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151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docx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十六题)

1、地质勘查安全工作应贯彻的方针是(A)。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安全第一、科学管理

D、坚持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的方针

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将地质勘查项目发包、分包、转包给(C)。

A、个人

B、任何组织机构

C、个人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组织机构

D、不具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

3、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地质勘查从业人员(A)

A、不得上岗作业

B、上岗后再安排教育培训

C、给予罚款处理

D、一边培训一边上岗

4、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成为(A)

A、事故B、不安全C、危险源D、事故隐患

5、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C)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

6、(A)是指:

对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重点,而不是以处理事故为重点。

A、预防为主B、安全优先C、安全第一D、事故预防

7、地质勘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专门负责(D)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是安全生产的(D)管理人员。

A、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或兼职B、安全生产管理;专业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专职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职

8、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B)h。

A、全面;48B、三级;48C、三级;24D、全面;24

9、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C)。

A、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闪点

B、可燃物质、引燃物质和闪点

C、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

D、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燃点

10、根据《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方法》的规定,地质勘查单位安全费用按地质勘查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C)提取。

A、2‰B、5‰C、2%D、5%

11、安全色中的红色表示(A)。

A、禁止、停止B、注意、警告C、指令必须遵守D、通行、安全

12、每年的(B)月份为“安全生产月”。

A、5B、6C、9D、11

13、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四不放过”是指(B)。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4、移动式照明器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A)V。

A、36B、110C、220D、380

15、工伤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B)。

A、优惠措施B、社会福利制度C、强制实行措施D、安全保障制度

16、全国交通安全日是:

(B)

A、11月9日B:

12月2日C:

6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共十一题)

1、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涉及的危险因素包括(ABD)。

A、环境不安全因素B、人的不安全因素C、自然灾害D、物的不安全因素

2、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包括(ABCD)。

A、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B、未遵守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未接受完善的安全教育

D、违反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基本要求及各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平时的安全生产检查主要包括(BC)。

A、安全管理制度落实B、现场安全检查C、安全管理D、安全生产责任制

4、地质勘查项目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事故项目组要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所在单位和当地安监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有(ABCD)。

A、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事故的经过C、造成的后果、初步原因分析D、已采取的措施

5、在野外遇到雷雨,正确做法是(ABCD)。

A、不要再孤立的大树、岩石、小屋下躲雨,应马上离开

B、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趴在地上

C、如果来不及离开高达的物体,应找些干燥的绝缘体放在地上,坐在上面

D、远离金属物,手中不要拿着铁棍,铁柄雨伞等物

6、地质勘查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指(AC)。

A、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B、“安全第一”是说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越多越好,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的管理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抢险,进行事故调查,找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堵事故漏洞

D、为了保证安全而高危作业都不做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下列人员(ABCD)需接受地方政府专门培训安全教育机构培训,并持证上岗。

A、地质勘探单位主要负责人B、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地质勘探单位特种作业人员

8、钻探工程施工伤亡事故主要是包括(ABCD)。

A、物体打击B、机具伤害C、高处坠落和扭伤D、跌伤事故

9、工会可以行使以下(ABCD)。

A、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B、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

C、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做出处理

D、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0、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ABCD)。

A、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B、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

C、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D、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1、安全驾驶陋习:

(A、B、C、D、E、F、G、H、I、J、K)

A:

驾车不系安全带

B:

驾车接听或拨打手机电话

C:

变道或超车不开转向灯

D:

驾车频繁变更车道

E:

占用应急车道

F:

低速在高速车道行驶

G:

驾车时向窗外抛物、吐痰

H:

穿拖鞋或高跟鞋驾驶车辆

I:

在车辆拥挤路段加塞

J:

随意或长时间鸣喇叭

三、判断题(共五题)

1、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工作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但对资金投入不足的事故不负有关责任。

(×)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

3、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统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发给从业人员资金由其自行购买。

(×)

4、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

5、谨慎驾驶的三原则是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

(√)

 

思考题

1.什么是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和分布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发展与演化规律;研究地下资源的形成,分布,勘察利用的科学。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

(1)特殊的时空观

(2)地域性的变化(3)“将今论古”是研究地质历史的原则(4)实践性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含内哪些方面?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室内与室外相结合(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备相结合(7)“将今论古”是地质研究的指导方法

4.什么是矿物?

