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1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次她说话不再有颤音了。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我就特意关注这个胆小的女孩了,经常让她起来回答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先锻炼她站起来的胆量。

起初,她仍然胆小如初,虽然没有像第一那样哭起来,可几句简单的回答也会带着哭腔,慢慢地,情况逐渐好转,哭腔没有了,话语中的颤音却仍然明显。

经过半学期的磨炼,我发现王娜的语言感悟能力很好,对文章的理解透彻而新颖,恐怕这就是她能写出好文章的根源吧。

一个言语生命如此鲜活的女孩,却由于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这种言语生命的美是残缺的。

学期末,王娜已经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比较自然流畅的回答问题了。

写得文章也经过我稍加修改发表在《语文导报》上,三十元稿费寄到来时,王娜的笑容中已经没有了羞怯。

在七年级的一年里,王娜的变化很大,不仅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就连她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也许本来她就是一个开朗的女孩,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让她的心理有了些许障碍,才让她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

八年级又分班了,王娜没有分到我教的班里。

不知道她这一年会有多大变化,可我相信,她绝对不会再是一个胆小羞涩的女孩了,课间有时见到她,她都会大方地和我招呼,而我也每每想起她起初的胆怯和后来的变化,想起这个言语生命鲜活的女孩子。

九年级分班了,一上课,我发现王娜就坐在教室里,她抬着头,含笑注视着我。

也正如在七年级一样,九年级的第一堂作文课,又是让王娜读她的文章。

她文章语言仍然流畅而充满诗意,意境含蓄却又多了成熟,最大的不同是她能自然大方而富有感情的把自己的文章演绎出来了。

读完文章后,她笑着对我说:

“老师,您能把我的文章发表吗?

”眼前的王娜和两年前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在九年级一年的学习中,王娜一直很优秀,最重要的是,我见证了一个性格开朗的王娜,课堂上她积极发言,课下能和同学尽情说笑,和老师能自然大方的交流。

一次和她说起她的变化,王娜说:

“亏了您锻炼我,可惜八年级一年没跟着您。

当初我没有想到王娜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只是觉得文章能写得如此优美的女孩,竟然不敢在人前表现自己,实在可惜。

于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问她,让她给全班同学读他自己的文章,并通过发表来鼓励她,这中间我没有为此找过她谈过一次话,只是课堂上给她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老师的关注,改变了王娜的言语生命,让她敢于表现自己,我想,这也一定也会影响和改变了她的人生。

以写带读,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与以前总把思路集中于阅读不同,这次是把思路放在了写作与阅读的结合上,并且是以写作为本的,阅读为写作服务。

“捡”来的理念

2008年暑假开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张鹏校长来我校考察语文教学,来时,送给我校梁峰校长一套潘新和教授的《语文:

表现与存在》,共两本,一百多万字。

当时,我随从接待,于是,梁校长就随手给了我一本说:

“继广,你先拿去看吧。

”我接过书,只是觉得很有重量,厚厚的700多页。

在报告厅听课时,和县教研室成浩老师坐在一起,我拿起书对成老师说:

“梁校长送我一本书,这么厚,怎么看啊!

”回家后,我就把书放到床头柜,日子久了,也就忘记了。

我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一个天晚上,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都看完了,实在无聊,就随手拿起那本已经落了一层尘土的、厚厚的《语文:

表现与存在》上册。

这么厚,哪辈子能看完啊!

于是,想从“绪论”中了解书的核心内容。

“一个极其荒谬至今仍风靡语文界的将语文等同于生活的说法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教育为了应付外部的物质生活需要,都忘记了应付人本身的内在精神需要,忘记了人文关怀。

“言说,不是像叶老说得那样,是外界的需求,而是人生命属性,是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力和自由能动性的展示,是语言的生命欲求的实现。

语文是人之成为人的证明。

就是这么简单。

“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的整体结构中,言说表现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只有指向言语表现,以表现为本位,才能打好全面的言语基础,才能达成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

“叶老思想的重读轻写,极大地消弱了言语表现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以言语生命自我实现为目的,以表现为本位的‘发展创造’型范式,简称为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范式。

“有言说才有人,才有诗意的人生和生生不息的人类,语文教育就是要把造物主赋予每一个人的至高无上的言说权,交付给他们自己掌管。

语文教育的意义就是使学生成为言说者,成为自己的生活,命运和世界的主宰。

……

“绪论”中,这些对语文教学的论述,每一句都震撼着我!

