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801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docx

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

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方案

为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促进长远发展与保持当前经济增长相结合、抢占未来制高点与支撑现实发展相结合,把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抓住国际分工调整和产业加快转移的重大机遇,选择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支撑条件最优和见效最快的领域,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抓增量、补短板、增后劲,着力培育一批超百亿企业、千亿集群和万亿产业,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原则

    1、突出重点,加快发展。

把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把培育先导产业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突破口,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着力点,强化优势,弥补短板,壮大一批产业集群、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

   2、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集聚区载体平台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集中布局,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品牌。

   3、承接转移,开放带动。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面向重点地区、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

   4、技术进步,创新引领。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品牌带动,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破解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技术瓶颈,突破先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5、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省市县联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省重点推进对全省结构升级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各市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本地实际,重点培育发展2-3个主导产业集群;各县依托产业集聚区,优先选择1个主导产业重点突破,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6、加强引导,扩大投入。

发挥各级政府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品和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目标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力争2011年,全省装备、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汽车、电子、装备、食品、轻工、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先导产业取得新的突破,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提高集聚发展水平。

2011年,形成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3个超500亿元、60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3、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2011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家、500亿元以上的达到5家、100亿元以上的超过35家。

   4、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先导产业发展核心技术。

   5、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现代物流、品牌创建、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建设加快推进,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展重点

   按照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依托我省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市场等优势,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途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扩大优势产品,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

重点推动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1000亿元,新增7000亿元。

   1、汽车产业。

依托重点产业基地,抓整车、上改装,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推动整车与零部件的集聚发展和互动发展。

重点推进郑汴汽车产业集群和焦作等6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形成100万辆的汽车生产能力,力争全省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增加500亿元。

   ——郑汴汽车产业集群。

依托郑汴新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建设生产基地,重点推动郑州日产、郑州海马、宇通客车、开封奇瑞等整车项目和开封、中牟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整车生产能力达到70万辆,在建项目规模达到8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

   ——焦作、新乡、鹤壁、南阳、许昌、安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重点推进焦作与金龙客车、中国兵器,新乡与中航工业、天津汽车,鹤壁与华晨汽车,安阳与中国一汽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改装车、专用车,加快骨干零部件企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形成一批百亿元产业集群。

   2、电子信息产业。

发挥富士康示范带动作用,面向台湾和东部沿海电子企业,打造承接平台,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努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重点培育郑州千亿元和鹤壁、漯河、南阳百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等产品,形成产业集聚协调发展格局。

力争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加800亿元。

   ——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富士康产业园,吸引关联配套企业,积极发展手机、数码播放器和新型显示,年内形成1亿部手机生产能力,推动“五五专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富士康战略生产基地。

推进台湾友旺、旭飞光电等企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郑州联合大功率白光LED晶片等一批项目,积极引进惠普等优势企业及配套产业,拓展软件及外包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

   ——鹤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金山产业集聚区,推动科王等企业扩大规模,加强与深圳、东莞、北京等地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建设鹤壁电子科技园,开工建设中科诺年产10万台数码电子产品等项目,积极发展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等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

   ——漯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光华、科年达等企业,以商招商,重点引进台湾、昆山等地的台资企业,推进圣华电子年产700万片OLED显示器等一批项目建设,发展平板电视、数字视听、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加快电子工业城建设。

   ——南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中光学集团、首控光电等企业,发挥产业配套优势,重点建设富士康科技园,力争半导体照明、投影仪、数码相机镜头等项目年内开工。

   3、装备制造业。

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壮大整机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转移,培育壮大工程施工机械、大型成套设备、输变电装备、精密基础件等4个千亿元产业,推进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和郑州、新乡、南阳等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增加1800亿元。

   ——洛阳动力谷。

依托伊洛和洛阳工业集聚区,深化与国机集团、中船重工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国内外成套装备制造商,重点推进一拖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大功率发动机、现代农机、工程机械、发电装备等产品优势,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0亿元。