矿物的分类。

矿物是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分类:

(1)自然元素矿物

(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卤化物(5)含氧盐

5.什么是岩石?

岩石的分类?

岩石:

自然界中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由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按不同的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矿物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根据矿物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

有时也辅以简单的测试,如磁铁矿,磁黄铁矿等能被永久磁铁所吸引。

7.矿物的硬度(摩氏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8.常见矿物有哪些?

(1)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小类)

(2)石英长石云母高岭石辉石角闪石(大类)

9.同质多象,类质同象

同质多象: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不同的矿物,这种性质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

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分质点的位置被另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替代,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10.什么是岩浆作用?

喷发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区别。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的活动称为喷出作用。

岩浆上升到地下某一深处,占据一定空间,基本停止运移,最后冷凝结晶,这种活动称为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的岩浆在地表,侵入作用的岩浆在地下。

11.论述鲍温反应系列(可用图表示)及其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Bowensreactionseries)简称反应系列。

岩浆在结晶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反应,鲍温反应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

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反应系列。

意义:

(1)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

(2)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顺序(3)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4)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聚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小。

12.喷出岩的构造

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13.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14.论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一般可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1)松散破碎阶段

(2)搬运阶段(3)沉积阶段(4)硬结成岩阶段

15.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是什么?

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白云石,绿泥石。

16.沉积岩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1)碎屑结构

(2)泥质结构(3)结晶结构(4)生物结构

17.沉积岩的构造有哪些类型?

(1)层里及成层结构

(2)层面结构(3)化石(4)结核

18.沉积岩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沉积岩的组成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它们又可按胶结情况分为未胶结的松散沉积物和胶结的沉积岩。

19.什么是变质作用?

地壳中原来的岩石由于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20.常见变质岩的类型有哪些?

(1)具有片麻状结构构造的称为片麻岩

(2)具有片状构造的称为片岩(3)具有千枚状构造和板状构造的分别称为千枚岩和板岩。

21.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接触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3)区域变质作用

22.试论述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碎屑结构

(2)泥质结构(3)结晶结构(4)生物结构

23.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区别是什么?

(1)沉积岩:

是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有层理结构

(2)岩浆岩:

是由岩浆形成,有气孔河流纹状结构

(3)变质岩:

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经变质作用形成

24.试论述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但是它们在成因上又是紧密联系的。

追溯到遥远的年代,那时候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地壳中首先出现的岩石是由岩浆凝固而成的。

但是,自从地壳上出现了大气圈和水圈以来,各种外力因素开始对地表岩石一方面进行破坏,一方面又进行建造,出现了沉积岩。

然而,任何岩石都不能回避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又出现了变质岩。

风化

剥蚀

搬运重熔结晶

或花岗岩变

化质

沉积重熔结晶

固结或花岗岩化

成岩

变质岩

 

25.岩层产状的三要素的定义。

(1)走向:

是指岩层面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用走向线的方位角或方向角来表示。

(2)倾向:

是指岩层面倾斜的方向,它与走向垂直,倾向也是以方位角或方向角表示。

(3)倾角:

是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

26.整合、角度不整合、假整合的概念。

(1)整合:

当某一地区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连续下沉或者短暂上升但没有超过水下侵蚀基准面,使地壳的升降运动与沉积作用相对平衡,沉积连续进行,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古生物演化方面基本一致。

(2)角度不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形成的年代不一致,其间有底层缺陷

(3)假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一致,但两套地层的形成年代不连续,其间存在沉积间断和古风化壳。

27.褶皱的几何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褶皱构造的组成部分叫褶皱要素。

一个褶皱构造是由下列部分组成的:

褶皱的中心部分叫轴部(核部);褶皱的两侧部分叫翼部;由褶皱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叫转折端;平分两翼的假想面叫轴面;轴面与岩层层面的交线叫褶皱轴的轴线;因褶皱轴倾斜,使褶皱在地面消失的部分,背斜称为外倾转折端,向斜称为内倾转折端。

28.褶曲的类型有哪些?

