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945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教学单元

教学课题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1

第一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

2、点亮小灯泡

1

2

3、简单电路

1

4、电路出故障了

1

3

5、导体与绝缘体

1

4

6、做个小开关

1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1

5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1

2、各种各样的花

1

6

3、花、果实和种子

1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

7

5、种子的萌发

1

6、动物的卵

1

8

7、动物的繁殖活动

1

9

期中复习

2

10

期中考试

2

11

第三单元

食物

1、一天的食物

1

2、食物中的营养

1

12

3、营养要均衡

1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

13

5、面包发霉了

1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

14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

15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1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

16

3、岩石的组成

1

4、观察、描述矿物

(一)

1

17

5、观察、描述矿物

(二)

1

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

18

7、岩石、矿物和我们

1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考试

2

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

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

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电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重点: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

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讨论:

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结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设计: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2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重点:

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

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

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3、交流

结论:

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灯泡发亮。

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板书设计:

1.2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1.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教学重点:

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

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

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

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

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结论:

板书设计:

1.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点亮更多的灯泡

1.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2)分析思考:

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结论:

短路和断路是电路出故障的两中常见形式。

板书设计。

1.4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

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

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

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课堂结论: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板书设计:

1.5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

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     1、观察手电筒

●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3、红灯、绿灯和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结论: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板书设计: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

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

(1)计划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2)推测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小组讨论。

(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结论:

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板书设计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

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结论。

结论:

一般家中电路是并联。

板书设计: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1、串联

2、并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

怎样设计?

•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

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

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再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结论:

并联电路中灯泡最亮。

板书设计:

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2.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3)交流。

(4)结论:

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5、交流与结论。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结论:

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板书设计:

2.1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2.2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

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4、交流与结论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课堂结论:

结论一:

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结论二: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板书设计:

2.2各种各样的花

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2.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

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

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

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

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准备:

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3、思考:

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

为什么?

课堂结论:

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板书设计:

2.3花、果实和种子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2.4豌豆荚里的豌豆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

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

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结论:

种子里最重要的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2.4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2.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

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

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

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

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与栗子树接近。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

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

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结论:

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风、动物、水等。

板书设计:

2.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2.6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

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

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

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

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结论:

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

板书设计:

2.6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2.7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

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结论: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板书设计:

2.7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第三单元食物

3.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情况。

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

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2)小组记录:

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

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

(1)图片分类:

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2)汇报:

(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结论: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板书设计:

3.1一天的食物

1、记录一天的食物

2、给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