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300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docx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doc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

篇一:

北京市志愿服务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XX/05/11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供稿

  北京市志愿服务调研报告

  导言

  如象全国许多地方的情况一样,北京市的志愿服务事业在近些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XX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更是为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同时,北京市的志愿服务事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来加以明确和解决。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人大将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列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

为配合立法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完整准确地掌握北京市志愿服务的现状、趋势与问题,为北京市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提供指引,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了此次北京市志愿服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工作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起草小组办公室联合领导,具体组织工作由北京志愿者协会负责。

北京志愿者协会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具体承担了调研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任务。

从今年春开始,北京志愿者协会指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调研课题组,围绕调研的整体方案、工作计划等进行了设计。

今年5月,完成了调研的整体实施方案和具体问卷设计。

6月到7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课题组实施了对北京市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的普查性问卷调查、对北京市志愿者的抽样问卷调查。

8月,完成了两项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报告即是基于这两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做的报告。

  按照计划,此次北京市公益组织问卷调查共向北京市278个公益组织发放和回收了调查问卷,基本上是凡能接触到的北京市公益组织都进行了调查;志愿者问卷调查共向1753名北京市的志愿者发放和回收了调查问卷,这些志愿者对象主要是通过被调查的公益组织提供的。

  由于本次调研涉及面广、时间有限,还存在着某些疏漏之处,需要在今后进一步调研中弥补和完善。

  一、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现状

  北京市志愿服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体现在无论是主要使用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还是直接从事志

  愿服务的志愿者的数量和结构,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一)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

  公益组织是主要使用志愿服务的组织。

北京市公益组织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并且呈现出类型上的某些特点,其所拥有的人员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1、公益组织总数与类别

  此次调查共调查到278家在北京市的公益组织。

按所属系统分类,其中最多的是共青团系统的组织(包括学校共青团、企业共青团和其他共青团),总共有106家,占总数的将近四成;其次为民政系统的组织,共有40家,占总数的14.8%;再次为其他体制内系统或单位(例如大学中的党群工作办公室所办),有37家组织,占总数13.7%;然后是民间组织(即通常所谓草根组织),共有29家,占总数的一成。

其余系统的组织数目都不多,均约在10家上下,占总数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几:

红十字13家,占4.8%,残联11家,占4.1%,工会8家,占3%。

这些系统的组织加起来占到总数的一成多一点。

另外,还有企业组织10家,占总数3.7%;而国际及港澳台组织有13家,占被调查总数的4.7%。

  总的来看,共青团系统的公益组织最多。

若加上共青团和民政系统,两者所属的组织超过一半。

而体制外的民间组织现在只有一成多,如果再加上港澳台和企业组织,也占不到总数的二成。

换言之,目前北京市的公益组织绝大部分是体制内的组织,超过80%,其中又尤以共青团系统的组织为最多,占其半数。

  2、公益组织分支机构情况

  除了公益组织自身的情况显示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组织还拥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进一步表明使用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有相当的发展。

  在被调查的278家公益组织中,有100家(超过三分之一)回答有自己的分支机构。

这一百家组织回答拥有分支机构的总数达到1257家,平均每家组织有超过12个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虽然没有公益组织那样结构完善、存在稳定和相对规范,但是其大量的存在和扮演角色,也表明志愿服务的使用主体涉及的面是相当广大的。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北京市有关志愿服务的组织团体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3、公益组织机构人员情况

  公益组织的有关机构人员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构成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

  的力量。

  由于公益组织被访人在填答其人员情况时不很完整,我们仅根据回答了有关问题的数据来部分地反映这一点。

  有246家被调查的公益组织回答了管理人员人数的问题,根据其回答,246家组织共拥有的管理人员总数为2393人,也就是说,最保守的计算,从事公益组织管理工作的这支队伍的总人数约2400人。

同时,各公益组织拥有管理人员的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最多的为60人,最少的为1人。

平均各组织拥有管理人员数则为9.73人,也就是不到10个人。

  回答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数的组织有186家,根据其回答,186家组织共拥有专职人员1124人。

