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2759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中文系文秘专业)

 

课程编码 :

学时:

48

学分:

3

开课学期:

4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教学手段:

考核方式:

闭卷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以秘书辅助管理活动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秘书工作活动的基本范畴为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秘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文秘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理解秘书工作基本特点、原则,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讨论,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将来做好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

一、秘书的涵义

(一)学术界的四种说法

(二)秘书的界定

1、我国秘书学界定义

2、国外定义

二、秘书的类别和层次

(一)秘书的类别

1、秘书学界代表观点

2、本人观点

(二)秘书的层次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

(一)服务的直接性

(二)服务的稳定性

(三)知识化

(四)年轻化

(五)女性化

第二节秘书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

(一)政务性工作

(二)业务性工作

(三)事务性工作

二、秘书工作的要求

(一)四个转变

(二)六个强调

三、秘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一)辅助性

(二)综合性

(三)机密性

(四)服务性

四、秘书工作的作用

(一)助手作用

(二)参谋作用

(三)协调作用

(四)信息枢纽作用

(五)公关作用

第三节秘书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现代秘书学的产生

二、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一)“秘书工作”说

(二)“辅助管理说”

(三)“对象多元说”

(四)“秘书活动说”

三、秘书学的研究方法

四、秘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秘书工作总体构成与秘书学总体研究。

(二)秘书工作的参谋性职能将继续强化。

(三)办文、办会、办事的常规运转工作也将出现新局面。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二、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

一、古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演变

二、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

(一)秘书活动历史悠久

(二)秘书机构变动频繁

(三)秘书人员选拔较严

(四)秘书制度比较完备

三、古代秘书工作主要制度

(一)文书工作制度

(二)档案工作制度

(三)保密工作制度

(四)信访工作制度

(五)印章管理制度

(六)工作报告制度

(七)办事制度

(八)参谋言谏制度

四、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我国近代的秘书活动

一、近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演变

二、我国近代的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我国现代的秘书活动

一、民国政府的秘书活动

一、民国政府的秘书活动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活动

第三章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第一节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概念

二、秘书工作机构设置的原则

三、秘书工作机构的名称和组织形式

第二节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与性质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性质

(一)机密性

(二)辅助性

(三)综合性

(四)服务性

第三节秘书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

(一)助手职能

(二)参谋职能

(三)枢纽职能

(四)协调职能

(五)保密职能

(六)公关职能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工作原则与要求

(一)明确职责、权限、目标、任务

(二)制定秘书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标准

(三)分清主次,有条不紊

(四)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

(五)准确细致,切实无误

(六)迅速果断,讲求实效

(七)忠于职守,安于本分

(八)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素质、能力

三、秘书工作机构成员

(一)秘书班子成员的不同层次要求

(二)秘书班子的群体优化

第四节秘书部门和人员的管理

一、秘书部门和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一)机构与部门职责

(二)岗位责任制

(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四)信息系统

(五)办公自动化

二、秘书人员的自我管理

(一)工作管理

(二)行为管理

(三)时间管理

(四)办公环境管理

第四章秘书的素养

第一节秘书的知识和能力

一、秘书的知识结构

(一)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知识

(三)行业知识

(四)相关知识

二、秘书的能力要求

(一)写作能力

(二)办事能力

(三)交际能力

(四)表达能力

(五)操作能力

第二节秘书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

一、理论修养和思想作风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对党和人民负责

(三)密切联系群众

(四)谦虚谨慎

(五)实事求是

(六)踏实细致,一丝不苟

(七)敏捷干练,讲究实效

(八)富于创造,勇于开拓

二、秘书的职业道德

(一)忠于职守

(二)严守机密

(三)恪守信用

(四)文明礼貌

(五)廉洁奉公

第三节秘书的心理和性格

一、气质和性格

(一)气质的含义

(二)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三)气质、性格与秘书职业的关系

二、性格要求

三、秘书心理调适

(一)博览群书,开阔胸襟

(二)培养广泛兴趣,丰富业余生活

(三)善于反省,自我调适

(四)倾诉、宣泄、调节情绪

第四节秘书的性别特征

一、性别的性格特征

二、性别的职业特征

三、秘书的女性特征

第五节秘书的培训与考核

一、秘书的培训

(一)学历教育

(二)岗前教育:

(三)在职培训

二、秘书的职业资格鉴定

(一)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剑桥秘书证书考试

三、秘书的考核

(一)考核内容

(二)考核标准

(三)考核方法

第五章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秘书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一、秘书的社会活动

(一)现代秘书社会活动的特点

1、活动范围扩大

2、活动目的、活动方式复杂化、多样化

(二)现代社会活动对秘书的要求

二、秘书的社会地位

(一)先赋地位

(二)后成地位

(三)秘书社会地位的特点

第二节秘书的角色意识

一、社会角色和角色意识

二、秘书的角色意识

三、秘书所担任的角色

(一)领导的助手

(二)领导的帮手

(三)领导的外脑

(四)政策活动中的纽带

(五)决策中的监督员

(六)领导的资料库

(七)领导的随员和具体事务的组织者

四、秘书的角色意识的培养

(一)必须树立和培养鲜明的服务意识

(二)必须培养和树立强烈的服从意识

(三)必须培养和强化高度的责任意识

(四)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法规意识

(五)必须树立和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

(六)必须树立和培养较强的公关意识

(七)必须树立强烈的保密意识

(八)必须树立必要的进谏、规劝意识

第三节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式与准则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与内容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二、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一)尊重

