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028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docx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七单元修订版教案

第六单元讲信用

《我必须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学会本课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守信是一种美德,要做恪守信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培养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受到守信用的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1、动画片《岩石上的小蝌蚪》。

2、收集有关守信的名言、故事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丹守信用的好品质。

2、知道学生的行为,强调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3、能挣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岩石上的小蝌蚪》。

学生看后自由谈感受。

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待别人都会守信用,不会像故事中的“小哥哥”一样,因为自己的轻率失信而使别人受到伤害。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的小主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自己读题。

引导学生体会“必须”的含义,读出果断、坚定的语气。

二、自学。

1、究竟是一件什么事,使“我”觉得“必须去”呢?

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老师及时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领读,并口头组词。

打乱顺序,再抽读生字。

三、引读课文。

1、把生字、词语放回课文中,再次读课文,读准每个字。

读完课文后自己标出自然段。

反复练读不熟悉的生字、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及时正音以及评价朗读。

3、全班齐读课文,读通语句。

四、品读课文,感悟。

1、读课文思考:

李丹为什么说“我必须去”?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相机做出点拨提示。

对回答“她不想看马戏,更想表演节目”的同学,应引导她再次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注意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

“是啊,李丹多想亲眼看看小羊拉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哪!

”对用课文最后一句话做出回答的同学予以充分的鼓励。

2、组织讨论: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丹可以打电话向同学们请假,给老人表演的节目很多,少李丹一个独唱没什么大影响。

这种行为是为失信找借口,使失信的行为正当化。

老师教育学生:

一个人不去敬老院影响不大,要是大家都这样想,慰问老人的活动就无法进行了。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人”。

3、请同学们说说,看完《岩石上的小蝌蚪》和《我必须去》两个故事后不同的感受。

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二、诵读。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随机指导。

如:

“是啊,李丹多想亲眼看看小羊拉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哪!

”这一句应该读出李丹对马戏节目的喜爱之情,以及机会难得,她急于想去看一看的迫切心情,从侧面突出李丹终于为了守信而放弃这一难得机会的好品质。

又如:

“李丹想起敬老院那些慈祥的爷爷奶奶,想起他们每次看表演时的笑脸,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等着自己,她对爸爸说:

‘我必须去!

’”这一句应该读出李丹想象中等待她的人们对她的殷切期望之情,这期望不仅是这一次她能按时到场,更指希望她具有恪守诺言的美好品德。

2、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评价朗读。

五、引申:

1、李丹是个守信用的人,她没有因为看马戏而对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和班级里的老师同学失信,我们想象一下,敬老院的爷爷奶奶看着这台节目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讨论:

或七嘴八舌议论;或绘声绘色讲述;或声情并茂表演……把老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刻画得越具体、细致越好。

2、看到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这样高兴,小朋友们的心情怎样?

3、总结:

可见,守信用不仅使人得到幸福,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鞭策自己,做个守信用的人,就像古话说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写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形,自己分析字形结构。

老师重点指导:

“慈”上面是“滋”的右半边,下面是心字底;“祥”是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期”与“斯”区别;“铃”和“玲”区别。

2、重点指导比较难写的字。

3、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后仿写。

为生字组词。

4、抄写要求认识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练习。

1、多音字组词。

打()扎()结()

()()()

2、给下列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令()()分()()羊()()

()()()()()()

3、扩词,并用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期()()()

约()()()

慈()()()

():

--------------------------------------------------------------------------

4、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我必须去

(一定)

敬老院演节目

守信李丹

看马戏

课后反思:

 

《小山羊和小灰兔》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讲信用是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有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词语。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讲信用”的古语、格言及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识字3个,指导书写难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图片,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2、出示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预习检测。

   1.出示课件:

认读词语:

     早晨 做操 耽误 抱歉 遇见

     犹豫 蘑菇 看望 顺路 刺猬

   2.读词语,小老师检查。

   3.同桌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4.游戏:

巩固识字。

   5.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6.学生接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回答,评议。

   3.再读课文,回答:

“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交流汇报。

评议。

   5.小节:

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认识了,课文也会读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要写的字。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晨 操 遇 耽 误

   2.读一读,扩词。

   3.说一说怎样识记。

   4.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中,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3.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2.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出示词语,个别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你们还记得围绕着小山羊和小灰兔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2.你是从课文的哪儿知道的?

   3.出示自学任务: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山羊做法的语句,用“——”画出来。

    ②再读课文,找出写小灰兔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

   4.学生汇报: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见小灰兔来。

      ①生自读这句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点词语,体会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体会读。

      ④男女赛读。

    

(2)小灰兔为自己的失约找了什么理由?