教了十五年初中语文,思考了许多、探索了许多、困惑也有许多,读着潘新和教授对语文教学的“言说”,让我新奇而又亲切,新奇的是,他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本位”的语文教学思想,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应是“表现本位”;

亲切的是,潘教授的观点说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知怎样表达或者没有勇气表达的感觉。

于是,《语文:

表现与存在》,这本厚厚的书就吸引了我,直至读完后,又向校长要来了下册。

我开始用这种“叛逆”的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学。

“表现本位”注重言说,也就是注重写作教学。

而现实是,写作教学没有教材,作文课就是老师随意布置题目让学生写。

可见,作文这种“言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是没有多少地位的。

而阅读,却是语文的“正统”,就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汉室正统一样。

潘教授的观点是颠覆性的,认为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统”。

现实与理念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一次工作的巧合,接触了《语文:

表现与存在》,接受了潘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就有了改革语文教学的冲动。

但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样式,完全实现“表现本位”,就连潘教授也在书中明确表示:

目前还只是一种理想。

如何提高写作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实现这一理想,是眼下可以考虑的途径。

路只有一条,就是重视写作,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不能是叶圣陶先生说得那样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应该是潘新和教授说得那样,阅读应该为写作服务。

如何找到一个传统教学和新思想的结合点,成了我接受“表现本位”这一思想后的困惑。

“听”来的灵感

2009年4月9日和10日两天的听课,让我对“表现本位”的语文教学意想不到的有了灵感。

4月份,初中部组织“同课异构”活动,七年级语文老师同上《安塞腰鼓》一文。

9日下午第一节宋冬英老师上,她在上课前,先发给了学生一份材料,是精选了几段本班同学观看安塞腰鼓视频后自己写得片段,老师让学生选了两段读了读,并表扬了作者。

我觉得学生写得片段很好,有些描写的角度很新颖,就连作家刘成章都没有在文章中用到,比如,把黄河作为安塞腰鼓表演的背景来写,很有地方特色;

用黄土的飞扬衬托腰鼓表演场面的激扬,能让人身临其境。

我很激动,觉得这个设计能激起学生阅读《安塞腰鼓》的热情,于是就急于想知道宋老师在教学中要如何运用这些片断。

然而,下课铃响了,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再提及那些生动的描写,来自学生的优美的文字,就如昙花一样,在课堂的导入时,“一现”就凋零了。

带着遗憾,反复阅读学生那一段段生动的描写,我在想:

这么好的材料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借助自己的描写带动对文章的阅读呢?

若能用好,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文章的距离,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更好吗?

在接下来的评课中,我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课前既然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安塞腰鼓,就应该充分地运用它。

可以选取几段精彩的,让学生阅读交流,评议出写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带着“如何写好安塞腰鼓的表演”这一问题去阅读课文,阅读中,可以学习作家的写作来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发现自己有些新颖的描写就连作家都没有想到!

这样,无论是对课文的阅读还是自己的写作,都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生命动力”,这不正是潘新和教授所说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的原理吗。

无巧不成书,第二天,也就是9月10日,小学部张美娟老师要执教县语文公开课,让我帮她听听课。

她上的是一篇课外文章,题目是《月光下的蛙声》,文章写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迎接高考,晚上用竹竿敲打池塘边的草丛,不让青蛙鸣叫。

其中有这样一段: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的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

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的走,一遍遍用竹竿仔细的敲打。

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的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月光把它的白发漂洗得很白。

我大声地喊母亲,母亲却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在学习这一段时,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母亲的。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读的缺乏感情,怎样写母亲也体会的很肤浅。

我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饱含感情地学习这篇写母亲的文章?

突然,我想到了昨天对《安塞腰鼓》思考,想起了潘新和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

对于《月光下的蛙鸣》这篇文章的学习,是不是可以运用“表现本位”的思想,先让学生写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阅读本文文章,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的。

自己写得精彩的,要保留和发扬,自己的描写不如意的地方,通过阅读学习改进。

这样,从写作开始,学生有了思考和写得实践,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有了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感恩。

有了这样的写作和情感基础,再去阅读同样内容的文章也就有了主动性,有了情感的投入。

通过阅读知道了自己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再修改也就有动力了。

如此,阅读和写作不就有“生命动力”了吗?