同样,不同组织间也存在较大的人数差异。

与此相应,回答管理人员中兼职人员数的有158家组织,根据其回答,158家组织共拥有兼职管理人员1428人,同样,各组织间存在较大差异。

  4、公益组织服务领域情况

  就公益组织自身服务的主要领域分布来看,反映公益组织所属系统类型的特点,与共青团和民政的主要工作领域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服务领域的依次为:

教育(占19.3%),特殊人群服务(占17.2%),贫困救助(占12%),社会一般服务(占11.3%),这四大领域占到了全部服务的约六成,是主要的服务领域分布。

  若加上排在第二位的领域,则比重由高到低排列靠前的是:

特殊人群服务(回答合计有29.2%),社会一般服务(回答合计有27.7%),教育(回答合计有27%),贫困救助(回答合计有22.6%),环境(回答合计有16.8%),为大型社会活动服务(回答合计有11.7%)。

  总的来看,服务领域的分布情况与公益组织所属系统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一致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益组织的服务尚未呈现明显的专业化趋势,而是存在多元化的特点。

  5、公益组织注册登记情况

  公益组织的注册登记情况是反映其规范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这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

  全部278家公益组织回答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或注册的有147家,占到总数的53.6%,而有113家明确回答没有,占总数的41.2%,还有少部分未做回答。

据此

  可见,有超过半数的公益组织在取得了正式合法身份的组织,但仍有四成并未取得此种身份。

  而从取得登记注册的机构情况来看,同样不容乐观。

147家组织中,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有60家,占总数的40.8%,工商注册的20家,占13.6%,另有在其他机构注册的37家,占总数25.2%。

也就是说,即使注册的公益组织,真正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也只有四成,其余的都未以合理的方式实现注册。

  因此,总的来看,北京市公益组织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也构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

但是,现有的组织主要是体制内的,并以共青团、民政系统举办为主,其他组织发展不均衡。

此外,在管理队伍的结构、注册登记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平衡之处。

  

(二)志愿者的情况

  1、公益组织拥有志愿者网络(或库)的情况

  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志愿者是公益组织实现其公益使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公益组织也给志愿者提供了奉献社会、实现其身价值的舞台。

公益组织拥有或使用的志愿者越多,其在促进公民参与、增强社会融合、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社会职能就越大。

因此,建立志愿者网络,拥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是公益组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其管理工作规范的标志之一;同时还是公益组织发挥其社会职能多少的参考。

  在问及机构拥有志愿者总数时,278个机构中的250个提供了数据;在问到机构拥有的固定志愿者总数时,有186个机构提供了数据。

在以“支”为单位询问志愿者队伍时,214个机构回答现有志愿者队伍2514支;最少拥有1支志愿者队伍,最多的拥有296支。

另外,129个机构回答拥有专业志愿者队伍共585支;最少的拥有1支专业志愿者队伍,最多的60支。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大多数的公益机构掌握自己的志愿者的相关信息,建立了基本的志愿者库。

  2、公益组织拥有志愿者总数及类型

  278个机构中250个提供了志愿者总数,为394366人;其中186个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志愿者人数,总人数为163522人,占上面总数的41.5%。

调查显示北京市志愿者队伍包括了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和阶层的男女老少。

机构问卷将志愿者分为在校志愿者、在职人员志愿者、退休人员志愿者、未就业人员志愿者和其他志愿者等五个类型,每种类型的志愿者的平均比例数都不低。

而1753份志愿者个人问卷

  反映出来的类别更丰富:

从党员到群众;从军人到普通市民;从未成年人到退休的七旬老翁;从城市白领到进城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等。

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充分说明志愿服务在我市开展的深入广泛。

  从公益组织的管理角度来看,志愿者被分为三大主要类别:

管理型志愿者--参与组织日常或项目的管理工作;日常性志愿者--参与组织日常性的工作;和项目性志愿者—为完成某个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的志愿者。

