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937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0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docx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重点讲义

第一章运输与运输业

第一节运输及其生产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与运输效用

  1.运输的概念:

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

  从运输经济学的角度:

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劳动者:

从事运输业的人

  √劳动工具:

运输工具和设备、运输线路

  √劳动对象:

人和物

  √劳动成果:

实现空间场所变动

  区分交通与运输:

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交通的概念比运输更宽泛。

  2.运输效用: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是能够克服产品的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时空效用举例:

荔枝运输。

  二、运输的分类

  表1-2运输的分类

  分类方式类别

  按其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不同生产过程运输、流通过程运输

  按运输经营活动的性质及服务对象营业性运输、非营业性运输

  按运输的对象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按运输的方式(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营业性:

面向社会的,收取费用的;

  非营业性:

面向本企业、本单位内部的,自用型运输。

  【例题1·单选题】面向社会提供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费的运输活动,称为()。

(2006年)

  A.生产过程运输B.流通过程运输

  C.营业性运输D.非营业性运输

  『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运输生产活动按其经营性质的不同分为()。

(2008年)

  A.生产过程运输和流通过程运输

  B.营业性运输和非营业性运输

  C.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D.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正确答案』B

  【例题3·单选题】运输生产活动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生产过程运输和()。

(2009年)

  A.营业性运输

  B.流通过程运输

  C.非营业性运输

  D.消费领域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输的分类,运输生产活动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不同分为生产过程运输和流通过程运输。

  三、运输生产特点

  6大特点:

派生性、同一性、开放性、增值性、无形性、同一性

  1.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种行为是同时进行的,运输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与它的运输生产过程同始同终。

  3.运输生产的开放性

  运输生产过程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过程。

  4.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创造“场所效应”,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

  5.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运输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商品,无法用触摸或肉眼感知它的存在。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各种运输方式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

  运输产品的同一性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替代性。

  【例题1·单选题】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可替代性是由运输产品的()决定的。

(2007年)

  A.非储存性B.服务性C.无形性D.同一性

  『正确答案』D

  【例题2·单选题】运输生产的派生性特征反映了()。

(2007年)

  A.运输生产依赖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

  B.运输生产滞后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

  C.运输需求的实现超前于相关本源性需求

  D.运输需求在整个社会需求中的从属地位

  『正确答案』A

  【例题3·多选题】运输生产的特点有()等。

(2007年)

  A.运输生产的派生性B.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C.运输生产的增值性D.运输产品的可储存性

  E.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正确答案』ABCE

第二节运输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一、运输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

  1.运输系统的概念

  系统:

由具有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运输系统:

  特定功能:

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

  要素:

实现运输功能的基础设备、运输工具、工作人员、运输技术等。

  分类方式类别

  运输方式不同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子系统

  运输企业不同联运、单一运输、旅行社、邮政子系统

  运输距离不同城市、城际运输系统,其中城际运输系统又可分为国内运输子系统和国际运输子系统

  2.运输系统的组成

  运输系统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运输线路

  运输场站

  导航、通讯和管制等设施

  运输设备船舶、汽车、飞机、列车

  装卸搬运设备等

  软件系统运输行政管理组织

  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二、运输线路

  1.运输线路的涵义:

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是运输工具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

  2.运输线路的组成:

  表1-5运输线路的组成

  陆上运输线路铁路线路路基、轨道、桥隧

  公路线路路基、路面、桥隧

  水运航线航道、航灯、灯塔

  民航航线规定飞机飞行的具体方向、起讫与经停地点及所使用的航路

  管道有干管、沿线阀室,经过河流、铁路、公路、峡谷等的穿(跨)越结构物,管道防腐用的阴极保护设施等

  3.运输线路的分级:

  铁路:

一级、二级、三级;

  公路:

后面第七章详细讲;

  内河航道:

共分七级,按驳船等级、航道尺度、闸室有效尺寸、跨河建筑物净空等划分;

  航线:

分为国内和国际航线,国内又分国内干线和地方航线;

  管道:

按管径大小区分。

  三、运输场站

  1.场站的涵义:

  √位于运输线路上的结点

  √是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

  √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

  √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运输工具作业的场所

  √是运输企业对运输工具进行保养、修理的技术基础

  √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铁路车站、水港、汽车站场、航空港、管道站

  2.场站的分类与分级:

  方式划分依据分类或分级

  铁路按技术作业内容不同中间站、编组站、区段站

  按办理的运输业务不同客运站、货运站、综合站

  汽车按等级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详见第七章)

  港口按用途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避风港

  按在水运中的地位世界性港、国际性港、地区港

  按相互之间的关系枢纽港、喂给港(协作港)