于是,在学习和接受了潘教授“表现本位”思想的一年后,终于在两次听课中找到了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并以写作为主的结合点。

我相信,这是一条颠覆传统的语文教学之路,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尝试

——用写作促进《猫》的阅读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选了郑振铎先生的《猫》,起先我并不喜欢它,而且很有意见。

在它选入前,本单元第一课是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那篇文章,我曾经上过公开课,设计得精致巧妙,得到过很多好评。

可是,在教材修订时,却让《猫》取而代之了,难免有抱怨。

然而,又必须去面对它,因为必须面对学生的求知。

初读《猫》,感觉很平淡,对于猫的描写也感觉不如珍珠鸟写得生动有趣,而且,第三只猫就写得很完整,干吗还写前两只呢?

既然还不清楚如何引领学生去学它,学习《猫》之前,就先让学生以家里养的动物为题写文章。

文章写完了,作文课上交流评议,大部分学生的文章主要在两个方面有待提高,一是学生的叙事条理性差,二是对动物的描写平平淡淡。

应该学《猫》了。

用一节课预习,并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归纳,整理如下:

大家的问题

1、自己写猫写得很简单,而课文中的语言却很丰富,作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文章详细写了第三只猫,并且写得很完整,看来它是重点,写这一只就行了,为什要写前两只?

3、作者为什么要写猫?

4、文章结尾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然后,我又从老师的角度提出了问题,为的是找好突破口,引领文章的学习。

老师的问题

第三只猫写得最详细,作者除了介绍它的特点之外,还写了关于它的一个故事,你能读出故事的起始段落吗?

学文章前,把学生写作中的典型片段印发给下去,这样可以在文章的阅读中以写促读。

摘录了下面几个片段。

动物描写片段

(一)小 

李阁

我家的小狗很聪明,也很灵活,我就和小狗一起玩。

小狗一看见有人来了,它就叫,一到它身边它就跑,我的小狗比别人的都可爱,我爱我的小狗。

我一出去它就跟着我跑,别人的狗都很凶猛,而我的狗是可爱的。

过节时,小狗拍鞭炮,我把它关在屋子里不让它出来,小狗真好,它给我看家,可以抓小偷,我的小狗真好。

小狗全身是黄色的,胡子很长,有的都怕我的小狗,有的不怕我的小狗,小狗的身材很瘦,也很小,比其他的小狗小多了,我感到很好玩,小狗的尾巴也很短,小狗每天都看家,跑来跑去的叫着。

小狗每一天都很快乐,这只小狗真的很聪明可爱,我很高兴有这样一只小狗。

(二)小 

梁子安

我爱拉着小狗上街,可是小狗不喜欢出去。

让它出次门可难了,刚拉它走几步,它就不乐意了,倒在地上耍起了赖皮,像捣蛋的孩子一样,我只好抱它走,这时它脸上就好像有了笑容。

要是在夏天,它会热得整天不动,拿东西逗它都不理睬,只是伸着舌头在阴凉的地方流口水。

难怪它越长越胖了。

看着这只猪一样的小狗,我有点不高兴了,这样下去它会胖的走不动的。

于是,我决定训练它。

拿了骨头在它眼前晃晃,扔了,本想它能去抢,可是,它只是哼哼两声,也就不动了。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一根棍子“啪”打在地上,它立刻来了精神,跑得飞快。

由于不忍心真打它,几次之后,这一招也就不灵了……

终于上课了。

既然写了,就从学生的写作开始吧。

集中评议片段

(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认为李阁同学写狗的片段只是“喊口号”,没有把狗的可爱和主人对它的喜爱具体描写出来。

这些不足,通过文章《猫》的学习可以得到借鉴。

展示“大家的问题”,赞扬大家通过预习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然后出示“老师的问题”,切入文章重点——第三只猫——的学习。

预习中,学生根据文章对三只猫的描写,已经给文章分成了三个板块,并且读出了三只猫的特点。

让学生读出关于第三只猫受冤枉的故事,就是借助这个问题理清这一板块的思路,故事明确了,思路自然就理清晰了:

介绍猫的特点、猫受到了冤枉、作者的思考。

故事概括出来,明确了起始段落,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思考故事写了几个情节。

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学生读出了“防猫、疑猫、罚猫、真相”四个情节,每个情节的开始句子是“这时”、“一天”、“于是”、“隔了几天”,让学生画下来,学习作者运用这些关键有词条理地叙事的方式。

板书四个情节,学生根据这一情节提示,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将给同桌听,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叙事表达。

“我”在经历了这件事后,有了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找到“我心里十分难过”这一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借助段落中“妄下断言”一词,明确作者难过的原因,进而明确文章的中心:

不能凭借个人的好恶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做事。

由难过的情感理解文章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并由《风筝》的结尾引领学生思考,温故知新,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鸟被咬死后,“我”不假思索地下了结论,“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我”这样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有两点在全班达成了共识,那只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我”一家不喜欢这只猫。

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是前两只猫在时,鸟被咬死,会这样被冤枉吗?