   ——中原电气谷。

依托许昌和平顶山市,加强与国家电网、日本东芝等优势企业的合作,推动许继和平高加快发展,积极承接江浙电气产业转移,打造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提高输变电装备的规模和水平,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郑州和洛阳市,深化与南车集团、中铁隧道、中船重工等央企的合作,强化产业联盟和基地建设,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郑州、新乡、南阳、安阳、焦作、开封和济源装备产业集群。

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进郑州煤矿机械、纺织装备、工程机械发展,形成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提升新乡起重机械、振动机械发展水平,形成2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一批龙头型项目,加快建设以防爆电气、石油钻采设备为主导的南阳装备基地,以机床、煤矿机械、轻工机械为主导的安阳装备基地,以工程施工机械为主导的焦作装备基地,以空分装备、基础件为主导的开封装备基地,以大型铸锻件、矿山安全装备为主导的济源装备基地。

   4、食品工业。

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形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推动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互动融合,促进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提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比重,壮大食品产业集群规模。

重点发展主食工业化产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和乳制品等高成长行业,新增米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冻食品100万吨,力争全省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300亿元,增加1700亿元。

   ——漯河绿色食品集群。

巩固提升双汇集团龙头地位,加快乐天澳的利、南街村、北徐、龙云等骨干企业规模扩张,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国内行业龙头和上海、福建、广东等地优势品牌企业,壮大临颍休闲食品规模,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郑州、许昌、商丘、周口、驻马店食品产业集群。

提升三全、众品、科迪、益海、徐福记等骨干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积极引进中粮、华润、卡夫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400亿元。

   ——乳制品产业集群。

推动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专业化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提高奶站标准化水平,力争全年奶类产量达到320万吨;大力引进优势乳制品企业,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发展壮大商丘科迪、焦作蒙牛、平顶山伊利、郑州花花牛、新乡三元、洛阳巨尔、南阳三色鸽等骨干企业,扩大乳制品加工规模,提高品牌集中度,全省乳制品产量超过100万吨。

   ——其他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安阳休闲食品、三门峡果蔬制品、鹤壁禽肉制品、信阳茶叶加工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突出产品特色,提升集群品牌影响力。

   5、轻工业。

着力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沿海产业链整体转移,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培育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5个高成长行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力争全省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00亿元,增加1100亿元。

   ——郑州家电产业集群。

建成投产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基地一期工程,积极引进海尔等龙头企业,重点承接广东等地家电产业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家电产业集群。

   ——周口制鞋产业集群。

依托西华、扶沟、商水产业集聚区,推进美国玮伦鞋业壮大规模,重点承接广东、福建晋江、浙江温州等地制鞋产业集群式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制鞋产业集群。

   ——商丘制冷电器产业集群。

依托民权县和商丘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沿海制冷家电及配套产业转移,重点推动香雪海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濮阳灯具及家具产业集群。

依托濮阳县、清丰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家具及灯具产业集群式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许昌箱包产业集群。

依托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浙江温州、海宁、桐乡、平湖、瑞安等地箱包产业集群式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信阳小家电产业集群。

依托信阳工业城,重点承接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小家电产业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6、建材产业。

抢抓城镇化加快推进机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积极引进沿海家居建材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中高端建筑陶瓷、卫生洁具陶瓷、化学建材、高档石材、石膏轻质复合板等新型建材,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力争全省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00亿元,增加1100亿元。

   ——安阳和鹤壁陶瓷产业集群。

依托安阳内黄和鹤壁山城,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重点承接广东、福建、山东等地陶瓷产业集群式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焦作塑料建材产业集群。

依托沁北产业集聚区,发挥昊华宇航PVC原料优势,强化与沿海下游企业的合作,发展塑料管道、塑料门窗等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南阳石材产业集群。

依托内乡产业集聚区,强化市场物流支撑,吸引福建、山东、广东企业转移,大力发展装饰石材、石雕、板岩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名优石材基地,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企业整合、精深加工、降本提效,推动化工、钢铁、有色、纺织等传统产业在优化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发展壮大中增创优势,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700亿元,新增1900亿元。