(二)礼貌

(三)优化个人形象

(四)言谈举止得体

(五)注意仪表服饰

第四节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一、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一)秘书与主管上司关系的特征

1、工作上的主从性

2、知识、能力、体力上、思维的补充性

3、人际关系的首属性

4、人格上的平等性

(二)秘书与上司关系的处理原则

1、主动批核、适应

2、服从,但不盲从

3、委婉提醒,适时规劝

4、维护上司之间的团结

(三)领导需要怎样的秘书

二、秘书与同事的关系

(一)唱“将相和”

1、秘书人员要主动与同事交流

2、秘书人员要身体力行地关心、帮助同事

3、秘书人员要正确对待同事的优点成绩

4、秘书人员要妥善处理同事的失误和缺点

(二)演“群英会”

(三)做“等边形”

三、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

第六章日常工作(上)

第一节办公室管理

一、办公室管理的作用

(一)办公室是指挥部

(二)办公室是工作室

(三)办公室是形象窗口

二、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

(一)办公室的分类

(二)办公室的布局与美化

1、光线

2、颜色

3、空气调节

4、声音

5、音乐

三、办公室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通讯工作

一、电话接打

(一)接电话的程序和要求

(二)打电话的程序和要求

二、邮件收发

(一)邮件接收的程序和要求

(二)邮件发出的程序和要求

第三节接待工作

一、接待工作的类型与方式

(一)接待的类型

(二)接待的方式

1、迎送式

2、引见式

3、参与式

4、陪同式

5、完全式

二、接待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1、文明礼貌

2、负责

3、与人方便

4、讲求实效

5、按制度办事

6、遵守纪律

三、接待工作的程序与内容

(一)发出邀请

(二)接待前的准备工作:

1、思想心理的准备

2、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3、物质和环境的准备接待

(三)接受任务后的接待准备工作

1、了解来宾的情况

2、确定接待规格:

接待的规格分为高格接待、对等接待和低格接待三种。

3、制定接待工作计划

(四)接待工作的实施

1、迎接来宾

2、会见、会谈的接待

3、宴请接待

4、参观游览

5、娱乐活动

6、报道

7、送客

(五)接待工作后总结。

第四节日程安排

一、日程安排

(一)日程安排的内容

(二)日程安排的原则和要求

1、服从于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计划

2、区分轻重缓急

3、随时补充、调整

4、提示和督促

5、酌留弹性、劳逸结合

二、订约事宜

(一)约会安排的基本原则

1、要根据领导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来安排约见。

2、要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约见。

3、协助领导搜集有关信息,使领导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4、酌情弹性。

5、保证准时赴约、不误约、不失约。

(二)约会安排的一般方法

1、在领导时间比较充裕、精力比较充沛的情况下安排约见。

2、电话安排约见。

3、信件安排约见。

4、制定约见日程表(约会小卡片)。

三、差旅事宜

1、做好准备工作2、旅途服务3、随时联络

第七章日常工作(下)

第一节督查工作

一、督查工作的作用

(一)督查对领导的作用

1、督查工作是贯彻落实领导决策、指示的后续步骤和保证手段。

2、督查是促进领导决策正确、科学的必要环节

3、督查是改变各级领导和干部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手段

(二)督查对秘书的作用

1、督查是秘书的一项重要职责

2、督查是秘书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督查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一)督查工作的原则

1、领导负责

2、分级负责

3、实事求是

4、不直接办案

5、讲求实效

(二)督查工作的程序

1、查办立项

2、查办通知

3、催办

4、直接调查

5、商讨处理

6、结案反馈

7、立卷归档

第二节保密工作

一、保密工作的概念和意义

(一)保密的概念

(二)保密的意义

二、保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一)保密工作的内容

(二)保密工作的方针

1、积极防范

2、突出重点

3、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第三节印信工作

一、印信工作的概念

二、公章的管理和使用

(一)公章的由来

(二)公章的性质和种类

(三)公章的样式

(四)公章的刻制

(五)公章的颁发和启用

(六)公章的保管和使用

(七)公章的停用与销毁

三、电子签名与电子印章

四、介绍信的保管与使用

第四节值班工作

一、值班的任务和作用

(一)办理领导交办的有关事项

(二)下班后和放假期间的文件和事务处理

(三)来访接待工作

(四)沟通上下级通讯联系

(五)记好当天大事记

二、对值班室与值班人员的要求

(一)服务的精神和高度责任心

(二)要提高警惕、遵守值班纪律

(三)认真做好保密工作。

(四)接待来访来电要热情

(五)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六)填写值班日志,做好交接工作。

三、值班日志与交接班

第八章信息与调查研究

第一节信息工作

一、信息的涵义

(一)概念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传输性、时效性、共享性、开发性

(三)信息分类

(四)信息工作的作用

二、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信息的主要内容

(二)信息的形式

(三)信息的渠道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一)信息的收集

(二)信息的整理

(三)信息的加工

(四)信息的传递

(五)信息的利用与储存

第二节调查研究工作

一、秘书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

三、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一)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二)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1、普遍调查