  空港(机场)按功能分一、二、三、四个等级

  管道站按所处位置的不同首站、末站、中间站

  3.枢纽的涵义:

事物相互联系的一个中心环节,其特点是

  √多种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线路的交汇点;

  √设有大型综合性交通港站或多个大型的独立式交通港站;

  √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线路、交通港站在统一的意志下运转。

  4.枢纽的分类:

  按照运输方式的多少可以分为:

综合性运输枢纽和方式性运输枢纽。

  

(1)综合性运输枢纽:

运输枢纽中的最高层次,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

  

(2)方式性运输枢纽:

把同一运输方式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的运输功能汇集于一身的港站或密切协作的港站群。

主要包括:

港口枢纽、铁路枢纽、航空枢纽等。

  四、运输设备

  →实现水平位移的设备:

运输工具

  →实现垂直、或兼职水平和垂直位移的设备:

搬运装卸工具

  1.运输工具(车辆、船、飞机等)

  工具运输工具细分备注

  铁路运输工具铁路机车蒸汽机车铁路运输的动力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铁路车辆客车软卧车、硬卧车、硬座车、软座车

  货车棚车、敞车、平车、罐车、冷藏车、三料车

  列车按照有关规定编挂在一起的若干车辆,车列挂上机车、配备乘务员和列车标志,即为列车

  公路运输工具客运车辆如轿车、铰接客车等

  货运车辆如箱车、罐车

  水路运输工具船、驳客船过宿型客船、客货船、双体船、水翼船、气垫船

  货船杂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液化气船、冷藏船、运木船、滚装船、驳船、载驳船

  舟、筏

  航空运输工具民航飞机客机

  货机

  直升机、气球、汽艇

  管道运输工具干管载货容器

  泵(热)站原动机

  2.搬运装卸工具

  分为起重机械、运输机械、搬运堆垛机械、自动化装卸系统。

  

(1)起重机械:

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

  

(2)运输机械:

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

  (3)搬运、堆垛机械:

叉车、堆垛机、卸煤机、跨运车

  (4)自动化装卸系统:

散粮装卸系统、散装水泥装卸系统、油品装卸系统。

  3.其他运输设备:

货物运输中的集装单元,是现代运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装:

是将许多大小、形状千变万化的单件物品,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组合成尺寸规格相同、重量相近的大型标准化的组合体,这种大型的组合状态称为集装。

  →集装所组合的组合体又是一个装卸运输单位,可以称为单元组合货载或集装货载。

  →以集装单元为基础来进行装卸、运输、保管等作业,统称为“集装单元化运输”,常见的形式有:

托盘运输、柔性集装袋运输、集装箱运输。

  

(1)托盘:

与叉车同时发展起来的,便于叉车和堆垛机操作,大大提高了装卸机械化水平。

  

(2)柔性集装袋:

适用于大宗散货、粉粒状物料,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轻、可折叠,回空所占空间小,价格低廉,形式多样。

  (3)集装箱:

  √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反复长期使用;

  √适合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转时箱内货物不必换装;

  √可以进行快速搬运和装卸;

  √便于货物装满和卸空;

  √容积大于等于1立方米。

  五、运输组织

  是运输系统的软件支持,分为:

运输行政管理组织和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1.运输行政管理组织

  √主体: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授权机关;

  √对象:

全社会的交通运输事务;

  √方式:

依照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方式进行行政管理活动。

  我国目前有3个部门对五种运输方式实行管理。

  ◆铁道部→铁路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民航

  注:

现行已经将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合并为交通运输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管道局→管道

  2.运输生产经营组织

  直接进行运输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组织、机构。

通常指:

运输企业。

  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公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航空运输企业、联运企业、运输服务企业等。

第三节运输业及其发展

  一、运输业的形成

  1.运输业的概念:

  运输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从事运输经济活动的所有企业或单位的集合。

  2.运输业的形成:

  运输业的形成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同农业相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业独立出来;

  逐渐,运输活动由商人自己完成,逐步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

  二、运输业的性质

  3大特性——生产特性、服务特性、基础设施特性

  1.生产特性

  

(1)运输业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属于物质生产领域。

  

(2)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3)运输所产生的产品是空间、位置的变动,运输劳动的追加使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得以解决,运输业的产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服务特性

  

(1)运输业提供的劳动不是去制造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通过提供运输服务直接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2)运输业提供的服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物。

  (3)运输业劳动者付出劳动这一运输服务产品形成过程,与运输服务产品消费是同一过程。

  3.基础设施特性

  

(1)社会公益性:

为全社会使用。

  

(2)运输基础设施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运输基础设施的级差效益。

  (4)运输基础设施的商品属性。

  三、运输业的发展

  1.运输业的发展阶段: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水路运输发展阶段:

