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769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docx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

《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

《经济常识》第五课辨析题

五、财政税收

57.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1)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但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必须恰当。

若积累过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若积累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最终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

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的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

(2)在积累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加快经济发展。

 

58.材料:

近年来我国经济以超过7%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辨题: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我国已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

因此,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

(2)认为我国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第二,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59.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1)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样,财政资金得到了是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2)认为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则过于绝对。

财政收支差额过大当然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决不能认为只有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3)由于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预算也不可能在实现了全部财政收入后再安排支出。

因此。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60.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3)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6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就越多

(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则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就多,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和个人也会受益。

(2)但是,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是简单、绝对地作判断,因而是不准确的。

 

62.在我国,财政收入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为了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国家政权,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强大的国防。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是任何其它力量都不能代替的。

(2)如果是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那会使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政权也就得不到必要的物质保证。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63.无国便无税,无税便无国

(1)“无国便无税”说的是税收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税收;税收的征管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税法,离开国家政权和税法,税收的征管就无从谈起。

因此,“无国便无税”。

(2)“无税便无国”指的是税收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没有税收收入,国家的各项职能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就会名存实亡。

因此,“无税便无国”。

 

64.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认为税收是取之于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正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虽然税款都取之于民,但不一定都用之于民。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税款取之于民,却不是全部用之于民,而主要是用来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才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公民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反对偷税漏税,保证国家财政收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5.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能否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认识财政。

关于财政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很容易只从支出的角度来看,而忽略了财政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的一面。

财政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作用,将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答案要点:

①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来实现的。

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方面通过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

这表明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生要作用。

②本题观点忽略了财政在限制过高收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66.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不具有无偿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不能把社会主义税收的特性与税收的一般特征对立起来,无偿性并不否定社会主义税收的目的,应注意区分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的,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针对人民群众的整体而说的。

答案要点:

①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这种无偿性针对的是具体的纳税人,即对某一个纳税人来说缴纳了税款以后与征税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返还关系。

②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不矛盾。

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人民群众则是国家财政的最终受益者。

③本是观点把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税收同样具有无偿性。

 

67.发行国债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债发行越多越好

(1)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当前,国家适当增加国债发行,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3)国债发行要适量,要考虑偿还能力,使用方向要正确。

否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笼统地说发行国债越多越好是不科学的。

 

68.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1)政府通过发生国债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但不能认为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好。

一方面,在数量上,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在投资结构上,国债的使用要合理,否则不但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给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69.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刺激需求,又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这一新税种,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将一部分存款转化为消费资金,刺激内需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而言,这一税种又减少了他们的收入,降低了其消费。

因而从根本上看,要扩大内需还要靠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2)征收利息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两极分化,但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因为合理收入差距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而消除收入差距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否定。

 

70.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所有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购买商品,所有的人都是纳税人

(1)并非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我国税法规定11种消费税,除这11种外,购买其他商品则不交纳消费税。

(2)即使是商品价格中包含着税收,也不能说购买者就是纳税人,如果发生了税负转嫁,消费者只是负税人而非纳税人。

(3)在正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中不仅包含着销售税金,也包含利润及其他税收、成本等,但这些并不由消费者交纳,消费者不直接负纳税义务,故不会成为纳税人。

(4)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不同的税种会有不同的纳税人,所以购买了商品的人不都是纳税人。

71.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它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利益,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务征管,不但不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偷逃税款的不法高收入者,正是为了保护合法经营者,照章纳税的纳税人包括高收入者,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72.为了鼓励公民积极纳税,国家税务机关应对纳税大户予以重奖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为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具体体现。

(2)每个公民都要依法纳税。

有的地方片面强调重奖纳税大户违背了税收的无偿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

(3)公民依法纳税天经地义,对依法纳税应给予鼓励,而不能随意给予“重奖”,更不能变相给予税收返还。

 

7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纳税无关

(1)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但从纳税人的角度看,有些中学生已经成为纳税人。

如,中学生作为自行车的使用者,已经成为纳税人。

(2)从家庭成员看,中学生也与纳税息息相关。

中学生的家庭如果从事了应税活动或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就有责任督促其自觉纳税。

(3)从消费者角度看,中学生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同中学生息息相关,中学生应成为国家税收制度的自觉维护者。

《经济常识》第六课辨析题

六、金融和投资者

74.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1)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准确其活力

(2)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

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

(3)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在这种条件下),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75.金融债券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

债券和股票都是债务证书,都是集资的手段。

(1)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中的国库券才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债券才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76.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服务

(1)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每一个企业(无论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银行企业)都应当是市场活动的主体,都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它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发展,反之就要破产,被市场淘汰,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2)题中谈到商业银行要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服务,看到了银行的作用,有一定道理,但把它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完全错误的。

其错误的实质是把银行的目的和银行的作用混淆了,把商业银行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混淆的。

 

77.公民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所以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1)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重要影响。

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公民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国家积累资金,有利于促进生产有重要意义。

但是,消费的增长可以为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如果消费增长缓慢,或者出现消费市场萎缩现象,则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会引起生产的下降,最终也会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因此,公民储蓄不是越多越好,提倡公民科学适度的消费,合理地安排储蓄和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原题的观点没有全面认识储蓄、消费和发展生产之间的关系,因而是片面的。

 