      (课件出示)刚才在路上遇见了小刺猬,我们聊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咱们吃了午饭再去吧。

      ①指名读。

      ②谈体会。

      ③感悟读,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组内赛读。

    (3)总结学法:

      ①分别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现的语句,读一读。

      ②抓重点词交流感受。

      ③读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法指导)

    

(2)小组展示读。

  5、因为小灰兔不讲信用,所以当它让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时,小山羊还是那么坚决吗?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第二天早晨,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7、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三、总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在这里,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古语: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小山羊和小灰兔

                小山羊         小灰兔

        第一次     等了很久        和小刺猬聊天  守信用

        第二次     等到太阳下山      和小花狗玩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语气。

2、阅读短文《朋友》,进一步巩固独立识字的方法,加强对“守信”的理解。

3、学写请假条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读,去理解。

1、出示“你为什么写成这几个字?

”一句。

指名读读。

老师总结这句话可以读成:

你为什么写这几个字?

(语气可以是气愤的、反问式的。

)也可以读成:

你为什么写这几个字?

(语气可以是疑惑的、否定的。

)因此,“说”前面可以填“气愤地、疑惑地、大声地”等等。

指名说说答案,并讲这样填的理由。

2、出示其他句子,先右学生独立品读完成。

3、指名读他填的句子,全班体会句子的语气。

指名评价。

二、阅读短文。

1、老师引导:

句子同学们读得很好,可怎样才能把短文读好呢?

(认真观察标点,体会句子的含义,并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角色。

2、请学生自己阅读《朋友》,发动学生想办法识字。

3、观察标点,体会含义,老师引读、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短文,加强对“守信”的理解,巩固语气的练习。

4、练习编故事复述课文。

三、给句子加标点。

1、天这么黑风这么大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2、春天把世界打扮得多漂亮呀

3、张力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四、总结引入:

我们读了一篇关于守信的感人故事《朋友》。

是啊,皮萨斯为了实现对朋友的诺言,即使死去也再所不惜,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敬佩!

可是,现实生活中,确实经常发生使我们身不由己的特殊情况,使承诺无法兑现,这是我们不应该急于以自己的理由为失约的行为辩解,而要及时把失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降至最低,写请假条就是一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五、学写请假条。

1、师生共同探讨写请假条需要注意的事项:

(1)格式与留言条相似,称呼顶格,敬语紧接正文,在“此致”后一行顶格写;署名在右下角,必须写日期。

(2)语言比较简洁、扼要。

(3)明确不能因为可以打电话就疏忽写请假条的意义。

(4)遇到不会的字,要练习用音序查字法解决。

2、学生选择素材练习写请假条。

3、资源交流。

相互评价。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远行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汉字。

2、领会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3、生字卡片,诗歌诗歌朗诵的音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诱情,由情入文。

展示三峡挂图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观景。

叙述: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

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

我国唐代有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

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早发白帝城》。

2、交流资料。

你们知道李白吗?

你们收集到哪些关于他的事呢?

二、自学。

1、简单介绍后自读古诗:

白帝城就在现在重庆市奉节县东边的白帝山上。

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诗歌中的“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离白帝城有1200里水路,途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

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指名朗读古诗,老师注意正音。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特别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3、读给同桌听听,互相正音。

4、你认识了哪些字?

教大家读读,老师出示卡片。

理解字义,指名组词。

5、巩固识字:

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同桌互相抽读。

三、朗读交流。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

可以借助字典帮帮忙,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读懂句子后体会诵读。

2、全班交流。

全班一起读读古诗,读懂哪行就说说哪行的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个别词语。

如:

“还”就是回家。

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

当时李白因为犯罪被流放的现在的贵州省,到了白帝城时被赦免了,于是乘船返回江陵。

此时轻舟顺流而下,诗人心情畅快,感觉“一日”就能“还”一样。

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再读读古诗。

3、配乐诗朗诵。

先读给同桌听听,再读给大家听。

全班评价。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并比赛背诵。

4、全班会背诵的孩子背,不会背的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背诵古诗。

提问: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认读并口头扩词。

个别抽读。

2、看田字格中要写的生字,自己先学习,选出较难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

“朝”左边与“桌”区别;“陵”右边中间有撇、点;“猿”的反犬旁不要写成提手旁,注意弯勾;“舟”注意笔顺,与舟字旁区别。

再次认读生字并扩词。

3、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形、结构,找出需要注意的部分,提醒大家。

4、老师范写,学生仿写。

自己或同桌交流评价。

三、多音字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读准词语。

重()重量重要重新重复重叠

还()归还还有还原还是还书

发()理发发明发现出发头发

朝()朝代朝霞朝阳王朝朝前走

课后反思: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2、学会抓住人物言行和提示语来深切感受人物的特点。

3、会分角色朗读、表演寓言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在一年级时曾经学过一个寓言故事,叫做《揠苗助长》,谁能大概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问: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我们知道在一个故事里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

2、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一篇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我们来看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全班注意听每个字的发音。

老师正音。

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来教读,全班跟读,把熟悉和不熟悉的生字分类,反复练习认读不熟悉的生字。

4、再读生字,想想意思,一起给生字扩词。

5、开火车读、个别抽读、小组比赛读,巩固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把学会的生字词带进课文中,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句子。

2、问: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0个自然段)

3、老师与同学合作读课文:

老师朗读1和10自然段,2~9自然段由男、女同学交替读。

一边读一边体会自己读的角色,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说说。

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用对话形式叙述,一问一答。

再问:

课文中讲了谁和谁的对话?

