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370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报告.docx

《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报告.docx

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是摆在土地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区土地整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工作质量,特编制本规划。

1.1项目来源

项目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境内,近年来,由于水利、堤围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耕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地利用率较低,田块小而不规整,现有道路交通条件落后,灌溉设施不完善,部分水渠年久失修,灌溉能力差,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该镇的粮食生产。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精神,缓解人地矛盾。

芜湖市南陵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按照《芜湖市南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申报了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土地整理项目,并提交了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芜湖市国土资源局,经审查后,确定该土地整理项目,全称为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为136.4633公顷,其中耕地105.4148公顷,其它农用地11.9371公顷,建设用地19.1114公顷;通过整理,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1.8543公顷,新增耕地率8.68%,项目投资预算211.922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135.31元/亩,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11918.17元/亩。

1.2项目建设的目的

(1)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

(2)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11.8453公顷,占项目土地总面积的8.68%。

(3)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耕种达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85%以上,防止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造福子孙后代。

(4)实施科技兴农,为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

1.3项目规划任务

(1)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项目区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的确定提供基本依据,同时为项目的规划方案及其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2)根据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制定土地整理的目标与方针;

(3)提出项目规划方案。

主要是对土地整理规划、农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提出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并提出设计方案;

(4)预算投资规模。

主要针对规划设计的投资规模作简要说明;

(5)进行规划方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6)提出项目实施管理方案,说明组织机构设置、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

(7)依据工程总体布置进行工程设计。

对生产道路、灌排系统、土地平整、田间工程等进行工程设计;

(8)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工管理机构、项目实施的管理、权属调整方案等,并制定施工计划。

1.4项目规划依据

1.4.1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1.4.2土地整理相关政策

(1)《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2)《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

(3)《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

(4)《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15号)

(5)《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6)《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7)《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8)《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2005]169号)

(9)《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8号)

1.4.3相关基础资料

(1)《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县志》;

(3)《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统计年鉴》;

(5)项目区1:

2000实测图。

1.4.4相关设计规范

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⑷《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水排水引水工程》;

⑸《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

⑹相关部门技术规程与标准等;

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5相关文献

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培训教材,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编,中国人事出版社;

⑵《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培训教材,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编,中国人事出版社。

1.5项目施工期限

本项目规划施工期为3个月,从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

2项目区概述

2.1芜湖市南陵县简述

芜湖市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隶属于国家级沿江开放城市芜湖市。

县境东北为平原,西南为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总人口54.5万。

南陵交通便捷,国道205、318线、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热线的咽喉要道。

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流经县境东部,源自西南山区腹地的漳河,蜿蜒绵亘奔向长江,孕育了千年古城的灿烂文化文明。

 

2.2项目区基本概述

2.1.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境内,位置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号为:

H50G023070,项目区东至潘塘,西临漳河梗,南至古里塘,北至三荻路,位于东经118°21′20.99″—118°22′41.97″;北纬31°03′50.45″—31°04′30.28″。

2.1.2项目区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1本项目区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以平原圩区为主,地势较平坦,海拔5.5—12米范围内,高程落差不大,坡度一般在12度左右。

地势平缓适宜土地开发整理。

(2)水文地质

2项目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沉积了寒武纪至中三迭纪,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海相沉积。

印支运动后抬升成陆,但仍受断陷作用制约,接受陆相红层堆积,印支期、燕山期,不仅发育了北东向褶皱和断层构造,而且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形成了侵入岩体的喷出岩,并经历长江及多条支流冲刷淤积而成。

境内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地下水位在3-10米之间,其灌溉涵养水系常年有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质地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

3项目区的灌溉水来源为自然降水和河流灌溉,其中以河流灌溉为主。

4项目区紧邻漳河,漳河东邻青弋江流域,西界荻港河水系,南依丘陵,北滨长江。

流域面积135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508平方公里,丘陵区401平方公里,圩区450平方公里。

河道长度115公里,其中南陵以下75公里。

下游河槽上口宽261米,底宽约170米,底高-4.2~5.4米,洪水深度7.0米左右。

南陵狮子山站历史最大流量为1420立方米每秒(1983年7月5日),最高水位17.21米(1983年7月5日),最枯水位9.21米(1967年9月1日)。

5项目区项目区紧邻古里塘和潘塘两大水面,灌溉水源充足,作物生长期间的需水可通过水利设施来合理调控。

6项目区建有电力排灌站三座,设计规格分别为17.5KW,18KW,22KW的机组,项目区内部水的灌排即通过该排灌站来合理调度。

项目区内部有沟渠,水流畅通。

(3)气候

7项目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但年内分布不均匀。

在季风环流异常形势下,春季低温阴雨,夏季的梅雨,汛期的暴雨洪涝及雷击灾害性天气时常有之。

年均气温15-16°C,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7小时,日照时数以8月份最多,达214.2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73.4毫米。

