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238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6 麻雀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多彩生活”为主题,包含《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篇习作训练“生活万花筒”。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其中,《麻雀》讲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的故事,《爬天都峰》讲述了一老一小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故事。

习作“生活万花筒”主要是练习写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互相修改习作。

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麻雀

2

文章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

爬天都峰

2

通过讲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

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2.把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

3.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件事。

习作例文·习作

2

《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生活万花筒”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能够自己修改习作。

16麻雀

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且较为难读,对于平、翘舌音,要多做强调。

在书写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通过品析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点词、句、段,在阅读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对幼鸟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感恩生活中的爱。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

课件出示:

预设:

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

课件出示:

预设: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预设:

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嗅奈拯嘶哑庞

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区分形近字:

“躯”与“驱”,“搏”与“博”。

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

教师着重指导:

“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点;“齿”上宽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摇撼:

摇动。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庞大:

(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预设: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2.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二部分(4~5自然段):

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6~7自然段):

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

(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教师适时归纳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文章中心。

四、总结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感吗?

(母爱)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

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

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

“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

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

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

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在文中画出来。

预设: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2.(课件出示句子)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

课件出示: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身强大百倍的敌人。

设计意图:

将猎狗的凶神恶煞与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做铺垫。

3.品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

(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并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

它是怎样出现的?

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预设:

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

课文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2)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话。

(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提问:

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

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

预设:

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块石头。

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问:

“绝望”是什么意思?

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预设:

“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

“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

这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一:

课件出示: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鸟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

但是,它又十分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2)课件出示问题二:

课件出示: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预设:

在猎狗面前,老麻雀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危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自己的孩子准备与猎狗进行殊死的搏斗。

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妙,这对学生平时的习作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提出问题:

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预设: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行为所震动。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预设: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2.《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

是的,请不要见笑。

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我想,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3.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生自由畅谈故事。

(3)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此刻的你们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们的父母说,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来表达你们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吧。

设计意图:

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

引出父母之爱的话题,既使文中的爱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将这种爱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勾起学生回想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爱,使他们明白要对父母的爱怀着感恩之心。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

一、阅读教学。

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创设多种途径阅读,达到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还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本文通过阅读,老麻雀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体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主题升华。

首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适时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其次,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

在教学的结尾阶段,当学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母爱之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爱,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来,使同学们表达出真情实感。

升华文章感情的同时,也使母爱这个话题得到了延伸,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作业设计。

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了课外阅读推荐,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把人和景物综合在一起,有独到的好处,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

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别林斯基

我需要三件东西:

爱情友谊和图书。

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

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蒙田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德奥弗拉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