独木舟→帆船→轮船→大型船舶

  

(2)铁路运输发展阶段: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20世纪20年代

  (3)公路、民航、管道运输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汽车、飞机和管道技术不断成熟;

  1932年第一条专业高速公路出现。

  (4)综合运输发展阶段:

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2.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1)专门化

(2)大型化(3)高速化(4)环保化(5)智能化

第二章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

第一节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性分析

  一、运输方式及其分类

  1.运输方式的概念:

  运输方式是从事运输活动所采用的某种手段或方法,这些手段或方法主要表现在运输基础设施及运输工具上。

  2.运输方式的分类:

五大运输方式

  简记为:

“公、铁、水、航、管”

  表2-2五种运输方式运输方式使用的工具从事运输的地点

  公路汽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在城乡道路上

  铁路以机车为牵引,客/货车为运载工具沿轨道上

  水路船舶(或其他水运工具,如竹筏)水道,在河流或海洋上运输

  航空飞机或其他飞行器在空中

  管道大型钢管、泵站、加压设备设在地下、架空、水下等位置

  注意:

  1)公路:

就陆上运输来说,“公路运输”与“道路运输”的涵义已经趋于一致。

道路运输的涵义相对要比公路运输更广泛一些。

  2)铁路:

通俗的称为火车。

以机车为牵引,客/货车为运载工具,沿轨道运输。

铁路运输系统包括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设备。

  3)水路:

分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又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

  4)航空:

长途客运的一种重要方式。

  5)管道:

按敷设方式分埋地、架空、水下;按输送介质分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油气混输、固体物料浆体;按其在油气生产中的作用,油气管道又分为矿场集输管道,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长距离输送干线管道,天然气或成品油的分配管道等。

  二、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个衡量指标:

运送速度、运输成本、劳动生产率、燃料消耗量、始建投资

  1.运送速度:

指旅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小时被运送的距离。

  在途时间指,对客运来说是从检票、上车到下车为止;对货运来说是从装货开始到卸完货终止。

  从远距离运输讲,运送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从近距离运输讲,运送速度最高的是汽车。

  影响运送速度的因素:

  √技术速度:

  √营运速度:

  √始发和终到作业时间:

装卸作业、列车船队编组解体所需时间等。

该部分时间占整个运输时间的比重越大,运送速度越低。

  √途中作业时间:

如途中停靠上下客时间,途中作业时间占整个运输时间的比重越大,运送速度越低。

  2.运输成本:

指运输生产部门在完成一定运输任务时成本和费用的支出。

  

(1)单位运输成本:

是平均每一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

(元/千吨公里)

  运输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燃料的节约与浪费、设备利用率的高低、运输组织工作的改进。

  

(2)运输成本的划分:

  根据运输业的特殊性:

①固定设施成本、②移动设备拥有成本、③运营成本。

  √固定设施成本:

如铁轨、公路、机场、管道等的建设、维修养护及使用成本。

  √移动设备拥有成本:

机车车辆、卡车、船只、飞机等的购置、维修、折旧费用。

管道是唯一仅使用固定设备的运输方式。

  √运营成本:

根据与运输量是否有关。

  ①直接运营成本:

燃料、直接运营人员的工资等;

  ②间接运营成本:

辅助、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3)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运输工具的类型及利用程度、载重量、运距、货运密度、货物种类、运输方向均衡度等。

  3.劳动生产率:

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单位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及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大小。

  4.燃料消耗量:

以各种运输方式所完成的每单位运输工作量的平均燃料消耗来计算。

  5.始建投资:

指运输设施设备的初始建造价值。

  在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始建投资时,首先是比较建设线路投资和运输工具投资。

  三、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的比较分析

  方式技术速度运输成本劳动生产率运输能耗线路投资

  铁路24446

  内河52223

  海运41111

  公路35554

  民航16662

  管道3335

  

(1)运送速度:

  长途:

航空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火车、汽车、船。

  短途:

汽车的最快。

  

(2)运输成本:

  主要从运量、运距两方面来考察。

  铁路:

与运量无关的成本占50%,因此运量小时单位成本很高,运量大时成本大幅下降。

  装卸作业成本占18%,因此运距短成本高,运距长成本大幅下降。

  内河:

高的可变成本和低的固定成本。

  运量大,成本会增加。

  由于装卸作业占成本的40—50%,因此运距短成本高,运距长成本下降。

  海运由于运距较长,因此成本在所有方式中最低。

  汽车:

较高的可变成本和较低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要略高于水运。

  航空:

低的可变成本和高的固定成本。

  管道:

与铁路类似,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综合而言,水运的单位运输成本较低,而汽车较高,航空的运输成本最高。