年降雨量1402.6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因而,适宜双季稻、油菜、棉花、经果林等各种农作物生长。

(4)土壤

项目区主要为山河冲积物,土类为水稻土,土种主要为砂泥田,砂泥田机械组成较为适宜,质地中至重壤土,耕性较好,干时不硬,湿时不粘,水气热较协调,肥劲平缓,土壤保水保肥性中等,作物长相较好。

项目区耕作层0-16cm,犁底层16-23cm,渗育层23-52cm,渚育层52-100cm。

项目区土壤的PH值为5.6,有机质、全氮略为偏低,速钾、速磷含量低。

(5)植被

8项目区现状大部分为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6)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因素很多,主要自然灾害是:

涝。

项目区内在季风环流异常形势下,春季低温阴雨,夏季的梅雨,汛期的暴雨洪涝及雷击等灾害性天气时常有之;伏秋季节的干旱和台风也是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

项目区由于地势平缓,降水量较大,梅雨季节经常遭受涝渍的影响。

此外偶有冰雹、低温、霜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

2.1.3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9项目区涉及星火村,黄墓村和黄墓街道,星火村占90%,黄墓村和黄墓街道共占10%,人均0.9亩,农产品以双季稻为主,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年,在全县处于中等水平。

2.1.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10由于项目区大部分属平原圩区,处在季风气候圈内,常年雨量大,相对集中,圩区折水较大,修建电力排灌站有三座,总装机分别为17.5KW,18KW,22KW的机组。

项目区与漳河之间由漳河埂相隔,漳河埂能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交通状况

11项目区位于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境内,通过村内土路与三荻路相接,并通过三荻路连通县城和芜湖市,陆路交通十分便捷,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的林木基本是自然分布,没有形成防护林网络,只在村庄周围种植少量的林木,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4)电力设施状况

12本区纳入华东电网,供电能力充足,可完全满足项目区用电需求。

邮电、电信事业蓬勃发展,电讯通畅,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已进入普通农家,电话可直接拨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尚未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河堤、渠边缺乏植载,对生态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田块、田埂不大规整,路网渠系不配套,田园景观欠佳。

2.1.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主要位于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境内。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6.4633公顷(2046.65亩),项目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及权属情况详表1:

表1:

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星火村土地整理项目现状面积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公顷)

占总面积的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103.9770

76.19

114

旱地

1.4378

1.05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2.5309

1.85

154

坑塘水面

7.6623

5.61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7439

1.28

小计

117.3519

86.00

2

建设用地

20

农村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3

农村居民点

14.4288

10.57

204

独立工矿用地

0.2167

0.16

206

特殊用地

2.5689

1.88

27

水利设施用地

272

水工建筑用地

1.8970

1.39

小计

19.1114

14.00

合计

136.4633

100.00

项目区土地利用特点是:

⑴由于项目区光、热、水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理想。

⑵农业用地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效益逐年提高。

目前项目区主要种植有:

水稻、油菜。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率不充分,分布于现有耕地其间的闲散抛荒地较多;

(2)田间道路状况较差,比较窄小,机械车辆难以通行,耕作困难;区内排灌水渠年久失修,没有硬底化,灌排能力低,影响了作物产量。

(3)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防护林体系不完善,农田防护能力不够。

2.1.6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水、光、热、气皆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建设,项目区灌排设施不太配套,土地犁底层较厚,保水保肥,土壤养分稍低。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采取工程及生物措施,改善排灌条件,种植防护林网,增施有机肥,项目区内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及技术水平,种植模式宜采用双季稻,经本次整理后新增耕地11.8453公顷,宜建成高标准农田。

2.1.7水资源平衡分析

(1)地表水量

13a、河川径流。

项目区紧靠漳河,漳河东邻青弋江流域,西界荻港河水系,南依丘陵,北滨长江。

流域面积135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508平方公里,丘陵区401平方公里,圩区450平方公里。

河道长度115公里,其中南陵以下75公里。

下游河槽上口宽261米,底宽约170米,底高-4.2~5.4米,洪水深度7.0米左右。

南陵狮子山站历史最大流量为1420立方米每秒(1983年7月5日),最高水位17.21米(1983年7月5日),最枯水位9.21米(1967年9月1日)。

14漳河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

地表可供水大约为90.36万立方米。

15b、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受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分布不均衡。

一般埋藏深度在地面5-10米以下。

需要抽取才能利用,由于有充足地表水源,项目区一般不考虑利用地下水灌溉。

(2)降雨量

在P=90%的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降水量为1402.6毫米。

有效降水量按降水量的45%计算。

有效降水量=年降水量×有效降水系数×项目区面积

=1.4206×0.45×1364633

=86.13万立方米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量、降水量之和,共176.49万立方米。