   1、化工产业。

推动现代化工基地建设,重点促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高端石化产品规模。

力争全省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800亿元,增加500亿元。

   ——提高煤化工产业竞争力。

深化与中国石化的战略合作,依托鹤壁、濮阳,建成中原石化60万吨甲醇制烯烃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鹤壁18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突破煤制烯烃和乙二醇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发展醋酸、聚甲醛等产品,新增120万吨甲醇深加工能力,推动煤化工产品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

加快推进化肥企业与煤炭企业重组整合,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平顶山煤盐化工基地。

依托中平能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实施聚氯乙烯及PVC型材、尼龙66盐等深加工项目,促进煤化工、盐化工与尼龙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

  ——洛阳石化基地。

推进与中国石化、东方希望合作,开工建设14万吨聚丙烯,推进90万吨PTA和40万吨聚酯项目前期工作,带动上游洛阳石化45万吨PX项目实施,面向江浙地区引进一批聚酯加工企业,推动下游深加工产品集群发展。

   2、有色产业。

强化骨干电解铝企业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优势,提升合金化水平,吸引铝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铝工业上下游联动发展新优势。

加快发展镁合金板带材、高精度铜板、专用铜管、钛板带和钼钨加工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力争全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增加600亿元,铝加工产能超过500万吨。

   ——提升骨干企业竞争优势。

巩固提升骨干电解铝企业产业链优势,加快推进神火集团、伊川电力、焦作万方大型自备发电机组建设,参股煤炭企业,形成完整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

加快推进骨干企业与浙江鼎盛、吉林麦达斯、台湾恒源、广东兴发等沿海企业合作项目建设,发展轨道交通、电子、汽车、建材等领域高端铝加工产品。

   ——加快发展铝加工产业集群。

发挥电解铝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铝加工产业转移,推动铝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培育电解铝、铝合金和铝加工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

依托巩义产业集聚区,形成160万吨板带箔产业集群;依托新安、伊川产业集聚区,形成130万吨箔材和工业型材产业集群;依托焦作、商丘、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形成40万吨建筑型材、板带材和汽车铸件产业集群。

   3、钢铁产业。

推动骨干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改造,扩大高强度建筑和机械用钢规模,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加快与国内大型钢铁集团的战略重组,弥补原材料供应短板。

推动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组建产业联盟,实现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

力争全省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增加200亿元。

   ——安阳优质钢生产基地。

提升安钢集团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快装备大型化改造项目建设,推进与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的战略合作。

推动凤宝与一汽集团、林钢与万向集团的合作,发展精密铸造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4、纺织产业。

加快突破织、染等瓶颈制约,壮大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规模。

优先在郑州、安阳、南阳、商丘、周口等纺织集中区,布局建设高水平印染项目,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大力承接中高档面料和服装产业转移,培育和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推动服装产业高速增长。

推广清梳联、细络联等先进工艺,扩大高品质纱线比重,增加纯棉针织品、服装及装饰面料的品种和规模。

力争全省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增加400亿元,其中服装产业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郑州服装产业集群。

依托区域市场优势,积极引进杉杉服装等品牌企业,吸引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服装集群式转移,推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产品展示、建立区域总部,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安阳和商丘针织产业集群。

依托针织服装产业基础,积极引进红豆集团等品牌企业,吸引沿海针织童装、内衣、运动休闲装企业集群式转移,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南阳、周口、许昌、开封棉纺织产业集群。

依托棉纺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江浙等沿海地区面料及下游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以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为突破口,选择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先导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大力推进产业化。

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新增400亿元。

   1、新能源汽车。

以示范运营促发展,培育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提升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产业化。

重点推进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郑州、新乡等市的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示范线路运营,力争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亿元。

   ——新乡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依托环宇、金龙、科隆、新能等骨干企业,深化与中汽工程、苏州天成、上海电驱动、上海同济同捷等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企业的合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电动工具生产企业的产销衔接,加快一批动力锂离子电池及材料项目建设,形成年产动力电池2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2、生物产业。

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加快发展,实施生物育种专项,提高生物制造水平,加快建设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新乡、焦作、周口、驻马店、南阳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