”那么,文章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

经过简单地思考,大家认识到了,写前两只猫的可爱是为了对比、烘托第三只猫的不受欢迎,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既然第三只猫不讨人喜欢,文章是怎样来写它的?

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考,明确了文章通过写了“我”一家人的表现和直接写猫来表现它不讨人喜欢。

对于学生发现的描写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人的反映;

直接描写。

然后,朗读学生的作文片段

(二),交流梁子安同学是怎样来描写小狗懒惰的,他“借助小事”来写狗懒惰的方法得到大家的共识,再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做好笔记。

回顾作文片段

(一),之所以写得平淡,就是没有借助小事来写,也没有写人的参与,只是一味的介绍,就空洞了。

其实,文章在写前两只猫活泼时,也是借助小事来写的,以第二只为例具体学习。

要读出通过了哪些小事来写猫的活泼,并品味描写的语言。

借助文章的描写点,强化学生的借小事写猫的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这一细节写得再详细生动些,加上猫的神态、动作等。

当然,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也有人的参与,并且写得很生动,品读人物当时的心情,进一步领会第三只猫受冤的原因,进而深入领会文章主题。

至此,和学生一起回顾“大家的问题”,形成对文章整体而又深入地理解。

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和学习《猫》的收获,修改提升自己写动物的文章,文章的质量与之前相比,大有改观。

作文原例:

哈巴狗

周悦

我们家有一只哈巴狗,可爱极了。

它全身长着雪白而又长长的毛,毛很光滑,像擦过油似的。

它头上的毛很长很长,几乎要挡住了它的眼睛,一双像宝石一样的大眼睛在雪白色长毛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有神。

圆圆的脑袋上镶嵌着黑色的小鼻子,脑袋两侧还垂着两只大耳朵。

看!

它走路的样子,昂首挺胸,迈着四方步,浑身的毛还在抖动着,身后那条小尾巴毛茸茸的,来回摆动着,显得特别调皮。

再加上它那摇头摆尾的样子,着实让周围的同类自愧不如。

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哈巴狗。

对了,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璐璐。

这可是我的杰作呢!

由于它头上的毛太长了,我特意在它的头上用红头绳扎了个冲天小辫,好像一朵绽放的小花。

每次我放学回来,它都会在门口等待着我的到来,见到我的身影,它会第一个跑到我的身边,我抱起璐璐,让它贴在我的胸前,然后说:

“璐璐,想我了吗?

”而它会“汪汪”地叫几声,好像是在说:

“好想你呀!

”然后我们就在一起玩耍,直到从厨房传来:

“孩子们,吃饭了!

”的声音。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状物作文,没想到同学们都想到了璐璐,放学后,他们便奔向了我们家,蜂拥似的围着璐璐,找来狗尾草逗它,它的表现让同学们有了可写的东西,对它也更感兴趣了,写起作文来不是那么乏味了,而是觉得很有趣,觉得其实写作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每天,是它陪伴着我,陪我做作业,陪我看电视,陪我阅读书籍……陪我做每一件事!

我有心事也总是跟它说。

璐璐——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成长中的好伴侣!

文章写出小狗的可爱,特别是它的外貌写得挺形象。

但是,它可爱的具体表现写得还有点笼统。

放学以后小狗的亲热、逗它玩是的情态、小狗对我的陪伴,都可以写得再具体些。

升格作文: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哈巴狗,叫璐璐,它是我的好朋友。

平时在家,璐璐是和我形影不离的,我走那儿它就跟那里,这是名副其实的“跟脚狗”。

要是我上学了,它是知道我在什么时候放学的,几乎每次都在门口,坐直了身子等我。

一见就奔过来,长长的白毛抖动的就像波浪一样,先是上我身上扑一阵,扬起圆圆的脑袋,举着黑色的小鼻子嗅着,宝石一样的眼睛圆睁着。

我拍拍它的脑袋,握握它的小“手”,它就摇着毛茸茸的尾巴绕我转几圈,这才乖乖地跟我回家。

璐璐头上的毛太长了,一有空我就在它的头上用红头绳扎了个冲天小辫,把它打扮的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

弄好后它还臭美呢,竟也摇摇摆摆地走到镜子前照照。

我经常逗它玩,最有趣的是用一根狗尾巴草逗它。

也许是觉得狗尾草跟自己的尾巴有点象吧,它先是随着草的摆动,转着脑袋,眼睛紧盯着我手里的狗尾草,尾巴也不闲着,有节奏地和草配合着,好像在思考:

我的尾巴怎上你手里去了?