前两者是公益组织志愿者网络的主干成员。

  3、(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志愿服务考察报告)拥有志愿者的结构情况

  以下是所填答数的统计平均数据。

在250个机构的394366名志愿者中,男性占46.48%,女性占53.82%。

女性志愿者比例高于男性志愿者比例。

若以年龄为标准,16岁以下志愿者比例,为27.52%;16(足岁)-18岁以下,为14.75%;18(足岁)-25岁,为55.92%;26–40岁,为36.51%;41–60岁,为31.04%;61岁以上志愿者比例,为27.70%。

数据显示18-25岁志愿者比例最高。

若以职业为标准,在校生的志愿者比例为60.28%;在职人员的志愿者比例为53.96%;退休人员的志愿者比例为31.78%;未就业人员志愿者比例为26.02%;其他志愿者比例为26.12%。

数据显示在校生志愿者比例最高,其次为在职人员志愿者。

1753份志愿者个人问卷中包括的职业有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机关干部、文教人员、公司或企业职员、工人、个体经营者、军人、农民、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失业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未就业人员。

  相关的志愿者数据统计结果与机构问卷中关于志愿者的数据统计结果相符合。

1753名被调查的志愿者中,女性占54.6%,男性占45.6%。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

以年龄划分,18岁以下,2.7%;18–24岁,51.5%;25–34,30.6%;35–54岁,9.5%;55岁以上,2.6%。

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的志愿者比例最高。

以志愿者填表时的身份为标准分组,发现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比例最高,38.8%;随后为公司或企业人员,20.5%;再后是机关干部,15.8%。

  另外,1753份志愿者个人问卷还以其他标准进行了统计调查。

如以政治面貌为标准,党团员比例高达86.8%。

以志愿者所学的专业分类,文科志愿者比例最高,为38.7%,理科为20.5%,工科为15.9%,医学为4.6%,艺术、体育、农林及其他专业共占19.5%。

  总之,志愿者队伍组成十分多元化,为开展志愿服务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篇二:

志愿者社会调查报告

  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政法学院10公共事业管理班XX644126陈忠洲梁绮惠副教授

  二〇一〇年8月

  摘要

  在当今的社会下,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是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

自社会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对义工和志愿者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伴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与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团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但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社会影响力有多大?

是否可以与国际接轨呢?

本调查报告是分析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对社会影响力的多小而做出的,初步调查出我国一些大学志愿者团体的影响力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志愿者大学生问题态度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姓名:

陈忠洲学号:

XX644126班级:

10公共管理专业1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是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

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后才普及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而中国的志愿者团体出现得比较晚,是随着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产物。

中国志愿者团体虽然开始得迟,但是发展的态势却是基本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在中国志愿者团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能力与素质会相对高,对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本调查报告主要针对大学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初步调查出我国一些大学院校志愿者团体的一些情况,主要是面向哪些志愿项目,对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二.调查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的现状的调查,调查题目为选择题。

调查对象:

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覆盖到全国所有的高校,问卷只发布在全国某些地区有代表性的大学院校,其中东北地区有吉林大学,华北有北京理工大学,华中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有暨南大学,佛山大学,深圳大学,还有小部分些其他院校。

  调查方法:

发布在上述大学院校的论坛上和网上著名的问卷网站(问卷之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其中上述院校约占80%。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1:

0.95,涵盖了本科各年级和部分硕士研究生。

调查问卷发布时间在8月5号至9月8号为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志愿者服务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前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良好现象。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

  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志愿服务而不关心报酬的人。

  但是真正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起步是比较晚的,大约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我们的这次调研中,其中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有65人,约占57.1%,还有约42.9%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志愿者活动,但是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同学高达87.5%。

可见,志愿者服务是受到大家普遍认可和希望参与的,虽然目前还是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迅速,而且目前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2)大学志愿者的活动内容主要局限于校内

  在同学们参与过的志愿者服务中,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的有18.8%参与过,社会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有21.9%,而参与过校内志愿服务的有近78.1%(详见下表)。

可见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范围主要还是在校内,但是大学生是目前志愿者群体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让这部分有生力量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开辟更多的场所是我们志愿者管理机构应该着重考虑的和在日后的工作要积极开拓的。

  2.志愿者管理还需亟待加强

  

(1)缺乏有效管理和沟通,团队凝聚力不强

  目前在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志愿者的管理整体上是比较松散的,极少有固定组织对于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中,只有