力争全省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增加200亿元。

   ——郑州生物产业集群。

依托安图生物、太龙药业、农科院种业公司等骨干企业,深化与国药集团、北科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北科生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新乡、南阳、周口、焦作和驻马店生物产业集群。

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积极发展疫苗及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等产业,开工建设金丹乳酸年产10万吨材料级L-乳酸等一批项目,力争新乡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南阳、周口分别超过100亿元,焦作、驻马店分别超过50亿元。

   3、新能源产业。

巩固提升多晶硅生产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积极发展纤维乙醇、2兆瓦以上风电整机、核能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等产品,重点推进南阳新能源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洛阳、郑州、安阳光伏产业基地。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高水平建设香港协鑫、中硅高科多晶硅产业基地。

力争全省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亿元,增加100亿元。

   ——洛阳光伏产业集群。

发挥中硅高科、洛阳尚德、阿特斯、上海超日等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光伏电池组件制造等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重点实施高纯硅材料、晶体硅电池片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南阳新能源产业集群。

依托天冠集团、利达光电等骨干企业,深化与兵装集团、首控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突破物理法多晶硅、纤维乙醇的产业化瓶颈,积极发展聚光太阳能电池、纤维乙醇等产品,加快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

   4、新材料产业。

突出提升品级和增加品种,发展高强轻型合金、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电池隔膜、特种玻璃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开发芳纶、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鹤壁镁合金、郑州和许昌超硬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增加100亿元。

   ——洛阳新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725所、洛耐院、黎明化工院、有色院、洛钼集团等优势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钼钨合金、钛合金、工程塑料、特种耐火材料等产品,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坚持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为保障,推动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形成新的战略性支撑产业。

力争全省金融、物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2600亿元。

  1、金融业。

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创新融资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在地方银行、保险、股权投资基金、担保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3家以上地方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启动合作金融机构重组、完成12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设立2家地方保险法人机构,组建3支以上产业投资基金和1家大型担保公司,争取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突破650亿元,增加100亿元左右。

  ——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

制定出台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郑东新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规划。

依托郑东新区金融商务区,积极引进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汉口银行等省外城市商业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整合省农村信用联社金融资源,组建中原农村商业银行。

争取中原财险公司批准筹建和推动农业保险公司前期组建工作。

扶持中原证券加快向集证券、直接投资和基金管理为一体的大型证券金融集团发展。

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甲醇、乙二醇,全年累计交易额达到50万亿元。

支持中原信托和百瑞信托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PE信托和信托型产业投资基金。

推动中原、文化和战略新兴等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

推动省投资集团成立规模30亿元左右的担保公司,服务政府融资。

整合全省产权交易机构,组建联合产权交易所。

争取我省进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支持郑州区域性金融总部和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金融集聚发展。

   2、现代物流业。

以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邮政等行业物流,推动重点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加快实施国药物流中心等80个带动性强的超亿元物流项目,建成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力争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950亿元,增加150亿元以上。

   ——郑州国际物流中心。

加快建设新加坡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富士康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郑州国家公路干线物流港(一期工程),引进UPS、中外运、安得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承接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链式转移,鼓励发展陆空多式联运,力争增加值突破230亿元。

   ——食品冷链物流。

加快双汇物流中心(郑州)、众品冷链物流园(许昌)等项目建设,支持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开展与英格兰、三井物产等国际知名冷链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中铁联集建设铁路冷藏集装箱物流基地,壮大冷链物流产业规模。

   ——钢铁物流。

引导中储郑州、华丰钢铁拓展增值业务,完善配送网络,加强与宝钢、河北钢铁、太钢等生产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承接沿海、沿江钢铁物流产业转移,形成与我省装备制造及汽车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汽车、医药、邮政、家电及电子产品物流。

依托海马、日产等生产企业,积极吸引嘉里大通、安吉天地、长安民生等汽车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基地。

引导国药集团、华润爱生、省医药公司逐步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积极吸引北京医药、上海医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引导顺丰、圆通等龙头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