(3)需水量分析

(a)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

参照项目区现在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水田按种植水稻确定需水量。

水稻灌溉定额是按县农科所的灌溉试验资料。

水田、菜地根据保证率P=85%进行灌溉设计.根据项目区当地长期的耕作经验和灌溉条件,以及《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中国作物需水与灌溉》,确定早稻的灌溉净定额为135m3/亩,晚稻的灌溉净定额为260m3/亩,利用系数取0.68。

(b)农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各农作物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农作物总需水量,m3;

------毛灌溉定额,m3/亩;

------灌溉面积,亩;

经计算项目区作物需水量为

项目区农作物总需水量为102.19万立方米。

(c)人畜用水

项目区内部的居民用水由自来水厂供水。

(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由以上测算结果分析,设计典型年项目区可供水量为176.49万立方米,而农作物需水量为102.19万立方米,供水量大于需求量,农田灌溉用水有保证。

2.1.8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潜力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和已利用土地的整理,包括由土地平整和田块统一规划而带来的田埂减少、零星坑塘和沟渠的平整、闲散抛荒地整理。

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将主要来源于坑塘、沟渠、道路整理。

项目区内有坑塘7.6623公顷,特殊用地2.5689公顷,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网和田间道路建设等设施,能够显著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适宜种植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

3规划目标与方针

3.1规划方针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利用方针。

根据南陵县土地利用规划、南陵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3.2规划目标

(1)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增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项目区所有耕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

(2)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设施得以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3)通过土地整理,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4)增加项目区农民就业机会,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安置。

(5)增加农田防护林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3.3规划原则

(1)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总指导方针,指导项目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土地开发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中只有综合考虑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本规划不仅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衔接,还要考虑到与所涉及的农业、水利、电力、交通、林业、环保、村镇等部门规划的协调统一。

(4)因地制宜。

要在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各项目工程规模和布局也要从项目区实际出发进行设计。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县、乡(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4规划依据

3.4.1相关规划

(1)《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3.4.2技术资料

(1)《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土壤志》

(2)《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4)《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水利区划》

(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6)项目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7)项目区1:

2000实测地形图

3.4.3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6453.1-16453.6-1996

(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7)《渠道防渗漏工程技术规范》SL18-1991

(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1998

(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4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4.4有关文件

(1)《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2)《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4规划方案

4.1规划标准及规划内容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规范、规划编制规程以及水利、电力、交通、林业等技术规范与建设标准和其他规定,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各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标准。

4.1.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基础。

工程实施后要便于机械作业,适宜节水灌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土质和水分的需求。

项目区主要采用引水自流的灌溉方式。

按照土地平整的相关要求,根据骨干沟渠、道路的走势和高程,因地就势,以田块或耕作格田为单位进行土地平整。

4.1.2道路工程

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区规划道路工程分两级,即田间道和生产路。

田间道主要用于运输农用物资、作业机械进出田间和为机械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田间道路面宽4-6米,并与周围公路相连接,生产路主要作用是方便人工田间作业,并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路面宽2-3米。

4.1.3农田水利工程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规定,结合项目区气候条件,本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5%,引水自流灌溉为主。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灌溉能力,对项目区灌溉渠道进行整修,排灌分设和排灌合一相结合,排灌系统配套协调。

为提高项目区农田排涝能力,规划布设、整修原有排水沟,并与区外河渠相连。

涵洞、分水口门等渠系建筑物根据渠、沟、路、排水承泄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4.1.4其它工程

此项目规划只在田间道两侧和生产路一侧要栽种防护林,可选用项目区苗木种植大户的香樟或大叶女贞作为树种,也可由地方根据实际资金情况选用落叶乔木作为防护林。

4.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将现有坑塘水面及其它可整理抛荒地、道路和特殊用地进行整理,可净增耕地11.8453公顷。

将现有耕地进行整理、合理利用、合理配套灌排系统,改造成优质高产稻田。

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会有较大提高。

为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项目区布置一定数量的田间道和生产路,并同项目区内外主干道路相通。

为了灌溉、排涝、防洪,项目区一部分土地被开挖成沟渠。

项目区总规模136.4633公顷,整理后耕地总面积为117.260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为11.8453公顷,增加耕地面积占土地整理总规模的8.68%。

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为117.2601公顷,均为水田,其他农用地4.5524公顷。

4.3土地整理工程布局

项目区规划主要工程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及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对以上四类工程进行工程总体布局。

4.3.1土地平整工程

本项目区地形平缓,土地整理包括耕地平整、挖高填低、田埂修筑等项目。

耕地平整主要是对项目区坑洼不平的田块,进行挖高填低,根据项目区的综合规划的要求,进行格田设计,使其满足机械化和规模化的要求;结合灌溉,排水进行格田布置,排水沟一般沿地势较低处布置,大致与灌溉渠垂直布置,灌排分离,耕作块田的长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