如何识别背斜、向斜?

(1)背斜向斜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

(2)背斜:

一般中部岩层向上弯曲,中间为老岩层,两边为新岩层。

向斜:

一般中部岩层向下弯曲,中间为新岩层,两边为老岩层。

 

29.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哪些?

(1)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

(2)断层线

(3)上盘和下盘

(4)断距

30.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逆断层:

下盘相对上升,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逆断层

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而无明显上下相对运动的断层叫平移断层

31.断层有哪些类型?

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分为

(1)正断层

(2)逆断层1)冲断层2)逆掩断层3)辗掩断层(3)平推断层

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可分为

(1)压性断层

(2)张性断层(3)扭性断层。

断层存在的标志

(一)地层特征

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相接触,则说明有横穿岩层或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存在。

2)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则说明有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断层存在

(二)断层的伴生构造现象

1)构造岩2)擦痕3)岩层的牵引弯曲4)交叉剪切裂隙和张裂隙

(三)地貌和地下水特征

断层的存在有利于地下水的活动,所以经常可见到泉水沿断层带出露,尤其是成现状分布的温泉,多反映了近代活动性断层。

32.什么是节理?

分为哪些类型?

节理: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

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三种:

  纵节理:

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

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

二者大致斜交。

33.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

地层除了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含义。

丹麦医生斯坦诺根据意大利北部山脉的野外观察,于1669年提出:

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层序率。

化石层序率:

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生物种类不同。

34.地质年代表。

区分地球历史各个时期的非固定间距的时间标尺。

根据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地球演化史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宙”可再分为代,如:

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代”再分为若干“纪”,“纪”再分为若干“世”,“世”分为若干“期”,“期”再分为若干“亚期”。

35.地貌学的概念。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36.陆地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1)山地

(2)丘陵(3)平原又分为堆积平原和侵蚀平原(4)台地(5)高原

37.重力地貌

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位移,称为块体运动,这种作用称为重力地质作用,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貌称为重力地貌。

38.地滑发生的条件。

地滑作用:

位于斜坡上的岩石或松散堆积物沿着一个不连续的剪力面向斜坡下部移动的一种块体运动

条件:

(1)可以引起重力滑动的的斜坡

(2)松散堆积物或具有裂隙和孔隙的岩石

(3)水的参加

39.风化壳的类型有哪些?

(1)碎屑型风化壳

(2)碳酸盐风化壳

(3)硅铝型风化壳

(4)富铝风化壳

(5)含盐风化壳

(6)还原系列的风化壳

40.什么是表流?

雨水及融冰,雪水汇成的线状细流,沿斜坡表面流动叫做表流。

41.洪流的概念。

洪流的地质作用包括冲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洪流是降雨时沿沟谷流动的暂时性水流。

42.坡积物有哪些特点?

(1)坡积物的成分随斜坡上部分的基岩和松散堆积物的类型而不同

(2)坡积物的颜色随斜坡上部分的基岩和松散堆积物的类型气候环境,形成历史而不同

(3)坡积物主要由细粒物构成

(4)坡积物具有不明晰的层理和分选

(5)坡积物的厚度可达数十米乃至数百米

(6)在坡积裙的上部,坡积物常与残积物共生,下部常与洪积物,冲击物共生。

43.试论述河水的动力作用。

(1)河水运动方式影响河床流水的主要力量是重力

(2)河水的动力作用侵蚀作用(a侵蚀作用b河流袭夺)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水流挟沙力和均衡剖面

44.论述河流阶地的组成和成因。

阶地是河流两岸常见的地貌,是由老的河谷构成的,并具有陡坎。

阶地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引起河流下蚀作用的产物。

它的形成基本上经历两个阶段:

(1)在一个相当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下,河流一侧蚀及堆积作用为主,造成宽广的河床与河漫滩;

(2)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把原有的谷底抬高到一般洪水位之上,转变为阶地。

45.河床,河漫滩。

河床:

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河漫滩:

是洪水期方能淹没的浅滩。

46.水系的型式有哪些?

