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576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及通假字。

2、掌握和积累文言特殊句式等有关知识,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章节选部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一、知识储备

1、简介作者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列传七十篇,世家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史记》的写作目的是:

“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先生曾说: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位于二十四史之首;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后一部历史书是指《明史》。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理清课文脉络。

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缪公()避匿()缪贤()汤镬()

虽驽()肉袒()盆缶()案图()

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

皆靡()传舍()甚倨()不怿()

衣褐()睨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研习第一、二、三段。

一、对照注释,试翻译。

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三、重点解析:

1、第一段中三个“为”的用法:

①廉颇为赵将:

“担任”或者“做”。

②拜为上卿:

“做”或者“担任”。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是”。

2、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使人遗赵王书:

“遗”,读“wèi”,送。

5、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必”,古今异义词,“这种情势,一定”。

6、臣语曰:

“语”读yù,“告诉”.

7、特殊句式:

①徒见欺:

被动句。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句。

③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句。

④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⑤与燕王会境上:

省略句,省略“于“。

⑥燕王欲结于君:

状语后置句。

⑦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8、大王亦幸赦臣:

幸,幸而,幸好。

9、可予不:

”不”通“。

10、“而“的用法:

①秦强而赵弱:

并列连词。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转折连词。

11、均之二策:

“之”这。

12、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

13、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14、臣请完璧归赵:

“完、归“,使动用法。

1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名词作状语。

四、将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研习第四、五、六、七段。

一、对照注释,试翻译。

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三、重点解析: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奉”,通“捧”。

“奏”,进献。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给……看。

“左右”,古今异义词,侍从。

3、乃前曰: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今异义词,指给……看。

5、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趁机。

6、怒发上冲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7、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古今异义词,平民。

“以为”,认为。

8、逆强秦之欢:

“欢”,形容词用作名词,欢心。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

10、拜送书于庭:

介词结构后置。

11、秦王恐其破璧:

第一段“大破之”中,“破”是“败”。

此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2、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追查,查究。

1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度”读duó,揣测。

“详”,通“佯”,假装。

14、臣乃敢上璧:

“乃”,副词,才。

“上”,名词作动词,献上。

1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怀”名词用作动词,揣着。

16、归璧于赵:

“归”,使动用法。

1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是判断句。

18、“设九宾礼于庭”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19、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2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动词用作名词,“信约、条约”。

“坚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坚决明确地遵守。

21、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

22、臣请就汤镬:

“就”,靠近。

2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希望。

2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拉。

“或”,有的人。

25、绝秦赵之欢:

“欢”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

26、毕礼而归之:

“毕、归”使动用法。

2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确实,的确。

“见……于“,被。

“负“,辜负。

该句是被动句。

四、将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2、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5、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研习第八、九、十、十一段。

一、对照注释,试翻译。

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三、重点解析:

1、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第一个“使”,派遣。

2、示赵弱且怯也:

“示”,显示。

3、不过三十日:

“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

4、则请立太子为王:

“请”,请允许我。

“立”,拥立。

5、以绝秦望:

“望”,念头。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7、赵王鼓瑟:

“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8、秦御史前书曰: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9、善为秦声:

“为”,弹奏,演奏。

10、因跪请秦王:

“因”,趁机。

11、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次用作动词“杀”。

12、为一击缻;”为”,替。

13、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14、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祝寿、做寿礼”。

15、既罢,归国:

“既”,已经,……之后。

16、终不能加胜于赵:

“加”,胜过,超过。

17、位在廉颇之右:

“右”,位次在前。

18、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外交辞令中讳饰的修辞。

四、将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研习第十二段。

2、分析人物形象。

3、总结重点实、虚词。

一、对照注释,试翻译。

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三、重点解析: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只。

2、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羞愧。

3、宣言曰:

“宣言”,古今异义词,扬言。

4、相如引车避匿:

“引车”,调转车头。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的原因。

“亲戚”,所有亲人。

“事”,侍奉。

6、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7、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才。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9、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经由,通过。

10、宽之至此:

“之”,代词,代我。

11、卒相与欢:

“卒”,最终,最后。

“相与”,相互。

四、将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五、分析人物,归纳《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

1、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2、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试举例说明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考查你的文学常识:

1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叫。

2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依次传呼延引来宾上殿,这种礼节叫。

3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犯人,这种刑罚叫。

4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

5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6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___________。

7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8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______。

9意气相投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10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________。

11异姓结为兄弟叫____________。

12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___________。

13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14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_________。

15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七、总结本文的重要知识点。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可与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

⑷如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而君幸赦臣

幸③则幸得脱矣

④幸被齿发

⑤幸为少尽缱绻

⑥吾君方幸玄珠阁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负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⑥久负盛名

⑦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①君子引而不发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景公引领而望

引④相如引车避匿

⑤引赵使者蔺相如

⑥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⑦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使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

徒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②因跪请秦王----趁势

因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⑴以勇气闻于诸侯

⑵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以⑶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⑷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⑸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今君乃亡赵走燕: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臣乃敢上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⑸请指示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

事见相职必辱之

⑻布衣之交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相如前进缶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君何以知燕王.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⑨拜送书于廷

八、拓展阅读。

负荆的英雄

——再读《廉颇蔺相如列传》

眼前又一次弥漫起温热的气息,又一次在诵读中气塞声咽语不成句,我的泪也又一次落在了书页上。

忽然有了一种冲动,隔着千年飘摇的风雨,我真的很想拥抱一下你这征尘满衣的燕赵赤子,拥抱一下你这可敬可爱的老人。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年事已高,须发如雪的老人,背负着荆条,重重地跪了下来,为自己曾经的狭小气量,为自己曾经的追名逐利,为自己曾经任性使气,你这德高望重果敢决绝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跪了下来!

铮铮铁骨叩击着大地,振聋发聩。

你的身躯矮了下去,而灵魂却愈来愈高大,任历史的烟云倏忽迷蒙,尤自千年屹立,清晰巍峨。

由于完璧归赵,由于渑池之会,劳苦功高的蔺相如理所当然地加官晋爵了,由一名身份卑微的门客,成了“位在廉颇之右”的上卿。

从古至今,嫉妒,就是一粒埋在心底最隐秘处的种子,会随着别人的成就而疯长。

面对蔺相如的平步青云,面对举国上下的欢呼雀跃,或许是因为嫉妒,或许是出于不满,反正你要发泄一下了,你要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后生晚辈——自己是如何的出生入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而你,怎么可以仅凭三寸之舌,就把官做得比我廉将军还大呢?

可是,你心目中最具杀伤力的发泄方式也不过是宣言辱之,也不过是引车拦路。

漠雪磨砺过的秉性太过正直,朔风涤荡过的襟怀太过坦荡,以至容不下丝毫的尘垢,你不去勾心斗角,也不会权术阴谋,任何卑劣龌龊的手段你都不会用。

你用整个赵国都能听得见的声音“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我分明看到,你这高大傲慢不可一世的大将军,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啊,一个可爱的不肯服输的孩子啊!

你赌气追着同伴要一试高下,你亮着嗓门满大街喊着,用率真得近乎幼稚的声音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有多少斤斤计较曾使得两败俱伤?

有多少勾心斗角曾使得身败名裂?

又有多少倾轧报复最终会灭家亡国?

那些滋生在心灵角落里的阴暗啊,曾使得多少苦心经营的伟岸在瞬间倒塌?

曾使得多少终生锻铸的辉煌在顷刻黯淡!

在仕途上,在名利场,古往今来,还能有比这更磊落的嫉妒方式吗?

错得如此莽撞,悔得如此真诚。

坦坦荡荡真君子,凄凄惶惶是小人!

负荆请罪是大英雄气概,深深跪拜乃好男儿本色!

史书煌煌,我能看得见你是怎样的叱咤风云骁勇无敌,我能读得懂你是怎样的心怀澄澈光明磊落。

当小人的谗说冰封了你热切的期待,当征战疆场马革裹尸的希望成为了泡影,当壮心犹存英雄暮年的悲怆在史书中回旋,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曲来自天际的苍凉,那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千秋英雄在,廉颇何曾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