78.银行吸收存款,此存彼取,川流不息,不可能有余额,所以银行发放贷款的款项只能由中央银行提供

(1)题中观点认为银行吸收存款,此存彼取,川流不息,是正确的。

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一个基本业务。

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企、事业单位的存款;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我国实行现金管理制度,各企、事业单位都在银行开立帐户,将闲置待用的资金存入银行,这是银行吸收存款的一个重要来源。

银行还在我国城乡广设储蓄网点,吸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同时银行还不断支付各种存款的取款。

   

(2)发放贷款是银行的第二个基本任务,题中观点能认识到达一点也是正确的,但认为发放贷款的款项只能由中央银行提供是错误的。

因为:

一方面由于银行为应付存户提取,而向中央银行借人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银行还有一定数量的定期存款。

所以,银行总会有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供银行发放贷款。

再者,银行吸收的大量活期存款也可以满足暂时的短期性的贷款需要。

79.征收利息税与降息是一回事

(1)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目中的观点只强调二者的联系,否定了二者的区别是不对的。

(2)二者区别有:

第一,降息是一种货币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决定;征收利息税属于一种财政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作出决定并具体实施。

第二,利息税是一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征收利息税主要用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费用支出;利息俗称“子金”,是本金的对称,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者的报酬。

(3)二者的联系有:

第一,目的相同,即扩大内儒,刺激消费。

第二,避免收入过份悬殊。

第三,利息税是针对利息征收的一种税种。

80.城乡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1)居民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的流通,而且还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说有一定的居民储蓄是必要的。

(2)但居民储蓄太多、过量,就会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扩大内需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对过高的居民储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消费,疏导日益增长的储蓄存款,使居民储蓄尽快转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经济常识》第七课辨析题

七、消费市场

81.家庭消费是一种与社会无关的个人消费行为

(1)家庭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

(2)家庭消费并非只是家庭的行为,这是因为:

第一,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而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第二,消费能为生产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第三,健康、文明、合理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8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高消费必然促进生产的高速发展

(1)消费确实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会使人们产生新的需求,而一个新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2)但是,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

只有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能力的、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

而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一定时期消费基金的过度增长必然会导致积累基金的减少,不仅使生产发展缺乏后劲,还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现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应使家庭消费与国情相适应,提倡适应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不顾生产发展的高消费。

 

83.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

(1)市场交易原则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2)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防止和避免“搭配”销售、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假冒伪劣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因此,认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能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观点是正确的。

(3)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提高服务质量,给销售者带来效益;另外,市场交易原则,不仅约束和规范销售者的行为,也约束和规范购买者的交易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运行,为销售者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因此,认为市场交易原则,会使销售者的利益受到损失的观点是错误的。

 

84.打折促销是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

对于打折促销应具体分析。

(1)合理的打折促销能刺激销售,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

因此,合理的打折促销是符合市场交易原则的。

(2)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守一定的秩序,如果商家发布虚假的打折信息,或利用广告误导或欺诈消费者,这种促销行为就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原则,是法律所禁止的。

 

85诚实信用是指销售者的道德问题

(1)诚实信用是现代化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也是商品服务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

对于销售者来说,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如果不讲诚实信用,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最终会损害销售者的利益。

(2)从道德角度看,诚实信用不仅仅是销售者应有的道德,对于消费者来讲,也应具有诚实信用的道德。

因为市场交易活动是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行为,交易双方都应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以诚实信用为本,这样才能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到维护。

(3)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对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基本要求,是现代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不仅适应于市场交易活动,而且还适应于人与人之间的非经济交往活动。

 

 

86.“商品打假”针对的是那些质次价高的商品

(1)所谓假冒伪劣商品,突出的是一个“假”字,是经营者用以假充真、名不符实的商品蒙骗坑害消费者。

而质次价高的商品,所展示的自己的真实情况,是消费者可以明辨和看得出来的,购买这种商品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并没有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不同于假冒伪劣商品。

  

(2)整顿市场秩序,打击的是假冒伪劣而不是质次价高的商品。

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联系。

如经营者对质次价高的商品作不实宣传,或以次充好,在这种情况下,质次价高商品也就是成了假冒伪劣商品。

《经济常识》第八课辨析题

八、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

8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先进科技一旦应用于生产便能快速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基础比较落后,因此要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引进技术是迫切需要的。

(3)但并非引进的技术越先进就越好,必须从我国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注重适用性,并且必须把引进技术的关键放在消化、吸收和创新上,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就算是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也未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88.降低关税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1)降低关税短期内可能会减少我国的财政收入,降低关税不可避免地会给国有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确实会使我国某些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销售受影响。

(2)降低关税,会增强国外企业对我国的投资兴趣,从而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

关税降低,有利于国有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竞争力。

 

89.加入WTO,融人世贸体系,给我国带来的是新的机遇

(1)加入WTO,融人世贸体系,标志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获得世贸规则带来的许多互惠互利的好处,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

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但是,加入WTO,还应看到我国经济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企业将从国家的种种政策保护下完全转向市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紧修炼“内功”,加快改革步伐,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有准备地迎接新的挑战。

(3)因此,加入WTO不只是机遇,也是挑战,题干只看到机遇一方面,是不全面的。

 

90.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继续实施兼并和强强联合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然而,如果不是切实地面向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就不一定能实现规模效应。

国有企业通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和体制创新,把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并实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善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增强竞争力。

(3)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只要灵活经营.善于参与社会分工,也有广泛的发展的景;面对一些落后的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兼并和破产,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新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91.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

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引进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注重质量,把吸收、消化和创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增强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

(3)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92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对贸易顺差现象要作辨证的分析,辩题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1)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该国商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不断扩大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