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149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lessonplan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universitylessonplans,otherlessonplan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lessonplans,staytuned!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定义的三个主要类型被称为逻辑学家,直觉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每个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学派。

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

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

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

(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

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

这些角长得一样吗?

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

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

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

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

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

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

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

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

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

锐角  【设计意图: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

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

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

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

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

(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

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

(锐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

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

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

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

(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

(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

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

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

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

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

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

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

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

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

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

学生一一做答。

  2、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

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

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

)学生回答:

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

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

然后板书:

顶点、边、边。

  5、师: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

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

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

(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

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

(教师动作演示:

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

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

(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

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

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

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

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

(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

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

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

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

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

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

(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

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

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

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

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

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

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

(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

(很麻烦)

  师:

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

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

(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

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

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

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

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课件演示)

  

(2)提问:

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

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

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

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

多几厘米?

  (4)谈话:

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

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

再量一量。

  交流。

问:

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

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

(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

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

(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

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

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

(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

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

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

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

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

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

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

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