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43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docx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精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类型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安克杰2011年12月8日使用班级全校本科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6.“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

这一评述说蕴含的哲理是(。

A.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自然体系

B、精神的

C、实践的

D、伦理体系

8.某私营企业工作日为8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

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2小时,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1.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3.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

14.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

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

1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

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1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18.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D.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成功的实践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是(。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5.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和国家消失

6.“庖丁解牛”和“揠苗助长”两个典故充分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按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惩罚

C.人类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7.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C.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D.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指: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有: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

分配”制度

D.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10.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创造性

C.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1.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

五.论述题(10分

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12分

下面是有关真理检验标准的论述:

材料1:

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

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

“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

为什么?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

B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ABAC6-10DCDBA11-15BBACC16-20CBDB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

2、ACD

3、ABC

4、ABCD

5、ACD

6、ABD

7、ABC

8、CD

9、ABCD

10、ABCD

三.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错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全过程。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判断商品价值量大小依据之一。

2.错误。

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但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地继承.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失去联系,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

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原因:

第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达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表现:

第一,生产的全球化,第二,贸易全球化。

第三,金融全球化。

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4、“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五.论述题(10分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指导自己实际工作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是辩证统一的,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单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六.材料分析题(12分,每题6分

1、(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不同的。

材料1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材料2认为,有用就是真理,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用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不一定是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