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175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docx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

①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城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捧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③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圈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⑤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类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圈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国,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动,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________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的,绿得很新鲜,非常引人注意。

________

③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上。

________

④“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意思是说你的手指不用费劲,就可以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作者观察认真细致,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细微的变化:

先是茎上

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__,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________ ,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后变成的________,颜色开始是________,后来变成________。

3.你觉得选文第⑤自然段中“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一句中,“逐渐”一词可以去掉吗?

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月亮的自述

我一直是人们(想往 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

于是,我便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 神奇)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 希望)。

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

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树。

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由于缺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

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

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  )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  )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

因为我离你们38万公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

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

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噬了,这种现象叫“月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亮”。

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食”,部分被挡住叫“月偏食”。

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

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

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

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

热忱(盼望 渴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1.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词语巧搭配。

实现(   )   创造(   )

(   )地等   (   )的现象

4.什么是月食现象?

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读了本文,你知道了月球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登上了月球,你想对月球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麻雀学飞

麻雀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飞行(xíngháng)家,到处(chǔchù)打听哪里有好老师。

听说雄鹰老师飞得高,飞得远,麻雀妈妈就把小麻雀送进了“雄鹰学校”。

小麻雀学习不专心,上课老说话,鹰老师说什么,它根本没听进去。

练习飞行时,小麻雀东瞧瞧,西看看,小鹰们飞上了天空,小麻雀还在草丛里玩。

期末考试,小鹰们都(dūdōu)飞得很高,小麻雀却只能飞到矮墙上。

麻雀妈妈问燕子:

“大家都说雄鹰老师教(jiàojiāo)得好,我的孩子怎么飞不高呢?

”燕子说:

“如果学生不肯勤学苦练,老师教得好,又有什么用呢?

1.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音节划上横线。

2.从文中找出小麻雀学习不专心的句子画上“____”。

3.麻雀妈妈把小麻雀送进“雄鹰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孩子怎么飞不高?

”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我就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在再)往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lòulù)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

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

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wōwē)囊,连豁(huòhuō)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

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

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juéjiǎo)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者虎皮,(带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

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hōnghóng)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zhuōzhuò)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

2.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_______)放松——(_______)灵巧——(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窝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____自然段写的是我演老虎的过程,运用了______和______描写。

5.请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6.说说你对老师说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

“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

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

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

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

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

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

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

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

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

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

________。

②巧夺天工:

__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①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②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③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④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⑤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⑥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③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④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⑤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⑥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⑦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里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柔软柔弱柔和

(1)妈妈在(______)的灯光下看书。

(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______)

(3)杂技团的演员们身体都很(______),表演时似乎可以随意弯折。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再进行比较。

(1)原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吗?

没有。

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比较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已经标出序号,其中第(______),(______)和(______)句具体写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______)

5.一边读书一边批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请结合加点词和上下文,在第五自然段选择两个句子,从写法角度批注出体会。

第(______)句,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句,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

一块625欧元的树皮

德国里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驾车旅行时,发生了一起车祸。

为了避让一辆迎面而来的运货卡车,克雷斯蒂紧急转舵,结果撞到了公路边的一棵槭树上。

这是一棵有20年树龄的大树,很粗壮,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车当场就撞报废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严重脑震荡,幸亏被巡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克雷斯蒂还没有痊愈出院,一张由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付费信函已经邮寄到了他的家里。

付费账单上写着:

克雷斯蒂先生,由于您肇事撞破了路边槭树的树皮,所以请您到银行支付625欧元费用。

下面,还附了一份应付款项明细。

第一项,树皮伤害费。

被撞槭树树围长度为89厘米,虽然事后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如初,但树皮受损部分长33厘米。

按照规定,肇事者应赔偿槭树价值980欧元的55%,539欧元。

第二项,受损树皮清理费。

事故发生后,护树人员花了三小时清理受损树皮,应付劳务费79.5欧元。

第三项,见习费。

一名实习生在清理现场帮忙0.25小时,按规定付费1.5欧元。

第四项,医药费。

树干伤口处被涂上了5欧元的药膏,应由肇事者支付。

“不就是擦伤一块树皮吗?

何必这样兴师动众?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张罚单后都会这样认为。

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林业部份也不应该多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真遇上了,我们一定会说:

“没事做了,无聊。

但德国的林业部门却郑重其事,他们有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

树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为伤及到的任何生命负责,所以,那棵被撞伤的槭树也不能例外。

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

2.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

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

B.“鸡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实在忙不过来。

C.“匪夷所思”形容德国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5.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们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每人每天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

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它都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

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

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戛然而止:

_____________

②贪婪:

_____________

2.文中依次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

老牛__________,强忍鞭打执意索水,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3.请从文中摘抄最使你感动并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它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

请你谈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

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

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

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

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

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

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

唯有山前的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下子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

“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

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真是活画出来了。

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

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

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窗帘。

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

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

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

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

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

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

这时,从峡口子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

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本文是按照()的结构形式具体描写巫峡迷人的雾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句子。

这样写的好处是()

A.提醒读者不要被雾所迷惑。

B.不仅强调巫峡的雾美得迷人,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强调雾太美了,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哪些特点?

请写一写。

山帽子雾:

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纱雾: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哪一句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

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

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的空气(__________)的夕阳(__________)的晚景

(__________)地欣赏(__________)地爱抚(__________)地呼吸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