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789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五年级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

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再次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以前都停留在平面图形,现在空间观念要拓展到立体图形,就有一些难度。

学生要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必需要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人教版新课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实验等方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并让学生感知数学思想——转化。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解决措施:

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

不规则—转化—规则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能用排水法、排沙法等多种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解决措施:

让学生动手实践、实验操作、合作交流,体会经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而求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现在大家都会计算那些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3.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叫做规则图形。

规则图形的体积可以直接用公式来计算;那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该怎样计算他们的体积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二新授:

实验探索新知

1.实验:

研究橡皮泥的体积。

(1)这块橡皮泥有体积吗?

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谁来估一估?

(把估算结果写在黑板上)

(2)你想知道他们谁估算的结果更准确吗?

你能用计算的方法知道这块橡皮泥的体积吗?

是的,以我们目前的知识,我们还不能用计算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怎么办呢?

谁能想出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3)学生回答。

你觉得哪个方法更适用一些?

为什么?

(4)现在你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探究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5)并填实验表格

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实验表

()年级()班第()小组

所测

物体

方法、

策略

所需

数据

得出

结论

(6)汇报探究结果:

你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所探究的结果是多少?

其他组的呢?

(板书数据)

(7)同学们真棒!

会把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得了它的长、宽、高,利用我们前面所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橡皮泥的体积。

这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会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叫做“转化”。

(板书:

思想:

转化)

(8)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家的转化结果。

为什么你们的计算结果和其他组的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大家分析的很对,确实在我们进行测量的时候会有误差,只有认真仔细才能将误差减少到最小。

2.实验:

计算西红柿或鹅卵石的体积

(1)出示西红柿或鹅卵石,问:

它们有体积吗?

我们还能用捏一捏、量一量的方法来解决吗?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2)学生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

(4)汇报结果

板书:

(西红柿或)鹅卵石的体积=350-200

=150(ml)

=150(cm3)

答:

这个鹅卵石的体积是150cm3。

(5)教师小结:

我们把这种通过排开水的体积的方法来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排水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板书:

方法(排水法))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对于能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转化的思想把它转化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来计算,也可以说是变形法。

(2)对不能捏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排水法来计算。

(3)是不是计算不规则的物体只能用这两种方法?

其实生活中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还有很多。

(简单介绍排沙法和称重法)

三.巩固新知(幻灯出示)

1.填空:

(1)有一个量杯,里面的水是300ml,当放入一个铁块后(铁块被水完全覆盖),水面的刻度为380ml,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2)A量杯里面有一个鸡蛋,倒入水完全覆盖住鸡蛋,水面的刻度是180ml。

把A量杯里面的水全部倒入B空量杯里,这时B量杯里面水的刻度为150ml,那么这个鸡蛋的体积是()。

(3)往一个装水的量杯里加入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球(玻璃球被水完全覆盖住),水位上升了12ml。

一个玻璃球的体积是()。

2.P52“做一做”

4.教材P54习题

5.教材P55思考题

能力题:

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dm,宽6,高4,水深2.8,。

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的正方体铁块,水会溢出么?

(1)如果没有溢出,离玻璃缸顶端有多远?

(2)如果溢出了,水溢出了多少升?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设计者:

许昌市回族小学海小丽

依据的理论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归纳、类比、交流、反思、总结等活动中得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等数学思维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个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活动中,要侧重、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教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与课件超连接

教学准备:

1.实物幻灯机、量杯、橡皮泥、鹅卵石、西红柿、鸡蛋等。

2.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激趣导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4分钟

提问

口答

为新知作铺垫并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实验操作

(1)

橡皮泥的体积

9分钟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变形法把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

实验操作

(2)

鹅卵石的体积

9分钟

组织、引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排水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巩固新知

1.基本题

1.填空题

2.解决问题

10分钟

独立探索、

汇报交流

2.能力题

能力题

5分钟

先独立探索

再小组合作

后班级交流

能利用所学

知识活学活用

(四)总结

3

提问:

你的收获和问题是什么?

总结口答

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整理能力

(一)复习、激趣导入

(二)新授:

实验操作

(1)

实验操作

(2)

(三)巩固新知

1.基本题

2.能力题

(四)总结

做为一个教师,要常常对经历过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而对于讲过的每一堂课更是如此,希望能够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水、橡皮泥、鹅卵石等,利用“变形法”、“排水法”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操作活动,深化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有序地猜想、操作、观察、实验、比较、探索、计算等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想象、估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我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层层递进地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掌握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时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积极感情,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

1.小组之间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时,小组之间数据误差有些大,应多测量几次。

2.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用上量杯、魔方、水、西红柿等进行排水法操作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优点:

总体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不足:

为了力求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要求学生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这一点对于科学的实验来说很重要,这是一种科学处理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强调测量的平均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误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方法和态度。

在测量数据记录表中,加入估测数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比较。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很重要,估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明白从生活应用的角度来讲估测非常实用,但在科学研究中需要通过测量计算才能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

  

总之,这节实践活动课,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新尝试。

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变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

在活动中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

(许昌市回族小学校长:

海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