱液处方

36Be烧碱

10毫升

加水合成

1升

第二节扎染的煮染法

一、煮染法的介绍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染锅内沸煮达到高温染色的效果。

最常用的是直接染料与酸性染料。

直接染料易溶于水,适染棉、麻、人造丝、绢类。

酸性染料色彩鲜艳,易于拼色,最适染动物纤维。

二、直接染料及使用方法

(1)、工艺程序:

溶解染料-->放入织物-->煮染30分钟-->冲洗晾干

(2)、使用方法:

备好染料及助剂纯碱,也可用食盐代替;

以布料的重量决定染料和助剂的使用量,即染料为布重3%,助染剂为1.5%(食盐为10%),水为布重的20-30倍;

用少量开水溶解染料和助染剂,再加至需要量,溶解染料的容器以搪瓷制品为宜,并加热;水量的多少对染色的浓淡程度有直接影响,但与织物的色牢固度无关。

将织物浸入染液中,用竹棍搅动,使其着色均匀,连续沸煮约30分钟后,冲洗并解结,最后烫平晾干。

第三节扎染的蒸染法

一、扎染的蒸染法介绍

将扎好的织物先浸泡于染液中染色,然后放入锅内蒸一定时间固色,常用的有缩聚染料。

缩聚染料是一种新型的暂深性染料,既可染棉、麻等纤维织物,又可染羊毛、蚕丝等动物纤维。

二、缩聚染料及使用方法

(1)、工艺程序:

温水溶解染料-->放入织物染色-->用吹风机吹干-->蒸6-7分钟-->水洗、皂洗、水洗-->晾水熨干;

(2)、使用方法:

备染料、助剂(尿素)、固色剂(硫脲)、小苏打;

用温水化开染料搅匀,加入化好的尿素、硫脲等搅匀,加入温水至规定量。

浸入织物染色约30秒,翻动使之上色均匀;

取出,用热吹风机吹干后,蒸6-7分钟(或浸入硫化碱固色液中固色);

水洗,皂洗,熨平。

缩聚染料染色处方

染料

10-100克

尿素

50-100克

硫脲

40-80克

小苏打

10-30克

加水合成

1升

硫化碱固色处方

5%硫化钠

20-100克

食盐

100-200克

加水合成

1升

【实验项目】

1、学习扎染染制的不同方法。

2、学习扎染工艺的后期处理过程。

【实验要求】

1、掌握扎染直接染料及使用方法,了解不同染料的性质。

2、掌握扎染工艺的后期处理的技巧。

并能独立操作。

第四章扎染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通过扎染实物和图片的欣赏,使学生对民间扎染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拓宽知识面。

教学要点:

(1)扎染的纹样分析与欣赏

(2)扎染的色彩分析与欣赏

(3)扎染的制作技巧与欣赏

(4)扎染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与欣赏

学习方法:

以扎染艺术的实物和图片的欣赏为主,并贯穿作品的理论分析。

(图片见课件)

【参考书目】:

《手绘扎染蜡染技法》邵甲信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扎染与蜡染的艺术》鲍小龙刘月蕊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

《扎染工艺》朱医乐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俗与民间美术》陈瑞林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