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优势:
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不足:
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内容简析
教材改动说明:
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综合与实践“数字与信息”,共8页。
这两个内容原来都安排在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在新教材修订中,考虑到它们的内容难度,以及它们与其他内容的相互关联,这两个内容都调整至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而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从四年级下册调至五年级下册。
这样一来,2014年秋学期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没有学过上述内容,而升入五年级后也没有机会学习。
于是,在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
1.数的认识:
教学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教学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枚举策略。
3.式与方程:
式与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共安排1个单元,分三个部分。
新课程要求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1.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面积单位数量之间的改写方法;
2.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小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
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并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体会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启发他们联系实际事例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3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校园的绿地面积”:
这是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是测量土地的长度、计算其面积。
认识土地的形状、设计并实施测量方案是活动的重点。
2.“班级联欢会”:
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购买物品也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这次实践活动为举行班级联欢会购买物品,联系实际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
学生刚学习了小数的计算,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及时。
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开展活动,更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活动即将结束时,教材安排“回顾反思”栏目,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这是一次研究平面图形面积的活动,安排在形成了面积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积单位,能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数钉子的枚数、算图形的面积,探索围成的图形面积与图形边上的钉子枚数之间的关系,还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这种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计算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负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通过图形的等积变形,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经历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方法。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2.在探索负数的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对图形进行转化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枚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法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实施措施
1.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核心,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的例题、练习题的选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练习题做适当的改编与创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
3.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等,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每个组员都能学有所得。
6.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8.借助家校通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单元
课时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第
一
周
周
一
至
第
一
周
周
五
附
录
4
确定位置
数学与信息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第
二
周
周
一
至
第
二
周
周
四
一
2
负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限整数)。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
第
二
周
周
五
至
第
五
周
周
一
二
12
多边形的面积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会通过割、补、拼以及数方格等操作活动,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图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初步建立1公顷实际大小的观念;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会解决一些与土地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探索各种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会面积计算和测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会通过割、补、拼以及数方格等操作活动,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图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建立1公顷实际大小的观念;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会解决一些与土地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
五
周
周
二
二
1
校园绿地面积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数学知识内部的广泛联系,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根据绿地种类和形状估计面积大小、进行测量计算的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合理、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不同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
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并根据绿地种类和形状估计面积大小、进行测量计算。
难点:
提高合理、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感受不同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第
五
周
周
三
至
第
八
周
周
二
三
8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意义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简,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
八
周
三
至
第
九
周
周
三
四
5
小数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产生对数学和积极情感。
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第
九
周
周
四
至
第
十一
周
周
三
期中复习
通过复习练习查漏补缺
第
十二
周
一
至
第
十五
周
周
四
五
17
小数乘法和除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乘、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法)10、100、1000……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初步学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4、是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
体会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乘、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初步学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第
十五
周
周
五
1
班级联欢会
1、使学生通过调查商品单价、设计购物方案、记录购物过程、结算购物费用,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价值,加深对购物活动中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运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学问题,体会相同的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根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判断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3、使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激发和保持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通过调查商品单价、设计购物方案、记录购物过程、结算购物费用,等活动,感受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价值,加深对购物活动中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运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体会相同的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根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判断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第
十六
周
周
一
至
第
十六
周
周
五
六
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工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3、使学生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设计过程,知道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好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重点:
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
十
七
周
周
一
至
第
十
七
周
周
五
七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分析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分析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八
5
用字母表示数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培养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简单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表达的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和简洁性,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
1
钉板上的多边形
1、使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中,发现在钉子板上围出的多边形与它的边所经过的钉子数,以及多边形内部钉子数的关系,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发现的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和表达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抽象的意义,培养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
发现在钉子板上围出的多边形与它的边所经过的钉子数,以及多边形内部钉子数的关系,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发现的的规律。
难点:
发现在钉子板上围出的多边形与它的边所经过的钉子数,以及多边形内部钉子数的关系,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发现的的规律。
第
十
八
周
周
一
至
学期
结束
整理与复习
5
整理与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掌握小数的组成方法,能正确读、写小数,能用小数和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能运用列举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测量、计算或估计常见多边形的面积,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平面图形或土地面积的大小,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与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开展实际调查,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利市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数学教学思想在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说明: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本学期可以不再教学,因此没有安排课时。
本学期还要根据需要进行下学期的内容教学,所以整理与复习的时间里就用这一部分的时间。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
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
南京0℃
师:
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
三亚20℃
师:
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
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
哈尔滨零下20℃
师:
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
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
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
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和零下20℃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
零上20℃可以记作“+20℃”;零下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
"+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
(教师板书)
师:
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4.尝试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师: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260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22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
+20,-20,+8848,-155,+3260,-422
师:
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
按什么分?
分成几类?
小组讨论。
师:
象+20,+8848,+326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