我突然把草举起,它可急眼了,连续使劲往高处跳,前抓举起在空中乱扑。

我拿草在它头顶转圈,它就便转边跳,还不停地旺旺。

看它有点累了,就把狗尾草丢在地上,璐璐就扑上去,发疯样的把草弄个粉碎。

它也有懂事的时候,我受委屈时,就向它倾诉。

这时它总是坐在地上,面对着我,歪着头,听得可认真了。

我说到伤心处时,它还抬起小手拍拍我,好像在安慰,我要是流泪了,它的眼睛就会湿润。

向它诉说后,我的心情就会好的了,然后,璐璐就趴在旁边陪我做作业。

这就是我家的哈巴狗璐璐,我忠实的朋友,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相比修改之前,改后的文章借助几件事情,对小狗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

把小狗的长相融合在迎接我放学的表现中,动态的描写更加生动。

扎小辫后,又写了小狗照镜子的举动,把它人格化了。

特别是用狗尾草逗狗的片段,形象而又多角度地在一件小事中描述了小狗各种情态形象。

小狗听“我”倾诉的描写也很传神。

最后,作者的生活感悟,使文章具有了更加积极的意义。

《猫》的阅读过程,颠覆了传统的“以读促写”的思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前,先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有了写作的思考与体会,再有作文的评议与交流,大家体验了、思考了,自然就有了发自内心的阅读需求,这时的阅读是主动地、有目的地,所以,“以写促读”的语文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思路之一。

 

作文课的变化

《猫》的学习过程,是用写作促进课文阅读的初步尝试,这只能是“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一种形式,其最初的出发点还是来学习课文。

既然写作是“表现本位”的重要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那么,作文教学思路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一直倡导文章要有意义,也就是要引领学生在抒写自己内心感悟的基础上,借助生活中的平常现象,在文章中对生活、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思考。

考虑写作课如何转变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水的断想》就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思考,以此为凭借,我设计了这次的作文课。

上课时,我端了一杯开水走进教室,没有过多的演讲,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水在生活中最常见,也最离不开,然而它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这杯水,大家会想到什么?

请畅所欲言。

本以为学生会很踊跃,可没想到竟然都很沉默。

越是常见的,就越引不起关注,更不用说进行深刻地思考了,这就是学生的现状,反映在文章中就是思路狭窄、思想平庸。

几个学生的发言带动了大家的思考,于是对于水,有了下面的联想:

黄河断流、滴水之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滴水穿石、水污染、小时候玩水、卖水与买水、钓鱼、停水的一天……

当学生实在无话可说时,就让学生写了,我提出了要求:

以“水”为话题,自己定写作的内容和题目,不少于600字。

文章写完了,翻了一遍,有这样几篇文章还能令我满意:

刘田的《一滴水的拍卖会》,想象了最后一滴纯净水的拍卖情况;

郑聪瑞的《水的变迁》,写几代人喝水情况的变化;

郝怀的《小清河》,写小清河在父亲时代和现在情况的对比;

王迪的《一滴水的历程》,通过一滴水的历程,写出了环境的变化;

李银雪的《相片中的小河》,写家乡小河的变迁;

米延彬的《今天停水》,写了停水一天带来的不便。

这些文章虽然在表达上还有许多不足,但是,他们的角度都值得借鉴,都是从日常的现象引发对水的思考。

在众多的作文中,李秀凯同学的文章题目《井》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他写得内容是在村中的井边玩耍,但是,他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水的视角,农村中的水井,历经几千年,在最近十几年中,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围绕着水井,有多少回忆、多少故事、多少亲切的情景……抓住水井,写出它的变迁,不是很好的反应农村社会变迁的视角吗?

可以借助这个题目引领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去思考生活。

几篇例文的角度,拓展了学生对“水”这个话题的思路,阅读同伴文章,得到了不少写作的经验,当然也有对几篇文章的不足的修改。

然后,发下我写得《水的断想》,并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