2、典型调查

3、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四、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

(一)开调查会

(二)现场调查

(三)问卷调查

(四)民意调查

(五)专家调查

(六)统计调查

(七)收集资料

(八)个别访问

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一)实事求是是根本原则。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科学的调查方法。

(三)科学占有调查资料,摆正调查研究的关系。

(四)认真写出调查报告。

第九章秘书写作

第一节秘书写作概述

一、秘书写作的内容

(一)公文类

(二)法规类

(三)经济类

(四)事务类

(五)礼仪类

二、秘书写作的特点

(一)代单位立言,非个人意愿

(二)集体成果,非个人创作

(三)内容真实、实用、客观,符合实际

(四)语言要求流畅、平实、简洁、规范

(五)讲究文体格式

三、秘书写作过程

(一)立意

(二)选材

(三)结构

(四)文字表达

(五)修改

(六)审核

第二节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一、秘书写作的原则

(一)符合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二)忠于机关制文意图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秘书写作的要求

(一)信息量大,措施具体,指示性强

(二)内容高度概括,语言表达实用、精确

(三)用材精要,语言深入浅出,主题富有个性

(四)讲究文明礼貌,语言得体,多一点人情味

第十章文档管理

第一节文书处理概述

一、文书处理的内容与要求

二、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必须准确、周密、确保质量

(二)必须及时、迅速,注重时效

(三)必须做到安全、可靠,确保国家机密

(四)必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要求和规定进行

(六)精简文件,深入实际,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

第二节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公文的行文关系

二、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三节公文办理程序

一、收文办理程序

二、发文办理程序

第十一章会议组织

第一节会议概述

一、会议的含义与作用

二、会议的种类

三、会议的作用

四、会议的要素

第二节会前准备

一、会议计划和成本预算

(一)会议计划

(二)成本预算

第三节会间工作

一、会场的组织与服务

(一)签到与报到

(二)材料发放

(三)选举工作

(四)会场服务

(五)会场临时调度

二、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

(一)会议信息的作用

(二)会议信息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三、会议记录的制作

四、会议文件的起草

第四节会后工作

一、会后事务

二、会议文书立卷

三、会议传达

四、会议催办

第十二章信访工作

第一节信访工作概述

一、信访工作的要素、职责和任务

二、信访工作的作用

(一)参政议政作用

(二)监督控制作用

(三)信息反馈作用

(四)化解矛盾作用

(五)公关形象作用

三、信访工作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标本兼治、预防和化解矛盾相结合的原则

(四)公开便民原则

(五)双向规范的原则

第二节信访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一、受理、登记

二、立案、呈批

三、承办、交办、转办

四、调查、处理

五、催办、回告

六、审查、结案

七、复信、督查和督办

八、总结、综合研究

九、立卷

第三节企业信访工作

一、充分信任,及时解决

二、奖励投诉,提高效益

三、跟踪调查,负责到底

四、做通工作,挽回信誉

第十三章沟通与协调

第一节沟通

一、沟通的含义、作用与特点

(一)沟通的涵义

(二)沟通的层次和作用

(三)沟通的特点

1、社会性

2、选择性

3、互助性

4、创造性

二、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一)沟通的主要类型

1、单项沟通

2、双向沟通

3、多向沟通

(二)沟通的主要方法

1、直接沟通

2、间接沟通

3、明示沟通

4、暗示沟通

三、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一)沟通的障碍

(二)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率的方法

二、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三、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第二节协调概述

一、协调的涵义

二、协调的作用

(一)缓解矛盾

(二)消除误会

(三)积极平衡

(四)融洽关系

三、协调的特点

1、广泛性

2、目的性

3、层次性

4、灵活性

5、相对性

四、协调的原则

(一)政策指导原则

(二)公正无私原则

(三)平等、尊重原则

(四)统筹兼顾原则

(五)随机应变原则

第三节协调的内容、步骤与方式

一、协调的内容

1、政策协调

2、地区关系协调

3、部门关系协调

4、工作关系协调

5、会议协调

6、领导关系协调

7、人际关系协调

8、股东关系协调

9、职工关系协调

二、协调的步骤

1、摸清情况

2、找出症结

3、提拟方案

4、反复磋商

5、督促落实

6、检查反馈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1、个别协调

2、信息协调

3、会议协调

4、计划协调

5、文件协调

6、协调的方法和策略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四、课程主要参考书:

1、袁维国《秘书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杨素华《秘书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3、魏晋才《秘书学概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

执笔人:

     审核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