  15.6%的调查对象目前是有参加志愿者组织的,而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同学只有37.5%的人表示受到了志愿者服务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只有34.4%的同学表示组织内的交流和沟通很多,更有78.1%的同学表示对于参加的组织的基本情况其实并不了解(详见下表)。

可以说目前高校的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没有明确志愿者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和方式,缺乏对志愿者的长期有效的管理,基本没有建立从招募、登记、日常管理到保障、激励的制度,无章可循,方式单调,不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不利于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

  流过,与他们讨论了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总结出:

凝聚力是一个组织和团队的活力之源。

学校的志愿者团体作为一支流动性大、临时性强、且无固定编制的志愿者队伍,因而其团队凝聚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凝聚力不强一般表现在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足够的联系;组织内也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志愿者对于上层的决策没有提前的了解,更不用说有决策的发言权;甚至出现志愿者的阶段性流失。

  

(2)缺乏志愿者的主动参与性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什么会出现诸多问题?

虽然志愿服务的特点是无偿、公益、自愿,但是当个人参与一项志愿服务时,绝不是一次性的和不计后果的。

在我们的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志愿者管理组织缺乏管理上的人性化和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

高达78.1%的同学表示,他们参加志愿者组织后,很少有机会参与志愿工作和服务的具体安排、操作和决策,很多服务根本没有表达要求的机会,只有听任调遣,缺乏人性化和起码的反应机制。

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个人以后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态度和意愿必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在自身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做得还很不够,而且也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所以怎样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解决志愿者团体诸多问题的重点。

  3.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

  在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和做事的态度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做志愿活动的态度也参差不齐,不能够保持一致,但是在本题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还是积极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的。

有55.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接受过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不过仍然有36.1%表示没有这样的经历。

而在涉及对做志愿者的态度的问题中,有63.9%的大学生对此持积极态度,不过也有22.2%的人表示想做,但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有少数人表示无所谓。

对于后面的两个选项,两个问题说明了当前志愿服务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增加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投入,特别是在高校中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加入志愿者团体当中。

  四.对我国志愿者团体问题的建议

  1.提高对志愿者的认识,加强宣传

篇三: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调研报告

  ***街道于XX年1月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注册社区志愿者1610名,建立社区志愿者工作站20个,成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2个。

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的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远发展。

  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街道充分发挥各社区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打造了如“***社区网吧义务监管、计生义务服务、课外义务辅导,**社区的义务学生接送,宏伟社区的弱势帮扶,**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逻”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其中,***社区七位老人义务接送学生十几年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新浪、网易等新闻媒体重点报道,并作为我市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突出报道。

  

(二)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街道团委发动广大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文明知识宣传”、“文明行为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环境卫生整治”、“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自今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社区志愿者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

  料2万余份,清洁环境卫生达10余万平米,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216人次,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22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02人次,接受心理咨询129人次。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许多考验,还有许多工作急待进一步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仍需加强。

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是“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各社区和有关部门虽已制定管理办法或成立专门组织,但受社会经济化的影响,一些人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认识还不深,参与不够,还没有在社会完全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短期行为多,有的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扎实长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志愿者的服务平台仍需完善。

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作用没有发挥好,社区在投入上存在不足,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管理不规范,志愿者服务站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辖区内的影响力不强,给社区志愿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是志愿者的管理仍需加强。

面对全街道1千余名志愿者,管理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部分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效化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造成了志愿者的归属感不强,出现部分志愿者的流失,

  甚至招募新志愿者困难等问题。

  三、街道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加强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推进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普及文明风尚、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宣传,积极广泛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社会认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领导与管理。

进一步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必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作。

结合协会章程和志愿者的管理办法,对所承担的工作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务求实效。

志愿者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工作环节和影响因素,要从精神文化、组织机制、行为规范、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志愿者的激励体制建设,全面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三)要学习创新。

目前,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各地、各领域也创造了许多好的推进模式。

今后要认真总结国

  内外做法和经验,深入找寻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律,科学指导民政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

针对新的形势,利用网站、QQ群、微博等新媒体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高效、畅通、便利的志愿活动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