(季梁和朋友)

4、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一人读季梁,一人读朋友,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演读课文。

四、解题。

看图理解,想想课文中的句子,什么是“辕”和“辙”?

老师讲解:

“辕”是指官府的大门,课文中指楚国的位置(在南边);“辙”指马车的路线(朝北方)。

五、理解课文,体会寓意。

1、小实验:

老师把粉笔放在前面的讲桌上,请一名同学向后走,拿粉笔。

同学们会提出意见,方向反了,应该朝前走。

同样,课文中的那位朋友想去哪里?

(楚国)楚国在哪个方向?

(南方)而这位朋友往什么方向走?

(北方)他能到达吗?

2、老师引读强调对话表情以及朋友回答的词语,体会各自的心情。

如:

“不解地问”“不怕”、“告诉”“没关系”、“再次诚恳地说”“固执己见”。

问:

朋友强调他的优势是什么?

(马好、旅费多、车夫驾车技术高)

3、讲一讲你对故事的理解,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呢?

老师总结: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提示:

其实季梁发现朋友的方向不正确,一直在提醒,如果朋友听了季梁的话,那他也会到达目的地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

(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

4、带着体会自己再读读课文。

六、练习。

1、故事中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走,他的朋友季梁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接受。

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

(南辕北辙)

2、这个人这样固执己见,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

(不能)为什么呢?

他的马很好吗?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试着用“……虽然……,可……”来说说其他两大优势。

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把补充的句子写在书上,完成“语文天地”照样子写一写,自己读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3、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

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4、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说说意思,并写一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问: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认读并口头扩词。

个别抽读。

2、看田字格中要写的生字,自己先学习,提出“马字旁”的字有:

驶、驰、驾

选出较难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

“驶”与“使”区别,右边是“史”不是“吏”;“系”别忘了上面一撇;“旅”右边与“低、纸、游”不同,仔细观察、区别;“热”去掉四点底就是“执”,别少一点;“担”与“但、胆”区别意思并组词,注意声调。

再次认读生字并扩词。

3、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形、结构,找出需要注意的部分,提醒大家。

4、老师范写,学生仿写。

自己或同桌交流评价。

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条件越好离楚国越远

课后反思:

 

《远行靠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业术语。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我们远行靠什么交通工具呢?

2、你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

说说你见过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3、总结引入:

现在科学技术还在飞速发展,我们将会“走”得更快更远。

(板书“走”)这时我们不仅仅是用双脚走路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帮助,用最少的时间到最远的地方去。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齐读课题《远行靠什么》。

问:

什么是“远行”?

二、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同桌互相交流认识的新字,互相教读,互相正音。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仔细听,检查字音。

指名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教读,老师把不熟的生字帖到黑板上,反复认读,并从了解意思,通过词语加深记忆。

5、再读生字,指名组词,注意去别同音字、形近字。

6、游戏巩固识字。

三、读课文,交流。

1、朗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交通工具?

指名说说,老师简单板书。

最初(古代)——步行、骑马、乘独木舟

后来——马车、帆船

二百多年前——(有了蒸汽机)火车、轮船

2、你了解哪种交通工具,你收集到什么交通工具的资料?

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老师按顺序出示图片或相关资料:

步行、骑马、独木舟、马车、帆船、火车、轮船,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交通工具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4、质疑:

在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指导讲解“奔驰、天涯海角”,并用这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5、体会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读这三个自然段。

四、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的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以及火车和轮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明的出现,交通工具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课文。

五、朗读交流。

1、学习4自然段,思考:

二百多年前,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之后不久,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内燃机)理解“内燃机”,老师适当讲解。

2、提问:

内燃机的发明带来了哪些变化?

指名朗读这句话。

找找重点词语。

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理解意思,如“川流不息、巡逻、疾驶”,积累词语。

并用“川流不息、疾驶”造句。

3、句式练习。

军舰在大海上巡逻,火车在哪里干什么?

(火车在轨道上奔跑。

)汽车在哪里?

(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

)快艇在哪里?

(快艇在海面上疾驶而过。

4、自己朗读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问:

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

与古代的骑马、步行比比,有什么感受?

5、引读第6自然段: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还有了什么样的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

6、老师简单介绍。

“核潜艇”——以原子核能为动力的潜艇。

最大航速约为20至30余节,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