水系型式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

据此,水系型式通常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水系型式也可按支干流相互配置的关系或它们构成的几何形态来划分。

可分为扇状水系,羽状水系,梳状水系和平行水系等。

还可根据水系相互流向的相互关系划分水系类型,如向心水系,辅散状水系等。

47.岩溶的概念。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岩石长期在水(主要是地下水)的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各种各样奇特的形态,这些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形态总称为岩溶。

48.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可以溶解于水的岩石

(2)可溶岩石具有透水能力(3)可溶岩中具有流动的水(4)这种水有溶解岩石的能力。

49.试论述海滨波浪运动的搬运作用。

当外海传来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二分之一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发生变形,不同部分水质点运动发生差异。

在海底附近,水质点由原来所作圆周或曲线运动变为仅作往复的直线运动,并且向岸运动的速度快,向海运动的速度慢。

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使得波浪扰动海底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发生移动,其中粗粒物质多以推移和跃移方式向岸搬运,细粒物质多以悬移方式向海搬运,最后在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地方,波浪发生破碎,所挟带来的物质堆积下来。

由于波浪的瞬时速度快,能量一般较高,搬运物多为较粗的砂砾。

潮流和其他各种海流与波浪不一样,在较长时间内作定向运动,流速也较慢,故搬运的物质多为较细的粉砂和淤泥,呈悬浮状态运移。

潮流作用使细粒淤泥质向岸运动,而粗粒向海运动。

50.湖泊的分类、地形、堆积物。

湖泊按湖盆的成因有下列几种

(1)构造湖

(2)火山湖(3)河成湖(4)海成湖(5)冰成湖(6)风成湖;按照湖水来源分为海迹湖和路面湖;按照湖水与径流的关系分为内陆湖和外流胡;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分为淡水湖和盐水湖;根据湖水温度状况分为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根据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分为间歇湖和常年湖。

地形:

湖或湖泊是陆地围绕的大型水域。

有河流流出的湖通常是淡水湖。

没有河流流出的湖大多是咸水湖,是为内流湖。

湖泊支持著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湖水的平均深度一般在2米到100米左右,这是阳光能够穿透的深度,因此,湖水从上到下都能给生物足够的能量,维持丰富的生物。

堆积物:

主要是由碎屑物质(黏土、淤泥和砂粒)、有机物碎屑、化学沉淀或是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所组成。

每一种沉积物的相对数量取决于流域的自然条件、气候以及湖泊的相对年龄。

湖泊中主要的化学沉积物有钙、钠、碳酸镁、白云石、石膏、石盐以及硫酸盐类。

含有高浓度硫酸钠的湖泊称为苦湖,含有碳酸钠的湖泊称为碱湖。

51.沼泽的成因分类。

沼泽的成因:

(1)水体沼泽化。

沿湖岸水生植物或漂浮植毡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质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

(2)陆地沼泽化。

陆地沼泽化表现为多种形式,但基本形式是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两种。

沼泽的分类:

(1)按照沼泽发育过程的形式与阶段划分出沼泽类型;按照沼泽体所处的地貌类型及水分养分状况划分亚型;按照植被及其在沼泽体发育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划分沼泽体。

52.冰川的概念。

冰川或称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53.山岳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槽谷,侧碛堤,冰碛丘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冰川末端是以终碛堤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终碛堤外缘,表现为风水扇和外冲积平原的冰水堆积地貌带。

堆积物:

冰川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54.风沙作用的概念。

 风沙作用是指风沙对地表的作用。

风将沙粒吹离地表,使砂粒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被气流搬运;再堆积到地面上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