  (3)劳动生产率:

  从高到低依次是水、管、铁、公、航。

  (4)运输能耗:

  速度越高,阻力越大,单位能耗越高。

  (5)始建投资:

  从线路建设投资看,从大到小依次是:

铁路、管道、公路、内河、航空、海运。

  从运输工具投资看,从大到小依次是:

飞机、轮船、火车、汽车。

  (6)其他方面:

安全性、机动性等。

第二节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运输结构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铁路:

  √优点:

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能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运输的地区局限性小;统一管理指挥,准时高速;安全可靠;规模优势明显。

  √缺点:

始建投资大周期长;装卸作业时间长;机动性差;固定投资大,停运后不易转让回收。

  2.公路:

  √优点:

覆盖面广;机动灵活;方便,“门到门”;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抢险、救灾及战时的最有效运输方式。

  √缺点:

单车作业量小,相对成本高;运行持续性差;不安全;有污染。

  3.水路:

  √优点:

通航能力不受限制,可运载超大型货物;航道投资小;易扩建;运载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运行持续性强,可远距离运输。

  √缺点:

速度低;受天气影响大;受航道限制,灵活性差;需要其它接驳方式。

  4.航空:

  √优点:

速度快;机动性大;舒适安全;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只需要有飞机和机场。

  √缺点:

飞机制造昂贵;能耗大;运载成本和运价高;受天气影响,雷雨等;短途中运送速度优势不明显,宜中长途运输和鲜活、高价值货物运输。

  5.管道:

  √优点:

运量大;建设投资相对小,占地少;不受气候影响,稳定;易于自动化和集中遥控;环保。

  √缺点:

灵活性差,调节运量及方向的幅度小;运输对象单一;运输工具不能移往他处使用;部分油品长期积存在管道内,占用成本。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业采用哪种分工与合作模式,取决于国家的自然、经济、地理及运输结构类型。

  我国:

幅员辽阔,路海疆域广大→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

  1.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铁路:

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铁路建设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货运;中长距离客运;城际间或市郊客运、通勤等。

  公路:

中短途客货运,集疏的有效方式;高附加值、多批次、少批量货运。

  水路:

时间要求低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

  航空:

高附加值的、贵重、鲜活、急需的远距离货物运输。

  管道:

流体货物,如石油、天然气。

  2.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

  

(1)可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各具优缺点,相互补充,使协作成为可能。

  

(2)必要性:

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不是一种运输工具所能完成的。

  (3)原则:

  √充分满足需求原则

  √总体效益最优原则

  √衔接便利顺畅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4)方式: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联合运输。

  三、运输结构

  1.运输结构的涵义(要求掌握)

  

(1)涵义:

  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

  √内部:

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各环节的构成比例。

  √外部: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个分工和协作。

  

(2)层次:

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

从国民经济整体考察→运输能力与需求的适应程度,投入产出比

  √中观:

从运输行业内部考察

  √微观:

从每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各个环节考察

  (3)要求:

  ◆宏观要以中观和微观为基础

  ◆中观和微观要服从宏观的要求

  2.运输结构的内容

  

(1)运量结构:

各种货物品类的货运量比例;各种性质的旅客占客运量的比例。

  

(2)区域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的营运线路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客货运量在区域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99.35万公里

  中部地区120.25万公里

  西部地区126.10万公里

  总里程345.7万公里

  (3)技术结构:

科技含量。

如:

装卸手段的机械化程度等。

  (4)投资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投资比例,反映投资方向,发展重点。

  (5)运力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运能的比例关系。

  3.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

  1)客运结构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行速度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及分布

  √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运输政策

  2)货运结构的影响因素

  √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供给因素的变化

  √国家的经济政策

  √其他:

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

  4.运输结构的优化

  

(1)结构优化的原则:

适应需求!

!

!

  ▲适应产业结构的需求

  ①资源密集型产业结构:

运输结构就要考虑运量大、规模大,对运输方式选择要求重载化和大型化。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结构:

运输结构要考虑运量小、批量小、速度快,对运输方式选择要求小型化、灵活化和快捷化。

  ▲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适应实际的需求

  ▲适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求:

少投入高回报。

  

(2)结构优化的对策

  ①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②要注重先进的经济增长方式;③要设立综合管理体制;④要保持合理的运价体系。

第三节综合运输及运输网的布局

  一、综合运输与综合运输体系

  1.综合运输

  综合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相互协作、连接贯通、分布合理的综合运输体,是综合组织管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运输生产的一种现代化运输形式和系统工程。

由3部分组成:

①运输网络及运载工具;②运输代理企业;③运输管理部门。

  2.综合运输体系

  也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